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9 01:27:26| 人氣1,4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久彌新的「歧視」






這次難得要來跟一下時事。

覺得這次的事情滿值得一篇文章,而且這幾年看下來,我素材多到不行wtf?

最近臺灣發生連續兩起「歧視」事件──

1.「臉塗黑」扮泰國人 「日出茶太」臉書遭網友洗版轟:充滿歧視

2.網紅「反骨男孩」塗黑臉跳抬棺舞 遭球星戴維斯怒批「無知愚昧」

上網大概搜了一下網友們的反應,看了ptt、Dcard、巴哈姆特等論壇。我知道上述網站頂多只能代表一部份人的意見,但我對論壇不太熟,就選了比較大的這幾個。

第一起日出茶太的事件討論並不多,看不太出民意。根據上面貼的新聞連結,飲料品牌給了滿爛的答覆,那種「I’m sOrRy You wErR OFFenDed~」的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應,現在好像已經刪影片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星巴克之前一樣發生歧視黑人的事件,危機處理及公關都堪稱完美,並且也承諾將深化反偏見(不管有意無意)的員工訓練,當然成效要等幾年後再來看,但星巴克徹底化危機為轉機的一系列作為,難道沒給遇到類似情況的公司一點想法嗎?還是星巴克這樣的公司對臺灣業者來說太高標了?

第二起討論得就多了,也促使我寫這篇文。因為我發現論壇上竟然是以「你們這些人也管太多了吧~」、「想太多,只是模仿而已」、「我們黃種人也被歧視你怎麼不說?」、「我們難道要搞懂全世界的文化才能表演?必須繞著美國轉?」這類反應為大宗,然後不贊同網紅行為的竟然被視為帶風向。我滿驚訝的,每次發生這種「扮黑臉」的事情時,英語論壇都是一面倒的失望與憤怒,粉絲想辯解都會被砲轟,但臺灣竟然是相反?

拋開所有歷史社會因素,當你的開玩笑或娛樂傷害冒犯到他人,而他人也明確表示出憤怒,本來就是該道歉的時候了,「歧視」不只是你覺得有沒有,也是對方內心的感受,所以我不是很懂那種拿佛與牛屎(註1)小故事來辯解的有何意義?相同的經驗發生在幾年前我呼籲大家應該用「移工」取代「外勞」的時候,也是受到差不多的反擊,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了,無心之過還是過不是嗎?如果有人指正了,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一直強辯是哪招?而且還硬要被歧視者吞下去,說你覺得受傷只是想太多,因為「我光明磊落、內心坦蕩」,不,你只是無知又拒絕學習而已。

內心的歧視很難改變,所以大部分要從表面功夫做起,言詞舉止不適當的要徹底禁絕,這是過程,而不是虛偽,如果連和平共處都做不到,我不知道那種很多網友吹捧的「真性情」有什麼好驕傲的?不就是白目傲慢沒教養嗎?

然後說臺灣沒歧視黑人的歷史,所以你的一堆毛干我屁事?臺灣又不是美國的一個州。唉~臺灣一樣歧視深膚色的人啊!「外勞」跟「老外」明顯指涉的是不同膚色的人。黑人長久的被剝削及歧視史是全球性事件,不單純是美國的問題。臺灣人明明渴望加入世界,為什麼需要學習世界不同風俗歷史的時候,又硬是把背給轉過去,說那些我不想懂呢?「地球村」在現在說來可能有點諷刺,但臺灣如果真的想要成為村子的一份子,眼界及知識都遠遠不足。

所以才想要整理一下這幾年「亞洲人扮黑臉」的爭議,只是想要說明這行為真的就是歧視,不是想太多、玻璃心,而會一再發生的原因,或是就是我們都不願睜開眼睛去看。接下來說得話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以下舉得案例資料來源都是英文網站,外網是一面倒的撻伐,覺得扮黑臉沒什麼的可能真的是某種臺灣價值?我當然希望不是,但講直白一點,你不太常逛英文網站的話,真的會有點跟世界脫節,畢竟全球網路上超過一半的內容都是英文,中文內容其實非常非常少,網路世界就算不繞著美國轉,也是繞著英文圈轉,所以你只看中文網站的話,是會有偏差的。(註2)

