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25 23:14:50| 人氣2,13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二十二次世界童軍大露營Unit Leader之行前準備與感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十二次世界童軍大露營

Unit Leader之行前準備與感想

 

吳綉真

 

一、 前言

  筆者從十九歲第一次正式接觸童軍以來,參與童軍十四年,未嘗出國去參加國際活動,之前也有機會出得國門,但因為經濟因素與工作因素,每每與機會失之交臂。這次因為離開工作職場、進入研究所就讀的緣故,使得寒暑假不再需要奔忙於學生輔導課,得有較充裕時間參與國外童軍露營,也終於得以一償宿願,實現自己出國參加童軍活動的夢想。

    而有鑑於筆者的外語能力沒有非常好,因此報名時就選擇代表團總團部的工作人員CMTContingent Management Team),而不是大會國際服務小隊ISTInternation Service Team)。然而在2011年初,開始召開代表團籌備會的時候,又因為參加人員方面的服務員人數不夠,所以我又被調到代表團第一分團第四小隊那裡去擔任副團長了,副團長也就是小隊服務員,也就是Unit Leader。這當然是我始料未及的情況,但也從此,開始了筆者一連串的UnitLeader的準備工作,也幸而有這些準備,讓筆者與所帶領的小隊,在世界大露營期間可以過得非常愉快與團結,有一個難忘的國際露營經驗。現在,筆者就不佞把這些準備與感想,暫聊諸筆墨,以俟後者於準備國際童軍露營的Unit Leader工作時,能因筆者的經驗而有更多的樂趣,而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也真是筆者的萬幸了。

二、 收集瑞典資料

(一)  從羅浮考驗營談起

  筆者長期擔任羅浮考驗營的授銜小隊顧問工作,因此斷斷續續皆有在思索如何提升羅浮童軍能力之事,而授銜羅浮的其中一項考驗「專長展示」,卻也是最重要、但也困擾羅浮最多的地方。筆者發現,很多羅浮童軍不是不會寫這項作業,而是不懂得利用所學,去收集相關資料、做成自己獨特又有價值的創造性結論,而往往是把大學教科書裡的知識拿來當作「專長展示」的內容,也因此使得自己的「專長」太過艱深、外人看不懂,且又沒有反映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形成一個困擾羅浮很久卻也一直很重要的癥結,而筆者又於2008年進入碩士班就讀,粗淺地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資料的蒐集、研究結論的形成等的方法,從而就對羅浮童軍的授銜考驗作業「專長展示」而有一些新的看法,亦即,筆者認為,如果羅浮童軍能在研究某一個課題前,事先閱讀或準備相關資料,做足功課,那麼對於這一課題就會有相當深入地了解,甚至會有個人的心得,此時如再配合實地田野調查的結果,詳加咀嚼思索,一定可以做出專屬於自己且又有創造性的結論,而那樣的研究成果、那樣的結論,是屬於這一位授銜羅浮的,是有創造性的,不是因襲傳統或成見的,同樣的這樣的研究結果,也一定可以幫助羅浮童軍在未來就業或創業時,能展現出自己的特色、能持續研究創發,成為一位有能力且獨一無二的人。也因此,筆者在報名完成世界大露營後,就因著這個理念與精神,自己也著手收集了許多瑞典的相關資料進行研讀,因筆者同樣也認為,難得一次出得國門,又是去國人較少涉足的北歐國家,若能因此而有一些特別的收穫,相信對國內不管是童軍界或是各方面的領域,應該都是有所助益的,因為我們童軍也不單是一位童軍伙伴,更是一位關心社會的公民,不是嗎?

