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12 22:34:36 | 人氣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賢上師法(偈)語下 (摘錄)


法賢上師法()語下  (摘錄)

阿彌陀佛心咒

 

  阿米帝瓦 

念佛往生,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乃至七日顯現自性彌陀。故念佛求生淨土,應先學習如何七日一心不亂,念而無念,不念而念,人以四十八願有乃至十念語,即謂念一句亦可往生觀。大勢至法王子:「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語」可以明白矣!

 

明心見性乃三大劫成佛法門。即身成佛須修身見性,保養身體為要。故輕視蘊佛體為十四重戒之一,望懍(方冉 無此字)

 

覓妄想不可得,即於黑暗深坑中顯現佛性,此密宗即身成佛之口訣也。覓妄想不可得,從十信、十行以至正等正覺,此顯教三祗成佛之道理也。自利利他從如何入?如何證?以各人根機因緣為準。

 

諸佛心咒均有息、增、懷、誅四種功德。念〈阿隬陀佛心咒〉觀想治自他病,如有誠心無不感應。

 

學佛以利生為要,望勤以自修,善以結緣,利人方能利己。

 

附〈嗡字觀〉能晝夜六時不離這個,自他兩利矣!

 

最簡最要修持方法〈嗡字觀〉。與人說話、自己算帳,均可心領意會,毫無妨碍。所謂晝夜六時不離這個,即身成佛也。

 

學佛要成佛,應一切任受,病來病受,病魔自去,餘魔皆然。

 

佛光灌頂,自光照身,勿忘為要。

 

文佛雪山、維摩斗室,乃至龍宮、兜率、祗樹給孤獨園說法,無非隨緣。

 

一、中陰救度〉可在七七期內依法行之。

二、觀想上師傳授,自成為觀世音菩薩救度之。

三、不問已否生佛國,或入地獄,均如是修,並觀想盡虛空中陰同受法益。

 

念誦經咒以觀想為要。〈嗡字觀〉無論持何經咒,能不離此觀想,自然一切匯歸於道。

 

成佛以顯教為基礎,以密宗為悉地。諸佛皆即身成就,皆從三劫來。

 

由於尋常顯戀所致,自己心內現自己、常人之色相,為尋常顯;自於業煩惱纏縛,具足常人而戀之為尋常戀,欲滅心內生出尋常顯戀,應念想真空見變為光明真空。蓋有光明,不落斷際;有真空,不落常際,合之為光明真空。善業增長,惡業自消也。

 

一、〈大白傘蓋總持心咒〉大者,遍虛空也;白者,消災也。佩在身心自安,此係大白傘蓋佛母心願,凡佩誦此總持心咒,即為大白傘所加被,可以免除一切災患,增益無上福德。

二、〈嗡字觀〉如是觀想思維即可自利利他同成佛道

 

一、若問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事,今生作者是。王氏有此魔障,乃係前業所感。

二、調伏魔怨最要先斷我執,自己煩惱不生,則魔自去。巴祖仁波卿到北方講經,見人為魔鬼所憑,常慈愛之,若子依母,魔尋去。彼大德視魔為本尊、為眷屬者,乃菩提心所攝受,殊可能為法要也。

三、真言為如來言,真實無虛妄。持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起。自以三密相應為要。大白傘蓋佛母為觀世音菩薩化身。大者,彌漫盡虛空也;白者,消災也;傘蓋者,覆蔽也;咒即真言,持此自有求必應。

 

大威德法〉詔示本部法於非器及邪見者勿令閱覽,若令閱覽,護法、空行母即於此年此月中將其心血取而噉之,定有此事無疑,行者慎之!云云。

 

學佛以無住生心為要。《華嚴經》云:「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

不著中邊,知蜜味,應知情欲甚淤泥。

無中邊,即無相,即見如來;出淤泥,即出三界,即成佛道。

 

心氣不二,就是氣入知入,氣出知出,氣入長知入長,氣出長知出長,氣出短知出短,氣入短知入短,不加勉強,但求能知,久之晝夜一如,光明自現。

 

佛法須超六道、度六道。密宗尚觀想,望執持真言,並勿忘〈嗡字觀〉,自利利他。

 

金剛誦〉增壽,心氣不二;〈嗡字觀〉成佛,望持以恒,至滿諸地。

 

空無所有,易落頑空,應空有雙融,顯現佛性。

 

無希求、恐怖之心,即是佛,任何境遇均是極樂世界。

 

觀無量壽經》修外境;〈嗡字觀〉修內心。學佛以不著中邊為要,如是修持內外交孚,久之三身顯現,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矣。

 

七支淨供〉為成佛資糧,修拙火即成佛法門也。密宗分作密、行密、瑜伽密、無上瑜伽密,共有十八部。總義惟〈大威德金剛怖畏〉及〈甚深〉之起正二級〈道集顯密〉之大全。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無上密宗尤為難能可貴。