因為這兩起事件都跟「扮黑臉」有關,所以會全部都找偏外在的歧視,如果要含括文化挪用的話,我大概要寫十篇。

以下提到的眾多名人,是的,都是韓國明星為主,或許是因為我平常多有關注,抑或是韓國娛樂產業發達或是名氣響亮,反正網路搜一搜,真是罄竹難書。同樣身為亞洲國家,可以感覺得到韓國對這方面問題一樣不夠敏感,只是現在kpop 逐漸邁向世界,才被大家發現而已。臺灣之前也是得益於國際知名度不足,一些比較陌生的觀念可以繼續陌生下去。現在的話,你以前不知道,可以趁這次機會好好了解。

大家應該還記得兩年前爆紅的歌〈This Is America〉↓


爆紅的當然不只是歌,還有細節滿滿的影片。嗯。。。放到現在看格外貼切呢!

在這裡只說一個,就是在影片50秒處,表演者舉槍就舉槍,為什麼身體還要擺出扭曲怪異的姿態呢?要諷刺的就是19世紀初開始的戲仿黑人的歌舞表演〈Jump Jim Crow〉。

來~大家忍耐一下,只有8秒,在看吐之前就會結束了 ↓

嗯。。。這則影片跟臺灣網紅的模仿證明,扮黑臉無法讓你比較會跳舞。

這位白人表演者是Thomas Dartmouth“ Daddy” Rice (1808-60),他也是這類黑人戲仿秀的發明者。據說是模仿一位身體有殘疾的黑人奴隸Jim Crow,但刻意的肢體扭曲除了還原度外,也加強了被模仿人的笨拙滑稽、不入流等刻板印象,而這些在現今看來十分冷血的表演在當時是用來博君一笑的,可以想見他們會如何看待黑人、殘疾人、殘疾黑人了。

這樣的娛樂形式立刻獲得了廣大迴響,發明者名利雙收,甚至還巡演到英格蘭。



這類黑人戲仿秀在英文稱做「minstrely」,歷久不衰的從1830年代,一路流行到電視都已經普及的1950年代,南北戰爭都打完了,美國還是對
minstrely樂此不疲,甚至融進了good old days 的美國式鄉愁。大部分的minstrely表演者都是白人,而且說不定你也認識。

↓ Judy Garland 是出了名的被剝削童星,如果她在18歲拍攝《The Wizard of Oz》時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那麼她在14歲時表演的這段minstrely也是情有可原,會特別提她一方面是因為我真的也很驚訝,另一方面覺得像Judy Garland 如此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她當時還沒紅)都曾經扮黑臉過,會提醒大家這些歧視史原來離我們沒那麼遙遠喔!

這算是一代同志偶像名副其實的「黑歷史」了吧~是的,這個雙關語也是種歧視,關於以「黑」代表「欲隱藏之錯誤」呢?這個再討論下去會太複雜,先就此打住吧!(註3)

再來看最後一個我覺得也很具代表性的小短片。

Judy Garland 被發現假扮黑人前後的語氣及肢體動作,及第二個短片中兩位造成麻煩又拙於解決的黑人搭檔,可以看出minstrely 強調的都是黑人的蠢笨可笑,佐以怪腔怪調的英文、老是彎成奇怪角度的不協調手腳、懦弱滑稽的作為,再再都加強黑人就是比白人差勁的刻板印象。

