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2 21:32:36| 人氣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沒有人要「下海」辦什麼嘮叨子的鬼雜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這個誠實人:

當《Net And Book》發行人兼主編郝明義說:「如果說閱讀本來就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的探險,那麼今天尋找那片樹葉的探險,也就更加難以預測。」由此可以知道,《Net And Book》是一個重新看待閱讀,探索閱讀的「新閱讀」計劃。

然後接著,《印刻文學生活誌》總編輯初安民說:「我只是不願讓其消失──那些美好的,我珍愛且信仰的。」

當台灣的雜誌出版經過重新審視、定位,並且再次邁開腳步向前,無論是作者和讀者,都一致認同並且全力支持;這種回到「文學年代」的呼喚,還真叫知識份子群起響應。反觀馬來西亞的雜誌,十大全冊的「大系」或是復刊《蕉風》就把所有作家都「得罪」了,然後許多作家又無法受到許多作家的認同。(這真是馬華文人們長期的失調/失態。)

而我們的姚老,是至今唯一的馬華文學出版人吧。之後,就斷了。(依照李敖近來「五大寇」的依據標準,莊若當年的《椰子屋》只能算八分之一個。)

所以我說:「大家都要創作,沒有人要『下海』辦什麼嘮叨子的鬼雜誌。」

出版是勞民傷財的行業。此種行業在「翻版社會」裡尤其是傻子才幹的事,成本壓根就不敷應用了,賺錢就更別想了。得失早看透,也就逍遙搖筆真神仙了。

給你抄一段文案:「從出版的各個環節,我們看見堅持理想的出版人,目光銳利的主編,手藝獨到的作家,平衡優雅的譯者,精準提要的文案,風格特出的設計,導讀伴讀的書癡,談書論書的推手,為我們打造美好閱讀空間的書店人與發行者。」

你知道這段文字出自何處嗎?是《誠品好讀》在2003年12月號作了一個〈2003年度出版回顧〉專輯。介紹了好些出版人,書系編選,文案,作者等與出版事業有關係的人;還把2003年所有的出版紀事陳列得如同「文化大賞」一般。

「馬華出版」至今,是空洞的歷史。(搧搧火:之前的「大系」問題,還在等待沉澱後的「火力全開」呢!) 而「大將」,《有本》,復刊《蕉風》,都是慘痛的教訓和經驗嗎?在這些「慘痛」之前的「慘痛」難道就全推給了「無常」去負責嗎?

老實說,我不否認我有「老作家情結」。在台灣這近二年來舊書再版的盛行,甚至明星咖啡屋都將再次開門營業了,文人們紛紛在討論夢蝶先生會不會再一展其「孤獨國國王」風範之時;我們的老作家們,只恐怕,認出者幾稀,叫得出名字者又幾稀啊。

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局面呢?出版事業如此的乏人問津乏力無生氣又乏善可陳。(找誰渡我的迷津?)

支撐起馬華文學從戰前戰後到現代後現代殖民後殖民的那一個力量,又會是什麼呢?(找誰渡我的迷津?)

初安民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編輯。做我認為該做的事。而『對得起作家』是我認為做出版最重要的事,也是我卑微的小小心願。」

在我與你這樣的「留言」討論之時,你的《民間》已進入第四期的籌備階段。(最後的籌備???這「最後」是雙關語/雙關問號。)而我還在繼續「屠殺」我的老作家們,真是罪過。我對不起他們。

把問題扯拉回來看,在那馬來西亞知識份子群裡,你要誰來扮演這種出版推手的角色呢?是文人嗎?是報館嗎?是作協嗎?還是中文學校的華文學會?(至少他們有足夠的「純真」。)甚或是出版參考書的出版社老闆們呢?

所以你應該清楚的看到了,在馬華文學的荒道上,有一個機制是從來沒出現的,就是「文學出版業」。

再引初安民的一句說話:「我已經做好馬拉松賽跑的心理準備,因為文學雜誌要在時間的長河中才能感受到威力。」

我們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再的找尋答案,而答案啊,答案還在茫茫的風中……

ps:我知道我攪混了雜誌出版和書籍出版,但人急了又能怎麼辦呢?

題外話:那幾年《學海》辦刊物賽,你還記得嗎?那個老師,帶著他的學生們來,問我怎麼看待那些學生們的作品。那時還大言不慚濤濤江河水,如今思之,實是有愧。那老師還好嗎?後來的日子裡,我一直在想他。他的照片,我還保留著。

老說謊

台長: 老說謊/誠實人
人氣(1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