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5 17:34:10| 人氣5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土耳其的歷史宿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面的文章第一篇是我寫的﹐是中國時報的一個專題版“土耳其入盟問題”的一篇﹐另外根據外電有報社記者寫的兩篇和駐英國特派員江靜玲寫的一篇﹐我不會弄連結﹐沒交情的人的文章我不敢隨便轉貼﹐當時主編緊急要我寫篇土耳其人對入盟一事的反應。我其實已經不想寫這類文章了﹐但是對方主動邀稿﹐我還是有虛榮心的﹐就在忙凱去台灣開會雜事的空檔寫了傳去﹐後來看專題版處理得還很好﹐而且剛好在凱抵達台北的那天刊出來﹐馬上打電話叫他給我買份回來看。下面那篇是隔天蘋果日報司馬觀點登出來的﹐我想他不會不准我轉貼﹐就貼在這兒給大家看看。然後還有個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給我寫了篇回應﹐我覺得很值得看﹐但是﹐還沒問他可以不可以轉貼﹐等他同意我再貼出來給大家看看﹐有學問的人怎麼寫﹗
。。。。。。。。。。。。。。。。。。。。。。。。。。。。。。。。。。

2005.10.05  中國時報

前進大歐洲 如鮭溯源 土耳其的歷史宿命



從二日晚起到三日晚,土耳其渡過了最漫長的三十小時。曾經一度,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希望,在奧地利「只能是準會員」的堅持下,幾乎要破滅,土耳其朝野對此非常憤怒。所幸在斡旋下,獲致開始談判的協議,土耳其外長在由安卡拉啟程前往盧森堡前,對媒體表示:「土耳其將開始歷史的新頁」。

這項被視為是土耳其與歐盟未來長達十到十五年的談判路線圖的框架文件內容,在歐盟和土耳其都引起爭議。先是塞浦路斯希臘裔政府要求土耳其承認塞浦路斯共和國,對其開放港口,然後是法國提出土耳其應該承認一次大戰時曾屠殺過亞美尼亞人,這兩大問題先後在輪值主席英國的積極斡旋下,延後到磋商過程中討論,樂觀人士原來看好土耳其三日可依據去年十二月十七日歐盟峰會的決議,和歐盟順利展開漫長的入盟磋商。

出乎意料之外,當年鄂圖曼帝國因為二次包圍維也納之役失敗,而未能完成征服歐洲的壯舉,今日土耳其要和歐盟展開談判的最後一刻,又一度受阻於維也納城門之外。土耳其在野黨原本就對磋商框架文件存在種種疑慮,認為執政黨為改善經濟,不計任何代價要加入歐盟的作法,已經喪失國格與尊嚴。部份專家學者也指出即使沒有奧地利的從中作梗,現有的框架文件內容就已經把土耳其框死了,土耳其最終不是被迫退出塞浦路斯、承認屠殺亞美尼亞人、給予庫德族自治權、接受種種嚴苛的經貿條件,就是退出入盟磋商。

在一片紛嚷中,土耳其國內庫德分離恐怖分子也隨著三日的接近,不斷製造爆破事件,試圖迫使歐盟與土耳其重視庫德少數民族權益,而部份史學家、社會人士也積極籌開討論亞美尼亞問題的會議。

過去被視為禁忌的話題,逐一被提出討論,固然是民主進步的可喜現象,可說是土耳其爭取入盟的最大效益,但是,情況演變到,國外是歐盟會員國不斷提出磋商條件,國內是分離分子將少數民族問題擴大到爭取獨立建國的暴力衝突,在土耳其社會製造了嚴重的族群撕裂,民族主義情緒隨時有被引爆的危險。

就在歐盟外長召開緊急會議同一天,土耳其左派團體數千人在伊斯坦堡集會反對入盟,右派民族行動黨則在安卡拉舉行兩萬多人的群眾大會,喊出:「別出席談判」的口號。而政府高層也藉十月一日議會揭幕典禮,由總統、議長、總理宣示,絕不接受追加的磋商條件,或任何準會員身分。

土耳其朝野都知道要加入歐盟的路「又細又長」,不管朝野如何爭論、反對與衝突,土耳其的國家政策是一定要爭取入盟,不管哪個政黨上台,都要且談且走,再花四十年,也無所謂。

土耳其不是不了解自己所處的境況,但是朝歐洲前進,對土耳其而言,就像鮭魚溯源產卵般,是自鄂圖曼帝國以來的歷史宿命,即使上游有大熊、老鷹等著吞噬,也要奮勇前進,雖有犧牲也會有收穫。

........................................................................

土耳其人再度入侵歐洲 2005年10月06日 江春男

伊斯坦堡是國際觀光旅遊的勝地,拜占庭式教堂,高聳圓頂的清真寺,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輪船,熱鬧嘈雜的香料市場,這個一千多萬人口的大都會,橫跨歐亞兩個大陸,也是基督教和回教文明的交會點,它曾經多次改變歐洲歷史,這一次它能否加入歐盟,又將對歐洲造成極大衝擊。
第一個鄂圖曼王國在1300年建立,直到1922年崩解,600年之間,土耳其人年年打仗,其中只有24年沒有戰爭,這是一個饒勇善戰的民族。
鄂圖曼在1453年佔領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伊斯坦堡),此後即大舉擴張領土,1458年佔領雅典、1516年大馬士革、1517年開羅、1534年巴格達、1529年兵臨維也納城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地中海、愛琴海、黑海、裏海都是它的勢力範圍,君士坦丁堡各方使節朝貢,其盛況有如中國的北京。

凱末爾力促全盤西化
鄂圖曼的瓦解與大清帝國的崩亡前後相差十多年,孫文的革命和凱末爾的革命也有類似之處。但這位土耳其人的國父,比孫文幸運,因他擁有軍權,他的變法圖強有武力作後盾,他本人又富有謀略,許多政治學者拿凱末爾的經驗,當作改革成功的範本。
凱末爾戎馬一生,酷愛軍事,但在他的紀念館中卻看不到軍服,他主張全盤西化,要把伊斯蘭化的土耳其變成一個世俗、開放、政教分離的西方社會,土耳其從鄂圖曼大帝國一下子淪為歐洲病夫,正像中國成為東亞病夫一樣,但在凱末爾將軍的領導下的土耳其,仍然是主權領土完整的大國,但它一直在基督教的歐洲與回教的中東之間徘徊,兩種不同的力量互相拉扯,但基本上想要加入歐洲社會。
土耳其人口高達七千多萬人,領土廣大,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無缺,雖然貧窮,但是沒有饑餓問題。它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唯一的穆斯林國家,它在50年前即加入北約,成為自由世界的盟國,在韓戰中派出的軍隊僅次於美國,在第一次波灣戰爭中,也出力甚多,土耳其軍隊的職業水準不低,在社會上和政治上均享有獨特地位,它是政教分離和世俗化政策的維護者,軍人干政而不執政,這種現象在國際上罕見。
土耳其對歐洲人來說,像中東國家,但對阿拉伯世界而言,卻像歐洲國家,伊斯坦堡咖啡廳、書店、服裝百貨充滿歐洲風味,土耳其烹飪獨具一格,備受觀光客歡迎,這個國家也是考古學家和文化宗教歷史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地方。
這次土耳其入會的問題,奧地利反對最力,也許400多年前土耳其人兵臨維也納,把他們嚇到今天,這次土耳其人再向維也納敲門,但最後是不是可以登堂入室,加入歐洲這個大家庭,還要很多年的談判才見分曉。




台長: 娟子
人氣(5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