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27 15:04:56| 人氣1,3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巴赫:復格的藝術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巴赫在生涯最後的數年之間,相繼創作可以説是他自己作曲技法集大成的傑作與名作。這種作品,有人認為是「馬太受難曲BWV244,有人認為是「哥德堡變奏曲BWV988。而這時期巴赫作品的特,常像音樂拼圖一樣,不容易了解。這套「復格的藝術d小調BWV1080( Die Kunst der Fuge),就是屬於這種不易了解的作品之一。不管演奏者或聆聽者,對這套作品都會有一團謎。

巴赫在1740年代前半開始譜作這套作品,到最年的1740年代後半,與作曲並行著準備出版,但到半途,作曲者本身的視力急速減退,到「對位14( Contrapunctus XIV)3個主題的4聲部復格」,就在未完成的階段中斷作曲。經幾位音樂學家的研究,弄清楚「最前面的12曲是在1742年以大鍵琴為對象作曲」,但譜作剩下復格的經過,就到現在還弄不清楚。這套曲集,在巴赫去世後,以未完成的形態出版。

現行的許多版本,都收以各種樣式與技法譜寫的14首復格與4首卡農。巴赫驅使卓越的對位法技術,仔細組合單純的主題,顯現古典音樂的最高結構。「復格的藝術」這套作品,以作品固有的緊密的結構性與内在的創造性,成為古典音樂最高傑作之一。

巴赫在他晩年極為關心如何以簡單的「單一主題」創造豐饒的音樂,並探求其可能性到極限。他當然也關心兒子輩「優美的」最新音樂樣式(gallant style),但更關心對朔自帕勒斯特利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1594)被稱為「古樣式」(Stile Antico)的「對位法技法的保存」。他的這種態度也曾引起年輕一輩的反感。其中最有名的,是年輕音樂家夏伊貝(Johann Adolf Scheibe)批評巴赫的音樂説:「你寫音樂的方法太誇張,從作品中搶走自然的聲音。

夏伊貝的批評用比較簡單的話,是説「你的音樂太雜亂,以致一點都沒辦法聽取主要的旋律!」連接到莫札特的世代,尤其全面受到蒙思想影響的世代,總認為那些對王政時期在宮廷任職的音樂家,他們的音樂樣式已經過時了,該退休了。夏伊貝的批評中,隱約可以看到這種意思。

巴赫不怕年輕一輩的批評,也不隨和時代的潮流,直向自己所定的高處邁進,徹底追求音樂這種時間藝術所蘊藏的可能性。據研究巴赫的學者説,「復格的藝術」有其先例,就是奧地利作曲家符克司(Johann Joseph Fux, 1660-1741)的對位法教科書「藝術津梁」(Gradus ad Parnassum,1725)。

不過,巴赫非常重視「音樂要實踐」,因此他寫下來的,不是乾燥無味的對位法教本,而是要演奏的作品。還有,這套作品的手稿「柏林手稿」,以及銅板印刷的初版樂譜,都沒有寫明該以什麼樂器演奏。這套作品,除了未完成的最後一曲「未完成復格」以外,都用4聲部的「總譜」形式書寫,因此巴赫究竟心裡考慮怎麼樣的配器,曾經也是一個謎。後來,音樂學家李區(Heinrich Rietsch1860-1927)、鍵盤樂器演奏家萊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19282012)等人各自研究,得到結論説,「這是為大鍵琴獨奏所寫的作品」。其根據是17世紀的記譜習慣。當時,使用複雜的對位法技法的鍵盤樂曲常以總譜記譜,符雷斯可巴第(Girolamo Frescobaldi, 1583-1643)也有先例。的確,用總譜記譜,比較容易看出音樂的結構。也許,巴赫要演奏者只看樂譜就體會對位法的奧妙,因此特別採用古時候的記譜方式。不過,巴赫用這種方法記譜,也許也允許組合幾種樂器來演奏此曲。事實上,現在已經有用鋼琴、風琴、弦樂四重奏、管弦樂團演奏的例子,甚至於有用木管合奏者。

「復格的藝術」包括14首復格(Fuge)4首卡農(Canon),而最驚人的一點,就是所有這些曲子,都使用同一個簡單的主題譜寫。第1曲的開頭4小節的旋律,就是各曲的共同主題。而這18首樂曲就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予以變化,創造出多樣的音樂表現。一段短短的主題,究能創造出多少豐麗的音樂,巴赫就探究其可能性到極限。這套作品還包括1首「未完成的復格」(19),因此這是未完成的作品。

