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翻唱)
請允許我塵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過去
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 才隱居在這沙漠裡
該隱瞞的事總清晰
千言萬語只能無語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喔 原來你也在這裡
啊 哪一個人 是不是只存在夢境裡
為什麼我用盡全身力氣
卻換來半生回憶
若不是你 渴望眼睛
若不是我 救贖心情
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
喔 原來你也在這裡
”瑰美的傳奇˙永恆的停格-張愛玲“
張愛玲在《私語》裡這麼說。我是生在上海的,兩歲的時候搬到北方去。
資料截至
http://www.geocities.com/SoHo/Square/9871/index.html張愛玲生平.作品年表
一九二0 九月三十日出生於上海麥根路《今太興路》,本名張煐,筆名梁京,
祖籍河北豐潤,其父張廷重乃清末重臣李鴻章之外孫
一九二二 遷居天津
一九二四 開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親黃逸梵出洋留學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三國演義》
一九三0 改名張愛玲,父母離婚
一九三一 就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
一九三二 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第一篇散文《遲暮》
一九三七 「國光」刊載小說《牛》、《霸王別姬》及《讀書報告三則》、
《若馨評》
「鳳澡」刊載《論卡通畫之前途》
中學畢業
一九三九 考進香港大學
一九四一 太平洋戰爭爆發
輟學開始投入文學創作
「二十世紀」雜誌刊載 《婆媳之間》、《秋歌》、
《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
《我的天才夢》獲「西風」雜誌徵文第十三名
一九四三 「紫羅蘭」雜誌連載中篇小說 《沉香肩 ─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雜誌」月刊刊載 《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
《傾城之戀》、《金鎖記》
「萬象」月刊刊載 《心經》、《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載 《散戲》、《封鎖》、《公寓生活記趣》
「古今」月刊刊載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
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胡蘭成
一九四四 「萬象」月刊連載長篇小說《連環套》
「雜誌」月刊刊載 《紅玫瑰與白玫瑰》、《殷寶灩送花樓會》、
《論寫作》、《有女同車》、《走! 走到樓上去!》、
《說胡蘿蔔》、《詩與胡說》、《寫什麼》、《忘不了的畫》、
《等》、《年輕的時候》、《花凋》、《愛》
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傳奇》 由雜誌月刊社出版
「天地」雜誌刊載 《童言無忌》、《造人》、《打人》、
《私語》、《中國人的宗教》、《談跳舞》、《道路以目》、
《燼餘錄》、《談女人》
「小天地」雜誌刊載 《散戲》、《炎櫻語錄》
「苦竹」月刊刊載 《談音樂》、《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與胡蘭成結婚
一九四五 「雜誌」月刊連載 《創世紀》、《姑姑語錄》、《留情》、
《蘇青張愛玲對談記》、《吉利》、《浪子與善女人》譯作
「小天地」月刊刊載 《氣短情長及其他》
「天地」月刊刊載 《卷首玉照及其他》、《雙聲》、《我看蘇青》
自篇 《傾城之戀》 在上海公演
抗戰勝利
一九四七 「大家」月刊刊載 《華麗緣》、《多少恨》
《傳奇》增訂本由山河圖書公司出版
《太太萬歲》 改篇電影
與胡蘭成離婚
一九四八 上海「亦報」連載 《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緣》)
完成中篇小說《小艾》
一九四九 上海淪陷
一九五0 參加上海第一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一九五二 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 《秧歌》、《赤地之戀》在「今日世界」連載,
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傳奇》改名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在香港由天風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譯作 《無頭騎士》
一九五五 秋天離港赴美
拜訪胡適
一九五六 得 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寫作獎金
結識劇作家瑞額,同年八月在紐約與瑞額結婚
一九五八 獲申請往美國南加州亨廷頓 . 哈特福基金會
台北「文學」雜誌刊載 《五四遺事》
一九六一 為電懋影業編寫 《人財兩失》、《南北一家親》 劇本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 《愛默森的生平和著作》及《梭羅的生平和著作》
由美訪台,這也是張愛玲唯一一次的台灣行
一九六二 英文「記者」雜誌刊載英文散文 《重回前方》
一九六六 香港「星島晚報」連載長篇小說 《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七 瑞額去世
獲邀任美國紐約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
著手英譯清代長篇小說 《海上花列傳》
一九六八 《秧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流言》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連載 《半生緣》
一九六九 《半生緣》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雜誌發表 《紅樓夢末完》
轉入學術研究,任職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一九七二 自「中國研究中心」離職
一九七三 定居洛衫機
「幼獅文藝」刊載 《初評紅樓夢》
一九七四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載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一九七五 完成英譯 《海上花列傳》
「皇冠」雜誌刊載 《二詳紅樓夢》
一九七六 《張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聯合報」刊載 《三詳紅樓夢》、《張看自序》
一九七七 《紅樓夢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 「中國時報」刊載 《色、戒》
一九八一 《海上花列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 《惘然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獅文藝」刊載 《初評紅樓夢》
