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3 07:57:19| 人氣6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對台法律戰 以信心應對 (善意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8.23 中國時報
中國對台法律戰 以信心應對
◎卓慧菀


近月來由於中國加強其軍方輿論戰、心理戰及法律戰之研究與訓練,又考慮制訂統一法,台灣媒體熱烈討論。但中國對台法律戰這才開始嗎?

筆者認為中國對台三戰早在一九四九年兩岸對峙就已開始。所謂對台法律戰主要是中國就其「一個中國」政策之堅定論述與法律主張,今昔之別只在其態度。近年來中國變得更主動,策略也更靈活。

二○○二年,兩岸都加入WTO。台灣企盼在WTO架構下平等互動,中國卻堅持在一中框架內協商,完全不理會WTO規定。進行反傾銷調查,不通知台灣政府;採行防衛措施,也不肯與台灣諮商。

數月後,中國出乎眾人意外地,通知台灣並與台灣諮商。許多人認為WTO以法律為基礎,中國不得不讓步。筆者不以為然。中國在遵守WTO規範時,以「中文」、「中國台北」等貶抑台灣為其一部份;以港澳的「經濟貿易辦事處」貶稱台灣的「常任代表團」。這是中國「WTO大架構,一個中國小動作」的策略:一方面遵守WTO規範,以在國際上博取守法的美譽;另一方面運用國際法「抗議」以「保存權利」的原則,故意扭曲台灣的稱謂,以向國際表達其與台灣之互動並非國際事務,而是「中國主體與其個別關稅領域間」的國內事務。中國的態度並未軟化,但策略卻變靈活了。

今年五月,中國表示將認真考慮制訂統一法。有了統一法,若中國對台用武,它將宣稱只是依法行事。而明確規定「非和平統一條件」,則可對抗可能的「台獨新憲」。但以法律明定,策略選擇空間將大為縮限;模糊空間減少,軍事衝突的機會將相對增加。

因為統一法有遏阻台獨之利,但也有僵化之弊。筆者認為,中國在趨避衝突中採取階段式的法律戰。五月十七日,其聲明重點明顯地由過去「和平統一的正面呼籲」,轉變為「一獨必打的負面警告」。制訂統一法之訊息,加上強烈的武力統一警告,使其法律戰成為嚇阻台獨戰略中「對台心理戰」與「國際輿論戰」的有力工具。

對台心理戰,因為它向台灣傳達了中國阻止台獨的決心,使台灣產生「台獨將引發戰爭」的確定及恐懼感。國際輿論戰,因為當中國將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之說改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時,其一中政策毫未動搖,但其宣傳卻在國際製造了「中國態度轉為理性、溫和」的假象。今日再以法律戰使各國了解其對統一台灣的堅持,甚且不惜一戰。

然而,中國也追求經濟發展,而對台用武將使其付出龐大代價,和平統一仍為其上策。筆者曾提出「新認同,不必是新國家」的想法,分析台灣若追求法律獨立的新國家必招致中國用武,齊心協力凝聚台灣新認同,才可確保台灣選擇能力與權利的繼續存在。今日進一步提出對付中國三戰的關鍵在「有信心的新認同」。

五十多年來,台灣人努力所創造的經濟繁榮及民主自由,甚至這些所帶給中國的示範作用,都有助於國際和平與發展。台灣應以實力務實地參與國際組織,使國際社會珍惜其正面貢獻,創造未來更大的參與空間,而非利用這些參與做主權宣示。

對內而言,「新認同」意指對台澎金馬這地方的認同。但這地方所代表的不只是地理的,更是人文的。包含了住在此地兩千三百萬人所繼承的一切歷史、語言、文化及價值觀等。是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由於本土文化在過去高壓統治期間受到極大壓抑,「本土化」是必要的「補足」,但絕非「去中國化」。台灣多數住民來自中國,中國文化當然是台灣人所繼承文化之部分,包容兼具只會增強,而不會減損自己。

筆者強調「有信心」的新認同,因為有信心的人相信自己的理念在「意見的自由市場中」可以獲得最多的青睞,無須對立,自然在競爭中獲得勝利。

中國圖謀以經濟統一台灣,台灣因此對三通裹足不前。這不僅是對自己經濟力缺乏信心,更是對台灣社會缺乏信心。中國與台灣的確大小懸殊,不僅在土地、人口及國際政治影響力,也在近年中國不斷成長的經濟力與市場機會,台灣真的不能不對中國的吸力有所警惕。但正因為小,台灣的生存之道更在與世界互通,與各國的利益連結,營造「台灣受損,各國也受損」的情境。世界與中國的來往日密,台灣不可能自外於中國,而與世界充分互通。面對如此挑戰,「危險管理」當比「避險」效益高。

曾有學者調查台灣民眾以實際行動抵抗中國武力犯台的意願。發現去過中國一、兩次的抵抗意願最低,而達五次以上者意願最高。筆者解讀前者為中國新興的經濟力所震撼、吸引;後者卻因更頻繁的接觸而發現中國社會中生活運作及價值觀之不同,反生排斥感。

如果相信人都有追求一己幸福的能力,台灣就不應該害怕與中國來往。倘若有朝一日,台灣民眾覺得兩岸社會完全一致,統一也無不可。但在此之前,中國經濟力再強,台灣人也將選擇保存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認同。

外商在台據點與外國駐台記者數目均日降,美國航空公司也不再直飛台灣。證據一再顯示國際社會判斷台灣的商機已不如前。台灣朝野必須認清全球化的經濟情勢瞬息萬變,已不容許台灣以口號應付中國的挑戰。

台灣人不要被中國統一,是因為自認自己的社會較好。既然有此判斷就應堅定信念,充滿信心,冷靜地採取行動,才可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

wmd是外省第三代,也去過中國

並認為中台文化社會發展相當不同

所以wmd不支持一個中國及一國兩制

但也相當不茍同政府的作法

一昧地防堵強化敵我真的對台灣的未來有益嗎?

民進黨政府難道對"台灣"那麼沒信心嗎?

政客的腦袋到底長在哪裡?

台長: wmd
人氣(6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悄悄話)
2010-01-26 13:18: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