(二)  利用圖書館進行資料收集

  首先,筆者於報名結束後約20109月時,先去成大圖書館借閱瑞典相關書籍,又上博客來網站訂購瑞典介紹資料,但發現國內的中文資料不多,也曾寫信去詢問歷史系專攻歐陸史的教授,老師也回答中文的瑞典資料確實不多,建議去閱讀英文資料,但因為筆者還在研究所修課,有課業壓力,不一定有時間完全閱讀英文典籍,於是就從學術期刊方面去收集資料,而也發現國內社會學、老年照護學、兩性平等學、福利學方面的學者,都有在關注瑞典的相關福利或兩性政策,雖然筆者不是專攻社會福利領域的,但看著看著也閱讀出興趣,而對照筆者的中文學背景,也發覺瑞典這樣的福利大國,它在做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時,原來所採取的態度是一種對「人」的尊重,一種希望每個「人」都獲得同樣權益的關懷觀念,即使那個人他生活無法自理、他失去父母、他失業、他學歷低……而這些觀念,也是近年來歐陸哲學所亟欲打破的形上形下之對立局面,而欲建立一種新的哲學氛圍哲學態勢的最好展現──這也就是瑞典模式,所有職業所有階層所有知識都受到尊重,而當然瑞典模式有利有弊,學者已討論眾多,但對於新興開發的民主國家台灣,這樣的福利制度與對人性的尊重觀念,是多多少少是可以啟發國內的一些相關看法的,而使台灣不再只是在既定規模內打轉,或許,台灣也有它突破的可能呢?而也因為筆者在事前有做過這些準備,在營地中就更能體會瑞典人舉辦活動與處理事情的方法與內涵了──大會對「參加者」是相當重視且尊重的喔!

    但筆者仍是有些遺憾,在出發前仍是對瑞典的歷史、地理、教育、政治諸領域的閱讀量不夠多,以至於去到營地時還是沒有能更多地體會瑞典的精神,如果對於世界大露營的自我準備能更早一點開始的話,或許筆者可以閱讀更多相關資料。而筆者也期待,這方面的自我準備除了使參加大露營的夥伴能更加體會到不同國家舉辦大活動的方式與精神外,對於國內童軍的進步也可以有相當的影響,所以也期許這樣的旅程應不單只是出國看看而已,而如果更能因此去激發童軍伙伴探討社會福利、公共政策、童軍運動的未來等相關議題的話,那不只對於童軍活動,相信對於整個台灣的發展,都是一種福報了。

三、閱讀《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增加英文能力:

  筆者一直以來對出國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的外語能力。讀高中時筆者醉心於文學創作、歷史研讀,因此就沒有花很多心思在英文科目上,也因此大學聯考英文就沒有很高分;唸彰化師大時讀國文系,除了大一英文外就幾乎沒碰到外語了,一直到考研究所時英文都還是不及格,而這次決定報名世界大露營,其實也就想藉著這個機會加強外語能力,但因為碩士班課業較忙,又經費拮据,所以就捨棄上補習班而選擇研讀《空中英語教室》雜誌,而這方面的工作也大致上從20106月開始。不過閱讀雜誌的過程也不是非常順利,因聽力已荒廢許久沒有練習,所以一開始只有用慢速聽課文之後自己朗讀,直到半個月後,才能用平常速度聽課文後朗讀。而課文講解的部分,筆者則是從瑞典回來後才開始慢慢收聽,去瑞典之前的英文練習都是朗讀課文而已,且平均一篇課文只讀十次,雖然份量夠多,但是於英文的聽、說、讀方面還是不夠,更遑論英文的寫作了,所以從瑞國回來後,筆者還是持續在學習英文,希望之後有機會出國時,語文能力可以更進步、生活也因此更便利。

四、與小隊員聯繫:

  筆者做過私立中學教師,有三年的跟學生家長對話的經驗,也因此深切了解到學生的成功,家長的教育與觀念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而筆者也相信,人與人之間不是木石般存在,人是可以藉著情感交流而熟悉,甚至互相信任的。故如此筆者於20113月拿到小隊名單之後,就主動跟小隊員的家裡連繫,而隊上除了兩位明道中學學生由明道統一處理之外,其他7位小隊員,筆者都有長期跟他們或他們的家長甚至童軍團團長接觸,有時聊裝備準備、有時聊行程規畫、有時聊自己的童軍團的事,因為,若一位Unit Leader在籌備過程中,面對每天都有的龐大代表團資訊,與其消極地對小隊員寄發電子郵件,可能造成反效果,不如積極地用電話溝通,反而更能解決問題或疑惑,也更能拉近距離。而筆者也發現,藉由與父母的對話中,反而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個性與性向,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陌生與隔閡。雖然在出國之前因為國中基測或是距離等因素沒有跟孩子見過幾次面,但出國後在營地的生活卻沒有因為彼此不熟悉而有陌生感,反而是很自然地相處、開玩笑、糾正過失、一起交朋友,看到孩子們這麼快樂地融入營地生活,就覺得之前的聯繫過程是值得的,雖然期間也花了不少時間精神,但是,也因為有這樣的事前接觸,所以正式露營後小隊間就有一種默契,而且,付出的過程即使辛苦,但相信只要是正面的、用心的努力,一定都會有所回饋的,這也是筆者自始至終都確信的信條,而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努力在這次世界大露營中確實使我們獲益無窮,且充滿快樂的回憶。

