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12 01:21:07| 人氣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賢書沙彌--常常被我們忽視的說話技巧和功夫 (轉載)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丘甲打電話,涉及戒律的事情,依律,沙彌不便在場,比丘甲在電話裡委婉地跟對方說,我們的談話沙彌是不是合適聽呢?

  沙彌一聽就知道了,趕緊避開。

  比丘乙打電話,也是涉及戒律的事情,沙彌在一邊值班,他會和善地說,喂,我幫你值十分鐘的班,可以嗎。

  沙彌立刻就明白了,開心地離開。

  換我的狀態,應該就是直接跟人家講,你出去。

  比丘甲和比丘乙的這兩個小事,看似小,但對我而言,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達到的內心狀態。

  學佛要向內用功,但怎麼用呢,以什麼來判斷是否用上功了呢?我覺得語言可以作為契入的一個豁口。

  通過觀察,修為好的,並不在於他是否能說,學了多少經論,讀了多少書,而在於他在那一瞬間,是否能為他人著想,能不能著想得很自然,不顯得拙劣和畫蛇添足,體現在語言上,就是比丘甲和比丘乙在接電話時對沙彌說的話。

  前面的法師有引導,早、晚課時要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漸漸地,除了早、晚課和其他的念誦,甚至於平時說話,都開始注意聽自己的聲音,聽多了,就有了一些感慨。

  過去活的真的是蠢啊,現在也不聰明,但摸到了一些竅門。說話,似乎直接就是內心的體現,一個人說話沒有邏輯,內心就是混亂的;聲音焦慮,內心就焦慮;語速快且說不清楚,內心一般是煩躁的;聲音小,卻誤以為別人能聽見,一般是縮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不能出來的表現;聲音大,別人都聽著大而自己不覺察,是內心麻木的表現。

  總結一下,通過觀察和傾聽自己說話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經驗,用於通過語言觀照自己的內心狀態,然後進行調整。

  當然,前提是,不說亂七八糟跟修行無關的話。

  首先,說話要讓別人聽得見。其實,我是現在才發現,自己過去說話那個蠢啊,嘟嘟囔囔地說完了,就認為別人就應該聽見了,後來發現別人沒聽見,就認為別人笨,認為別人不認真聽,不重視自己,然後就發脾氣。

  我的小聲說話,其實來自社會上的一些企業經營中的談判培訓,那個純粹是一個技巧,掌握不好就弄巧成拙。那個理論是,在嘈雜而複雜的環境中,你小聲說話反而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彰顯自己的氣質,更容易令對方注意傾聽。

  這個技巧,偶爾用一下,行,多了,肯定就不妥,我說話,人家都聽不見我說什麼,有什麼用。

  用適當而中等的聲音,讓別人聽見,也是對別人的尊重,誠心誠意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然後是讓別人聽清楚,以前,我說話,別人是聽見了,但是我自說自話,嗚嗚嚕嚕地,說個高興,痛快了,從沒有想過在說話的當下,去觀察一下別人是否聽清楚了。

  一般情況下,除了特殊情況,說話別人聽不見,聽不清,往往背後有煩惱在作祟,比如,我正在忙,別人讓我幫忙,我不好意思不去,人雖然過去了,三下五除二,說話像機關槍一樣,快速地講完,趕緊就回來幹自己的事情。

  別人根本就沒聽清我講了什麼。其實,在內心的深處,是起了煩惱,導致說話過快,想快點敷衍過去。

  很細微,但必須要把它挖出來。曬一曬,曬死這個王八蛋。

  這麼講好像還是不通俗,我們都看過人家吵架,自己也吵過架,吵架的時候自己說的什麼,別人說的什麼,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除了一些特別惡毒的話深深刺激了自己而令自己記住之外,剩下的記憶就全是痛苦的煩惱。

  在道場,粗猛的煩惱一般是不會有了,吵架這樣的事情更不可能再有了,應該是到了從內心深處捕捉那些微細的煩惱的時候了,理論上,小煩惱累積起來就是大煩惱,雖然可能不會出現吵架那樣嚴重的外相,但極有可能出現讓我們很難捉摸的不自知的東西,因為修行道路是我們過往經驗所從未經歷過的。

  還是小心為妙。

  最後一個,就是讓別人聽懂,把自己的意思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別人聽明白。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弘法利生、承擔事業都需要好的語言能力和工具。

  我覺得,最難的是讓別人聽懂,這個可以上升到說話要契理、契機的高度,沒有一定時間的修行,看起來是不容易做到的。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跟這個人過幾句話之後,就知道怎麼說,他才能聽得懂,聽得進,是當時就跟他講明白,還是先晾他一些日子,再跟他講;是全都跟他講,還是只講一部分,講哪一部分,在那一瞬間,應該全都是清楚的。

  在什麼場合下講什麼話,跟什麼地位的人講什麼話。這些東西我覺得都不是學來的,是天生的,然後在一定的環境中鍛煉鍛煉,就有了。以前,看電視裡,很多高級領導,說話逐字逐句,擲地有聲,聽得見,聽得清,聽得懂。

  我覺得這是修行人的氣質。

  我比較相信古人講的“山中無老僧,朝中無大臣”這樣的古訓。

  說話能讓別人聽見、聽清、聽懂,然後才有更多的機會把自己的善意、慈悲精準地放進語言裡,達到利益他人的目的。

  這個感覺如同騎自行車,上去就知道怎麼騎,而無需在事先思維一下上車後自行車為什麼不倒如何才能不倒的物理原理和操作步驟。

  初學者當然需要。文中開頭提到的兩位比丘就很了不起,他們能在第一瞬間就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而且直接就使用了最為妥當的語言技巧。

  像我,就需要通過觀察自己的語言來瞭解和調整自己的內心。快、慢、大、小、興奮和低落都是內心的具體展現。

  先觀照自己的語言,然後來鍛煉自己的內心。這一點,在家、出家一樣可以幹,只是出家人的外在條件更好一些,有足夠的時間、足夠寂靜的環境和氛圍來觀照自己的聲音。

  在家人,有心者也可以試試。





 

台長: 紅塵佛子
人氣(644)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龍泉僧記 |
此分類下一篇:賢書沙彌--失眠、茫然、無措的生活狀態 (文章轉載)
此分類上一篇:賢書沙彌--有一種恐懼是擔心別人超過自己 (轉載)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