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1 11:41:12| 人氣2,6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影像】尾大不掉的包袱——《崖上的波妞》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秉持過往關懷的議題,宮崎駿年初推出《崖上的波妞》,吉卜力工作室在一九九八年將海外版權授與迪士尼影業公司,因此跨進國際化的動畫影業工業。早期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事業發展多半以日本內部動畫市場為主軸,儘管日本動畫早已全球化,但要製作大型的動畫電影,過往大半盡是科幻動畫電影勝出,畢竟要對抗迪士尼動畫壟斷全球影業,所需具備的超越迪士尼的作品,便是要脫離迪士尼古堡式的愛情窠臼,宮崎駿在動畫王國產業的日本,多有屬於自己的反省。

然而整體日本文化工業幾乎都是向歐洲靠攏,宮崎駿的作品也不例外。不管是《風之谷》戰爭場景的設定,《天空之城》的礦場採集,《魔女宅急便》義大利海岸的鄉村城市,宮崎駿的造景內涵,都脫離不了歐洲城市。那麼這部《崖上的波妞》座落的海岸地點,是不脫宮崎駿慣有的設定手法。

而宮崎駿歷來關懷的幾乎圍繞著環保、自然生態的破壞、戰爭的省思,成為其命題意識的主軸,此一主題意識在一九九八年海外發行交付迪士尼公司後,如《魔法少女》、《神隱少女》、《崖上的波妞》皆是以此主題關懷為出發點。區隔於迪士尼動畫的娛樂效果的講究,宮崎駿所關懷的焦點似乎更佳人性化,與人類命題相關。

只是《崖上的波妞》最令人不安的是,彷彿背負了一個巨大的主題意識關懷的包袱,卻又無法好好展現宮崎駿既有的特質。《崖上的波妞》企圖以稚子年幼純真情懷,來化解波妞從魚變成人的狀態,取得合理性。

以波妞的父親藤本是非常討厭人類的,卻又遇到偏執的波妞,所引起的月亮引力影響引起的洪水氾濫,以致波妞的母親曼瑪蓮提出只要宗介願意承諾以人類的姿態接納波妞由魚變成人的情感,便可以化解這次的危機。這裏的設定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藤本既是從人成為海洋中的魔術師,怎麼會最後竟是又讓自己的女兒成為人?這裏的邏輯矛盾又無法言之成理的。並且參酌安徒生童話意味過於濃厚,而失卻既有的主題意識,所謂海洋污染的問題,既要成就波妞與宗介之間純純的愛,卻又要顧及宮崎駿既有的主題意識,反而令整部作品尾大不掉,過於沈重的意識包袱這部作品的瑕疵處處可見。

理莎的角色設定差不多是宮崎駿慣有的女性情懷,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波妞究竟為什麼僅僅只是宗介拾獲了這隻人面魚,說了一句要保護她,便可以掀起這麼巨大的波瀾,實在令人費解。其中情感的跳躍與難以理解的這種始終如一的「情」之純粹度,就在一瞬間到達最顛峰,以致引來如此大的風浪,是怎麼也想不通透的。

既然海洋污染為其終極關懷,卻只是幾幕大海景象帶過,讓人不知宮崎駿究竟是要討論環保問題還是要討論愛情問題?

總是背負著巨大的名聲包袱進行創作的作品,是否宮崎駿大師受到其創造的神秘、小女孩、溫柔、堅定、飛翔、狂暴的意識主題牢牢的束縛住,反而左支右絀的無法突破。令人扼腕也讓人感慨,大師老矣,也是吉卜力工作室在海外發行市場上,應做更具體的區隔。要不純粹如迪士尼文化工業的徹底娛樂化,要麼就徹底的主題化,或者可以讓吉卜力工作室開出另一番動畫王國的花朵也未可知。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zoraw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