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5 00:31:24| 人氣3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中共如何扭曲抗日戰爭歷史(一)-文藝洗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月:以抗戰為切入點揭示中共的本質

作者﹕如月

【8月28日訊】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中共不惜巨資推出了一批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歌頌自己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文藝形式向大陸民眾灌輸著黨文化。對此,我們不妨以抗日戰爭為切入點,向人們揭示中共的本質。

相信許多中國人和我一樣,對抗日戰爭的最初瞭解來自兒時看的老電影。電影裡的中共一方永遠是足智多謀的指戰員加上為勞苦大眾而戰的勇敢軍隊;國民黨一方則是連吃敗仗的蔣介石和“遭殃軍”,外加一個只會說“達林”的宋美齡或一兩個舉止做作的國民黨女兵。幾部這樣的片子看下來,年少的我們自然而然地把國民黨和日軍一樣稱作“敵人”,把中共稱作“我們的人”,不知不覺中開始接受和認同中共了。

等到年紀稍長,我們又在課本上學到了“中共領導全民抗戰”的光輝歷史:“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真是救民於水火。當然,國民黨也發揮了一點積極作用,比如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大捷。

大多數國人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抗日曆史”了,中共也在不斷利用抗日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正因為這樣,如果我們能有理有據地講講抗日的真實歷史,也容易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在黨文化下形成的習慣性思維其實大有問題,進而開始對中共本質的思考。試舉一例供大家參照:

甲:聽過歌曲《保衛黃河》嗎?

乙:當然,從小就會唱了。

甲:你看這歌裡唱的,中共軍隊“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來抗日,中共自己也說是靠“小米加步槍”贏得了抗日的勝利,可光憑這土槍洋槍和大刀長矛怎麼能打得過日本的轟炸機呢?

乙:咦?是啊!

甲:不知道你看沒看8月15號前後的新聞聯播,新聞上說抗戰期間中美空軍合力擊落日軍飛機5000架。(央視8月13日新聞聯播一語帶過的報導。)

乙:這我倒沒注意。

甲:其實在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空軍就有4000多人。

乙:以前沒聽說啊!

甲:我最近看了一本《抗戰時期的蔣介石》,是北京華文出版社今年出版的,裡面講了不少咱以前沒聽說的事。就說幾個國際知名的戰役吧:

1941年底到1942年初,國民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用“天爐戰法”誘剿日軍56000多人,這次大捷贏得了國際讚譽。

1944年,國民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率領17500名官兵保衛衡陽,在糧食、彈藥和醫藥缺乏的情況下與圍城的日軍苦戰48天。日軍最後雖攻下了衡陽,卻傷亡近兩萬人,將校戰死390人。不僅當時的美國副總統致電蔣介石對衡陽之戰表示敬意,(在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後,蔣介石被推舉為盟軍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統領中國、泰國和越南等地的聯合國家軍隊)就連日軍也對衡陽守軍的英勇表示敬佩。

1945年的湘西大捷,國民軍隊圍殲日軍35000多人,打得日軍從此一蹶不振。

國民黨軍隊裡還有不少抗日名將,比如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在印緬戰場上英勇抗日,屢建戰功,艾森豪威爾(二戰時期歐洲戰場的盟軍最高統帥,1953~1960年任美國總統)稱他為“東方的蒙哥馬利”,還特地邀請他到歐洲戰場去考察;第四方面軍的王耀武善於以弱制強,被中外人士譽為“智勇雙全的將軍”,他率領的軍隊也被稱作“抗日鐵軍”。

乙:這些功勞要是中共的,不知得拍成多少部電影,說不定還得寫在歷史書裡當考試內容呢!

甲:是啊,中共指揮的平型關戰役殲敵1000多人,就已經是人人皆知的“大捷”了;犧牲了一個將領左權,就不知寫了多少篇紀念文章。國民軍贏得的大捷和戰死的120名將軍卻很少有人提起,也沒有多少人知道。(註:由於對方可能會質疑這個數字的準確性,我在這裡使用的是大陸公開出版物中的數據。據《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一書中所說,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期間陣亡的官兵人數為1328501人,其中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1.7萬名校尉。除陣亡的官兵以外,還有1769299人在戰爭中負傷,422479名官兵因病死亡。)我再問你,一提到宋美齡,你首先想到的是甚麼?

