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8 21:58:00| 人氣9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沒有馬的銅器時代有可能發生數萬人會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Q: 看了貴刊《蒼之濤》的評析,有一些意見。文中說城濮之戰雙方各動員3000人,是極大的錯誤。春秋期間,兵力以乘計算。1乘的編制,含御者3人、步卒及後援之兵力,共有72人。當時晉的兵力,含盟軍在內,約有千乘。楚國的兵力也大致相等。所以雙方大各有七萬人左右。文中所言,實有極大的出入。因此做出一些不宜之評論。希望能詳細查證,不要誤導讀者,也冤枉了遊戲製作人的苦心

A: 先生您好,我是《蒼之濤》的作者,今天由《電腦玩家》同仁轉交的信件看到您的質疑,以及「誤導讀者,也冤枉了遊戲製作人的苦心」兩大罪狀的指證,使我不得不好好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我只單純用動員人數來表現我所要強調「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戰爭,並不同次元」,確實有點太過輕率,在此向讀者們致歉。只不過不曉得先生所敘述雙方各7萬人的數據是自何而來,因為我翻遍古早的《司馬法》、《周禮正義》、《詩經·魯頌·閟宮》,近代著作柏揚的《中國人史綱》、《可怕掘墓人》乃至於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都找不到類似的答案。而個人依照古籍推算的兩方兵力大約為晉兩萬人、楚四萬人。然而這就是正確答案了嗎?
根據費正清先生所著《中國新史》,中國到了西漢中葉全國總人口大約為六千萬,而這是秦漢兩代大肆開疆拓土,將西域、一部分的漠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納入版圖,並有西漢初年文景之治的生養休息,才獲得的數字。然後,在此之前的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爭霸,紛紛從是改革獎勵生產、並擴張向外版圖,而同時期也發生「鐵器革命」(也就是說之前的中國仍處於銅器時代),依照近代產業革命的狀況,新的生產技術發生,通常會造成社會人口的快速增長。如果我們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會發現在春秋時期的戰爭有沒有那麼多兵力(數萬人,全是成年的貴族男子)能夠動員,是一個大問號。
尤其是春秋時代的戰爭,還是所謂的「貴族戰爭」型態(引用黃仁宇教授的說法),參與戰爭的兵員大部分為具有貴族身分,戰爭這檔子事,其實和平民無關。所謂的「兵農合一」、「全民皆兵」,是要到戰國時期做兵制改革後才出現的狀況(因此我們還得考慮有多少平民,才能養的起一個貴族戰士)。
再者,我們在看看當時的交通狀況,當時的中原區域並沒有馬匹(戰國時期才從當時的戎狄之地,現今中國的西北方傳入),也就是說,兵員的集結完全要靠牛車運送甚至步行,考慮到當時區域的人口密度絕對不可能太高(以農產技術和交通狀況來考慮,農產技術不高則無法提高單位土地的生產量,交通技術不高則迫使人民無法集中居住於都市,而必須居住於耕田附近),數萬人的兵力集結絕對需要非常長的時間;而如果再考慮糧草補給的狀況(數萬人需要的兵糧需要多久時間集結準備、需要多少兵員運送),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尚屬銅器時代、並仍有封建制度遺風的春秋時期,不太可能擁有這樣的兵員動員能力。
然後我們在看看當時的戰爭型態,戰國晚期,號稱百萬人投入的長平之戰,其實並不是在一場戰役中動用所有的兵員,而是在長時間的作戰下,前方不斷損失兵員、而後方不斷增員的結果。然而春秋時代的戰爭,卻是所謂的「一日戰爭」,一場戰役分勝負,兩軍將集結的兵力全部投入戰場,一場會戰定勝負,一場仗打下來很少超過一天(包括我們現在談的城濮之戰),也很少有戰場轉移(因為交通技術並不發達,追戰並不容易)。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的戰爭,能夠在單一戰場投入多少兵力、並讓他們有空間展開作戰,也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狀況。
另外,在城濮之戰時,還發生著名的「退避三舍」的故事,以當時的兵員訓練和統馭方式,能不能讓幾萬軍隊整齊的轉移戰場不混亂,同時還保持戰力,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別忘了遊戲中提到的另外一場千年後,戰爭技術已經大幅進步的大戰淝水之戰,前秦軍落敗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臨時轉移戰場,而導致全軍混亂的結果。
其實如果我們簡單引用唐德剛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的看法,中國古代的史書宣稱兵力,往往為實際兵力的10倍,反而更加接近事實的真相。綜合以上觀點,我認為我所引用3000兵力的論述,應該是較合理,也比較合乎當時情況的說法(或許如果用數千名會更好,畢竟這不是如此精確確定的情況)。
當然,因為我們討論的春秋時代人口統計技術尚未十分發達的情況,各種史料論述、尤其是關於當時社會經濟的記述並不十分清楚(別忘了社會歷史學派是在馬克思主義引領左派思潮後,才開始發展的),我和先生的論述都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都錯),因此只能以當時的器物技術、社會環境來約略還原當時的情況。不過我想文章中所談述的重點並非兩軍動員人數(會讓先生有這種感覺顯然是我語意不清,再次向讀者致歉),我的重點其實在於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戰爭型態並不相同,因此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也並不相同。
就歷史的記載,即使是像城濮之戰這個春秋時期的最大型戰爭之一,都沒有太大的傷亡紀錄;也沒有相關記載顯示,戰後有因為戰爭動員人數過大,導致農耕人力不足,農產品產量大幅下降,而引發飢荒的狀況產生;更沒有因為戰場不斷轉移,而造成「萬畝荒地、千里白骨」的情況。因為在各項記載中都很難看出春秋時期的戰爭會帶給平民很大痛苦,所以我才會在評析中寫道:「遊戲中所描述,全城萬眾憤慨、人人自危的狀況,是值得存疑的。」也就是說,就算先生所說動員的兵力數字是對的,我認為我的這個論述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台長: 豬頭翔
人氣(9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遊戲 |
此分類上一篇:(遊戲)軒轅劍外傳:蒼之濤評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