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2 01:32:59| 人氣9,6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於本21日在記者會指:病患不可輕忽的膽囊結石手術後一週可出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07…21   新神臺灣電子報

【記者陳耀祥、連凱斐/台南綜合報導】國立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見圖)於昨21日中午在記者會指出,一名中年男子因膽囊結石絞痛病患,於今年初因間斷性上腹痛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膽囊結石絞痛並建議手術後一週可出院

病人因為擔心手術風險與切除膽囊後長期副作用而拒絕手術,兩個月後病人因為黃疸、茶色尿、全身無力再度至醫院求診,經一系列抽血及影像學檢查後診斷為總膽管結石併發急性膽管炎、急性肝炎住院治療。

國立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強調,接受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與經內視鏡乳突切開術後於一週順利出院,門診追蹤期間多次建議病患應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但被拒絕。不幸於兩個月後病人再度因為右上腹、發燒、畏寒及食慾不振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膽囊管結石阻塞導致膽囊發炎並壞死,接受緊急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但因為膽囊發炎導致附近嚴重沾黏改為剖腹式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恢復正常於手術後一週出院。

    國立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膽指出結石是所有腸胃疾病中最常導致住院的原因之一,且常見於健康、年輕的族群。膽結石是相當常見的一個問題,根據文獻報導約有11%36%的人患有膽結石,膽結石形成的病理機轉目前仍沒有完全了解,不過有幾個特定的族群罹患膽結石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包括;女性、多產婦、肥胖(BMI >30)、孕婦、短期體重減輕過多、喜歡吃油膩食物、一等親有膽結石病史、年紀大於50歲、服用特定藥物及接受過迴腸相關手術,所以臨床上常見中年肥胖婦女因膽結石的問題治醫院求診。

  國立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指腹部超音波,是目前診斷膽結石最有效率的工具,有95%的病人可以用超音波診斷出膽結石,電腦斷層雖然比較貴,診斷結石的準確率反而不如超音波,且具有放射性,並不是一個適當的檢查。

  患有膽結石不一定需要治療;沒有症狀的膽結石一般不會建議接受治療,且大部分膽結石的病患都不會有症狀;根據文獻統計,有膽結石的病人每年約只有2%的比例會有症狀;這些病人持續追蹤20年後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仍可以維持在沒有症狀的狀態。

    國立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指出,不過若是膽結石有併發症狀就要特別小心了,一旦併發症狀就必須及早至醫院與醫生討論如何進行治療;因為一旦併發症狀之後便容易反覆發生症狀,甚至引起膽囊炎、嚴重者甚至會有膽囊破裂以及敗血性休克的症狀產生。

     膽結石的症狀是由於膽結石堵塞住膽囊出口造成膽指無法排洩所導致,一般稱為膽絞痛;症狀可能是右上腹或上腹悶痛、或者是突然發作的劇痛甚至痛至後背及右肩都有可能。這些症狀好發於吃大餐或者是油膩的食物之後。有一部分的病患膽結石會從膽囊掉至總膽管,造成總膽管或者是胰管的阻塞而引起黃疸、膽管炎或者是胰臟炎。

    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症狀性膽結石的治療現今以外科手術為主,由於腹腔鏡手術的進步,腹腔鏡膽囊摘除術手術後產生併發症的機率低(<0.5%),且手術後疼痛跟傳統右上開腹手術比較減低許多,病患術後約兩天便可出院。所以大部分症狀性膽結石的病患都會建議接受腹腔鏡膽囊摘除術。

    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膽囊在生理上的功用為儲存膽汁,在需要消化食物時再加以釋出,膽囊本身並沒有製造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摘除後,除了一開始時吃油膩的食物會有腹瀉的症狀外,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且拉肚子的症狀會隨著時間而改善,不會有持久性的影響。若是在進食後,常會有上腹或右上腹悶痛的症狀,還是確定已有症狀性膽結石,建議及早至醫院檢查及跟醫師討論進一步的治療,以免併發膽囊炎。

 

 

 

台長: 陳耀祥
人氣(9,6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