行文至此,我想應該可以反駁臺灣網紅團體(或其粉絲)的「只是模仿」的論調了。minstrely 一開始就是模仿殘疾黑人,是一個現實生活確實存在的人,我沒有時光機,Rice 搞不好模仿得超像,膚色姿態都完美複製,是一個卓越的「表演藝術家」,他也的確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成功的跨國藝人,影響力及知名度都堪比甚至超越現代的網紅,但這代表他是對的嗎?他大概也會說「我只是模仿」,Rice 可能不知道接下來一百多年黑人的人格與尊嚴一次又一次的在這樣的表演中被謀殺,從街頭巡演到電視機,從馬戲團帳棚到全國收看,情況只有更糟,每一次的訕笑取樂都在潛移默化這個世界對黑人的想法,而黑人在minstrely 中是失聲的,連路人甲都不能是,你在螢幕上看到的黑人都是白人演員「扮黑臉」,所以為什麼把臉塗黑是這麼的敏感,因為minstrely 的歷史我們雖然走過來了但還不夠遠,因為黑人直到今天還在爭公平,因為COVID-19 那赤裸裸的死亡數據不是巧合(註4),因為好萊塢直到現在還在Whitewashing,當然也因為我們對深膚色的歧視永遠在。

我不覺得臺灣沒有歧視,感覺網紅團體生活的臺灣很幸福宛如天堂啊?

美國的歷史干我屁事?好,什麼都不干你的事。(我其實不是很懂那種自豪於自己無知的感受。)

我們已經不生活在那個年代了,而且有幸活在資訊容易取得的國家。所以當你在思考模仿題材時,應當有比前人更有利的立足點,所以請不要再犯下刻板印象的錯誤。

先說我對表演藝術並不熟,所以以下感受可能有點裝熟。我自己覺得很不錯的模仿秀,就是(越來越難看)《Saturday Night Live》跟《全民大悶鍋》,現在看回去後者也有很大的扮黑臉褐臉問題,所以很多片段現在是無法入眼的。但上述兩個秀都是模仿權勢人物,嘲笑他們的言行虛偽,像〈國王的新衣〉裡面戳破威權假象的小孩一樣,這樣就沒什麼關係,但minstrely 往往就是在傷口上繼續灑鹽一樣,造成被模仿人更無法翻身的境況。而且如果大家有興趣去多找些minstrely 來看,就會發現很多段子本來就夠好笑,根本不用強調膚色,覺得扮黑臉真的很故意。

如果你是一個現代的表演藝術者,如果對議題不熟悉,我覺得跨膚色的模仿最好是都不要做,的確非常敏感,也值得這種敏感,翻翻歧視史,你還需要看恐怖片嗎?

如果因為時事真的很想模仿,那也很簡單,千萬不要改變膚色,其他都模仿到位了,別人也會知道你在幹嘛的。

 

這兩則影片都是約一個月前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他們在幹嘛,也沒引起任何爭端,影片中人看起來也玩得很開心,皆大歡喜。

接下來三場天王山之戰,我猿衝啊~上半季冠軍要牢牢握住!

 

接下來,得罪粉絲的時間到了,以下舉例只是我有印象的,相信還有很多漏網之魚。

韓國選秀節目《Unpretty Rapstar》第2季冠軍Truedy。

她在節目中看起來是這樣的 ↓

並且有意無意暗示自己有非裔血統。

但她真實的長相是這樣的 ↓
 

 

如果真的有非裔血統的話,可能是1/64?

所以,謝謝Gilme 把我們的心聲都講出來了 ↓






再來是男子團體BIGBANG 團員Taeyang,在使用某個可以混合你與其他人長相的app時,不知哪來的靈感,合成了自己與Kanye West 的臉,並且祝大家「猴年快樂」。

話說那個APP好適合Truedy,就不用化妝還要假造血統那麼辛苦了。



Taeyang 整個人的表演風格,自出道以來,都是明顯的cultural appropriation,每、一、個MV都有問題,但不是扮黑臉,所以這邊就不說了。

↓ 好啦~還是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這篇文章順著讀下來,再看這個MV,這不就是一個現代版minstrely?嗎?

