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4 13:06:12| 人氣2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結論報告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結論報告

21世紀教育協會理事長倪顯光

 

  站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遠眺這一個全新的世紀,對應我們的古訓「百年樹人」,期望自己從本質上去思考教育,但也更希望大家更有遠見的替未來九十年間的後代子孫,高瞻遠矚的修正國家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使之『堅持遠見、整體規劃』,並落實在現代民主法治的運作下。新政府在520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全民最關注的兩項議題,第一個是經濟、第二個就是教育文化,表示大家都深受其苦,但長期背負著中國威權封建科舉考試的文化包袱,過去教育的刻痕深陷在意識和潛意識中,不相信學生是有能力調整自己、有自律的可能(註一),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今天比昨天好」的傳統教育制度,還在戕害著我們民族的幼苗!

 

  在全球化和電腦、科技、資訊的快速進步下,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都不敢掉以輕心,各國對21世紀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並透過教育改革因應這個世紀可能的變化,可上推五十年。資料上所列的「8大關鍵能力」、「學習的四根支柱」、「核心就業技能」、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一生的獲益(註二)在在顯示符合人性、時空、最佳國家福祉的教育制度,必須是能幫助學子建立自信、激發生命潛能和活出健康的人生,並能面對及適應新經濟結構的需求,符合未來公民需要的教育。過去的升學考試及現在的基測和學測,讓我們的成長、學習過程充滿了痛苦,不但無法建立學習的興趣也使大多數人喪失了自信,且無法同理他人,更與21世紀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在過去的大環境裡,衡量一個人將來是否會有成就的惟一標準,在於它是否通過聯考的考驗,也就是說只有一把尺來量所有的成果,但如今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特色著重在發展能力和創新,第三波的作者托佛勒對台灣曾提出以下的建議,「我們送小孩上第二波的學校,這是個非常錯誤浪費的決定,這些學校是為了配合一個世紀前,工業時代所設計的,訓練小孩當個工廠工人」、「把每個學生當成不同的個人來教育、強調創新,有這樣的系統」、「所以改變學校系統,在我眼中是城市增加競爭力最基礎的一件事。」(註三) ; 而MIT經濟學大師梭羅也在台北資訊科技大會說「台灣不改變,就只能一直模仿」(註四)

 

  所有的先進國家,尤其是北歐數個號稱落實國父「大同世界」理想的國家,在教育上都著墨最深。例如以貫穿改革脈絡「一個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促使絕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教改政策成功芬蘭(註五);以及丹麥:沒有成績單的第一名(註六)當世界各國都在傾整個國家、企業和民間的力量來支援教育所須要的資源時,教育的方向正確與否必更為重要,絕不能因循茍且而被洪流遠遠拋在後面。

 

  台灣的教育強調升學,人與人、人與團體的關係很少被敎到,中國的「五倫」也只關心自家人及上下威權從屬關係,很少談個人與團體的相對關係,只關心個人成就與家族利益的教育,當然塑造出缺乏關懷群體眼光與世界觀的社會公民;我們的觀念是過去的教育給我們的,但問題是在21世紀這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地球變小了,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大了,世界的觀念很快的就會激盪到較封閉的文化社會,造成觀念的衝擊和失調,我們的文化要在傳承之後不斷創新重建,就是要能洞察情勢,反省後再創新局。(註七)

 

  這幾年大家面對的衝突與掙扎,在拜訪多位校長時一再聽他們提到「理想」與「現實」,但是共同的聲音就是『升學考試再不改變,教育就不可能正常化』,和教育制度應有新時代和新觀念的修正。面對新的一個世紀,大家想辦真正的教育,不再是形式的教育,而重視人文教育,將知識與個體的生命連結,讓每個學生活出生命的意義,協助他們了解自己和自我實現,會選擇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懂得如何獲得知識技能,懂得如何面對人生問題,成為一個關懷他人、社會和地球的成熟公民是今後教育的主流,也是民主已開發國家一定要走的路。(註八)

 

  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今日的孩子大約15年到20年後會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我們的社會、國家也將由他們來帶領,所以我們必須想想看20202050年是什麼樣子?那時候的他們要有什麼能力?我們要做些什麼才能讓下一代更好?而政府存在的價值,是照顧好「每一個」人民,並能以國家之力來替國民的現在與未來,做出高瞻遠矚的長遠整體規畫和執行,這些年回顧國人在人類文明演進彼此傾軋中所吃的苦,有時只能以中國人剪掉辮子才一百年來自我安慰。

 

       五二0對大家是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們希望能夠有新的思維、新的

作法,讓廉能的政府和全心為國服務的行政人員,重新贏得每一個百姓

   對國家的信賴,大家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一起為有品質、人性化、

   富足的台灣而努力,並將民主法治下訂定的法律,真的透過我們的討論

來落實,並從制度上去改變有目標、有理想及長期穩定的推動,這將

對整個國家前途和人民幸福有多麼重要

 