這套作品的樂譜有手稿譜與出版譜。手稿譜在1740年代前半書寫(所謂「柏林手稿」),其中包括15曲,出版譜則有1751(巴赫去世的次年)的初版,與1752年的第2版。「柏林手稿」與初版本之間,在樂曲排序、記譜法、加入尾聲的方法、曲數方面有相當差異,長年以來,巴赫研究者對其原因各有不同意見。關於樂曲排序,大家大致同意「113曲的排序,手稿譜與出版譜相同。」至於其後幾曲排序的混亂,則諸紛紜,不過大概都認為是巴赫的兒子或弟子們沒有正確瞭解巴赫的意圖,為家裡經濟急忙出版而發生錯誤。出版初版時,弟子們在各曲前加上標題「對位」( Contrapunctus)或「卡農」。「對位」這個名詞,在符克司的教科書中,也用來泛指使用對位法譜寫的作品。

「復格的藝術」初版樂譜在5年之間只賣出30本,然而在以後屬於古典主義的音樂家之間頗為流傳,給舒曼等重新發現這套作品價的音樂家們很大的影響。這作品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巴赫最後的作品,但現在已推翻這種説法。

1740年代前半書寫的手稿譜中載有15曲,即:
I.    (
在出版譜上的題名為「對位I」,以下同)
II.    (
「對位III)
III.   (
「對位II)
IV.   (
「對位V)
V.    (
「對位IX)
VI.    (
「對位X)
VII.   
(「對位VI」)
VIII.  (「對位VII」)
IX.   (8度卡農)
X.    (「對位VIII」)
XI.  
(「對位XI)
XII.   (
擴大及反行形卡農的初期稿)
XIII. 
(「對位XII」)
XIV. 
(「對位XIII)
XV.   (XII
的發展稿)
除上列成冊的15曲外,還有零星的手稿譜「擴大及反行形卡農(初版的印刷原稿)」、「XIV的編曲」以及「未完成的復格」。

這些樂曲展現各式各樣的對位法技法,後來的研究者把這些技法大別為「單純」「反行」「擴大及縮小」「多重復格」。這些樂曲中,還可看到把整個樂曲上下倒轉也可以演奏的「倒影復格」,這種樣式很難得看到。

在出版譜中,樂曲依對位法技法種類排列樂曲,而各首樂曲加上「對位(Contrapunctus)」或「卡農(Canon)」等名稱。這些種類,大致可以分成6群聆聽。

1群 「單純復格」
屬於這一群的各曲只有一個主題。而且在樂曲中不會把主題縮短或拉長,也不會倒轉或變形。在復格中有較單純的架構。這一群包括:
1.
對位(Contrapunctus) I2/2拍子。使用單一主題的4聲部復格。此曲一開始時提出的主題,成為這部曲集中各曲的主題。也就是説,整部「復格的藝術」是在探究一個簡單的主題,能發展出多少不同的音樂。主題出現在第2聲部,然後第1聲部,然後第4聲部,然後第3聲部。
2.
對位 II2/2拍子。使用單一主題的4聲部復格。主題出現在第4聲部,而第3聲部,而第2聲部,而第1聲部。
3.
對位 III2/2拍子。使用主題的反行形的4聲部復格。
4.
對位 IV2/2拍子。使用主題的反行形的4聲部復格。

2群 「反行復格」
這一群的各首復格也只出現一個主題。但主題較單純復格略為複雜,在樂曲途中會出現反行形主題。所謂反行形是上下顛倒的意思,就像湖面的倒影。這群復格會提示像地上風景的主題,但在復格途中會出現如湖面倒影的反行形主題。這一群包括:
5.
對位 V4/4拍子。包括許多密接進行。這在第6曲與第7曲也一樣。
6.
對位 VI4/4拍子。包括主題縮小的法國風格4聲部復格。此曲中使用的附點節奏,在巴赫的時代以法國風格聞名,
7.
對位 VII4/4拍子。包括主題縮小與擴大的4聲部復格。所謂擴大是把主題的音價拉長,縮小是把主題的音價減短。