基本上YG整個的風格都深受非裔文化影響,卻只停留在音樂、服裝風格、Swag那種很表層的地方,而不願深探孕育出那些文化的土壤。他們旗下的藝人,少有不採種族紅線的。


男子團體EXO成員Chen,在與團員的V Live中,用口紅營造出「厚唇」。




↓ 上圖字幕中提到的卡通人物Michol,是南韓非常受歡迎的動畫《Dooly the Little Dinosaur》中的角色,靈感來源是Michael Jackson。韓國演藝圈熱愛模仿的對象,一直模仿一直被罵,韓國堅強的民族性在此展露無遺。(註5)



在稍後一點的V Live中,字幕組大概是為了息事寧人,只翻成「My lips look too plump.」
其實Chen 還說了「Isn’t this Kunta Kinte?」

Kunta Kinte 是美國作家Alex Haley出版於1976年的小說《Roots: The Saga of an American Family》(註6)中的主角,一位干比亞男子在17歲時被人獵捕,強制賣往美洲為奴,恐怖的渡海過程及其後如地獄般的奴隸生涯,都無法抹滅Kunta Kinte 真正的名字及對家鄉的記憶。但大家(我相信Chen也是)會認識Kunta Kinte,應該是來自於其改編的影集。

唉~這算是最讓我傷心的一個例子,EXO是我最喜歡的男團,Chen 剛好也是我最喜歡的成員,他對這起事件沒有任何的回應。也是啦~反正粉絲邏輯就是偶像殺人放火都可以,只要不是結婚生子就好。

女子團體A Pink成員Bomi 在韓版《Saturday Night Live》中模仿Michol,對啦~又是那位動畫角色。



↓ 雖然youtube上有影片,但是是無法觀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好生氣,那我們來看可以看的。
 ↓ 男子團體HIGHLIGHT 的 Kikwang也在多年前的綜藝節目上模仿過
Michol。

男子團體Super Junior成員Yesung在2017年時,不知道為什麼自己po出多年前模仿Nick Fury 的照片。



老問題,cosplay 可以,臉不要塗黑,膚色問題不要管什麼還原度。



女子團體MAMAMOO 在演唱會上模仿《Uptown Funk》的MV



這個也是一樣耶~臉不要塗黑就沒事,這麼紅的歌,裝扮好大家就知道你在幹嘛了。


最後一位超級大明星Chiitan,相信大家對於他被炒魷魚的事都深感痛心。

據說,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竟然扮黑臉!



好啦~這個是開玩笑的,因為我們真的懷念他。


以上這些就是我比較有印象的,如果你覺得上面這些資訊很陌生的話,是很正常的。

我對Kpop的認識是從英文網站開始,因為我完全不懂也不會打韓文字,然後中文的資料都偏粉絲向,我只是想把團體成員的臉跟名字連起來,中文的介紹資料或討論區很愛用成員的暱稱,有些是粉圈自己發明的,演變過程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完全無從推論起,所以當發現英文資料比中文還要好解讀時,我就一去不復返了,況且youtube上也是以英文為主。從那時我就決定,以後我要寫kpop的文章時,人名只用官方公布的英文拼法,而且絕對跟維基百科一致。

所以上面那些因為扮黑臉引起的爭議,我都是在英文網站上才知道的,我寫這篇文時又大概google了一下,還是沒有什麼中文網站提到這些。跟kpop有關的中文網站通常也都是很粉絲向,文章輕薄短小,報喜不報憂,非常平行世界。唉~那麼以後我還是繼續專注英文的kpop資訊吧!

