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4 12:05:53|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NPO的力量推動政改 (善意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9.14 中國時報
以NPO的力量推動政改
紀惠容


台灣的民主政治,隨著國會全面開放、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之後,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在形式上的鬆綁、解放之後,應該有更積極的內容和能量注入,才能真正讓台灣社會「向上提升」。我認為,台灣新時代政治改革的動能,將取決於NPO(非營利組織)的力量能否有效的啟動。

打開電視,看到政論談話性節目,每天大鳴大放,沒有人能否認台灣從八○年代以來,歷經解除戒嚴、單一國會、總統大選、媒體開放、教育改革,甚至金融機構改革等,各重大議題都有突破性的推動和成就。但是,執政黨和相關政團也不應以此為已足,視民主成果為黨派個別之「私產」,甚至作為自我鞏固權位之藉口。

畢竟民主是台灣各界集體努力的成果,執政者與相關政黨應因應社會變遷,提出更貼近人民需要的政策,並且呼喚更多NPO與社會力的加盟、協力,才能超越資源爭奪和口水戰,讓台灣可以有機會在險象環生的外交和經濟環境中,走出一條坦蕩蕩的活路。

這幾年,台灣民間非營利組織(NPO)有結構性的轉變。除了數量的增長外,治理的能力(質)也有明顯的提升。如主婦聯盟、彭婉如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兒福聯盟等,為婦幼工作的盡心推展;我們也對伊甸基金會、老人聯盟、殘障聯盟等,為弱勢族群的服務深表感動;也讚嘆於世界展望會、路竹會、慈濟、醫界聯盟等大步跨向國際救援;或勵馨基金會、荒野協會在國外設立分會,其間所開展「台灣走出去」的NPO外交效應,令人敬佩。特別是多元而眾多的台灣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弱勢救援、賑災、教育、文化和社區總體營造等各領域,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耕耘與貢獻,令人刮目相看。

但是社會進步,亦有其逆流和風險,台灣當前面臨了台海緊張、全球化衝擊、政府右傾、貧富差距拉大、人口結構轉變、和天災土石流等現象的考驗,在在顯示出要建設一個「東方瑞士」,一個亞洲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國家,仍需要持續性的努力。

有些朋友告訴我,看到台灣政治界的黨同伐異,和內耗性的鬥爭,如何看出這個國家的希望呢?我個人以為,國家的「五權」都必須與時俱進,始克有功,其中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都屬政治改革的範疇, 而第四權媒體、第五權公民權,則屬民間社會不可逃脫的權利和責任。

是的,我們的確看見這幾年台灣公民社會的萌芽,也看得到婦女力量在社會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有多元而蓬勃的非政府組織,正各自在他們所關懷的族群和議題,深化和廣化其服務,如媒體、國會改革等議題。也因為有這些的努力,使得政治改革有其訴求的對象,和被有效督促、推動的支持基盤。

我認為,台灣NPO力量的興起和被重視,將有助於提升政治的品質,特別是對於被全球化自由市場價值洗禮的台灣,增添追求人性化、公平正義、和生態永續發展的風貌。同時,NPO發揮的潛力,對累積台灣的社會資本和國家發展,將有深遠之影響。我們呼籲,NPO的領導人和工作者,也要有參與台灣社會改造的自我期許和願力,如同世界公民聯盟(CIVICUS)所倡導的「共同來打拚一個公義的世界」。 

(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台長: wmd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