五、Unit Leader自我能力、自我涵養的提升與培養:

  而除了以上幾點的準備外,筆者也認為,要培養一位好的代表團服務員,個人涵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為Unit Leader除了要在營地中照護好小隊員之外,也要帶領他們享受營地生活、享受活動的樂趣,可以說他不止是一位好保母、好老師,同樣也是一位好嚮導,然而筆者在做為領導者方面的專業訓練不算多,甚至說做為童軍團的團長或服務員的專業訓練沒有很多,不過筆者一直以來都有不斷在接觸領導的類似工作,而且,筆者雖然沒有閱讀過專業的領導書籍,但筆者卻也從自己的專業研究背景中讀過相關的領導資訊,因此,筆者於此不才地把我的這些養成過程寫下來,給讀者做個參考,期待大家不只可以來思索我們童軍活動的內涵,也可以繼續去探究台灣童軍的未來走向,因為我也了解台灣童軍目前已走到一個關卡了,萬峰千壑,眼前的路,是愈來愈艱辛,也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而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但筆者也相信經過這樣的努力蛻變後,台灣童軍一定會開闢出一條更寬廣的道路、更不一樣的格局的,這是我一直很樂觀且希望大家努力的事。

(一)  私立中學專任教師、公立中學兼任教師的經驗

  筆者大學畢業後先去私立中學任教,一日11小時、一週六天的責任制與長時間工作環境讓筆者練就認真工作的態度,雖然之後跟校方的理念不合我選擇離職,但私校三年的工作經驗對我來說還是很寶貴的經歷的。從私立中學的教學生涯中,我開始體會到社會的現實面,因為教師雖然在台灣社會中還是一個較受保護的職業,但私立中學教師還是比公立中學的老師多了一些不保障,因此為了一年一聘的聘書,筆者在任教期間也因此戒慎恐懼,雖然之後因為太為壓力所苦而常發脾氣,但筆者對於這段時間的挫折,一點都不會覺得委屈,反而有一種成長後蛻變的感覺,而筆者於離職後還常常回那所私立中學找同事,或許就是這種成長蛻變的情感上之認同吧!

  從私立中學離職後,筆者進入研究所就讀,而在碩士班二年級時,筆者有機會去公立學校擔任兼任教師,我先後去了日校、夜校兩所高中,其中的感受更是和私立中學有很大的不同。公立高中裡,學生不願上課的情形頗普遍,而筆者又不願意動用獎懲措施,因為筆者認為那很有可能造成師生對立,所以筆者就開始想方設法,除了偶爾大聲喝斥學生的不良行為的動作並沒有少外,筆者也在課程中加入對時事、人生規劃的討論與建議,藉由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提高參與國文科教學的意願,而實施了一、二個學期下來,成果也頗豐,至今筆者沒有記過學生一支警告,但學生多多少少行為已經被糾正過來了,筆者不敢妄言說自己的這樣方式是絕對正確的,但至少,筆者為了讓學生可以主動聽課的這部分所下的功夫,絕對是對學生和對筆者本身都有很大幫助的,所以一、兩年下來,筆者雖然還未習得專業的領導技術,但至少在領導大班級的課堂風氣的能力上也有了進步了,且筆者也不再畏縮於面對學生,因長期的教學生涯的磨練,現在筆者面對國、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已較剛從大學畢業時更游刃有餘,也因此,筆者在帶領代表團的這一小隊時,也比較不怕陌生,甚至會主動地跟他們聯繫、建立感情、糾正過失,而小隊員們也能感受到筆者不是威權式帶領的方式的用心,而盡情地去享受露營生活,更在適時的時候還會幫忙筆者,可以說這方面的小隊成功,筆者七、八年的中學教學生涯的挫折與磨練,絕對有很大的功勞。