最後,因為我是後來才看得資料,所以補充在這裡,不然這個問題應該要放最前面的。就是每當討論到膚色時,大家都忘了先問:為什麼人類的膚色有深有淺呢?(註7) 

我愛演化史,冷靜的打臉偏見。看完之後,希望大家可以更理解以膚色去歧視別人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

註1:典出佛印與蘇東坡的小故事,有興趣的請

註2:「至2019年9月17日前,網際網路中的內容過半以上都是以英文來呈現,其他語言占比多數都不超過10%,中文僅占1.6%。就比例上而言,中文使用者是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數的第二多人口,但網路上中文內容的資料僅佔整體的1.6%,更遑論其他更少見的語言內容不到0.1%。」完整分析文章在

註3:對以上minstrely 的歷史有興趣的,強烈推薦這個網站,那幾個minstrely 的影片我都是從該網站才知道的,不然光搜尋youtube 我真的有點解讀無能。而且網站裡除了扮黑臉的歷史,還含括了其他五種基於膚色的偏見,分別有黃種人、拉丁美洲人、美洲原住民、阿拉伯人、猶太人,基本上把我想得到的都解釋了,實在獲益良多!大家趕快去看那個網站,不要看我寫得這篇廢文了!

btw說到拉丁美洲歧視,沉迷舊時代帥哥的我真的又再被Rudolph Valentino 帥到了。

我知道現在他的名氣不算大,英年早逝又是默片時代的明星,但這位可是「拉丁情人」這個刻板印象的始作俑者啊!看看這個長相,完全可以明白為什麼,要當情人,顏值果然還是很重要。看著Rudolph Valentino 的照片,就可以體會言情小說當中「心漏跳了一拍」的感覺。

Alain Delon 不要難過,我還是最愛你的啦!只是這篇文章我寫得太鬱悶了,小小放鬆一下。

跟阿拉伯有關的歧視,這幾年最有名的當然就是加拿大總理Trudeau 在年輕時幹得鳥事啦!

不過Trudeau 的危機處理還不錯,也有出來面對並道歉了,所以來看比較輕鬆的影片吧!

覺得白人對其它膚色的理解的確是狗屁不通,你到底要歧視阿拉伯還是黑人,下定決心好嗎?

影片後半段的粉底液廣告,所有在化妝的朋友們相信都心有戚戚焉,符合自己膚色的粉底液是堪稱都市傳說般的存在啊!Fenty Beauty 共出了40色階的粉底液,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抱真實膚色。希望Fenty Beauty 趕快進軍臺灣啊啊啊~

其實就算40色階都無法涵蓋所有人類的膚色,膚色充滿了種種細微的變化,所以以膚色去歧視別人的人,是不是家裡都供奉著pantone 指南,每年更新,睡前都要翻一翻,決定明天要歧視什麼顏色的人。


註4:這個議題,選了一個圖文並茂的文章,大概總結一下,非裔人士患病及死亡的比例都遠高過其他族裔,而這是長期不平等待遇使得非裔陷入弱勢困境,而每當傳染病大流行,這些人往往首當其衝。美國CDC的簡單總結有翻譯生硬的中文版可看。但還是老話一句,病毒前面,人類要團結,不要再嘰嘰歪歪的了!

註5:要看韓國人對模仿這個角色的執著,可點

註6:網路有免費中文版可看。

註7:以下資料來源為Robin Dunbar(2011)。150法則:從演化角度解密人類的社會行為。臺北市:商周出版。頁99~102。

至於為什麼是這本?因為我現在手邊只有這本。是看書手打的,以下引文將英文人名原文呈現。

提及膚色就會引起一個古老的問題:為何熱帶地區人們的膚色常比高緯度地區人們的膚色來得黑?上面提過,這與防止有害陽光穿透皮膚有關。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的Nina Jablonski和George Chaplin的一項研究,對此提供了很多確切的證據。