  教育工作是「人文化成」「潛移默化」的工作,老師和家長必須真正付出愛心、耐心、關懷孩子才能讓人感受師恩和父母的大愛,為孩子設想將來情境,讓他們學習面對未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生命教育,透過大家對生命的反思和實踐,協助每一個國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成為為自己負責和努力突破的人,追求自我價值,尊重生命,並找到生生不息的力量;若我們敎給學生/孩子的東西能夠讓他們帶著走一輩子,又能用一輩子(註九),那種教育是大家每一個人最高的期望。

 

1.          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於去年底公佈「2007年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數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去年分項痛苦指數幾乎均高於前年,其中「學校環境」的痛苦指數升高最多,「政府作為因素」則是二十個指數中痛苦分數最高的一類。在另一項有關兒童不快樂指數的調查中,兒童不快樂的壓力來源,主要還是功課過重、時間不夠用及生活過於無聊單調。

  

2.          2008.2.15台中一中舉辦的2008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

第一場由教育部訓委會柯慧貞常委主講21世紀的競爭力

談到全世界各國研究『培養新世紀的核心關鍵能力』的結果顯示:

不外乎 1.溝通技能  2.團隊合作技能  3.問題解決技能   4.原創與進取技能  5.規劃與組織技能 6.自我管理技能  7.學習技能  8.科技技能

 

Stein B.Jensen, et al. ICEE 2001提出的

Competence=(KnowledgeSkill)Attitude 次方

能力C = (知識K +技能S )態度A

   這個Attitude就是芬蘭教育為什麼連年驚豔全球的原因,因為小孩會

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九八年提出「學習的四根支柱」

Learning to know(學習知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學習動手做)  

Learning to live t ogether(學習與他人相處)  Learning to be(學習自我實現)

會後,一中的孩子提出很多問題,說不知他們的競爭力在哪?除了學科,其它就不容易體驗,沒有多元探索的經驗!

個人的優勢應該是向內看?或是應看社會趨勢?深入學習要怎麼學?

         (們看到e世代的孩子,只是需要給他們機會…….)

 

 

3.          教育部社教司副司長翁榮銅(2004)所提出的知識管理在教育上的應用

PPT (註十)

當前國內外環境情勢剖析

n  國際環境分析

1.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需求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

2.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3.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國際競爭取得優勢的關鍵繫於「創意」和「品質」。

 

從知識經濟反思教育

n 今日的教育仍因襲著過時的工業時代生產方法:根據年級、科目與課程、教授

  時數,以制式化、生產線式的課程,透過制式的考試來控制。

n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教育並非一種儀式教育的重點不只是灌輸知識而是發

展能力基本的語文能力數學能力負責的行為能力、以及培養創造與合作

能力〉。

 

知識文盲新定義

n 知識生產量因資訊科技的普及運用而爆增

n 未來所謂的文盲,並不是不會讀書寫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

  組織的成長與發展亦須學習,為了組織文化的活性化,必須培養組織擁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培養對知識的關心能看到事物的背面將資訊趣味化意義化,以豐富組織中的知識資產

 

教學型態的改變

 教師角色由 傳統教學時代           專家角色 上→下      

           改為 數位時代資源本位教學   學習促進者 (輔助)

 主要教材由 傳統教學時代           教科書

           改為 數位時代資源本位教學   不同形式媒體與教材

 教學重點由 傳統教學時代           時事實記憶與複誦

改為 數位時代資源本位教學   學生自我提問、自我發現與建構知識

教學評量由 傳統教學時代                   注重成果

                    改為 數位時代資源本位教學       評估學習過程努力與進步情形、並兼顧成果

 

 當每個人都是大學生  ---李遠哲 主講

l   在民主多元化的社會裡,我們要教育學生的是,每個學生都能實現他的理想,而且我們的教育也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l   林肯總統說「世界上沒有下賤的工作,只有下賤的人」

l   「分數」這把尺扭曲了我們的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衡量著每一個人。我們需要讓年輕人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才會盡心盡力、做得好、學得快樂。

  在義務教育裡,我們與全世界都有的迷思是 : 我們絕不能迷信,三十萬個小孩,每個

小孩背景、性向都不一樣;而我們有一個課程、一個進度能讓他們以相同的速度走

 

 

4.  而從我們因2008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收集各界的聲音

問卷中很多學生表示喜歡的科目在學校沒有得到適當的學習發展,因為:課堂時數少、老師只知考試題目,卻不知該科目的生活應用,學校不注重、設備很破,沒有課,想學學不到 (很多學生提到電腦課)覺得每天的運動量不夠的學生,幾乎佔了75…..…

     我們的教育要如何培養學生或孩子未來需要的競爭力?

請聽聽大家的意見 :

1.取消考試  2.減少班級學生數 3.減少課程份量讓老師也多一些自主空間。

※不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習的本質應該是讓學生們認識自我。

※增強幼稚園、國小師資專業能力,現有師資過度年輕化經驗不足,對孩子人格養成教                                            育、身心發展的助益有限。

※不適任教師及教師終身制是當前推動教育之瓶頸,亦是多元選修課程提供孩子學習機會的最大阻力。

※自主選修學習並未落實,必修課程太多導致強制學習未能達適性發展的教育目標。

※從自己做起,我們對了好了,孩子就對了。

※希望老師可以不要體罰。

※不要以老師的權力壓制學生的思想。

※健康的身體、語言能力及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是基礎。

※如果孩子想講話發表意見時,一定要有耐心傾聽不應該責罵,仔細聽孩子要的是什麼?

