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3 17:59:58| 人氣3,59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遇見中國流亡詩人貝嶺及《舊日子》﹝傾向出版﹞,與蘇珊桑塔格~1

3.29星期四,被遺忘的青年節,如常地搭上捷運划向淡水,上中國學術史專題;今天的兩小時,有異常的豐富滋味。

上個星期,老師便已預告,這學期首位前來講演的客人是貝嶺,主題則是關於已故的美國著名猶太裔作家、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生平及作品。

說到貝嶺,其實大多同學並無深刻印象,響鐺鐺的蘇珊亦然;學姊尚問到,貝嶺是男是女?我則以為,應當是位至少知天命之年以上的學者。

然而,談到蘇珊桑塔格及其名作《旁觀他人之痛苦》﹝當譯做《關於他人之痛苦》較恰當,貝嶺先生指出﹞,我則隱約想起,似乎曾在2005年的聯合報副刊上,讀到貝嶺先生在她逝世之際所撰寫的悼文﹝〈懷念蘇珊‧桑格塔—完美平衡的追求者〉,文見http://www.qingxiang.org/cl/clsontag05.htm﹞;當時,那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亦讀得用力,故而至今仍有殘餘的記憶。

下午一點二十幾分,我如常遲到;一進入會議室,背對著我的,是主角貝嶺他那隨性束起的長髮;慶幸著講演尚未開始,一邊溜到位子上;原來系主任派學妹至系辦尋覓施淑老師的身影,而貝嶺是因施淑老師建議系上而邀請,是以他基於禮貌而盼望施老師能與會;可惜施老師ㄧ向低調、難尋。

就坐後,瞥見眼前的貝嶺,原來並不年邁,倒是身上穿著一件有點年紀、褪了色的綠色唐衫,頭髮則隨便束起,看似有些頹廢,頗有詩人藝術家的氣質與風采。

當他開場便談及ˊ蘇珊桑塔格這位之於他而言是位恩師的忌日,竟和他的生日同一天─12.28,頗有造化弄人之慨歎‧

關於蘇珊桑塔格,貝嶺將時光拉回2000年,由彼此的淵源說起。

貝嶺以尊敬的口吻說道,Susan可謂是他的恩人、恩師。由於2000年8月11日之際,貝嶺在北京印刷最新一期的傾向雜誌;由於私人出版乃非法行為,故遭公安逮捕並沒收全數雜誌,同時予以拘禁;幸而消息傳至美國,已在1988年便赴美的貝嶺具有綠卡,是以引起一向關懷人道、民主的Susan Sontag的呼籲,連同幾位諾貝爾得主及美國政界有力人士,向中共要求釋放貝嶺,同時要求美國政府介入;終於使中共釋放貝嶺,並將之遞解出境,貝嶺方得以返美。﹝事件經過可參見貝嶺自述:http://www.epochtimes.com/b5/1/3/23/n61824.htm,而蘇珊桑塔格在2000年8月19日的《紐約時報》聲援貝嶺之文〈The crime of carring ideas to China〉﹝向中國傳遞思想之罪﹞,可參見傾向網站http://www.qingxiang.org/cl/clsontag331.htm﹞。

可謂拯救貝嶺於水火之中的蘇珊,在貝嶺回到美國召開記者會之際,也陪同出席;貝嶺回憶當時情況:「回到美國後,在記者會上,記者提出很多問題,而我的回答都很簡短;於是,蘇珊桑塔格坐在我旁邊,有點看不過去,對我說『你的回答不到位,等一下我幫你發言,你先跟我說你的答案,我幫你複述。』之後,她就幫我回答,可以說是把我的簡答予以完整化、複雜化;不過,她一點也沒有出鋒頭的意思,記者會一結束,她就走人,因為她知道繼續留下來的話,記者會的焦點會模糊。」

談完與蘇珊桑塔格的淵源,貝嶺便切入正題,講述蘇珊其人其事。

關於Susan Sontag,貝嶺所述,正如傾向出版社網站上的簡介寫道:

「是美國最知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和作家,近二十年來,她也是積極的人權活動家。桑塔格一九三三年生於紐約市,成長於亞利桑那和南加州,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爾後在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讀研究生,研究哲學、文學和神學。在她出生前後,她的父親是一位長居住在中國的皮貨商人。桑塔格本人曾在七○年代兩次訪問中國,對中國的文化、政治具有特殊的關懷。 桑塔格在八○年代曾擔任國際筆會主席,一九九三年獲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同年被分別授予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榮譽博士。 她的主要作品包括散文/批評文集《反對釋義》、《論攝影》、《激進的風格》、《疾病的隱喻》等,在文學方面有長篇小說《恩人》、《火山情人》、短篇小說集《我,等等》、劇本《愛麗絲在床上》等。六○年代,桑塔格是美國及歐洲現代藝術和現代美學的主要闡釋者之一,她名噪 一時的文章如《反對釋義》和《論Camp》受到馬爾庫塞和諾曼.歐.布朗的影響,敏銳地捕捉了當時的藝術潮流,闡述了用感性反抗現實壓抑的原則。七○年代以來,她還自己編導多部電影,執導了多部話劇。一九九三年,她在前南斯拉夫陷入內戰和圍困的城市塞拉耶佛導演了貝克特的戲劇《等待戈多》,引起國際上的矚目。近年來,桑塔格居住在紐約市和歐洲,即將完成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在美國》。」﹝文見:http://www.qingxiang.org/10/sontag.htm,傾向出版社網站上並有《傾向雜誌》第十期,刊載當期專訪蘇珊桑塔格的文章:http://www.qingxiang.org/10/10.htm

蘇珊極為早慧而優秀,17歲便大學畢業,並嫁給她的老師,育有一子,於十年後離婚;晚年的她,則成為一名同性戀者─

維基百科:「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生卒於紐約,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著名女權主義者,她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性的女作家及評論家。

她的寫作領域廣泛,以其才華、敏銳的洞察力和廣博的知識著稱。著作主要有《反對闡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激進意志的風格》(Styles of Radical Will),《論攝影》(On Photography),《愛滋病及其隱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和小說《火山情人》(The Volcano Lover)。

2000年,她的歷史小說《在美國》獲得了美國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她還是一位社會評論家和文學評論家,她對時代以及文化的批評包括攝影、藝術、文學等,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此外,她也是一位反戰人士,1960年代反對越南戰爭,也寫文章批評過伊拉克戰爭。

生平:蘇珊‧桑塔格,原名Susan Rosenblatt,是Jack Rosenblatt和其前妻Mildred Jacobsen的親生女兒。Jack是從事毛皮生意的猶太商人,在桑塔格5歲時因肺結核死於中國。Mildred便改嫁給Nathan Sontag,於是蘇珊改隨後父姓。桑塔格是第三代的立陶苑裔美國人。

桑塔格於亞利桑那州Tucson成長,高中在洛杉磯就讀。她跳了三級,15歲就高中畢業。她在芝加哥大學取得了文學士的資格,其在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研究院工作在哲學、文學和神學這幾個範疇。

17歲時,桑塔格和菲利普·瑞夫(Philip Rieff)結婚,他們有十年的法定婚姻。他們的兒子大衛·瑞夫後來成為了作家及其母的編輯。1980年代桑塔格和攝影師Annie Leibovitz展開了新戀情,但這段戀情在2003年結束了。(來源 - 紐約郵報 , 2003年2月14日)

桑塔格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症逝世。三十多年來,她與不同形式的癌症鬥爭,包括乳癌和子宮癌。」﹝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7%8F%8A%C2%B7%E6%A1%91%E5%A1%94%E6%A0%BC

台長: 晴天
人氣(3,59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文拾穗 |
此分類下一篇:遇見中國流亡詩人貝嶺及《舊日子》,與蘇珊桑塔格~2

壯陽藥
2020-01-12 02:50: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