3群 有兩個主題的「雙重復格」與3個主題的「三重復格」
這一群的各曲變得更為複雜,各曲的主題有兩個或3個。也就是説,除了從原來的主題衍生的主題外,還增加新的主題,兩三個主題同時演奏,樂譜更厚,音樂也更有戲劇性。
8.
對位 VIII2/2拍子。3聲部的三重復格
9.
對位IX4/4拍子。依12轉位對位法的雙重復格
10.
對位X4/4拍子。依10轉位對位法的雙重復格
11.
對位XI2/2拍子。4聲部的三重復格

4群 「倒影復格」
這一群作品的架構,與前面各曲的規模完全不一樣。所謂倒影是樂曲倒轉,但不是在曲中部分倒轉,而是把樂曲整個倒轉。屬於這一群的「對位XII」與「對位XIII」,各有「a」與「b」兩種,「a」是基本形而「b」是a」全曲上下倒轉過來書寫的反行形。在這裡,倒轉的轉軸是第3音。樂音倒轉的結果,音樂的表情也從現實的聲音轉為影子般的非現實的聲音。
12.
對位XII3/4拍子。4聲部。通常,基本形與反行形會接著演奏。
13.
對位XIII2/4拍子。3聲部。是倒影復格,也是反行復格。

5群 「4首卡農」

在這一群,從原來的主題衍生的主題,始終在兩個聲部間模仿。只有兩個聲部,因此比起對位,有非常單純而内向的氣氛。8度、12度、10卡農,就是先行的主題,與後追的模仿主題的音高,相隔8度、12度、10度之謂。例如在10卡農裡,如果先行的主題從中央「C」音開始,後追的模仿主題則從高10度的「E」音開始。

「擴大及反行形卡農」正如其名,主題在卡農中會擴大或反行。「擴大」就是延長主題的音價,「反行」是把主題倒轉。

這一群中的各曲,依主題與回應主題間的音程差距或使用技法而命名。
14.  8度卡農9/16拍子
15. 使用3度
轉位對位(invertible counterpoint)的10度卡農12/8拍子
16. 使用5度轉位對位的12度卡農:2/2拍子
17. 擴大及反行形卡農:2/2拍子

卡農是對位法中很像輪唱的一個形式,基本上是不同聲部追逐同一段旋律的音樂。卡農與輪唱不同的地方,是卡農雖然也追逐同一段旋律,但這旋律會有反行形、擴大或縮小。

6
「對位XIII之改編曲」
這是把「對位XIII」改編成另一種形式的復格。
18.
兩聲部復格(基本形)與另一形式的兩聲部復格(反行形)

「未完成復格」
19.
對位XIV3個主題的4聲部復格
這首釀出一種神聖氣氛的復格,在「復格的藝術」中很特別。在「未完成復格」中不會出現從原來的主題衍生的主題,因而引起「未完成復格」是否包含在「復格的藝術」中的議論。不過,各方研究的結果,此曲還是跟「復格的藝術」有關連。這首樂曲在提示第3個主題(巴赫自己名字B-A-C-H,也就是bB-A-C-B的德語音名)239小節處結束。這很像把音樂在宇宙中那麼唐突。巴赫好像要在後面提出第4個主題,寫成四重復格。而第4個主題,好像預定要提出由原來的主題衍生的主題。

在手稿譜上,巴赫的兒子C.P.E.巴赫註明「作曲者在這首復格插入根據『BACH』的名字的主題處去世」,因而長久以來,這部作品被認為是巴赫的最後一首作品。然而,現代的學者強烈懷疑這段記述。因為巴赫在去世前,因視力惡化以致筆跡零亂。而這無疑是巴赫自己寫的手稿譜,整齊得顯然是在視力減退前的1748年到1749年間書寫,而巴赫是在17507月去世。現在演奏此曲時,有人會補齊未完成的復格演奏,但很多演奏者就以未完成的形演奏。

(Emerson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XXQY2dS1Srk
(
Joanna MacGregor鋼琴) https://youtu.be/Y9OUfBDIGhw
(
Ton Koopman Tini Mathot 大鍵琴) https://youtu.be/l3yd0UWNjzY

台長: 雲翁
人氣(1,350)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獨奏曲(含二重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史克里亞賓:鋼琴奏鳴曲第2號升g小調「幻想」
此分類上一篇:蒙蒂:査爾達斯舞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