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09 17:48:00|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時評〉僑務委員是什麼東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據聞,舊金山新黨籍的僑務委員戴錡,因「主動參加中共的海外促統集會,言行已違反國家政策,僑委會因此建請行政院轉呈總統府撤銷他的資格」,而戴錡也在僑居地舊金山召開記者會揚言「將控告僑委會違憲解聘」,由於「僑務委員屬於榮譽職,由總統任命,旨在協助僑委會推動僑務政策」(引號內所引為五月九日中時新聞內容),因此戴錡最後是否真會被撤除僑務委員一職,仍是未知數,不過,在海外眾多僑務委員的定位及功能,似乎也該重新做檢討。

 僑務委員在海外,通常都屬於某一僑團或政黨,或至少與某僑社與政黨交好,因此,其「僑脈」,也多半侷限在「團體」,不管這團體是僑社也好,政黨也好,在某些方面,僑務委員的確是沒辦法面面俱到的照顧到每個僑民。以溫哥華來講,由於溫哥華的台僑本就不少(約在八萬左右),僑民要在各種場合(如參加教會,或買房子時,刻意找台灣人的經紀商。)找到同為來自台灣的鄉親,其實並不難,很少有人會選擇加入僑社來拓展僑居地的人脈,於是,僑務委員的功能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扮演其所屬僑社或政黨與台灣政府之間的橋樑,例如,在這個月底即將召開的全球僑務會議之前,各僑務委員會由所屬僑社辦僑情座談,將意見轉達回僑委會。或者,在僑居地推動由經濟文化辦事處與僑社合作,舉辦一些僑務或業務相關說明介紹活動。

 所以,如果在海外,問十個來自台灣的鄉親,大約總會有八九個不知道溫哥華有哪些僑務委員,姓甚名誰。在這種情況下,僑胞要如何把自己的意見透過僑務委員反映回國內,說實話,我滿懷疑的。

 去年立法委員選舉前,我在溫哥華的電台,以電話連線方式與一位因工作關係留在台灣的僑務委員對談台灣的選情,那位僑務委員在台灣一待就是大半年一年的,偶而回溫哥華,待個幾天,又因業務關係「不得不」回台灣。專訪之後,我與另一位僑務委員閒聊到這事,他皺著眉頭對我說:「如果身為僑務委員,竟然不留在溫哥華,要怎麼為僑民服務?又要怎麼替僑委會在海外推動僑務?」

 回頭看戴錡這件事,戴錡在舊金山,其實是負有重望的僑領,他之榮膺僑務委員一職,應算是眾望所歸,不管他的政治立場是統是獨,都沒有關係,我也都相信他會認真在僑務工作上,但問題是,他畢竟是中華民國所聘任的僑務委員,多少還是帶點「半官方」身份,如果是一般僑胞要搞「反獨促統」這類的活動,當然有他的自由,但做為一個「半官方」的僑務委員,對於目前仍視中華民國為「敵國」的中共人員,最好還是保持點距離會好一點,也比較不會落人口實。

 溫哥華五位僑務委員在這方面,的確還是較令台僑「放心」的。只是,政府在選聘僑務委員的人選時,建議應採更為嚴謹的手法,至少要確定僑務委員能夠長期待在僑居地,不會三天兩頭找不到人,也要讓僑務委員認識這項榮譽職在相當程度上具有代表性,說它是中華民國的海外代言人也不為過,因此在與中共人員交往時要了解其嚴重性,同時,可以考慮在透過海外(中文)傳媒發佈聘任訊息時,也公佈僑務委員辦公室或可公開的電話,俾便僑民可以隨時聯絡到僑務委員本人,以方便排難解惑。

 有責,自然也要給其「權」,在海外的代表處僑務組人員(僑務專員或僑務祕書),最好每個月能與所有僑務委員見一次面,討論僑務,或藉此機會,反映僑情,小自僑民教育,大至一些相關的節慶活動,都可以向僑委會反映。說是服務僑民,但骨子裡,卻也拉近了僑民與台灣的心理距離,不會有「離群孤鳥」的感覺。而且,如此一來,僑務委員才能體受到這項榮譽職的正當性(並不是隨便授與的)及正式性(不是每年回國開一下僑務會議就作鳥獸散去也),接著,榮譽感便油然而生了!

台長: 葛蘭特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