乙:達林。

甲:一個只會說達林的花瓶。其實宋美齡也對抗日做出了不少貢獻。她曾經多次穿著軍裝、打著綁腿到前線慰問抗日官兵。1942年11月至1943年5月,她在美國國會和美國許多地方發表演講,為中國抗戰爭取到了重要的經濟援助和道義支持。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羅斯福夫人也很尊重宋美齡,認為她是一位優雅而聰慧的中國女性。

就連國民黨女兵中也不乏抗日勇士,比如國民軍第52師的女機關鎗手唐桂林就是一位女扮男裝、英勇抗敵的“花木蘭”。

再說中共許多戰鬥片中的反一號人物蔣介石吧,據《抗戰時期的蔣介石》一書介紹,早在1935年10月8日,蔣介石就在題為《四川治亂為國家興亡的關鍵》的演講中明確表示,如果中日戰爭正式爆發,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四川應作為對日長期抗戰的後方基地。之後他督導四川軍政當局改革政治、整頓軍隊、統一幣制,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後來證明這一做法是有遠見的。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派出數十萬人的軍隊出川抗戰,還向國家貢獻了250多萬壯丁、幾百萬服務於國防的民工和相當大的一部份軍糧。)1936年7月,蔣介石在會見英國人李茲羅斯時說:“對日抗戰是不可避免的。由於中國力量尚不足以擊退日本的進攻,我將儘量使之拖延。但當戰爭來臨時,我將在臨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抵抗,然後逐步向內陸撤退,繼續抵抗。最後將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繼續維持一個自由中國,以待英美的參戰,共同抵抗侵略者。”(與英美結盟共同抗日的思路也是正確的。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國戰區成立後不久,美國就向中國提供了5億美元的信用貸款和先進的美援武器,之後又派出美國空軍參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開通後美國援華物資更是大量運抵中國。沒有這些援助,單憑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的確是難以擊退日本進攻的。)

所以你看,既然蔣介石早已有長期抗戰的戰略構想,並且一直在做抗日準備,還需要張學良和楊虎城在1936年12月用“兵諫”來“逼蔣抗日”嗎?其實西安事變只是一次意在殺蔣而未果的武裝叛亂,當時的人們非但不認為張學良和楊虎城是愛國英雄,還紛紛對他們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譴責。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等許多著名教授起草了“清華大學教授會為張學良叛變事聲明”,譴責了張學良置國家安全於不顧,武裝劫持國家元首的叛亂行為。

無論是西安事變還是抗日戰爭,最大的受益者都是中共。抗戰開始時中共領導的軍隊不到7萬人,1939年已經發展到50萬人,抗戰結束時中共擁有了90餘萬大軍。國民黨卻在抗日中元氣大傷。有種說法認為中共在抗戰中是“一分抗戰、兩分宣傳、十分發展”,大概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乙:中共真能顛倒黑白,咱們從小就被它騙了!

甲:這還只是中共“騙”字訣的一小部份,它還有搶、斗、煽等等其他八大基因。我推薦你看看這本《九評》,免得日後再受它的騙。

乙:真得好好看看,明白明白了。

註:1)文中引用大陸出版物中的內容只是為了便於常人接受,同修們只需知道其出處即可,不必花費時間去閱讀原書。如需瞭解有關抗日的更多背景知識,還請參照正見網《歷史真貌》的有關章節。

2)蔣介石的抗日戰略構想是在民國傑出軍事家蔣百里(錢學森的岳父)的影響之下逐步完善的。蔣百里早年曾留學日本,早在20年代,他就已預見到中日之間必會發生大戰。他根據自己對日本的瞭解和對古典兵法的分析,認為中日一旦爆發戰爭,日軍必會採取速戰速決的方針,我方則應事事與之相反,與日軍進行“持久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相機予以打擊。戰力預置華東,引敵由東向西,軸向攻防。蔣介石十分敬重蔣百里的遠見,曾多次向他徵求對日作戰的意見,戰爭開始以後也完全依循了持久戰的原則。(資料出處:《抗戰時期的蔣介石》)

相比之下,中共黨魁毛那篇“為抗日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的《論持久戰》發表於1938年5月,那時國民軍隊早已按照持久戰的原則與日軍作戰9個月,擾亂了日軍速戰速決、“三月亡華”的計劃,把日軍拖入了持久戰中。

後記: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中共的“文藝洗腦”欺騙性之大、影響範圍之廣不亞於它的“教育洗腦”。從歌劇《白毛女》到八個樣板戲;從抗日電影、革命題材小說到今天的歌功頌德類影視歌曲,中共的文藝洗腦起到了煽動仇恨、誤導民眾、歪曲歷史和粉飾太平的作用,也使黨文化因素潛藏在了人的意識深層和思維習慣中,有時還很不容易覺察。希望同修們也來談談對中共“文藝洗腦”的認識,以便大家更徹底的去除自身的黨文化因素,更好的向大陸民眾講清真像和揭示中共的本質。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8/28/2005 7:34:44 AM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人氣(3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