一九八四 「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小兒女》、《南北喜相逢》
一九八七 《餘韻》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 《續集》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 《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戀》、《流言》、
《怨女》、《傾城之戀》、《第一爐香》、《半生緣》、
《張看》、《紅樓夢魘》、《海上花開》、《海上花落》、
《惘然記》、《續集》、《餘韻》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二 《愛默森選集》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三 完成《對照記》
「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一曲難忘》
一九九四 《對照記》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五 九月八日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九月十九日林式同遵照張愛玲遺願,把遺體於洛杉機惠捷爾市玫瑰
崗墓園火化
九月三十日,她的骨灰被撒於太平洋上
二00四 生前從未發表過的中篇小說《同學少年都不賤》由皇冠文學出版有
限公司出版
二00五 《沉香》由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張愛玲語錄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清堅決絕的宇宙觀,不論是政治上的還是哲學上的,總未免使人嫌煩。人生所謂的 “生趣” 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不知聽多少人說過,她從前像我那年紀的時候比我還要瘦 ─ 似乎預言將來我一定比她們還要胖。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 ─ 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豪。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裡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
我向來很少有正義感, 我不願意看見什麼, 就有本事看不見。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 ─ ─ 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 ─ ─ 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錢太多了,就用不著考慮 ; 完全沒有錢,也用不著考慮了。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考驗。
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鐵打的婦得。永生永世微笑的忍耐。
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國婦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實際上女人總是低的,氣憤也無用,人生不是賭氣的事。
很多女人因為心裡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例如丈夫對她冷淡,她就亂花錢。
狂喜的人,我還能想像得出他們的心理 ; 你們這種謙遜得過份的人,我簡直沒法了解 !
人類天生的是愛管閒事。
中國人喜歡法律, 也喜歡犯法。
最討厭的是自以為有學問的女人和自以為生得漂亮的男人。
坐在電車上,抬頭看著面前立著的人,盡多相貌堂堂,一表非俗的,可是鼻孔裡很少是乾淨的。所以有這句話:”沒有誰能夠在他的底下人跟前充英雄。”
其實就普通的社交舞來說, 實在是離不開性的成份的, 否則為什麼兩個女人一同跳就覺得無聊呢 ?
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 ; 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藉口。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憂愁。
回憶永遠是惆悵的。愉快的使人覺得 : 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這張臉好像寫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份來。
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
有人共享,快樂會加倍,憂愁會減半。
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教書很難 ─ 又要做戲,又要做人。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污損封面,不喜歡的就不包。這本小說我並不喜歡,不過封面實在好看,所以還是包了。
這幾天總寫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
別人寫出來的東西像自己,還不要緊 ; 只怕比自己壞,看了簡直當自己「一時神智不清」寫的,那才糟呢 !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甚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 ─ 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誰部說上海人壞,可是壞得有分寸。上海人會奉承,會趨炎附勢,會混水裡摸魚,然而,因為他們有處世藝術,他們演得不過火。
寫小說,是為自己製造愁煩。...... 人生恐怕就是這樣的罷? 生命即是麻煩,怕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
好人愛聽壞人的故事, 壞人可不愛聽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寫的故事裡沒有一個主角是個 ”完人”。
中國觀眾最難應付的一點並不是低級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們太習慣於傳奇。
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 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 後看見海, 先讀到愛情小說, 後知道愛。
從某一觀點引渡到另一觀點上,往往被誤認為逃避,切身的現實,因為距離太近的緣故,必得與另一個較明澈的現實聯繫起來方才看得清楚。
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
極端的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時代是這麼沉重,不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
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