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19 23:53:03| 人氣3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瞧!三四郎吶 (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不會說話─

文 -三四郎-


是怎麼樣的空間,能夠將一個人與其他人隔開,並使他成為單獨一人?我發現雙腳再如何奔走,都無法令兩個人的想法更為接近。我們最希望能夠接近什麼?

                                        ─梭羅《湖濱散記》─


「我其實不太會說話。」

相信很多人聽到我如此陳述時,不是露出狐疑的眼神,便是迫不及待的吐嘈說:「你少在那邊。」但我還是得再重複一次:「我真的不太會說話。」

或許應該這樣說。我擁有足以維持人際往來的能力,卻無法藉由言語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得雙方的關係停留在一種十分淺薄而表面化的交情當中。而我執拗又麻煩的性格對於此種無謂甚至會造成困擾的關係存在感到苦惱與厭煩,久而久之,我便懶得與人來往了。


哦!有時候我們多麼希望能夠逃離人類無意義的雄辯,擺脫所有高尚的言語,躲在沉默的大自然,或是躲在無言的長期辛勤工作、美好的睡眠、真正的音樂、或因情感而無法言語的人類領悟之下。
                                         ─《齊瓦哥醫生》─


我著實不太相信單純訴諸於口頭上表達的意義,在現在這個時代。語言的背後應當隱藏著一股相當神秘的力量,那是一種有別於必須書寫成文字契約才能展現出來的強制力。而是建立在物質世界之外,依賴人與人之間在心靈層面的信任與共識所結合出來的力量。相信這股力量遠比白紙黑字的契約來得更加高貴與強大。也因為這股力量是如此的神聖,所以必須謹言慎行,必須仔細地思考說出口的承諾,並且為之負責。人類是這股力量的使用者,是別於動物的價值證明。

然而現今的時代,多數人往往大聲疾呼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卻在意識到無法達成的當下消失無蹤,靜待著事件失去焦點,成為棄置的回憶或歷史中的塵埃。再寡廉鮮恥一點的,矢口否認或扭曲事實便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著實不太愛說話,因我覷見語言背後的某個角落,蘊藏著身為一個成熟的生命所應當擔負的沉重責任,而更進一步的意識到其足以牽動與自我產生轇轕之對方的情緒與判斷,在彼此交會的瞬間,這時空的頃刻,兩人的交談在各自的生命歷程中,或許會是個關鍵的轉折,迫使著自己走入一個莫名而未知的境地,一個並非自身所能掌握的境況,又甚至在當下便是生命旅程的終結。

相信多數人會承認,說好話總比說實話來得受人歡迎,諷刺的是自小到大的教育,說實話往往被列為美德之一。但任誰都知道,說實話的代價是難以預料以及估計的,這點連涉世未深的年幼孩童都知道。
人際交往的麻煩之處,便在這個地方。

談吐可以推敲出一個人的內涵、氣質與生命高度。當自我發現眼前這個人跟自己並非同一路人時,甚至是自己所厭惡的某種類型的人時,究竟該遷就他人亦或堅持原則?抉擇過程中的矛盾與煎熬讓人難以忍受──尤其我是個自私又意志力差的人,無法一再地說些不著邊際、毫無意義的場面話,目的只為了維持在某種看似良好,實際上卻構築在互利共生的關係之上。

或許此刻一些具有相當社會經驗──容我再刻薄一點,一些自以為具有相當社會經驗的人,會用鄙夷的神氣姿態想著:「當你面臨到社會現實時,你那可笑而不切實際的妄想便會消失無蹤,而且還不斷懺悔著過往自己的幼稚和脆弱跟無視於眾多寬容的驕傲與任性」


大人都忘了,他們也曾經是小孩,他們的口袋裡,曾經藏有各種怪獸;他們的腦袋裡,曾經浮現奇幻彩虹。
                               ─幾米《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大人與小孩的戰爭永無止息,保守與改革也是一樣。章太炎的弟子錢玄同年輕時曾發出豪語說:「男人四十歲時都該槍斃。」令人玩味的是,錢到了四十歲時,外顯的表現正是他年輕時所深惡痛絕的頑固形象:「四十歲的男人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社會經歷,也因為如此開始變得陳腐、世故,缺乏了年輕人的熱情、理想與幹勁。」

而這個世代,或許年齡層可以再大膽的向前修改,甚至年齡的限制已經不存在了。只要家中有臺電腦,隨時都可以接收大量的資訊、新知,每個人將資訊當作知識,誰也看不起誰。學齡前幼童已經懂得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虐待兒童,成年前的少年會攝錄老師的管教告他侵害人權。看似世故的偽成熟變成展現自我「特殊性」的元素要件,而理想與價值則凐滅在膚淺的符號標籤跟盲目的流行崇拜當中。交談不外乎彼此較勁,標榜與眾不同的觀點與價值(縱使那純粹只是一味地否定跟謾罵),然後再憂鬱的唱著「曲高和寡」的高調。

何苦在這種辛苦的人際交往環境中疲憊的生活著,我十分疑惑。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的大人亟力要我們進入的世界?


所謂長大,就是你知道那是什麼事;所謂成熟,就是你知道後故意說不知道。
                                                  ─李敖─


究竟是社會的結構本質就是藉由掩飾內心真正的念頭並矯裝成眾人所期待的形象。還是潛伏在眾人內心深處的慾望,驅使著彼此為完成私欲的滿足,並壓制那與生俱來的理智而假托於客觀的社會體制呢?換句話說,所謂的種種人情世故的枷鎖,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目的在於掩飾著自己無法擺脫與節制的欲求,將之歸罪於龐大的社會體制結構當中,惡質地將成熟與世故劃上等號,而不正視自我在於理性意志範疇中的庸冗與怠惰。

成熟不該是虛偽、狡飾跟顢頇,應當是對於世間的運行流動有通透的洞澈力,對相關於萬物的定則與知識能充分地掌握,而其戮力於此背後的目的不在於藉此擷取些什麼有利於自身的利益,而是出自於一種超然的好奇心。成熟的前提是無知,是明確地意識到自身於這個世界所獲得之一切皆非能定義為擁有,只是與我在恆變流轉的某個時空片段中共處並相逢。

然而抵禦著自身根本深處的灰暗的角落是辛苦的、是孤獨的,畢竟源湧不絕的慾望總是推搡著自我往與理智背道而馳的絕路前進,讓自身在墮入難以自拔的深淵中時,才意會到正立於如何窘迫的處境當中。

我沒有如此強韌的意志與精神力,一如描繪自我時的形容──我是個自私又意志薄弱的人。所以我選擇最消極而逃避的做法,即是遁入沉默之中,將沉默作為一片隔絕社會與我的玻璃,我抱持著旁觀的目光行走於這個世界,讓暗伏於內心的慾望以一種冰凝的方式,維持在寧靜且休眠的狀態裡頭。

然而,這種看似自欺欺人的行徑,又能持續多久。

瞧!三四郎吶。


2011/09/17 筆

台長: 夏目三四郎
人氣(3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瞧!三四郎吶 |
此分類上一篇:瞧!三四郎吶 (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