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4 09:58:45|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ovies]英雄本無懼Hero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藝謀的【英雄】不僅拍出了東方武俠電影的新類型,更以中國俠客仁義以及天下大義的精神貫穿全片,讓【英雄】成就電影史上的傳奇,在大銀幕上呈現出「英雄本無懼」的天地豪情。

戰國七雄混戰,秦王一統天下的阻礙卻是三個武功高手:殘劍、飛雪與長空,為了贏得秦王的封賞,無名利用殘劍的女婢如月,巧殺三人;得到秦王召見的無名,對著秦王開始說起了他與三大高手交手的經過,但真相卻非如此……

‧ 巧思巨擘

拍一部武俠片一直是導演張藝謀的夢想。可以說是從小看武俠小說長大的他,卻不願意藉由文學改編的方式,而是另外花了3年的時間,來寫【英雄】的故事大綱;在他的描述中,「【英雄】不只是一部武俠片,裡面更有著那個時代中國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導演張藝謀說,「武俠電影的劇情,不管是李小龍或成龍時期,大部分時候重心都放在復仇這件事情上面,我希望能夠帶出另外的觀點和方向,成為新的類型。電影中的人物身陷無休的征戰,每個人希望的卻都是永遠地終結戰爭。真正的英雄有著俠情,對他們來說,心永遠是比劍更重要的東西。」。

這樣獨特的劇本對演員們來說,接演【英雄】給他們一個很特別的機會,因為這是一部劇情和動作場面並重的武俠電影。「【英雄】是我夢寐以求的電影典型,」李連杰興奮地說,「我讀劇本的時候哭了兩次。拍了22年電影,這是第一部讓我掉眼淚的劇本。這是一個傑出得難以置信的故事,讓我們思考所謂的「英雄」究竟是有著怎樣的形象。」。

‧ 顏色是一種語言

本身是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在接受媒體採時曾經說過一句話:「十年、二十年後,看過【英雄】的觀眾或許會忘了劇情,但是肯定會對片中的顏色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是張藝謀本人的想法,更是整個劇組人員一致努力的方向。片中紅藍綠黑白五色紛呈:紅色激情、藍色絕望、綠色理想;黑色主進,潛伏殺機;白色主退,大勢不可逆轉。巧妙交織人物性格、抱負、意象並推演劇情,層層風雲變色,令人嘆為觀止。「電影的美學架構完全是跟著劇情走,」導演張藝謀說,「從一開始要將整個拍片計畫概念化的前製初期,就已經設定了用顏色來說故事。從場景設計、服裝等等,都是依照劇情來打造出相應的模樣。從很早之前,我的腦海就大概勾勒出想要的樣子,然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把這種意念傳達給工作人員,大家分工合作呈現出來。」。

而對於負責掌鏡的杜可風來說,拍攝【英雄】這部電影,「不論是顏色、採光、表演方法合作的方法,我們信任自己的理論,就是自己覺得怎樣舒服就這樣做,這很重要。」,他接著說,「關於顏色有很多理論,但是我們並不是根據既定的理論來做事,這部電影的顏色理論就是自己替顏色下定義,而每種顏色都有它特殊的意涵。」。

‧ 自信的攝影空間

【英雄】請來了以搖鏡技巧聞名的攝影師-杜可風來掌鏡,對於拍攝【英雄】這部電影,杜可風這麼形容自己,「我的工作是將文字改成畫面,這部電影偉大的一點是,以語言為出發點,用顏色作為溝通的過程,【英雄】是一部五個顏色的電影,是我從來沒拍過的類型。對一個攝影師而言,拍攝這部電影就像是要李連杰在銀幕上演真正的自己、要任何一個演員演十幾個不同角色一樣高的挑戰性,我必須要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精神,來傳達一個一樣的故事。」

由於電影的攝影是以空間跟顏色為出發點。所以空間對攝影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英雄】這樣一部電影。對杜可風而言,拍攝【英雄】最大的挑戰是在於必須完全妥協於大自然的條件之下,像是那場在「胡楊林」黃葉紛飛的武打戲,就是要爭取一兩天很短暫的時間才行。至於被問到【英雄】一片是否承襲他以往的風格,杜可風則是認為【英雄】並不是一件藝術作品,而是他自己對所有演員表演的自然反應,而對他而言,所謂的個人風格,則是「攝影就是你要接受先天的條件,你才有所謂的風格,你找對空間,才會有靈感,你有靈感,才會有表演方法,你有表演方法,才有結構。」,如此而已。

