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2-10 20:51:38| 人氣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鴻茂太陽能熱水器維修 國際認證,產品品質安全可靠

壯大科技朋友圈創新中國譜華章

圖為神舟十號飛行乘組成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從左向右)

圖為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空間交會對接示意

中國大型客機C919

肯尼亞蒙內鐵路列車員點贊中國鐵路裝備和技術

中國自主創新的高速鐵路機車
本版圖片均來自人民視覺

在北京天文館一層展廳,陳列著一件特殊的展品,它隻有0.5克,放置在玻璃容器中,為瞭方便參觀者,特意在一側放置瞭放大鏡。這是采自約40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巖石樣品,是美國贈送給中方的珍貴禮物,見證瞭中美兩國加強科技交流的一段感人歷程。1978年5月,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訪華並向中國贈送瞭1克月巖樣品。樣品後來被平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送到天文館供人參觀,另一部分被送到中科院地球化學所進行科學研究並形成瞭豐碩的科研成果,為人類認識月球地質結構做出瞭貢獻。以此為契機,一批中國航天科技人才不斷成長進步,成為探索宇宙空間、揭示宇宙奧秘的一支重要力量。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偉大航程,40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而科技領域的改革開放可謂中國太陽能熱水器清洗價格改革開放進程的先聲和成果最突出的偉大實踐之一。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宣告“科學的春天”到來,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此後40年間,中國在一輪一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同時,大力推動形成科技領域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廣建科技創新全球朋友圈,不僅促進瞭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而且為推動世界科技進步作出瞭重大貢獻。

簽署國際科技合作協議

1978年新年伊始,時任法國總理雷蒙·巴爾訪華,中法雙方簽訂科技合作協定並成立瞭科技合作聯委會。這是中國迎來改革開放新曙光之際同西方國傢簽訂的第一個科技合作協定,打開瞭中國與西方國傢開展官方科技合作的大門。在約兩個月之後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指出,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我們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科學界的友好往來和技術交流。同年10月6日,中國和意大利在羅馬簽署瞭雙邊科技合作協定。3天後的10月9日,中國政府和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關於科學技術合作協定正式簽署,雙方商定在能源、冶金、航空、農業、醫學、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密切合作。11月,中國與英國簽訂瞭科技合作協議和議定書。至此,不到1年時間,中國與世界主要科技強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英國建立瞭雙邊科技合作關系,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讓世界為之驚嘆。

1979年1月31日,中國對外科技合作迎來歷史性一刻,在美國正式訪問的鄧小平與卡特總統簽署瞭《中美政府間科學技術合作協定》,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傢與最大的發達國傢之間在科技創新領域建立全方位合作關系的基礎性政策文件,大大拓展瞭兩國友好合作的內涵和領域,掀開瞭兩國關系發展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國際合作與交流事業取得重大成就。據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葉冬柏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與約160個國傢和地區有科技合作關系,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超過110個,加入的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組織逾200個。此外,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傢和地區開啟瞭九大創新對話機制(中美、中歐、中德、中法、中以、中巴(西)、中俄、中加以及中國和比利時),與廣大發展中國傢建立瞭六大科技夥伴計劃(中國非洲、中國東盟、中國南亞、上合組織國傢、拉美國傢、阿拉伯國傢),基本實現瞭對發展中國傢的全球覆蓋。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佈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旨在打造推動協同創新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平臺,受到參與各國和地區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

推動科技專傢雙向交流

2018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傢科技獎勵大會召開,站在國傢最高科技領獎臺上的除瞭來自國內的一批優秀本土科技工作者之外,還有來自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英國、瑞典等國的7位科學傢,他們摘得的是年度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該獎項前身為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於1992年設立的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授予在雙邊或者多邊國際科技合作中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科學傢、工程技術人員、科技管理人員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管理等的組織。

據不完全統計,26年間共有約130位(個)個人和組織獲得該獎項,其中有陳省身、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貝聿銘、維爾納·胡芬巴赫、肖開提·薩利霍夫等享譽世界的科學大師,也有歐盟信息總司官員讓-皮埃爾·勒伯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委會主席若澤·伊斯拉爾·瓦加斯等國際組織的官員;既有巴西礦冶公司總裁若澤·阿爾貝托·德·卡馬戈、瑞士諾華制藥公司董事長丹尼爾·魏思樂等跨國巨頭的高管,也有原國際數學聯盟主席雅克-路易·利翁斯、國際火災安全科學學會主席平野敏右等國際科學協會的負責人。

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三久太陽能熱水器台中獎的外國友人是來華參與科技交流國際人士的優秀代表。改革開放40年來,累計有數百萬人次的外國專傢來到中國工作,在推動中外科技合作台中太陽能熱水器清洗與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一大批中國科技工作者,走出國門,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歐洲科學院2017年9月發佈的當年度院士增選結果,有4位中國科學傢榜上有名,他們是同濟大學中歐納米聲子學聯合實驗室主任李保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李學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東明和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周志華。根據美國工程院今年2月公佈的2018年新當選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單,來自中國的科學傢也有4位。此外,還有一些中國科學傢當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今年11月27日,第28屆發展中國傢科學院大會召開,14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傢當選院士,中國大陸當選該院院士的總人數提高至232名。這些中國科學傢融入國際科學共同體,與外國同行一起相互啟發、分工合作,破解科學難題、推進認知,造福民眾。

