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06 07:08:07| 人氣9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影像】寄志憤作的實驗作——閱讀新編歌劇《桃花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於作品的再詮釋,這或許是古典文學作品作容易成為「文本」的再製有效性。

《桃花扇》作為一文本,原作者孔尚任本著對於國破家亡的興衰感,藉由作品抒志寄情,有機會成為歷史劇的代表,另一方面則因為所記錄的是真人真事,以孔氏個人所處的時代相若,也有機會被冠上時事劇。如此看待《桃花扇》也就不言而喻其中國破家亡的興寄,一個時代的凋零與人世的殘破。

然而進行現代性改編,所遇之瓶頸則是未能處於相似之情境,面對文本作品如何更優遊從容為作品再詮釋,將釋令具有期待視野的閱聽者,所引頸翹首,期許開展另一再製之文本。

本作品在劇場裏,或許整體音樂主導者為愛樂管弦樂團,京劇的文武場則無用武之地,無法讓文武場展現既有的絲絃打擊魅力,使得每一次換場次時,無法令人滿足懸宕迂迴的效果,誠然可惜之至。不過整體音樂編曲則是尚有箇中滋味,需要一些時日或可品味理解之。

再者,其燈光舞台布景,兼容中西美感,以「桃花扇」為主布景,更兼用了旋轉舞台,讓侯生與李香君同時並置於舞台上的分敘觀點的陳述。這是現代劇場的優點,然而也是一項大膽嘗試卻也些許干擾了既有的閱讀經驗。作為古典戲曲演出,炫麗的舞台效果誠然可以吸引年輕族群,只是對過往的京劇的視野此一表現或者需要時間去適應。

就文本表現言之,則筆者以為不妨做一新劇的敷演更為適切。《桃花扇》既有的情節關目設計早已存在,改編者則意圖脫去其時代精神,創造新的思維模式,固然這是一種創新與突破。然而,在寄志抒憤上,筆者以為當時之知識份子有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對於奸佞小人亦有趨向概念化的創作程式,那麼不妨以新劇展現,或可讓編劇者有機會徹底寄情詠志,以達劇作家箇中情懷之發抒,令閱聽者得以於場上與作家同歌同泣、同憤懣同休戚。

此一嶄新的創作,所具有的藝術開拓則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項壯舉,吾人則秉持著對於文學的熱愛與藝術的期待,期待更多的新秀對劇作的創新與文學美感的再現,足以展現個人的創作品味與風格,開展屬於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新結晶。

台長: zoraw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