‧ 考究的服裝

服裝設計方面,則是找來了曾以黑澤明【亂】獲得奧斯卡的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來強調【英雄】裡的美學元素。為了打造【英雄】裡面的服裝,和田惠美大概試了不下30種顏色,各自弄一套樣品出來。可是當顏色選定之後,他又遇到另一個之前沒想到的問題,「有些顏色沒辦法在北京染色,水也不對。於是我們千里迢迢地跑到英國和日本,找適合布用的礦泉水。最後一共完成的服裝,攤開來有上千公尺遠。」和田惠美回憶到。

和田惠美的設計風格十分細膩精準,例如在電影中看到的紅色,是從54種色調調出來的;而不同布料和剪裁的服裝,也作為具體化人物特質的工具。和田惠美的靈感從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地的古老服裝而來。「不過因為這是一部動作場面很多的電影,」和田惠美說,「所以服裝還是要盡可能輕便靈巧。」。而他特別為【英雄】設計了一款改良式的古裝,以加寬加大衣袖來呈現出人物的飄逸感與漂泊不安的內在情緒。同時,這樣的改良設計也讓片中所有的打鬥戲憑添靈活度與藝術性。

‧ 獻給英雄的音樂

譚盾是第2位獲得奧斯卡的華人作曲家,曾以【臥虎藏龍】一片配樂獲得奧斯卡之外,同時也得到金馬獎、英國影藝學院、比利時佛藍德斯電影節全球最佳電影音樂。在這次【英雄】的配樂創作上,譚盾不僅僅是個作曲者,更同時擔任指揮以及部份小提琴的演奏。為了烘托片中動輒千萬人征戰沙場的驚人氣勢,譚盾大膽地結合了中國的古箏、日本的鬼太鼓與西方的小提琴弦樂。

「其實當我一聽完張藝謀導演所說的故事之後,我的旋律就已經出來了,記得當時我就跟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古老、浪漫的傳奇,我覺得音樂一定要非常浪漫、除了浪漫之外,也要非常非常的陽剛,因為它非常悠遠滄桑,我覺得若可以結合西方最浪漫的小提琴以及東方浪漫的打擊樂團-日本鼓童的鬼太鼓,把這兩個東方浪漫與西方浪漫加在一起,這就是浪漫中的浪漫了』,這就是我最初最直接的反應。」

在秦軍進攻戲的配樂上,由於秦軍講求的是一個快字,再加上士兵打仗時都會發出巨聲,所以最後決定是以男和聲唱出「風」的發音加入秦軍進攻的畫面,營造出千軍萬馬的氣勢與震懾力度。至於為什麼選擇「風」這個音?譚盾進一步解釋到,「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只聽到"風"這個音,我覺得"風"本身就代表了數個意涵,包括速度、深情、自然、內心感覺都有。」。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寨溝那場兩個男人在湖上飄來飄去的打鬥戲,張藝謀導演希望譚盾能將兩人的情慾、欲望、英雄的氣魄藉由配樂表現出來,「但要同時表現出又有爭鬥、又很飄逸很安靜,這兩個很矛盾的東西,是件非常難的事,所以後來我就以水聲、古箏再加上男低合音,來呈現出兩個男人的內心世界。」。

在【英雄】一片中,所呈現的並不是單純的武打世界或者是亂世兒女情慾,而是進一步去強調與刻劃隱藏在秦王一統天下的「天道觀念」與刺客殺秦王的「俠義精神」,藉由羅生門的劇情發展,交互辨證出誰才是天下蒼生所需要的「英雄」,而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也將會發現,秦王是天命之所在的英雄,而刺客們則是行義而無所懼的英雄,兩造皆是值得敬佩的大英雄。張藝謀嘗試在武俠電影中說故事,而且說的是一個關乎中國傳統觀念與精神的精彩故事,【英雄】成功的結合了劇情、武術、浪漫、顏色、空間與自然山水,也替東方俠義電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典型與境界!

--節錄自世界電影‧配有精采圖片‧相關資料請查‧影星名鑑‧

台長: photoangel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