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1 13:59:51|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州舊事:西關是粵商的發祥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广州人都有一个化解不开的“西关情结”。尽管从历史上看,西关并不在广州的城中心,甚至不在城墙的保护范围之内。清代广州的西城墙大概在今天的人民路一线,西门口外,一直到古溪河采虹桥,都是清兵放牧的草地。龙津桥以西,烟水二十里,称为西园。五步一河汊,十步一池塘,地势低洼,常有水患,广州人为了防洪,修筑了许多基围,堤基上遍植荔枝,池塘里种满了菱、荷、蕹、芹、茨菰。犬吠鸡鸣,渔歌唱晚,好一幅“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流”的田园风光图。

  清代以前的荔枝湾,主要在周门、采虹桥一带;清代以后,这里成了政府安置珠江蛋民(贫民)和军队驻兵牧马的地方,后来又被划为八旗驻防,圈归旗境,成了移民的聚居地,结寮栖止,积久成市,水乡桃源的景致,不复存在。荔枝湾的中心,渐渐地,南移到了现在的多宝路、荔湾湖公园一带。

  尽管荔枝湾风景迷人,留下了许多文人骚客的笔墨,但毕竟水乡泽国的风光,江南随处可见,并非这里所独有。那么,究竟是什么,令广州人深深地迷恋着西关?如果问一些老广州人,哪里最能反映广州的人文历史时,回答几乎完全是一样的:是西关。

  西关并不是广州的政治中心,也不是文化中心,那里不过住着一班精于打算盘的商人而已,为什么它在广州人心目中,占有如此重的份量?

  翻开稗官野史,五岭以南,放眼四顾,都是瘴乡恶土,化外之民,朝廷贬谪罪臣的地方,历来被北人视为畏途,在北人的想象中,一过了这些山,君门万里,从此永别,再也不能一近天颜了。这种痛苦,南方人也许永远无法体会。其实,只要翻过了五岭,眼前便是一马平川,豁然开朗。

  广州人并不以远离帝都为憾,对于他们来说,凤城丹墀,过于遥远和抽象了,而海却具有更加具体和实在的意义。海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密不可分,至今广州的地名,有许多仍然与海相关,像靖海路、海珠路等等,最著名的,莫过于越秀山上的镇海楼了。而老广州人,还是习惯于把长堤一带,称作“海皮”,就是海边的意思。

  已经无从考证,当第一艘远洋商船出现在珠江口时,人们曾感到如何的惊讶和害怕,纷纷筑子城,建雉堞,垒炮台,准备抵御外敌。但后来慢慢发现,这些奇形怪状的陌生人,并不都是为了攻城掠地而来的,更多只是想做买卖。海那边,原来另有天地。当你遥望北方时,广州,是谪戍徙边者的悲惨终点,但当你转过身,面对海洋时,这里却成了中国通向世界的灿烂起点。

  明代,广州人的生意愈做愈旺,以绸缎、铁器、蔗糖、布匹为主,在今天的十八甫一带,建起了美轮美奂的怀远驿,以招徕外商,驻泊买卖。西关就成为商人们聚居之地了。康熙曾开放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但四关之中,以广州最为兴盛。广州各个码头,停泊着来自西方的远洋商船,卸下毛织品、棉布、皮革、毛裘、火油和鸦片,运走一船船的茶叶、地席、绢丝、砂糖、木棉和瓷器。其他像猪鬃毛、桂皮、爆竹,无不成为热门货。纺纱、染布、加工茶叶的工场,遍地皆是。

  康熙是个有先见之明的皇帝,他预言:“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他所说的“累”,当然不限于鸦片,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冲击。朝廷定下了种种严厉规定,每个月的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外商可以10人以下结伴游览指定场所,但不准泛舟珠江,不准在广州过冬,不准乘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和学习中文,不准洋女人进入商馆。其用意,无非是防范洋人窃取国家机密和优良文化,也包括防止洋女人窃取中国的优良人种。总之,做生意可以,进贡朝拜可以,但不得“外假经商之名,遂其吞食之私计”。

  西关的十三行商,是大鳄中的大鳄,实际上就是十三行同业公会,做生意时,有权决定价格,同时还扮演政府对外交涉的中介,官商一体,把持垄断。政府禁止公行以外的任何散商贸易,使广州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子南库”。英国人普遍认为,“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专门为西方商人服务的洋行,也愈开愈多。

  乾隆年间,朝廷一度关闭江浙闽海关,定广州为唯一通商口岸。鸦片逐渐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远至大西北的行商,也风尘仆仆,用金子、水银、麝香和烟草,从广州换回鸦片。广州的商界巨擘,都集中在西关,从现在的东风西路以南,人民路以西,至珠江沿岸,这片土地,清代以后,成了广州的金山珠海,也是华南乃至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一位三水的笔记作家,在《粤中见闻》一书中说,早在乾隆年间,广州人已经被工商业的利润所吸引,“力农,业苦利微。广州人且务贾,因舍其耒耜而从之者众也。”广东的粮食本来就不足,乾隆年间,广州四乡又出现了“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热潮,再也没人愿意种稻米了。其结果,农民的生存,愈来愈依赖于市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就愈来愈短缺。粮食继鸦片之后,渐渐成为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古人早就悟出一个道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不愿种稻米的人,却乐意买卖稻米。于是,邻省向广州贩运大米的商船,络绎不绝。虽然广西为了防止本地粮荒,禁止大米向广东出口,但利之所在,虽赴汤蹈火,人们亦无所不入焉。甚至连外国商船,也加入运粮行列,风帆如织,连樯而至。专门停泊谷船的谷埠,应运而生。岸边的牙行、货栏、商铺,成行成市,一片欣欣向荣。商店都用“幌子” 做招牌,一时间,街头幌子联幅成云,遮天蔽日。

  由于西关成了贸易中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广州的交通枢纽。货物的流通,有赖于运输。贸易带旺了运输业,而运输业也为贸易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

  (作者:叶曙明)

台長: 過客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