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11 02:28:30| 人氣575| 回應1 | 下一篇

克勞塞維茲的重心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克勞塞維茲的重心論

我在反動者的雄辯術
反動者的雄辯術 ㄧ文中
曾提過
克勞塞維茲的重心論
跟Hirschman在rhetoric of reactionㄧ書中
定義反動的方法ㄧ樣
都是從牛頓力學定律出發
Hirschman觀察action /reaction
→反動指的是一種對改革派之回應方式
[後來才發展出含有貶抑之指涉]


同樣地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第八篇「戰爭計畫」(鈕先鍾譯)
(這一篇可視為他之ㄧ生構思之對抗拿破崙戰爭之具體計畫)
第四章「軍事目標的較嚴密定義:擊敗敵人」
有發展出一套全力打擊敵人重心之理論
→同樣地,克勞塞維茲在此也是運用牛頓力學比喻在戰爭分析上。

「.....重心(Center of gravity),那是一切動力和運動之樞紐,所有一切的事情都依賴於其上。那是我們ㄧ切力量所應指向之點。

小事情經常是依賴在大事之上,不重要的事情經常是依賴在重要的事情之上,偶然的事情是經常依賴在必要的事情之上。這就是引導我們前進之原則。(Small things always depend on great ones,unimportant on important, accidentals on essentials . This must guide our approach. )」
→你在閱讀完隨後之集中力量打擊重心論:不揀容易的事做,不以小型征服為滿足而不尋求偉大的成功,需不斷找出其權力重心之所在,幾個重心儘可能歸併為一個重心。你才會了解他為何在重心定義之後,突然插入這段,類似警世格言的句子。



接著,克氏舉了五種政體或敵方勢力,說明重心點之不同。
「我們的力量應該指向這些重心。假使敵人已經喪失平衡,則必須不給他以恢復的時間。連續的打擊必須指向這同ㄧ個方向;.....」

1.大帝國:「.....重心是他們的軍隊。假使軍隊被毀滅了,他們在歷史中也就都會成為失敗者。」這裡他指的是,亞歷山大,古斯塔夫斯亞爾多夫斯,查理十二世,菲特列大王等人。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看,美國輕易擊倒阿富汗跟伊拉克兩國,源於與越戰不同之時空背景,當時那是有中俄兩強在背後支撐。所以,只要阿富汗跟伊拉克的軍隊被擊潰,國家就崩潰了。]

2.內爭威脅的國家:重心通常是他們的首都。

3.小國:重心是寄託在大國身上,通常即為其保護國之軍隊。
[此所以中國之攻打台灣計劃,時時刻刻都必須將美日同盟這個台灣之保護國的軍隊,納入計畫變數。或是更具體地說,只要任何能打擊台灣與美日同盟之共同利益,中國就減輕了反抗力道。]

4.同盟國:重心是在其共同利益。(community of interest)

5.民眾叛亂(popular uprisings):重心是在領導人的性格與輿論。


此外
克勞塞維茲也很喜歡用三種不同領域之活動
來比喻戰爭

1.商業交易──戰爭無非是ㄧ場大型的商業交易[嚇阻的支票如果未兌現就喪失效果:中國在一再嚇阻台灣(不ㄧ定是走向台獨,其實台灣有自主之政治軌道與政治議程,也被視為是ㄧ種挑釁),使用各種方法都失敗後,它對台灣能有何積極作為呢?]

2.司法訴訟──ㄧ次戰敗,仍可提出上訴,爭取下次之勝利。
「在一個訴訟案件中,你可以贏得第一審的判決,但在上訴時卻又可以輸掉,而且終於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3.玩撲克牌遊戲的賭博──有兩種戰爭勝利之計算方式,ㄧ種是ㄧ次定輸贏[ㄧ場大決戰ㄧ決勝負];ㄧ種是計點式,以不斷累積小戰役戰果計算點數,到最後誰的點數多,誰就是贏家。

ㄧ次定輸贏→譬如,國共三大會戰之前後,毛就知道共方贏得天下了,蔣在之前不久就下令親信準備逃離中國流亡到台灣了。歷史上與地緣政治上,台灣顯然始終是中國內戰中敗軍選擇流亡之理想處所。

以賭博比喻戰爭,是他最常使用的說明方法。[戰爭中的:賭注/賞金/機率/運氣]

簡單說,他是以
經濟學[成本/效益]/
司法[訴訟標的/勝訴機率]/
賭博[勝率/賠率]
來類比說明戰爭。

戰爭活動的唯一差別是在它之使用手段──暴力


.......................................................................................................
當然
因為中國對於美日同盟之敵對勢力[聯合重量]難以抗衡
[1995~96江澤民對台海試射飛彈之測試,已經嘗到經驗。其實這跟當年毛測試中美協防條約之效力,用心相同。]

因此逐漸開始以冷戰方式對待台灣──除了毛澤東透過列寧吸收到的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辯證法知識(列寧曾於1914~1915年在瑞士伯恩,花了三個月時間研讀克式著作並做筆記,這些讀書筆記已翻譯收錄於中國出版的列寧全集當中。),中國傳統的孫子兵法之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戰爭藝術,顯然在此派上用場。

中國之揚言使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對付台灣
[三戰(法律、媒體、心理戰)→大家可看出媒體戰已經在島內實施,法律戰除了對外之國際法國際外交戰外,對內之反分裂法通過也是其一。]
其實就是冷戰之戰法──顛覆/宣傳/嚇阻
──不直接使用武力而消滅敵人之方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中國之某些法律戰[反分裂法]不會成功
直得注意的是
台海兩岸出現的
台灣前黨國餘孽之「跨海的與跨國的認同」之現象
──以前這是國際主義壓過民族主義才有的現象[如跨國認同的基督教團體與共產主義運動]

如阮銘教授指出的
反分裂法是梁肅戎向江澤民建議
要求中國制定統一法[以聯中反台]不得
改制定所謂之反分裂法

參見:
阮銘:立法統一台灣的娛樂性

台長: werer76
人氣(5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3:23: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