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5 17:26:33| 人氣1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孤獨的熱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去年 5 月遭到唱片行裁員的 Neil Schield,比誰都清楚音樂產業的狀況。

在 CD 首度於 1983 年出現美國市場後,LP 碟片隨即變成過時玩物。之後更流行起網路傳檔、網路音樂商店來截取喜愛的歌曲。

從 2003 年到去年這段時期,美國倒掉超過 3000 多間唱片行,包括知名品牌淘兒 (Tower),在不敵數位音樂與折扣商店的打擊下也退出了舞台。像「Rhino Westwood」、「Aron's Records」等獨立音樂店面更虧損連連。根據統計指出,洛杉磯市從旺盛時期 259 間唱片行,現只剩 185 間。

然而這世上某個角落裡,始終有一群人守衛著自己理念。破舊的唱片店,泛著光的黑膠 (vinyl),躺在唱盤上靜靜的轉著音符。

儘管缺乏商業廣告的推波助瀾,現在出現了不少重新愛上黑膠的聽眾。根據數字顯示,去年全美 (2008) 黑膠唱片銷售上漲了 89%,年度銷售量從 2000 年的 150 萬增加到 190 萬。美國街道旁的唱片小店,漸漸多了起來。

不僅那些曾活在老舊音樂格式年代的族群,著迷於黑膠的真實感。許多高級音響玩家都說黑膠播出來的音樂,聽起來好多了。出生數位時代的年輕聽眾,更將黑膠視為一種神聖之物。

一名黑膠愛好者這樣形容:「光是看到轉動的黑膠唱片,會覺得音樂變得有生命力了起來,這是一種活生生的感覺。聽唱片會覺得聲音填滿了整個房間,CD 的話就只會是房間一小角。」

美國知名音樂城阿米巴 (Amoeba Music) 創始人 Marc Weinstein 回憶著,每當看到幾十歲的小伙子走進店裡,到拿起英國老團 The Doors 的黑膠專輯驚呼:「哇!初版的 Doors 黑膠耶!」,感到十分有趣的同時,也惋惜那些大廠為何沒有好好利用這個趨勢。

漸漸地,越來越多樂團重新發行了黑膠,新專輯也不斷上市,從愛爾蘭樂團 U2、AC/DC、英國經典樂團電台司令 (Radiohead)、聯合公園 (Linkin Park) 等,一直到當紅女星瑪丹娜 (Madonna) 都有發行。

根據 Nielsen SoundScan 統計,去年新發行的黑膠唱片銷售量高達 188 萬張,比 2007 年成長了 89%,但這只是保守的估計數字,因為有太多獨立零售商並未呈報,而黑膠唱片有 2/3 皆在私營店鋪販售。

要聽黑膠,少不了唱盤。而現在市面上的機器比過去擁有更多花樣,例如專門從事復古風設計的黑膠唱盤機品牌「Crosley Radio」,在連鎖超市 Target 與梅西百貨 (Macy's) 等都有販售。基本款要價不到 80 美元,貴一點的還有 USB 插頭,可上傳音樂到電腦裡。

「截至 2008 年底,新上市的黑膠佔我們業績超過 5 成,約等於每年數百萬美元左右。」總部設於紐約的線上零售商 Insound.com 表示。唱盤的銷售額則在去年成長了 200%,在假期旺季時銷售更增加一倍。

黑膠的市場熱度重新燃起,受惠的不僅線上零售商,也包括那些獨立音樂店家。

就像去年遭到裁員的 Neil Schield,他並沒有對音樂灰心。這個月他在洛杉磯市中心的回聲公園 (Echo Park) 附近成立了一間實體店鋪,名為「Origami Vinyl」,店內擺上極具品味的黑膠唱片,每片售價最高 100 美元,要價不斐,一反「數位當道,一切免費」的趨勢,也賣起許多新上市的黑膠專輯。

甚至在店面開張的某天,Neil Schield 遇見了一位從未想過的大人物。

那天下午,他與員工正在整理店內,門口進來一位客人,定睛一看,竟是 60 年代英國老團「The Who」中的傳奇性人物吉他手 Pete Townshend,這個樂團當年與滾石 (Rolling Stones)、甲殼蟲 (Beatles,台譯披頭四) 等樂團並列齊名,更曾經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搖滾歌劇。Townshend 說,他在網路部落格看到這間店即將開幕的消息,於是專程過來看看。

黑膠商機重新獲得重視,擁護聲音也越來越多,間接帶起了音樂小店又成風潮。那些重返破舊街道的唱片行,正如黑膠唱片復興一樣令人驚奇,更是實體音樂市場的一個小小契機。

在洛杉磯新成立的類似店面不只這一間。在 Los Feliz 地區的「Vacation」以及市區的「Little Radio」都屬此類。

而在 Neil Schield 巧思下,「Origami Vinyl」店面走的是復古極簡風的裝潢設計,搭配著角落一處旋轉樓梯,澄淨的鵝黃色燈泡,映著兩旁陳列的獨立搖滾、古典嘻哈、民謠與世界音樂的黑膠唱片。

銷售的產品除了唱片之外,還包括附近一些酒吧的門票。這種經營模式,不少唱片店也會採用,販售門票來應付店面租金。

另一間設立於 Los Feliz 區的唱片行「Vacation」,該店合資者創辦人 Mark Thompson 說,「我們仰賴著聽眾對黑膠的熱情。販售 CD 必須盡量壓低價格,但如果是販賣黑膠,如果品質夠好,那麼其實並不用擔心太多成本的問題。」

然而,對於某些收集家而言這些錢沒有什麼,但在現在景氣不太好的狀況下,要消費者掏出 25 美元去買一片 180 克的雙面黑膠唱片,可能會被認為是奢侈大過於實質需要。黑膠成本費用高昂,短期內出貨與庫存量要下降,恐怕也不太可能。

熱情,似乎永遠孤獨。

美國壓製黑膠大廠 Record Technology Inc. 老闆 Don Macinnis 指出,目前製造黑膠唱片的工廠大多已經老舊過時,成為市場競價需求最大的阻礙。「我們最新的機器是在 1984 年購買的,而我不認為黑膠市場的需求會發展到需要大量的壓製。」

他認為近年來黑膠勢力的復甦是暫時的,多數人到最後會發現,真正要發展這個興趣,其實相當傷荷包。當然,就算是你懂得如何將唱片用漂亮的價格轉手,也賺不了太多。

在美國具有一定規模、影響力的唱片行阿米巴就表示,二手黑膠與新上市的黑膠銷售占公司業績達 20% 左右。

只是很遺憾地,就算近年來黑膠銷售成績不錯,總體音樂零售市場的景氣仍不太樂觀。去年美國唱片銷售就比前一年下滑了 14%,而線上專輯銷售則增加 32%。

看著這些數字,那些滿腔熱情的創業者並未受到打擊,他們深信黑膠唱片才是音樂愛好者真正的歸屬。

「對於我而言,看到這麼多新的店面落成就很高興,代表我並不是個傻子。」唱片行 Vacation 創辦人 Mark Thompson 表示。

(程宜華)

台長: 葉子
人氣(1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還能相信誰?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網路版權論戰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