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0-24 18:36:33|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性格迷思-「性格/特質分析」不是標籤化的工具

 在職涯選擇與工作抉擇中,「性格」絕對會是非常大的一個考慮因素。

 

性格的成因來自各種生命經驗,是你靈魂的形狀,不止影響你如何面對工作,也是影響你如何面對生活、看待生命與世界的方式。

 

測評或人格分析的本意是好的,人們可以透過測驗,來更加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性格來規劃面對問題的方式/找到合適自己的戰場/應對他人的模式。

 

而認識自己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們努力透過量化、歸納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用更直觀的辦法(數據、分類)來認識自己。

 

但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會將量化、歸納後性格類型給標籤化。

 

「標籤化」最簡單的例子:星座。

 

說到雙子,我們就覺得此人花心;說到天蠍,我們就覺得此人愛恨分明;說到金牛,我們就覺得此人固執己見。

 

但其實你我都知道,這些真實的成因,跟星座絕對不是畫上因果關係等號的。即便在統計上或許特定星座於某些特質上較為突出,但我更相信這有較高的可能性是「自證預言」的效果。

 

性格也是一樣,就講大家很容易理解的內向/外向好了。

 

MBTI測驗是近幾年算較紅的人格測驗,內向叫I型;外向叫E型(如果不太熟悉MBTI的夥伴,網路應該有很多資訊,可以測試玩看看,我就不贅述了)

 

I型與E型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充電」的方式不同,內向型的夥伴傾向依靠「獨處、反思」來獲得能量;外向型的夥伴傾向靠「社交、互動」來獲得能量。

 

沒有完全的I型,也沒有完全的E型,它像是光譜,在光譜上的呈現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

 

但當一個人說出「我是I/內向者時」,容易會被直接貼上「不善交際」「孤僻」「害羞」「表達力差」等諸如此類的標籤,甚至有時連自己也會標籤化自己,以至於面對某些情境時,會有失客觀地下意識優先否定自己,或以偏頗的角度認定某段人際關係。

 

回到職涯探索,我經常會使用管顧領域的測評工具,或者牌卡工具協助來訪者來認識自己的性格/工作風格,為其進行綜合評估,再陪伴來訪者結合自我探索,來思考職涯可能的方向。

 

而很多人在性格測驗結束後,會問到:「我這個分數很低,是不是代表我做那個比較好,做這個就會很慘?」

 

我想說,不是的。

 

性格探索主要用意,是我想陪你思考它背後的成因,以及這樣的性格,曾經在工作中帶給你什麼困境,也思考未來在新的工作職場中,有沒有什麼潛在風險需要提前打一下預防針。

 

「性格」之於「工作性質」,確實有不同的適配性,但不是要讓我們標籤化自己「只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用性格測驗結果來先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其實是變相在限縮自己的職涯寬度。

 

MBTI來說,每個人的個性可以分成四碼,例如我就是INTP,整體來說確實能呈現我的大致風格沒錯,但絕不會是我的真實樣態,因為我們都忽略了「人是有韌性的」「人是可成長的」「人是有學習能力的」。

 

內向的人絕對可以透過學習,讓應對進退得體,良好的觀察力/聆聽客戶需求的能力,其實也是擔任業務工作的加分職能;而外向的人也可以進行深度思考,透過社交來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擔任需要高度想像度力的文學作家或藝術家。

 

「性格」的背後會有「故事」困境從來都不是藏在「性格」裡,而是「故事」中,因此故事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坐下來,好好思考與探索的。

 

找出藏在故事中的困境,我們才能夠更好的避開選擇地雷/找到戰場/訂定策略。

 

看待其他人也是,我們不要單憑某些結果,就把對方貼上了性格標籤,多多了解對方性格背後的故事,千萬不要把對方的某些表面行為與內在性格隨意畫上因果關係的等號,或者單憑某些特定結果(例如星座)就斷定對方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只能從事什麼樣的任務。

 

夥伴,你若正在面臨職涯選擇或人際關係的困境中,不妨也先慢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性格/人格特質,然後再細細釐清與整合背後的故事、成因,或許你會有更不一樣的收穫和新方向。

 

而面對選擇工作,我們也不要在第一時間主觀依照某些測驗結果,去自我設限,否定自己的機會/潛能/專業。

 

當一個人往自己身上貼的標籤越來越多,生涯選擇會變得越來越狹隘。

 

當一個人往他人身上貼的標籤越來越多,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狹隘。

 

以上全文。

台長: hsuehtsung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