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3 13:59:50| 人氣3,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會走路的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和肯尼的3天跨年之旅~

Day 1  台東監理站-台東市「有時散步」吃早餐 -巒山部落 森林博物館-鹿野高台-池上飯包-
            三仙台民宿睡死死

Day 2  三仙台看日出-東河包子-都蘭遺址-水往上流-什麼麵包店-富岡漁港用餐-
           第一杯台東神農-知本好可愛的民宿-林道客棧
           太麻里場堪-知本溫泉-鐵花村-台東夜士-第二杯台東神農-太麻里倒數

Day 3 知本休息-太麻里看日出-回房睡回籠覺(重要行程)-
           知本林道-台東第三杯神農(此時有人是第5杯...)
           池上月台鐵路便當-花蓮-MATZKA演唱會!!!!
           海埔蚵仔煎-公正包-回台北

 

「你有聽過 『會走路的樹嗎』」 Eric 很認真的在出發的前一天這樣問我
「這是個私房景點,要部落的人帶你去」
我一聽到是私房景點,眼睛大亮,下午馬上google這個地方

台東巒山森林博物館    (請一定要拜讀,因為我懶的介紹了)

wow,我連google map都來不及查,就馬上丟link給我的旅伴肯妮
" 我要去這裡! "
肯妮也是執行界的達人,不到1個小時他就回我說
"我已經聯絡好了,我們到的第一天就去 "


正點

 

森林博物館沒有什麼大門,整座森林就是充滿智識的寶物堆!
需要我們用「另外的方式」去欣賞它

巒山部落,在台東197縣道旁,跟著梅樹走,就可以看到「會走路的樹」

為什麼叫做「會走路的樹呢?」



早期布農族是用植樹來分地界,但所種植的「白榕」會生氣根
而氣根及枝柱根都是向下垂直生長
久年,氣根會粗壯到取代已枯死的主株
過了幾年,族人才發現自己的土地變小了,於是就有了「會走路的樹」的由來

樹下的時候,我們也分不太清楚到底是哪個才是主株,哪個是氣根
整個大樹就像是個大型迷宮,比看到神木還要令人驚豔!




親眼看到的時候就好像哈比人看到樹人一樣

曾經有財團想要買下這塊山頭,也有商人想要把整座山買下來開放
"開放啊,讓更多人知道啊! 讓台灣走出世界啊!"

但這是幫助這塊土地,還是害了它呢?

我們的導遊,阿力曼大哥,他深愛這塊土地

於是他貸款買下了整個山頭,寧願被銀行追著跑,也不讓這寶貴的自然資產被搶走
他說著,他曾經被銀行查封家中2次,但還是得做
和這座山的地主說,你便宜賣給我,我可以保證這塊土地不會被開發
你賣給別人,別人馬上就賣給更大的財團...他們會怎樣開發...就不知道了


不禁深深佩服阿力曼大哥的堅持


接下來我們再開車,經過梅樹,再到一個地方



有個小接待所,是個原住民的迎賓禮
有好喝的勇士舒跑小米酒、一根香蕉、一塊豬肉(用竹子串起),放在石頭火爐烤
(雖然一開始心想,迎什麼賓,客套的可以省略沒關係)
但被木頭升起的火爐給吸引住了....
因為烤木頭會有種獨特香味,用這樣的火去烘豬肉,好香甜喔....
竹片是早上才削的,再削削還可以繼續使用








讓我想到以前原住民老師和我們說的『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

接下來是,要和祖靈打招乎說我們要進來森林了
導遊要求我們要帶著米酒還有檳榔要敬酒打招乎




有信仰的我,原本不太想要理這件事情,因為和祭祀有關
但後來聽另一個"穿山甲"大哥說
就只是和祖靈打個招呼說,我們要進山裡面了
於是我和此山的祖靈說" 上帝和我們來了,求主保守我們一切的平安 " :)


但我後來才想清楚,為什麼一定要有這樣的儀式
因為要讓我們這些外地人,要開始「尊重森林」

不尊重森林的方法我們常常在做
把垃圾帶到森林、把商業化帶到森林 (有景點就有攤販,有攤販就有污染)
過度開發..

接下來我們進去森林的樂園~
一路上都在爬爬爬、抓抓抓,喔我超愛森林的迷宮  ~

很像墾丁的一線天


爬樹根、拉繩索、森林的迷宮我享受在其中

因為我是山上的孩子~

江肯妮小姐是最威,因為他穿馬些+裙子 



爬完後阿力曼老師要我們做一件事情,一起「種樹」

OMG,這什麼客套的形式啊 (叛逆觀光魂又開始~)

但阿力曼隨手指一個地方,我整個亮眼
他說,這是前幾個月我們種的(指一個小枯枝),但他現在發了個芽了!
以後他就有可能長大...

(我們種的小樹)

我再看看這個小小台地,旁邊果然有許多小樹苗,不怎麼起眼的小樹苗
原來,每次有旅客過來,都會一起種棵樹

「你看,一顆樹要長那麼大,需要花上多久的時間」
「拔一顆樹只要一天,但種一顆樹要花上好幾十年甚至百年」


不管要等待多久,這個信念是值得堅持下去的

我想這就是森林博物館的最深的用意吧!

我們進山的時候要先對森林有尊敬的態度,在這裡沒有什麼燈或是電氣用品
煮東西我們就用木頭來烤,我們要自己帶自己的碗筷
不給這個森林帶來負擔,若有垃圾就要自己帶下山


最後,我一直在想
「原住民」「土地」「外人(就是我們)」 這三個角色真是很掙扎
我們希望這座森林/土地能夠保有它最原始的面貌
若不去開放或是宣傳,原住民就無法生存(指經濟來源)
我們該宣傳這個地方? 還是偷偷藏在心裡?
宣傳,若訪客超過森林的負荷該怎麼辦?
不宣傳,若原民連自給自足都沒有辦法,要怎麼保護這塊土地?


於是,我還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由衷的,希望我的朋友有一天去台東,可以去「體驗」這個地方

不要再像死遊客一樣,只是去"湊熱鬧"

請用心去體會這個地方,以及了解原民的想法,森林的想法

也許你會開始,堅持每次出外一定帶自己的筷子/環保袋

進了森林不留下垃圾

若有一天有能力了,也能夠支持這塊屬於"我們的土地"


想要去 ? 

請和阿力曼老師聯絡  0910-148289

延申閱讀:守護原鄉 都蘭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可以去問有沒有開團,我們就是去參團的小女子們~

0900-1400 OR 下午梯次
含中午超好吃的原住民風味餐(喜) 不加鹽 / 味精,吃的出來食物的本味 :)

 


台長: Yu Hsuan
人氣(3,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