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3 18:19:57|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五届(2012)年度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方刚新浪博客设•想未来 周大福助力梦想成真新浪时尚

  最值得全球华人骄傲的珠宝品牌周大福与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于2011年9月联合举办了“设?想未来”――2011首饰创意设计大赛,将在校大学生自己的创意设计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珠宝首饰,为年轻的设计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构筑实现梦想的阶梯,旨在为未来的珠宝行业注入更多的首饰设计人才。

评点:

  周大福举办的“设?想未来”首饰设计创意大赛打破了传统设计大赛的局限性,试图挖掘出大量有潜力的未来中国珠宝设计的新星,助力年轻的设计力量实现设计梦想。有专家评审指出:“尽管这些精美的作品多数并不是出自专科艺术类学生之手,但其艺术审美性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这次设计大赛为大学生追逐设计大师之梦奠定了可行的实践平台。六名获奖在校学生不仅得到了由周大福提供的8000至20000不等的奖励基金,还参加了由周大福全力赞助的为期十天的欧洲艺术之旅。

“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

3,性别教育

  第二名:月下有花在狂欢

  第三名:水逝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

  创作人:王瑞雪 (上海建桥学院)

  第六名:璇玑

  奢华的珠宝企图把时间和美留住,让人们总能沉醉在这迷人且璀璨的芳华中。花儿们随风舞动,像从爱丽丝梦游仙境里走出来的璀璨,在正式典雅与随意浪漫之间游走。此款项链从藤蔓中汲取灵感,铂金打造而成的链式串连成细致的藤蔓,随着由镶满钻石的饰钉镶座组成的藤架攀爬,呈现出常春藤蔓相互交缠、彼此倾诉的美态。

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事件:

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

  第五名:盛放的青春

事件:

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事件:

  国际视野,梦想高扬起航

“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评点:

  导语:给我一盏灯,我会温暖整个宇宙;给我一支笔,我能描绘一个世界;给我一首歌,我要唱响每个角落;给我一个梦,我要编织我的未来。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9,互联网“艳照反腐”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未来如同璇玑图,参不透,解不明。这款项链灵感来源于未来城市的水下建筑,工艺采用托帕石围绕半圆锥体群镶,流苏装饰随性而动,波光流转,神采四溢。而神秘冷清的蓝色,更好地诠释了未来的神秘与绚烂。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

  获奖的六张精美设计原稿被转交由周大福技艺卓绝的资深工匠们进行亲手打造。在今年3月15日于 北京前门周大福旗舰店举行的颁奖典礼现场,由周大福工匠们精湛工艺制作完成的珠宝成品随着模特完美的现场演绎,逐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上演了一场饕餮的视觉盛宴。获得第一名的作品“爱巢”,由于花丝工艺制作精密复杂,周大福的工匠们就制作工艺专门与设计师进行了一个月深入探讨后才开始制作,从而最后使得“爱巢”成品既诠释了对爱情精心经营的美好憧憬,又通过精巧的工艺完美体现了“编制爱巢,温暖人心”这一主题,给人以完美、成熟、大气之感。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事件:

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

事件:

来源:() - 第五届(2012)年度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_方刚_新浪博客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

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

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

  绘制未来,设想逐步成真

  获奖作品一览

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

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

评点:

评点:

评点:

  周大福带领着年轻学生设计师们踏出国门,前往具有文艺气息浓郁的意大利与浪漫时尚设计前沿的法国亲身体验欧洲艺术。期间,这些大学生们与周大福珠宝设计师们一同赏析艺术大师们经久不衰的旷世佳作,交流古典与现代艺术;领略艺术与设计大师的智慧,让大学生们体会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魅力碰撞的火花。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大赛及艺术之旅,使其受益良多,真正迈出了珠宝设计的第一步,而且欧洲艺术之旅更激发出了新的创作灵感与热情。周大福旨在通过此次艺术之旅,扩阔大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丰富他们对欧洲文化的深入了解,希望这些青年学生设计师们能创作出具备国际化视野并具有中国特色珠宝作品。

评点:

  创作人:刘洋 (中央美术学院)

5,同妻自杀案

  光彩熠熠,璀璨灵动的珠宝更使它们的设计者们为这些由高级珠宝所打造出来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而惊叹不已。实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震撼力让这些年轻的设计学生们感受到了梦想成真的惊喜,更使他们坚定了未来的设计之路。

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

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

1997年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

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事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新浪时尚

(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评点:

  第四名:灵动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事件: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评点: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LV N63088 Zippy拉鏈零錢包/皮夾/錢夾 大方格系列 LV包包價格、目錄、型錄、新款 官方網站旗艦店。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

