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7-10 17:57:04|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喪葬在大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報記者 張聖岱

對國人來說,「死者為大」,對於「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就算
家中窮,也總希望能風光大葬。儘管大陸領土雖遼闊,不過,中
國人死後「入土為安」,及「富不富,看墳墓」的觀念,造成「
死人與活人爭地」的情況,在大陸卻是日益嚴重。

「死人住高樓(高大的墳墓),活人種地愁」。根據中共官方統
計,過去兩年大陸年平均逝世人口約八百萬人,如果亡者均用土
葬,墓地需求量實在可觀。以廣東為例,每年就有三百公頃農地
被用作土葬。浙江省的統計也指出,如果每座墳地占地十平方公
尺,今後十年內墓地將佔用土地二千九百萬平方公尺以上。

土葬當然也要選墓穴,這對喪家也是一筆開銷。在南京,一些土
葬的墓穴價格少則要四千元人民幣,普通的也約一萬元人民幣,
高級的漢白玉墓碑墓穴則要十幾萬元人民幣。在廣州,墓穴也是
從五千多元人民幣到十幾萬,而且過度開發到「三十年也賣不完
」。

此外,要土葬自然要用到棺木,要作棺木自然要伐木。根據統計
,全大陸每年僅用在作棺材的木材就有三百多萬立方公尺,相當
於大陸四大林區之一福建省一年的伐採量。這對於水土保持又是
另一大傷害。

土葬除了佔土地及金錢所費不財等缺點外,也容易引起有心人的
「盜屍」。去年山東就曾發生過有人盜屍賣給不想火化屍體的人
家,及出售假「火化證」來規避火化的法令。

對中共來說,面對要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世界百分之
二十二人口的難題,自然是要減少農地變成墳地。因此,浙江、
遼寧等省市也陸續進行了「拆墳還耕」的行動。只是「冬天平、
春天添,平墳只去一個尖;你也添,我也添,誰也不願在後邊」
,「拆墳還耕」終非斧底抽薪之計。

要解決「爭地」的問題,除了「拆墳還耕」,便是採取火葬,是
把骨灰放在家中、納骨塔等地方,或是改採海葬或樹葬。

實際上,中共官方也有計畫的逐步把土葬轉移成火葬,再由火葬
後保留骨灰,走向不保留骨灰。中共已大力擴廣將骨灰撒大海的
海葬,及修建存放骨灰的納骨塔、骨灰牆、骨灰廊、骨灰墓,或
者採行骨灰林的樹葬。

早在一九五六年,中共中央及省市領導人,曾集體簽署在死後遺
體火化的志願書,此後,除了毛澤東之外,所有的領導人都採取
火葬。火化後,或有人骨灰撒大地(如周恩來、劉少奇、胡耀邦
),或有撒大海(如鄧小平),或有樹葬(如李先念、楊得志)


領導人的帶頭火葬確實對人民的觀念有一定影響。如中共元老鄧
小平採行海葬後,一時間海葬成為一種流行。

以北京為例,北京自一九九三年首次舉行海葬,目前已舉行十五
次。每年數目日益增加,前年只有二百多份,去年就達五百二十
九份。上海去年也有二千多份骨灰進行海葬。其他在廣州、福州
、南寧、青島、大連等沿海城市較盛行海葬。

不過,五十年終究不抵千年土葬觀念,而且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
隨著經濟發展就可以改變。例如,目前全大陸平均火葬率只有百
分之三十九,大陸最富裕的廣東省平均火葬率卻在百分之二十五
以下。而且就算是火葬,最後骨灰還是可能再裝棺進行「二次葬
」。最多是節省一些土地,未徹底改變「爭地」現象。

不「上樓」(放到納骨塔),不「海葬」,「樹葬」則似乎成了
另一種可行的「土葬」。「樹葬」雖非這一兩年才有,卻是最近
才開始流行。在廣州白雲山腳下的「思園」自一九八九年以來,
已有一萬二千多人「葬」於樹下。浙江省也計畫在明年清明節後
,推始推動「樹葬」,來建立「以樹代墳」的公墓公園。

在現代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利用網路查詢喪葬相關事宜及建立
「網上公墓」也日益便利。上海市政府在十一月初也開通了「上
海殯葬網」,提供殯儀館、公墓及喪葬相關事宜的服務。最特別
的是,其中的「網上公墓」,是提供市民在網站上建立祭奠已故
親人的紀念網頁,,提供了選擇非土葬的家屬,及在國外無法返
鄉祭奠親人的遊子可以利用網路進行「網上祭掃」。

無論是那一種喪葬,改變人民觀念是中共當局保存耕地的重要工
作。在觀念未改之前,這場「陰陽大戰」還將繼續。

台長: udnman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