(二)  羅浮考驗營小隊顧問、台南市專考營工作人員的經驗

  另外,筆者覺得影響我最大的經驗,就是擔任羅浮考驗營小隊顧問、台南市專考營工作人員的經歷,那是一個對童軍運動的認知、蛻變的過程,因此也在這裡寫下來給讀者做個參考、分享。筆者在2000年參加完服務羅浮的考驗後,就因自己授銜小隊顧問的推薦,開始參與羅浮考驗營的服務工作。從2001年開始到2010年,約有九年的時間,筆者每年都去羅浮考驗營裡擔任工作人員,也有幸於長時間內擔任小隊顧問的工作,因而從接觸小隊員、輔導小隊員取得授銜羅浮的資格中,自己也摸索與磨練出許多領導的方法,也間接增廣筆者對於童軍與教育內涵的認知,從而在擔任Unit Leader時可以游刃有餘;另外,筆者在2009年的暑假,也因台南市童軍服務員的邀請,開始接觸台南市專科章考驗營的服務工作,而這又是和羅浮考驗營的情況與挑戰不一樣的,因為此營隊的參與者多是國高中的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與所實施的方式更是與羅浮截然不同,而這也因此更加深廣筆者的一些眼界。可以說,筆者雖然沒有正式擔任過童軍團團長,但這些活動的經歷,確實也多多少少幫助筆者在童軍的領導與輔導方面的能力有所增進,而使得在出國參加世界大露營時,可以使我們小隊得到最大的收穫,與最多的快樂!

1. 羅浮考驗營小隊顧問的經歷

  20029102期羅浮考驗營開始,筆者就長期投入羅浮考驗營的服務工作,而更在2004年開始,接下羅浮考驗營授銜小隊顧問的責任,至今約有七年的時間。而羅浮考驗營的參與者主要是大專生的羅浮童軍,年紀比較大,比較自主,但也相對地比較需要有個人想法與個人規劃。筆者在有幸擔任小隊顧問的期間,也漸漸發現在領導方面,其實有時候羅浮服務員,亦包括童軍服務員,是不用太亦步亦趨地跟著小隊行走的,有時只要給小隊員充分的自主,羅浮小隊做出來的成果甚至超乎我們較年長者的想像,也因此,「信任」、「大題綱的原則」是在領導的過程中可以先抓住並作為綱領的,而如果一些小隊規範,或營地規範,小隊員有疑慮,也可以透過小隊會議討論,甚至跟服務員討論,而達到共識,而此也是相當不錯的一個領導方法;至於小隊員的心理方面,筆者發現,其實只要是被領導者,都會希望領導者一致地看待他們,不要出現有偏心或對誰比較好的情況,而且這些小細微隊員都是能感受出來的,所以「公平」亦是領導小隊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甚至,有時小隊顧問的公平處事,反而會激發小隊員之間的團結,比如說小隊顧問與隊員保持一定距離,或用激將法激發他們的進取心等等的,不過這方面的領導細節還有待深究,而不同的探討方向可能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研究面向與成果,因此所費體大,而就不是本文所論述的範圍了。

  不過羅浮考驗營畢竟還是一個追求晉級的活動,參與其中的羅浮童軍還仍舊有些許壓力,因此有時筆者在跟羅浮童軍溝通時,難免仍會有一種緊張感,或疏離的關係,而這也是和大露營是屬於享受露營生活為主的活動有所不同的,但也因為經過這幾年的思索,使筆者對於領導童軍方面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在早期,筆者是以一種戒慎的態度去面對小隊員的,那時筆者深怕自己做得不好,也因此到最後有對小隊員要求太多而太超出原則的情形出現,而近幾年筆者的想法,是認為不管是小隊顧問,還是童軍服務員、領導者,其實都是來幫助小隊員成長的輔助員,當然領導者有時掌控有全小隊的命令權,可以任命小隊員應該在哪裡集合,以及何時交出作業等等的,但也相信這些都只是領導與輔導的手段,其實只要方式不是暴烈的,相信小隊顧問或童軍服務員適時的出手干涉,是對小隊成長有幫助的,而只要是正向的影響,也相信童軍服務員、小隊顧問都可以不吝惜出手處理,而最後,請記得,成功不必在我。

2. 台南市專考營工作人員的經歷

  2009年暑假,筆者也有榮幸應台南市童軍服務員的邀請,去參與台南市專科章考驗營的服務工作,也因此使筆者有機會接觸國中、高中童軍,而這又是和羅浮童軍不太一樣的體驗,為什麼呢?一開始,筆者在專考營中主要擔任文書、行政的工作,紀錄參與學員的考驗成果,因此工作方法主要是被動的方式,但後來筆者發現,若主動去督促學員來參與考驗,反而有可能促進學員的進取心,甚至也會多一些與學員相處的經驗,使學員不再為怕與服務員。且筆者也發現,有時候童軍以及行義童軍們也需要被鼓勵,甚至要服務員跟他們用作朋友的方式相處,而命令或威權的方式固然是領導中需要的,不過如果有時強硬有時支持鼓勵,或許學員的心情與參與感會增加。雖然說童軍是一個自願性參加的團體與運動,不過有時候露營的環境,或是課程訓練的環境也並不是盡如人意,而這時候如果還強制要求學員努力參與,那可能只會使很低的士氣更加低落,所以,如果此時服務員用比較正面的、積極的,甚至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學員的話,或許學員會因此有不一樣的想法,甚而去享受露營生活、享受野外環境的不便利,而這,也是童軍活動的一個精髓之一。

