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3 17:02:17| 人氣7,8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溪釣-新北市新店區五重溪(安泰路支流)釣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目前的習慣

只要到格內還沒介紹過的位置垂釣時

就會先特別介紹這釣點位置

不過今天這個釣點就不用特別去介紹

未來或許也沒有垂釣價值了

寫釣況前

先來看看這邊的環境

新店區安坑這塊區域

在我小的時候

是通往三峽方向最近的路線

還記得自己在頂埔實習時

都固定要走這安康路接成福路一直到三峽

一條道路兩旁有山麓伴隨著溪流

真的是很美的一條路線

也不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有什麼發展

慢慢在這些山區裏建了不少的社區住宅

甚至還有別墅社區

也慢慢開了幾條道路

疏解此地交通

曾幾何時呀這邊也變的如此繁榮

增加了那麼多的住宅人口

山區剛開始建大樓時

普遍都會認為有山坡地或土石流的危險

現在整個山區鏟平蓋樓鋪路

那還會有土石流的問題

時代進步就是如此

對環境來說也令人不勝唏噓


以這地區來說山脈普遍不高

雨水下來後山區分為多處支流而下

短淺的特性匯流至五重溪最終流至新店溪

整段連到三峽的路線同樣的山區林相

過一個小山頭就到達三峽

這些三區支流往東入五重溪

往西匯入竹崙溪最終進入三峽河至大漢溪流域

目前三峽竹崙溪還是屬於長期封溪保育區域

而五重溪卻已經成為排水溝渠用途

同樣的環境隔一個小山頭東西分向後

這命運就有很大的差異呀


前幾年在這些山頭支流裏都有豐富的魚群存在

甚至都可見到苦花魚種

溪流也以農地灌溉為主要用途

慢慢農地逐漸消失

大樓蓋起來後

為了人身安全及水患問題

五重溪道增高了水泥堤道

也因為鋪設新路

部份路段蓋過溪流

居民增加最終成為民生排放的溝渠道了

早期水泥道在規劃時

也設置了魚梯道

讓魚群能上溯到上游支流段

但是土地的利用下

水土改變了環境

土壤涵水量不足

支流也多半乾涸

已不適合魚族的存活

要改善我想也回天乏數了

最終也是廢水溝渠道

在大水來時有排洪功能而已

現在來看這魚梯道

與現場環境相比還真是格格不入


早年寫格時原本要介紹這邊的山區釣場

結果一直沒有時間去整理

等到現在來看時

我想也沒有介紹的必要和條件了

幾年前在五重溪主水道上

遇到大水期時

在大馬路邊都還可以釣到苦花呢
 

現在大水期來只有將河道稍微沖乾淨一點的功能

當然還是會在河道上看到部份魚群

幾乎都是福壽魚的天下

今天來看這早年山區的一處釣點

基本上應該少有人會知道的地方

由新店區安康路三段往三峽方向來走

快到三峽交界處時

注意左側有一條安泰路

進來後就直接順路往上區走


進來後

這山區的支流道就在產業道路旁

伴隨道路而上


部份區段還是會有小池潭窟

但是地型較為狹窄

也少見魚群


越往山區地段

部分區域仍然有農地

溪流還是有灌溉用途

只可惜部份水道區域乾涸 



此地區域就如同土城龍泉溪一般

只有在上游段還能保持部份原始林相



越往山裏走

這水質也比較乾淨一些

但是水量相比起來

和早年差了很多


走這段山路有一段的距離

看看風景其實也很不錯

早年自己來時

還很擔心會走錯路



最明顯的路標就是這(動物收容所)

新店知名的動物收容所就在這山區裏


即將抵達這收容所時

在道路的迴轉區就會發現路邊這處水池

也就是今天要來的釣點位置

早期來這邊垂釣

就如同來到溪魚釣魚池一樣

如果上方圍起來

根本就形同是室內釣池了

水源來自旁邊的出水口處

早期有一定的深度

現在看起來已經有嚴重砂石淤積現象


仔細來看這山區上游段還有水壩

因為此地山勢地型陡峭

造成溪流短淺的特性

容易造成水患問題

在山下開始逐漸發展後

就在這山區建構攔水閘及蓄水池

解決瞬間大水的問題


這水池前方還有一道緩衝保留區

種種的設置來看

可見早期這邊的水量還真是豐沛呀


現在除了這水池還有水量外

往下游段水道一般時間都呈現乾涸現象

枯水期關係

過度開發造成山林喪失蓄水功能也是問題之一


今天上來看這環境

還真是差很多了

原本的深水區域

目前砂土淤積都可以清楚見底

水量低少有流動

造成優氧化現象

水中植物叢生

看起來就不是很乾淨了


嚴格來說

這邊應該屬於溪水源地

所以基本的水質並不差

早年更深山裏的溪流段幾乎都沒有開發

也少見有人會進入

就算山溪溯釣也不會到這樣的場域

因為只要到這水池來釣就可以了

不需要這樣辛苦爬山涉水

山裏留存的魚群會在大水時沖到這水池內

等待水勢穩定後再慢慢上溯

所以是早年相當好玩的釣點

我們稱為山中溪魚池

後來水土涵養量不足

水源逐漸匱乏魚群也不在那麼豐富了

但還是會有人來這邊放生魚群

甚至附近住家也會將不養的觀賞魚帶到這邊來放生

所以在這樣的山區裏

都還能釣到福壽魚呢


未婚時上來

有時候就會見到家庭來這邊玩

烤肉戲水釣魚相當快樂

等自己有家庭了

這環境就變成這樣

但還是有人會來這邊烤肉

雖然水池淤積

水位降低也適合小朋友戲水

在這山區環境裏

目前來看還算幽靜的地方


來試看看釣況

使用15尺的溪竿

主線1.0

子線0.6

掛浮標以香味粒為餌


看到岸邊都有土司麵包及餌料袋

應該都有人在這邊垂釣或餵魚吧


目標點下在後方區域

看這水草下方應該都有魚群藏匿


下竿後慢慢等咬訊

整個範圍並不大

但是有角度上的死角問題

基本上來看

就這前方應該釣點就不錯了


畢竟是水源地

所以餌組下去

都可以清楚看到方向


果然如我所料

魚群都藏在這水草下

看到餌料後

會衝出來逗餌啄食


可惜都只有小魚群上鉤

單一魚種馬口

並沒有見到其他魚種出現

或大型魚體悠遊

可能自己人影關係

所以大魚藏在水草裏不敢露面吧


釣快一個小時左右

魚況也差不多就這樣了

就收竿欣賞風景

感覺真是很可惜的地方

以前水位還比較深

有固定的釣魚隊會來放生

來這邊垂釣真是一種享受

就如同在山林裏有這樣自然的溪釣魚池

又少有人知道

格外安靜

與世隔絕一般

現在砂土的淤積

環境逐漸改變後

也少見釣友垂釣

水位少也不在此地放生了

真是很可惜的場域呀

我想如果來一次大水

造成這邊下游段的水患問題

說不定引起區公所注意

就來清除砂石淤積問題

回復到原本的蓄水池原貌呢

不過這都只是想想而已啦

就算清除了淤砂

山林環境的改變

蓄水功能喪失

水源也會慢慢枯竭

這水池到最後還是會乾涸

曾經想過

號召一些志同道和的伙伴們

一起來清除淤砂

然後放流溪魚

我想這樣的工程並不會太困難

只不過要怎麼後續保護就是難題了

台長: 小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