構建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1992年9月,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訪華,表達瞭與中方合作共建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傳播新加坡發展經驗的意向。此後,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瞭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這就是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1994年5月,該項目啟動。1997年底,園區首期8平方公裡基本開發完成。今天,蘇州工業園區已經發展成為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裡,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為兩大主導產業,以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為三大特色新興產業的國際創新高地。

與新加坡合作建設工業園,學習該國創新經驗的同時,中國也在探索自主創辦科技園區的路徑。實際上,早在1988年5月,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就批準成立,這就是後來被譽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托該地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密集的得天獨厚優勢,聯想、百度、博奧生物、中星微電子、碧水源等一批創新型企業迅速成長起來。繼中關村科技園之後,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上海張江高科科技園及眾多大學科技園像雨後春筍般迅速建立、成長起來,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個經典。

作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的理想實現形式,科技園在聚集創新要素、發展高新技術和高新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對中國而言,科技園是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品。通過自主探索學習和同新加坡合作,中國逐漸摸索出一條建設科技園區、促進創新的路徑。以啟迪控股(前身為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科技服務機構,不僅致力於把自己的科技園、孵化器和科技新城等推向中國各地,使其成為區域創新的中心,而且拓展到全世界,構建起全球性創新載體網絡。經過20多年發展與探索,啟迪控股成功構建起近300個科技園等為載體的全球創新服務網絡,不僅遍及北上廣深港澳等國內各主要城市,而且覆蓋到美、英、意、俄、澳等國的約70個城市,通過集群式創新,啟迪已經掌握瞭一大批全球領先的技術,成為享譽世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動機”。

貢獻國際科研基礎設施

2018年5月28日,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中國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舉行“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佈儀式”,詳細公佈瞭空間站將采用的3種合作模式,邀請擬參與方於今年8月31日前提出合作項目申請,之後,中國和聯合國對收到的申請進行聯合審核評估,確定具體合作項目並由相關各方組織實施。發佈儀式上,中方特別強調,上述合作邀請不設門檻,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傢的研究院、大學、企業等都可提出申請,充分彰顯瞭中國推進空間站合作的靈活性和真誠意願,受到國際社會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官員盛贊中方秉持的開放態度,指出讓世界各國都有機會使用一國搭建的空間基礎設施開展科學實驗是歷史上第一次。

截至今年10月初,共有25個國傢提交瞭36個合作項目申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對申請項目的初審工作,中方之後將指導項目申請方開展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2019年6月前完成項目終審。根據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屆時,太空中將誕生一項服務於國際科學界的重大空間公共基礎設施,各國有志於探索太空的科學傢將實現攜手探索宇宙的夢想。

中國致力於搭建和分享的國際科研公共基礎設施除瞭載人空間站之外,還有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以“嫦娥四號”為代表的空間探索航天器等。隨著最新兩顆北鬥導航衛星於今年11月入軌組網運行,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空間星座部署任務圓滿完成,向服務全球邁出瞭關鍵一步,意味著有更多國傢的科技人員可以更好利用這一空間基礎設施,研究開發基於“北鬥”的應用系統,造福於本地居民。正在奔月的“嫦娥四號”是中國聯合荷蘭、德國、瑞典和沙特4國傾力打造的探月國際聯合艦隊,它搭載的載荷中有4項來自這些國傢,分別是低射頻電探測儀、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中性原子探測儀和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嫦娥四號”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科學傢奉獻給國際社會的一項探月公共平臺,聯合國際同行共探月球奧秘。

分享高科技產品和服務

近日,位於上海隨塘河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開工建設的消息引爆網絡,作為上海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該工廠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於一身,年規劃產能高達50萬輛。同時,該項目是中國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後第一傢外商獨資的汽車廠,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大標志性項目,舉世矚目。

改革開放也是國際高科技企業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歷程。40年來,以波音、奔馳、大眾和微軟、英特爾、高通、惠普等為代表的國際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在分享中國高速成長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中國技術創新帶來的發展紅利,紛紛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增強技術演進的動力。在合作與交流中,一大批中國本土企業和品牌異軍突起,不僅實現瞭技術自強自立,而且開始勇敢走出國門,向世界市場奉獻中國高科技產品、技術和服務,形成瞭以鐵路、核電、大飛機等為代表的“中國創造”靚麗名片。

2017年5月31日,歷時近3年建設的肯尼亞蒙內鐵路建成通車。這是首個海外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設的現代化鐵路,肯尼亞由此大踏步邁入現代化鐵路時代。

2016年9月,中國核電企業聯合法國電力公司,與英國政府簽署新建英國核電項目的協議。根據協議,其中一個項目將使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這是繼2015年華龍一號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後取得又一次重大突破。

2017年5月,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C919成功首飛。隨後,訂單量持續增加,據報道將有望突破1000架,預定客戶中,除瞭國航、南航等國內航空公司之外,還有來自德國、泰國等國傢航空公司買傢。

(責編:王仁宏、曹昆)


推薦閱讀中國航天:星舞九天“一線牽”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在這顆藍色星球上,人類對浩渺無垠的宇宙充滿好奇。隨著現代航天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能力日漸增強。中國嫦娥四號在奔月旅途中,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講述地球近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

【詳細】

中國人來到瞭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瞭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出征,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瞭個莊嚴的軍禮。【詳細】
2F829CFF73797F05

台長: yewmp62396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