  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專考營,有一位學員報考急救專科章,但筆試一直沒辦法通過,而到第二天晚上,筆者仍不厭其煩的去催促他補考,連排隊考別科時筆者也詢問他,最後,那位學員在筆者一再催促下,回頭跟我說:「不用,我真的沒有準備,謝謝!」到那時候筆者才沒再催促,不過筆者也因此覺得,雖然我是用一廂情願的想法去催促他,不過最後他是用這樣自省與感謝的心情來回應服務員的要求,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互動,且我想這樣的互動情況是有助於彼此的,至少服務員與學員之間不是緊張關係的,所以筆者也因此感覺到,其實若服務員換個心情換個口吻來跟學員接觸,甚至用同理心去面對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或許能創造雙贏的機會。

  因此,筆者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童軍團運作的經驗,不過藉由羅浮考驗營、台南市專考營的服務工作,筆者也漸漸體認到「人」的領導,其實是不應該只有片面地、機械式的領導方式而已,而應該要深入被領導者的內心,去跟小隊員溝通,甚至跟他的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到童軍活動內涵的意義,以及即使環境天候不好仍可以找出趣味,甚至這就是它的收穫所在。而筆者也觀察到一些來參與童軍活動的青少年的心理,發現他們有從討厭露營、害怕露營到喜歡露營的,但也有從對露營充滿期待到對露營非常失望的,而這箇中原因,我想服務員帶領童軍們的「態度」是佔蠻重要的一部分的,也就是說,如果服務員態度積極,並且以「參與者」的角度下去思考,想著他們這樣會不會沮喪、這樣他們會不會開心,或許小隊的引導會導向成功。相反的,如果服務員是用權威、命令的方式,甚至威嚇的方法來引導童軍,小隊就不一定會有動力了,甚至會有士氣渙散、想休息、想回家的情緒產生,尤其又在天候不好的時候尤其容易如此。所以換個角度一想,來參加童軍活動,不管是服務員還是學員,其實都是來這裡學習、成長的,學員雖然年紀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就是這樣所以服務員更要耐心地教導,甚至,要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而如此,甚至可以幫忙輔助他們克服困境、得到收穫,甚至是達到快樂!這是我在羅浮活動之外,在童軍、行義童軍的服務中所獲得的最大的不同收穫,而也相信不管是羅浮的服務,或是童軍、行義童軍的服務,用同理心幫助小隊員,幫助他們成長、得到快樂,也是服務員來服務於童軍活動的最大的、最好的目標了。

(三)  成大中文所碩士班的經驗

  筆者目前是成大中文所碩士班四年級的學生,而這幾年的成大學生生涯中,也帶給筆者許多收穫,尤其是學問上的批判精神,更是筆者引以為震撼的。而這也幫助筆者在帶領童軍伙伴時,有更多與以往不同的、多元的思考。筆者在未讀碩士班之前的社會工作其實並不是非常順利,因為那時筆者的觀念,是認為凡事一定要按照課本來,教學、帶童軍等等的,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向來帶領,比較少思考到學生、童軍的想法感受,所以有時免不了也跟學生、童軍學員起衝突,雖然後來教學的方法有逐漸改進,變得比較圓融,但筆者還是覺得學識有所不足,因此筆者在從私立學校離職之後,就不急於馬上就業,而選擇報考碩士班,而在有幸考上後,在研究所的修課、找資料、參加研討會、寫論文報告的過程中,筆者也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靜止不動的,而我們從書本上所學的知識也並不是完全靜態的、不能有彈性空間的,所以筆者也漸漸把這樣的觀念帶到教學與童軍活動上,在教科書知識與童軍規律裡面,再加入生活的導引與思想的評判,使我的引導方式和學生、童軍的學習過程都不再制式化,而有更多的思索空間,甚至要學生、童軍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對自己好不好?這樣做對自己是不是負責任的?而其實在世界大露營的那段時間,筆者也常要小隊員自己去負責自己的工作,甚至去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可以說就是這種批判與創造精神的發揚,而筆者也發現,其實如果服務員充分授權的話,童軍伙伴們是可以激發出自己的潛力,而做出令人驚豔的成果的,不管在哪一個方面,而尤其,是在激發出他們的進取心之時。

