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9-04 03:45:37| 人氣5,0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決戰時刻談當時的時代背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一篇X已提過,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和”錢’有很大的關係。

  在電影裡,一開始就打出”1776年,南卡羅來納”的字幕,然後就是一大片的莊園畫面,及主角班傑明馬汀在製作搖椅的畫面。

  而這距離五月花號登陸的時間─1620年,已經有100餘年的時間﹔而在這100餘年當中,這些清教徒的後裔,已經歷了,和大自然搏鬥,和印地安人搏鬥,和法國人搏鬥的種種歷練。終於開發了肥沃的美國東岸土地,而這些土地被英國政府劃分為13塊,就是所謂的”北美13州”。(註:當然不只是有102位清教徒而已,後來英國發生了清教徒革命,又使得一些清教徒跑過來)

  班傑明馬汀在劇中和大多數的清教徒一樣,是典型的”中產階級”,他有一定的身分地位,有一定的參政權,而擁有的土地資產,也要繳稅給英國政府。而在他之下有”黑奴”,而黑奴是屬於無產階級的。

  而這種三級關係(英國政府是上級,清教徒是中級,黑奴為下級)在一開始還能保持平衡﹔但在劇中的1776年時,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問題。

  而問題主要是英法二國才剛為了北美洲的主權問題,打完所謂的”7年戰爭”,而出錢出兵的英國政府認為,英國為了13州花了那麼多的錢(士兵全部可換算為錢),羊毛出在羊身上,英國政府決定加重13州的稅賦,來彌補之前打仗所花費掉的部分。

  不用說,13州人民怎麼可能會接受這個理由,因為7年戰爭時英國所僱的傭兵,大部分是顧用13州的當地人民,這自然包括劇中的主角班傑明馬汀,要角蓋玆,和片中有提到卻沒出現的”華盛頓”,因此以13州人民的觀點來看,情況則剛好顛倒:

  我們13州人民被”法國人”欺負,你身為母國的”大英帝國”不但沒盡到保護責任,而讓我們自己”浴血奮戰”。現在還要在戰爭結束後來勒索”管理費”?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13州人民便採取許多激烈的抵制運動,實際上主要原因是抵制”被抽稅”!而不是他們口頭上說的理由─”不自由,毋寧死”。

  而英國政府抽稅不成,便惱羞成怒,心想:若是讓你抵制成功,其他殖民地如印度,馬來西亞也跟進不就遭了。因此英國決定殺雞儆猴。派兵強制執行”抽稅”的行動。

  X在此想想也是覺得好笑,明明是”經濟”問題,卻是名之以政治,並用軍事手段來處理。最倒楣的應該是那些為了”理想”而戰死的志願軍,其中大多人並不知道,在為理想而戰的背後,原來是兩堆”既得利益”者,利益分配不均的結果。

  劇中班傑明馬汀在議會的一段話,最是一真見血。

  ─趕走了3000浬外的暴君,換來的是眼前的3000位暴君─

  因此班傑明馬汀不參戰,也不願他的大兒子蓋勃瑞參戰,是因為班傑明馬汀知道事實的真相,而他的兒子並不知道。

  班傑明馬汀並非不愛國,而是他知道就算是不建國,只是會繳比較多的稅,卻是還能維持其社會地位和家庭的完整,(反正也還有黑奴在他下面)反之,戰爭則可能帶來完全的毀滅。

  而且在蓋勃瑞想像中的戰爭,還是像有”騎士精神”的比賽,而不是”生存”之戰,但見過戰爭黑暗面的班傑明馬汀則不同,他在劇中以警告的方式在議會裡提醒大家:

  ─不要忘了,這次我們將在家園上,孩子面前作戰!─

  表面上提倡”騎士精神”,背地裡卻無惡不做是所有軍隊的天性(很遺憾,幹過中華民國陸軍的X,也是這麼認為的)。班傑明馬汀了解,卻不能說給不是軍人,卻有政治狂熱的大多數人明瞭,因為那將會損害自己的名聲,還有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可是諷刺的是,班傑明馬汀若是不幹那些事,是否還是”名將”,那就很難說了。

  也是因為這種結構上的”必然性”,戰爭在1775年4月爆發了,而1776年7月4日,13州人民召開的大陸會議,發表了著名的”獨立宣言”,這段宣言充滿了”清教徒”的理想,其中有一段,令26歲的X,現在讀起來還是覺得熱血沸騰。X也將這段文字,列於以下:
  
  *

  我們深信這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所有的人在出生時都是平等的。

  他們的造物主人曾經把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賦予給他們﹔

  其中有生命,自由,和快樂的追求。

  為了確保這些權利,在人們之間才建立了政府,

  其合理的權利是從被治者同意中獲得的。

  所以無論任何形式的政府,若是有損於這些目的,

  則人民有權改變它或取消它,並建立新政府。

  建立政府的基本原則,和其權利的組織行式,

  都應以人民認為─最能增進其安全和幸福者為標準。

  *

  不過諷刺的是,真正讓獨立戰爭打贏的關鍵是法國的參戰,而非是有理想”加持”的大陸軍自己﹔片中的法國上校就曾向班傑明馬汀反應,法軍一旦答應參戰,必定會守信而來。

  而法國會答應淌這趟渾水的理由也很諷刺─法國要報7年戰爭之仇。可是後來法國會發生大革命的引爆點,也算是這件事直接促成的。

  因為法國為了幫13州打英國,花了很多的錢﹔這導致後來法國為了解決財政問題而召開”三級會議”(上級是國王與貴族,中級是教會,下級是”中產階級”與平民),而三級會議就是法國大革命的引爆點之一﹔而另一引爆點則是參加獨立戰爭的法國軍人,這群人就像是影片中的法國上校一樣,在目睹了美國的獨立建國後,心中也燃起了”理想”,就是他們將”革命”的種子,帶回法國的。

  附帶一提,這群人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將領”拉法葉”,他是華盛頓的得力助手,後來在大革命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的尹清楓命案,牽扯的拉法葉級軍艦採購弊案。所謂的拉法葉級軍艦,就是以拉法葉來命名的船艦。

  最後總和起來說,當時的西方世界,雖然在哲學和政治上,早已歷經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洗禮,在經濟上,也早已是名符其實的”帝國主義”─尤其是在大航海時代已告結束的18世紀末。

  可是那卻是個喪失平衡的”變”的時代,美國的獨立戰爭像是個冒出頭的枝芽。它預告了世界─軍事上將有重大改變(國家主義和徵兵制導致的整體戰),經濟上與生活方式上將有重大改變(工業革命),政治上將會有重大改變(重視橫軸鬥爭的民族主義,與重視縱軸鬥爭的社會主義都相繼產生)

  因此X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影決戰時刻的時代背景中,的確嗅得出上述的那些”變”,可是它們畢竟還沒發生,也不是從美國開始發生的。但決戰時刻的編導,卻似乎等不及的把那些”偉大”,提早的推上場,而且是在”美國”登場。

  也裝小孩的X在此試問:這不又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國王新衣嗎?”

  時代背景就談到這裡,下一篇X將要談的是:決戰時刻的軍事專題。

台長: X
人氣(5,0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