 

釋、道之分在乎一超六道;一終天道。所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乃道家之進程,然仍不出乎天道。無論往生或即身成佛,皆從不退轉始,諸佛皆有淨土。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祗在此心頭。見性成佛,自不必往生西方見佛於三品九生。惟密宗亦有次第,作密宗、行密宗、瑜珈密宗、無上瑜珈密宗,是在當人如何發心領受,未可自作聰明,妄生誤會自遭晦澀。

 

達摩大師云:「我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慧能大師云:「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湼槃相如是。」如何燒海底?如何開五葉?六法均須氣攝持,尤以證拙火為要。

 

六度首佈施,智慧為究竟。而忍辱、持戒、精進、禪定均為入道階梯。應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阿彌陀佛、釋迦牟尼皆捨帝位而入窮途,終以成佛。

 

十六觀〉修外境;〈嗡字觀〉修內心。若能不著中邊,自可見性成佛。

 

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過去諸佛皆即身成佛,現在眾生亦可即身成佛,此佛法平等之義也。

 

眾生難度,諸佛菩薩均早言之。所以《金剛經》:「佛言眾生,眾生者我說即非眾生。」蓋視如慈母,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以能度為樂,不以難度為苦。

 

觀心調氣則百病自癒。蓋即心即佛,佛性不顯,氣為之障,故氣障則病生。堅住大印者,大印即〈大手印〉,大為無外,手為萬能,印為契合,觀心、調氣堅住於此,非惟無病,即以成佛。

 

六度首布施,智慧為究竟。所謂布施者,非僅將財物給人,而在自己,放下一切也。

 

學佛無論顯密,均須由文字般若兼智慧般若,而證實相般若。〈大圓滿〉為即身成佛法門,顯密兼融。我們修藏為積成佛資糧,修〈大圓滿〉乃自利利生之究竟也。〈大圓滿法〉由皈依發心,經四灌頂,修六種光,以至窮盡法性。初看自非駑質所能鍥入,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若能身體加行,眾生皆可即身成佛。  釋迦、彌陀均由眾生成佛也。望佛慢堅固。存非成佛不能度眾生之決心,毅然力行,則一切自明。惟非可粗枝大葉、淺嘗輒止可能。須逐節逐句詳細研究,有不瞭解者,隨時函詢。我們有修藏之資糧,必有成佛之果報,願共勉之。

 

修法以心淨為要。《阿彌陀經》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所謂臨終時,即顯現佛性之時也,望佛慢堅固為要。

 

金剛誦〉依法觀想,自能相應。各經嗡、阿、吽等字。有說紅色;有說白色;有說藍色,皆係諸師修時所見,後人依法修持,不可有所拘疑。

 

世無不死之人,舜與虛雲亦不常住,惟有努力修持,自度度人。

 

鬆見火光成光體  笑逐顏開自明

提上無住  放下即是

 

心輪金剛結  解開即見佛  如何能解開  盡眾生敬憐  五毒成五智  自氤氳三昧

 

修持須無住生心直至明心見性

 

無住生心,照空五蘊,欣忭無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余無日無時不由琉璃法體放出佛光,普度眾生,願共勉之。

 

觀心、調氣堅住大印。

無住生心佛慢堅固

 

無所不為,有所不為,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慚愧、懺悔以持心涵容感化以處世,眾生無盡,我願無窮,世成淨土,同取正覺。

 

一切均在六趣,放三光以清之。五毒即五智五佛也。

 

一、一塵即生佛不二次心,亦為生佛不二之心所變現。

二、佛無性別,因眾生有男女,為便於度生,化身千萬而有男有女也。

三、女人亦可即身成佛。

四、四大即地水火風也,密教加「空、識」謂之「六大」,天台《仁王經疏》云:「四大圍空,識居其中。」詳參《佛學大辭典》

 

堅固之心無罅隙  雖燒不壞斬不斷

不能毁損變異故  真空因即謂金剛

 

            

不捨偈

眾生於我一切均樂受

我於眾生善巧使喜受

 

        顯現偈

心住於外空內光則顯現

顯現內空力明朗智現前

 

        嗡字觀

心輪蓮月上白嗡  放光自利復利他

收回安住三身具  即身成佛即如是

 

        鬆字偈

鬆見火光成光體

入住浸成三佛身

 

        解無名偈

脉根栽心入住浸

順逆四喜自然生

 

        正行偈

白紅明點中

入住浸成三佛身

 

        會歸偈

氣光貫築八輪四顯現

 

引用自王武烈老師

台長: cloud1
人氣(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藏密 |
此分類上一篇:蓮花生大士即身成就簡要之法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