  而至於前陣子曾討論過的「道德教育」如何教的問題,國內的教育也一直有困擾,雖然「道德教育」議題也曾被討論得很熱烈,不過最後仍似乎沒有太大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其實道德教育的癥結,就在於「如何教」,這個教育過程中要不要課本、要不要有標準規範?說實在的,討論空間還很大,因為道德觀念其實是與時俱進的,更應該說是不能落於言筌的,而道德若形諸於課本,那就表示此是道德權威嗎?恐怕也不是如此。而筆者在經過研究生的生涯後,其實更感覺,道德教育與其用正式的課本、一整套模式的標準規範來教,不如用討論、激盪想法的方式來引導學員,使他們從實例與實際的經驗中去深刻感知到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的道理,因為道德的論述是與時俱進的,而且,不管是筆者以及諸多哲學工作者也都認為,世界不管再怎麼變,人性之為人性卻也終究仍是人所擁有的了,也因此,或許道德教育可以從成人與青少年的討論過程中,去激盪對道德的看法,甚至是加入新觀點來批判,或許會比照本宣科、照著教科書去背答案更好、更有效果,而這個道德教育的方法的改變方面,也或許更需要服務員、老師對道德教育以及學問的評判部分有深刻認知,因此,雖然這方面的改進不是頗容易,不過或許童軍服務員、學校教師在經過這樣的思考與改變後,會更能使我們的教育、童軍活動更符合社會脈動,進而使我們的教育還經丕變,並為國家培育新時代的人才。

六、感想:

  其實,說了這麼多UnitLeader的準備工作,筆者也不是覺得這些全然都是對的,因為這是筆者這些年來的挫折與學習的總結,而使得筆者在世界大露營期間帶領小隊可以得到一點小小的成功,而這雖說不上是甚麼大功勞,卻也是筆者的一點小小的經驗,所以說出來跟各位讀者分享,而如果有後來者在參與世界童軍活動時,因為筆者的經驗分享而得到一點收穫的話,那也是筆者的光榮了。不過話又說回來,筆者也覺得,其實一位大露營的Unit Leader,除了照顧好小隊員之外,最好的情況是要帶給他們快樂,讓他們在活動期間是積極的、興奮的、新奇的,而不是想回家、好無聊、心情低落、不好玩的,而雖然筆者沒有做到百分之百的讓小朋友玩得快樂,但只少也給他們一個難忘的大露營活動、融洽的小隊氣氛,而相信筆者也已不辱使命了。世界童軍大露營,那是多少童軍的夢想、多少國家青少年的盼望啊!我們有機會可以參與,那又是多麼難得、多麼值得珍惜的!不玩得開心怎麼行呢?一直愁眉苦臉怎麼行呢?而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啊,如今,我有努力,並且做到了,對吧?

七、結語:

  其實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是我們大露營代表團在籌備期間,有夥伴說找不到前一次大露營參加過的人的經驗分享,而使我回國後想寫這篇文章。而我們第一團第四小隊在露營期間過得很快樂,交了很多朋友,小隊氣氛也很團結,不管是筆者還是小朋友,都有充分感受到,當然筆者也覺得自己這些年的經歷是有一些幫助的,也因此筆者就想把這些準備經驗寫下來,一來做個紀錄,二來也希望台灣的童軍能愈來愈好,不管是出國參加童軍活動,或是在國內舉辦大活動或國際活動,我都希望台灣童軍能因此更上一層樓。而如此不羞澀地寫下我的感想,也是希望能藉由我這一點小小的努力,可以使後繼者於準備世界大露營Unit Leader時有所參考,從而使每一位參與的童軍,都和我們第一團第四小隊一樣快樂,甚至可以更開心、更有收穫喔!你說是不是呢?謝謝!

 

 

台長: 吳綉真
人氣(2,13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童軍 |
此分類下一篇:羅浮童軍考驗營授銜小隊顧問之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兩個Jamboree──論第十次全國大露營與第二十二次世界大露營之不同

學均
看來是收獲滿滿哦. 果然用心就有收獲.
祝福你!
2012-09-07 15:45:05
版主回應
謝謝^^
2012-09-07 16:01: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