※注意個別小孩不同要求,提供資源及鼓勵。

※使孩子歡喜或自主性的獲取知識。

※競爭力要從小養成,但又因小時候尚未成熟,用講述的方式傳遞思想,現在對小孩的學習或有幫助,但皆以知識方面為主,其實考試可以改成報告,報告可以是上台報告(可以培養勇氣)

※讓他們自己思考跳脫一切教材。

※讓學生適性發展,勿以考試為重。

※課程多元化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減輕學生壓力。

※別再用考試引導教學,我常在想一些科目如:數學、理化以後真的有用嗎?

※有耐心聆聽小孩的聲音。

※過於傳統的教學孩子的思考能力會偏低,但現在的社會創意是潮流的趨勢,靠創意成功的例子也非常多,未來具備與眾不同的特質、能力才能創造新契機。

※多一些人性的互動與關懷,對孩子的肯定不要界定在課業成績上,在合作的團體中學習,以孩子實際需要極有興趣的能力來協助其成長。

※傾聽很重要,讓孩子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多讓孩子動腦思考。

※給予信心及鼓勵,相信會創造出許多成效,亦要多與世界觀多看及多聽。

※給孩子自由可以發展的空間,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有能力可以面對未來的壓力。

※不以成績為重,按照每個人的特性及喜好,發展自己的特長相信每個人都會活得快樂。

※教孩子思考的能力,自己找自己的方向。

※讓孩子快樂成長,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興趣。

※多讚美鼓勵,並寬容不完美。

※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及自由。

※目前雖說是多元發展,但卻像另類的填鴨式教育,現在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從小就補習,不論在學業或才藝。有些孩子因為一直不斷的被要求,但並不是每樣都做得到,而父母看到的一直是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因為做不到父母的要求,開始退縮、逃避,甚至到後面是放棄。  沒有信心的孩子該如何和他人競爭呢?從小可以多方面的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興趣,多鼓勵孩子會的,而孩子有興趣的多給予資源;考試升學並非這麼重要,教師給予觀念不該是書讀得越高,未來越有保障,若對其有信心的科目可以多支持,未來總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專長,這不是有其競爭力了嗎?多一點信心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要求,多一點自主少一點限制,我覺得才可以有其競爭力。

※傾聽是非常重要的。

※要信任孩子,才能延伸下一步,一同創造無限。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尊重孩子的意願及想法。

1.肯定孩子,不管成績好壞都要鼓勵她

2.指導孩子培養閱讀、運動、生活能力

3.與孩子維持良好的互動進入孩子內心世界

4.平等對待每個孩子

※課程活潑化,可採分科教學及分科學習的學程方式,延伸12年國教免除升學壓力及分數掛帥的情況!

※品德、禮貌、正面態度比分數更重要。

※社會價值觀決定家長思惟,家長要求決定學校及老師的方向,所以升學主義下的價值觀縱使老師再用心於非考試的教育,也不見得會被認同。良性的競爭如:

1.校內多方競賽2.校外多方面活動能力培養3.國際交流活動由政府及民間機構贊助栽培台灣人才。

※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及良好的生活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減少考試,不是說考試沒用,只是一天8節考4次這樣也太多了,讓學生只能唸書`哪來的時間去想什麼未來的競爭力;最好改成選課制,規定必修科目。才不會在沒有興趣的課堂上一直摸魚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

8年前我幸運的可以把孩子送至美國讀書,出國前孩子沒有上過任何美語學校,只有一個星期2次的簡單會話,可是在短短兩年(小學畢業時)我的小孩拿到全校前十名畢業,我開始看到什麼叫能力,之後他在國中2年高中4年不但名列前矛而且生活經驗豐富,尤其高中他選擇了IB(國際資優班)就讀,今年他以SAT2240高分進入美國各大名校;但是我們依照他的興趣及能力選擇適合他的大學,在這8年中我看到了台灣孩子的無力感,也擔憂台灣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

1. 改善學校設施,增設多一點運動設施

   2. 加讀書課

改善學校教育設施,以資訊方式教育,提供多元的教育

   定期提昇教師的教育能力、態度及方式

    培養思考能力及抗壓能力,因為我覺得只有最有頭腦及能接受失敗的人才有機會

    由於個人見識淺薄,所以提供的意見僅供參考

個人覺得應於國小發現學童的興趣或潛在天份,及時發現後於國中加以培養

人道知識觀念的灌輸盡力改善孩童的非善之念,相對的導師也須以身作則

   培養健康概念,教導國民所需知識,基本體能等。

    基測不足以決定一個人可以讀的學校,應以平時的努力作為考量,不可讓基測否定學

   生的潛力。

    每一堂課都是原來的科目不要借課。

(待續)

台長: 21世紀教育協會
人氣(2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21世紀教育活動 |
此分類下一篇:2008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結論報告之二
此分類上一篇:2009年21世紀夏令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