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21 12:01:45| 人氣4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練尋橋目的(下)-鬆中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轉返璞歸真詠春拳facebook( 以後以這裏為主)

http://www.facebook.com/taipeiwingchun?fref=ts

練尋橋目的(下)-鬆中求
第二層意思
一般來說力起於腳,這說法應無疑問,初練小念頭之時一般在二字箝陽馬基本上正確下,就先注意手法的練習,最多再加上肘底力的認識,這是練習程序上的安排,為了讓學者專注手法的練習,以期更快速熟悉手部的動作。當手部的動作正確了練習熟了,就該進一步專心了解肘底力與腳的關係,去注意其根在腳,形於手的整體概念。當練到尋橋套路時,回過頭練習小念頭時就應該去注意,每一動作的推動其根是否在腳,是否與腳連成一個勁線。(個人一直認為小念頭有多種練法,循序漸進至少包含小念頭本身,尋橋階段的小念頭,標指階段的小念頭,這樣的小念頭才完整)。其根在腳並非用腳力去頂,先期應去注意力源是否隱隠然在腳,接觸點(指手)不是發力點,力應該由腳底借。如果練習時去注意,則日久必有所得。這裏可以提醒的是這一切必須於鬆中求。可以再說明的是由腳到手的這段距離如何傳導必須去思考審思。雖說是傳導實際上幾乎是同步的。練習時宜由傳導進化到同步去要求自己。這個過程需要去注意膝,胯、脊,肩背之配合,去注意必有所得。坊間詠春文章在這方面的論述比較少,但不代表不重視,在文字上反而形意太極拳在這方面多所關注。有興趣者不妨一參。詠春比較單純,多鍊二字箝陽馬及轉馬、進馬,只要方向觀念正確功到自然有。
有腳底力為襯的肘底力相信更具威力。當對腳底力的認識愈深,則手部動作帶給對手無形壓力愈大。並非用此力去壓迫人,而是透過勁線結構讓對手不好施力。由於其根在腳配合詠春手法易讓對手空有一身力量而無著力點。當然也可以用這個勁線去逼迫對手,這種東西有比功力之嫌,有礙詠春拳藝之進步,應該是以此為基,配合來留去送,讓勁配合著攻防手法鑽進去對手的防守圈,而不是用勁線壓迫對手的防守圈。迫步黐手亦以此為基。去尋找腳底到手的勁線,鍛鍊其傳導過程是尋橋的第二意。
PS:徐尚田老前輩的文章中表示尋橋為多向力,這個複合之力比我說的更複雜,屬腳底力配合身法手法之運用,這裏談的是基本,沒有根侈談複合之力。

台長: 那個正在走的人
人氣(4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武術 |
此分類下一篇:黐手的練習層次-五個攻-鬆中求
此分類上一篇:練尋橋目的(上)-鬆中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