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13 13:20:00| 人氣5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評]獨創勇氣與道德熱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小凱經濟學文集」書評
(台北翰蘆圖書出版)

中山政經系 助理教授 劉孟奇

楊小凱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傑出華人經濟學家,在這本文集的作者簡介中提及「他不但與台灣同事有合作研究,還協助台灣的大學培訓博士生」,筆者有幸忝為他所培訓出來的「台灣大學博士生」之一。他收錄在這本書中的不少文章,寫作或發表的時間大致也是我在澳洲與博士論文奮鬥的時候。楊小凱教授是個非常喜歡與他的論文指導學生討論(甚至爭辯)問題的老師,因此當我看到這篇文集中的許多熟悉觀點時,總是不免想起當時討論時的一些有趣情景。

楊小凱教授是個非常具有使命感的人,他的使命感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是他試圖用嚴謹的數理經濟方法,重新包裝與復興古典經濟學家關於專業化與社會分工網路的深刻理論,第二則是他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制度與發展前途的關心。這當然和他個人的傳奇生命經驗有關。他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為寫了一篇「中國向何處去」被毛澤東、康生點名(他當時的學名是楊曦光)批判,以致被判刑十年。十年刑滿後,他先根據在牢中自修的經濟學與數學(根據他的講法,當時中國最好的經濟學與數學老師也只有到牢裡去找)考入中國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兩年後,他在鄒至莊教授的幫助下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在此拿到博士學位。

我所認識的楊小凱教授,不只頭腦敏銳,他的生命能量更是巨大到驚人的地步。擁有這樣才華與能量的人,當然不可能對於如此曲折與波瀾起伏的生命歷程沉默無言。如果細讀這一本文集,我們會發現一位受過西方最好經濟學訓練的出色經濟學家楊小凱,他仍然在試圖回答當年那位憤怒的無政府主義青年楊曦光所提出的問題:中國往何處去?但是隨著生命經驗的歷練,隨著學術紀律的淬礪,隨著知識的淵博與成熟,我們不只看到他的觀點隨著反思與沉澱,轉向高度重視憲政傳統與公正遊戲規則的制度改革面向,我們還看到他從人性、經濟制度、社會變遷、歷史發展的寬廣視野來重新詮釋「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

當我們隨著他的文章,重新審視這個在他的智識工作中以不同旋律反覆出現的主題時,我們所感覺到的不是盲目的民族主義激情,而是被他對於人類社會與歷史的洞見所啟發,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因為他所描繪的願景而神往,在此同時,我們對於過去的理解也得到先前未有的豐富。

舉例而言,在「中國統一之利弊」這篇文章裡,我們看到楊小凱教授不侷限於僵固的意識型態,而是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大歷史著眼,透過交易成本與分工理論的視野,探討同一文化下分裂成不同主權國家之後,經由彼此競爭,對於約束國家權力與促進制度試驗的好處。當他指出長期而言,一個統一的中國市場可能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時,他也指出,在目前中國的壟斷與僵化制度之下,台灣與大陸的政治分裂可能反而是促進一個自由市場出現的正面因素。當他探討兩岸統一的可能性時,並非為了「百年國恥,至此一雪」的悲願,而是著眼於據此以恢復中國的憲政傳統。當我們與這樣的見解對話,我們不只可以感受到知識上的刺激與啟發,更可以感受到一個知識份子獨立思考的自由靈魂。

去追問自己所出生的文化、傳統、土地、與人民應該往何處去,這當然是一個充滿道德熱情的提問,但是楊小凱教授的成就更在於他以難以想像的勇氣與毅力,將一個公認是難以回答這個提問的新古典經濟學分析框架,用先進的數學工具加以改造,再重新灌入古典經濟學的靈魂:勞動生產力的成長與社會進步來自於專業化與分工的發展。

經由他與黃有光教授發展起來的「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他將當代的交易成本理論與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融為一體,更從其中推導出一連串令人目眩神馳的經濟制度與社會結構改變的劇本。從這個理論出發,他讓我們清楚的看到,在經濟層次上,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與其說是如何有效配置資源的問題,不如說是如何有效的激勵組織與制度試驗的問題。閱讀這本文集時,讀者應該能夠隨處見到楊小凱教授藉由獨創的分析方法所迸現的智慧火花。他在建構分工與專業化理論上的重大貢獻,在文集中的「分工與專業化-文獻綜述」與「新興古典經濟學」兩篇文章裡面都有相當清楚的介紹。

無論如何,建立一個充滿獨創性的經濟理論分析框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論一個充滿創意的分析方式是對於既成思考方式的嚴重挑戰,習於已經成熟的新古典分析框架的學者可能會認為,這個尚處於成長階段的分析框架太過青澀,在分析時還難以達到一般化與簡約性的要求;從另一方面來說,許多熱愛古典經濟學家思想的學者則可能會對於楊小凱教授強調嚴謹數理經濟方法與均衡概念不以為然。

但我認為,處於這種很可能兩面不討好的矛盾之中,也正表現出楊小凱教授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亦即:不輕易對傳統作出全盤否定,並試圖讓不同傳統之間能夠相互對話。這樣的對話注定在一開始時會是困難重重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傾聽這樣的對話,應該就可以發現我們更加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進而欣賞不同傳統的可貴之處。

或許我和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最常爭辯的一件事情是,我非常希望這一套分析框架能夠很快的具有大量實証內容,但是楊小凱教授的看法是:「作經濟研究的人不可高估目前理論研究的水平,對理論的可應用性尤其不能期望太高…加速經濟學知識的有效積累的條件之一,就是有一部份人坐得住冷板凳,作純理論研究,不急於將簡單的理論去應用。」(頁47)

這些年來,我對於經濟學家以嚴謹數理形式說故事的方法論意義有了更實際與尊重的認識;但是在另一方面,當我閱讀文集中的「經濟改革和憲政轉軌」與「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導論」兩篇文章時,我發現楊小凱教授已經藉由大量的個案研究,賦予超邊際分析框架豐富的實證血肉,也賦予它深厚的歷史人文深度。我非常希望對於現代經濟理論、古典經濟學思想、分工與網路理論、經濟與社會制度變遷、歷史發展、或對於「中國往何處去?」這個大提問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夠仔細讀一讀這本書。



台長: 黑咖啡&白咖啡
人氣(5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