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18 03:46:43| 人氣3,5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綠光劇團《單身溫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3315,週五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原著:王鼎鈞

編劇:吳念真

導演:柯一正

演員:羅北安、姚坤君、張靜之、梁正群等

  

上半場:節奏很慢,氛圍沉悶,刻意要抒情,但卻抒不起來,就覺太刻意了,這群演員的身上似乎散發不出那種特質,而在演出當中,只有那些小小的語言笑話和逗弄,是他們比較擅長的,而這些,肯定是吳念真的、綠光的,而非王鼎鈞的。

 

下半場:姚坤君所飾的美莉進來之後,稍微誇張的表演與音量,果然將演出的節奏與氛圍帶動起來了,雖然因此而覺得她的表演稍微突兀,但仔細想想,其實是整齣戲與整台演員的表演,甚至整個場景調度,都太沉悶了,因而反襯出她的表演是突兀的。

 

調度上,似乎還是比較接近影視鏡頭語言,而且是長鏡頭的那種,每一個主要場景內容也主要以對話為主,對話內容多以描述、轉述、回憶為主,也就是過去式與完成式的時態,如此就較難感受到戲劇的當下性。顯見想要轉化小說的敘述時態,並沒有很成功,多半在聽故事,而非演故事和看故事。

 

主要從王鼎鈞的原著短篇小說集《單身溫度》中,汲取了四個作品〈土〉、〈單身溫度〉、〈不是純吃茶〉、〈沒走完的路〉,加以改編,再增添兩段吳念真新編寫的故事:美莉、老年江心蘭(這兩個角色,均由姚坤君飾演),成為以華弟(梁正群飾)為核心,而展開的幾段故事,這裡頭夾雜了濃郁的鄉愁,與幾許或深或淺的愛情故事,多半是錯過與遺憾,還有一些無奈與欷噓,不過最後一場安排老年的江心蘭和華弟(羅北安飾)在醫院候診室重逢,雖然兩人已經老態龍鐘,百病纏身(不過那包尿袋的尿色實在過黑過濃),但是彼此多年來對對方的掛念卻絲毫未減,黃昏之戀,美不勝收,賺人熱淚。

 

關於演員刻意要學外省口音,可卻又不十分到味,這點就聽覺而言,的確相當彆扭,與其如此,不如讓演員以原本自己所習慣的口音、腔調演說台詞就好;否則至少可以像屏風表演班,他們也有幾齣招牌戲,經常要表現多元族群的南腔北調,該團多半會聘請相關語言人士,對演員進行語音及腔調的加強訓練,其結果,說服力也較高,這點或許未來綠光劇團的「台灣文學劇場」系列可以列為參考,因為在台灣文學作品中取材改編成舞台劇,很難不處理語音、腔調的問題。

 

上半場有大半的戲劇場景,都在醫院病房,因此梁正群和張靜之(飾年輕護士江心蘭)兩人就得擔負較重的戲份,但是其氛圍及能量實在有點沉悶、低落,使人較為不耐;下半場,美莉和華弟這一場戲,因為姚坤君大剌剌的表演,總算替整個戲劇能量拉抬不少;直到最後那場老華弟和老心蘭的久別重逢,羅北安和姚坤君拿捏得恰如其分,為整齣戲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倘若觀眾說這戲感人、好看,那肯定多半指的是下半場。或許是排練得還不夠純熟,或許到加演檔期時,上半場的狀況會好一些。

 

舞美設計的部份,基本上都不搶戲,不走炫麗、表現、強烈風格。如音樂,多半只有換場時才切入,做為兩場戲之間的情緒轉承與緩衝;舞台與景片,也都只有出現必要的部份,而不會過度繁重,以方便換景;至於影像,則是填滿整個天幕,襯托必要的天氣、情緒,以及透過打在前台白紗幕上的黑白歷史紀實照片(通常只有在換場時),來呈現時光的流逝,從1940年代至今,台灣社會的變遷。

 

整體而言,都在追求一種時間流轉中,人情世故的變化,試圖做出抒情的美感,奈何總覺差那麼一點。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5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