他們的研究顯示,北半球居民的膚色變異度是76%,南半球居民的的膚色變異度是70%,而這與紫外線輻射強度有關。紫外線即有害皮膚細胞的陽光成分,有需多警告提醒想到海灘去玩的白皮膚人士要小心,因為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的主因。當你往赤道以北或以南走,紫外線輻射強度逐步減弱。由於地球有弧度,代表太陽離赤道愈遠,陽光得穿越更厚的空氣層才能到達地表,而既然空氣會吸收陽光,那麼愈接近兩極,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輻射就愈少。

然而,紫外線輻射強度並不完全與緯度相關。高海拔的中緯度地區(例如西藏及南美安地斯高原)具有很高的紫外線量,因為他們上方可吸收有害輻射的空氣量較為稀薄。同樣地,雲層也有這種效果,因為大氣中的水氣有助濾去紫外線輻射強度。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和非洲之角的紫外線輻射強度,以其緯度來說,驚人之高,因為這些地方極度乾燥,不像英格蘭群島上的幸運人們,頂上有層不錯的雲層協助。

Jablonski和Chaplin主張,膚色變異的演化起源其實與皮膚癌無關,而是來自兩種維生素的消長。其一是陽光破壞維生素B(葉酸)的程度。黑色素細胞產生黝黑膚色(並使蒼白歐洲人曬黑),它保護皮膚的維生素B不被陽光破壞。如同所有靈長類,我們無法合成維生素B,取代做法是我們必須食用能自行合成維生素B的動物。若減少陽光傷害,我們便不必憂心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

然而,維生素D則相反,它是影響鈣質吸收(因此也影響骨骼強健)的重要維生素。我們可以自行合成維生素D,這得感謝陽光和皮膚細胞間的作用。不過當陽光微弱(例如高緯度地區),深膚色的人就無法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例如,非裔白化症兒童需要藉飲食補充的維生素D量,即比正常深膚色的非裔兒童少。因此,北方人口演化出較淺的膚色。(由於南半球非熱帶的陸地不多,所以並沒有白皮膚的南方原住民種族。然而,在接近地球南端,南非古老住民布希曼人的膚色較淺,偏古銅色,而幾百年前到達南非的祖魯人則膚色深黝。)

一項支持此解釋的觀察是,在所有人種當中(包括非洲人),女性和嬰兒的膚色都比成年男子淺。女性在懷孕及哺乳期間,特別需要鈣質和維生素D,畢竟在傳統社會中,女性成年後決大半生都處於這兩個時期,於是較能夠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對女性來說較有利。

雖然這個解釋簡潔有力,我們仍有幾個疑問:為何膚色與緯度/紫外線輻射的關係,在北半球的人身上比在南半球的人身上強烈?既然維生素很重要,為什麼南北並不相同?

結果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與歷史及文化的影響有關。生物學家Jared Diamond曾指出,許多膚色不符地理位置的種族,擁有在近代史上進行大遷徙的祖先。於是南非班圖人(Bantu)的深膚色反映出他們的祖先從接近赤道的西非家鄉來到南非,時間只在近百年間。同樣地,許多膚色較淺的東南亞民族(菲律賓人、柬埔寨人、越南人)則反映出他們的祖先在約兩千年前才從中國南方家鄉遷移至此,而這些國家原始住民的所有子孫都是深膚色。

一個特例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的膚色較深,不符我們對極北方居民的預期。原因是他們極依賴海豹和北極熊等哺乳動物作為食物來源,此類動物的肝臟尤其富含維生素D,而肝臟是愛斯基摩人偏好的食物。既然維生素D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維生素B成了優先考量,因而天擇出較深的膚色──因此愛斯基摩人擁有典型的古銅膚色。

對我們多數人來說,膚色是近代祖先曾居住過什麼地方的指標。即便如此,膚色改變的速度在演化上可能速度驚人。現代歐洲人的祖先在最後一個冰河期結束前才到歐洲較北方的地區居住,大約只在一萬年前。因此北歐人的金髮可能只有極短的歷史。

台長: 佐梵
人氣(1,4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議題 |
此分類上一篇:願賭服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