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

  创作人:何一

  这只手镯以盛开的鸢尾花丛为灵感,丰饶浓郁的绿色其间点缀着风姿婀娜的紫色花朵,满目尽是灿烂喧哗。材质选取色彩对比强烈的黄金,绿色珐琅,包镶蓝紫色坦桑石组成一幅蓬勃生长的画面,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的激情。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第一名:爱巢

  获得本次大赛第一名的作品―“爱巢”,运用中国传统的花丝工艺编织呈现出一个心形,缝隙间装有滚动的金属珠或水晶珠,含蓄而灵动。其余的获奖作品,有的则体现旺盛的生命力,如“盛放的青春”通过描绘怒放的鸢尾花丛,运用黄金、珐琅及坦桑石的强烈色彩对比,生动形象地谱写出一幅生机勃勃、激情四射的青春乐章。与青春激情的悸动不同,更有作品体现古典韵味,行云流水,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饱含了对未来的深沉思索与岁月积淀。此次获奖的青年学生设计师们立足于青春的理解及对未来的向往,使得作品富于朝气蓬勃的动态美感。

  创作人:谢幽雅(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第五届(2012年)年度中国性与性别事件评点公告“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由方刚召集,十余位性与性别领域的学者、社会活动家共同完成,今年的评委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陈亚亚、方刚、郭晓飞、黄灿、胡晓红、彭涛、裴谕新、沈奕斐、魏建刚、吴筱燕、朱雪琴、张玉霞、张静。(以时间发生时间为序)1,38岁女硕士网晒“贞操”事件: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评点: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2,叶海燕“十元店”免费提供性服务事件:年初,叶海燕在号称“十元店”的低价性服务场所,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性服务,并发布于微博,引发关于性工作是否合法的争议。叶海燕遭受肢体暴力,工作室被砸。评点: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3,性别教育事件:2月,郑州第十八中学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和“秀慧女生”的标准。3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声称以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为宗旨。两校均称,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欲以此举推进“性别教育”。评点:性别教育应该以提倡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多元为目标。此二校的“性别教育”以强化性别差异为出发点,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既有性别规范改变的焦虑,也是对女性在各个领域崛起的恐惧。这种对差异的强化进一步污名和打压着多元性别群体。我们认为,尊重“多元差异”的存在,才更有助于社会平等和每个人的充分与自由发展。4,嫖宿幼女罪存废争议持续事件:1997年刑法修订,嫖宿幼女罪成为一个单独罪名,区别于强奸罪。但一直有学者认为依此法量刑远低于强奸罪,从而成为权钱阶层购买低龄性服务的保护伞,同时造成对幼女的污名化,呼吁废除。今年3月,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认为设置该罪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再起。评点: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事件:

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

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

事件:

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

  这款项链采用中国鱼为原型,“鱼”在中国象征着祥瑞,整款项链采用水墨风格的黑白配色,鱼身幻化为整条项链,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曲线美,给人一种灵动古典的韵味。

  创作人:李晶 (中央美术学院)

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力推动消除针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男性自身也将成为性别平等的受益者。9,互联网“艳照反腐”事件:公职人员艳照与视频不断遭遇网络曝光,当事人受到“严惩”。8月,某高校团委副书记及妻子二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被开除团籍,离开学院;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某某被免职,并立案调查;等等。评点:在网络集体狂欢式的“艳照反腐”中,“性道德”成为人们反对公权力腐败的一把利器。而无论当事人的“性事”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均成为“性政治”砧板上的鱼肉。以偷窥、曝光、滥用个人隐私为方式的“反腐”,使当事人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事人,则受到了更加深刻的伤害。网络“艳照反腐”,已经成为公然侵犯公民私权利的“性暴力”。10,女权主义者在行动事件:2月,麦子家率先发起“占领男厕所”活动;4月,中山大学女生给500强企业寄信呼吁解决招聘中的性别歧视;8月,多名女性剃光头表达对教育部的不满,要求高考招生不得性别歧视;11月,多名女性发裸胸照呼吁网友签名支持反家暴立法;12月,广州等五个城市的青年女性身穿染血的婚纱走上街头倡导“反家暴”。批评者指责一些行为本身与倡导的理念无关,“过激”行动会否引起倡导对象反感,使目的受阻等。评点: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评点:

  年轻人有着无限的活力与创造力,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大学校园正是这些青年英才的集中地。此次设计大赛,周大福承诺将获奖的设计作品打造成真正的珠宝,对帮助青年设计师圆梦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虚拟空间正在延伸青年人的无限创意,如云的制图软件也为青年人铸造可实现的设计梦想世界提供了前提环境,但要将平面设计图纸变为立体真实的珠宝首饰,对于一名在校的学生而言,是无法企及的梦想。因此,本次大赛自去年9月拉开帷幕以来,便吸引了众多设计院校及普通院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1400多余名大学生的1630件作品,其中不乏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并具有专业水准的作品。经过激烈的网络评比和专家的评审,六件作品最终脱颖而出。

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是希望通过严惩与女童发生性关系的成年人,达到“保护”女童的目的。社会保护儿童的理想是好的,但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儿童性权利的侵犯,应该纳入儿童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用青春编织美丽的梦,用心编织属于你我的爱巢。这款手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花丝工艺,编织呈现出一个心形,编织的缝隙有可以滚动的金属珠或水晶珠,在含蓄中彰显灵动。“编织”本身给人以暖暖的感觉,而手镯顶部编织呈现出一个心形,正表达了“编织爱巢,温暖人心”的感觉。

一些人对叶海燕的攻击,体现了对她张扬性工作权利的恐慌,其背后的观念依旧是“女人不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身体”、“以交易为目的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她的行动揭示了社会底层性权利和性现状。此事件标志着叶海燕作为性工作合法化运动积极分子形象的确立。

公民有自由选择性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贞操观念本身是有压制性的。真正的性革命致力于革掉那些干涉自主选择权的禁锢。网民针对涂世友的攻击充满了对其年龄、身体、性别、学历的讥讽,当她被贴上“没人要的高学历丑女”标签时,针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污名化,再次得到强化。

2月,武汉大学38岁女硕士涂世友,创建宣扬婚前守贞网站,并发布自己是“处女”的医学检查报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她的“贞操观”持批评态度,甚至对其进行强烈讥讽。

事件:

  生命就像股明澈的涧水,追随自由,潺潺地流向远方。流逝的韶华是踏上未来人生路的明灯,透明的心承载着美丽动容的梦想。此款项链从水纹的逝去中汲取设计灵感,金色的水纹随透明树脂项圈倾泻而下,留下青春所承载的梦想与积淀。

已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共空间并没有给予女权主义者充分表达诉求的渠道,年轻一代女权主义者以街头运动配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表达女权主张,对父权文化发起挑战。她们以张扬的行为,唤起公众对女性权利的关注,传达被压抑和蔑视的声音,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剃光头、裸上身等行为同样属于女性身体自主权,是对传统性别规范的颠覆。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评点: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

我保护和自我决定能力的教育。简单的“废”或“不废”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性权利中自愿与否、暴力与否、年龄界限、性别差异等要素应得到更多的重视。5,同妻自杀案事件: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媒体对于“同妻”之死予以了关注,该事件也在同性恋社区引发了关于同性恋走入异性婚姻及同性恋婚姻权的讨论。评点:女性性权利的崛起使得“同妻”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妻”现象可能的悲剧背后有多重受害者,包括“同妻”、男同性恋者、双方家庭等,其背后有许多社会深层次原因。反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恋婚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6,“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动事件: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张着后背透视装女性的照片,并以“穿成这样不被性骚扰才怪”、“女孩请自重”的文字“善意”提醒女性要注意车厢性骚扰。两名年轻女子于24日在地铁手持“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字幅抗议。评点:“我可以骚”翻转了女性在“反性骚扰”等议题中被动保守的面向,而以将“骚”去污名化的角度,张扬了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体姿态及身体的自主权;“你不能扰”以直接主动而不是委婉矜持的方式呈现女性对性骚扰的拒绝。这两者的结合有力挑战了主流性和性别文化对女“性”权利的限制,极好地向公众呈现了女性的主体诉求。7,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事件: 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评点:比较于同性恋者,跨性别(易装、易性、生理间性、变装表演等)人士的权利诉求更少得到呈现。钱今凡的高调出柜,对长期遭受污名和忽视的跨性别者争取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但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8、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事件:11月25日至12月10日,国际制止针对妇女暴力16日行动期间,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手“联合国团结起来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成员方刚博士,在互联网上发起男性承诺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活动,16天内351名男性以实名做出承诺。评点:性别暴力是强调阳刚主宰的男性气质的体现,根源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运动不应该将生理男性作为对手,而应培养、激励、支持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男性,团结他们共同建构性别和谐的社会。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将有

台長: UGG小清新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流行時尚(美容彩妝、保養、造型、塑身、流行情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