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8 15:50:12| 人氣1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變態新觀點】挑逗性謀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地獄,永恆的痛苦!看火竄得多猛,狠狠地燒熾著我,去吧!惡魔!我以為來到地獄,果然如此,這是教義的處刑,我則是洗禮的奴隸,父母,你們令我不幸,也使自己不幸。可憐的無辜者,地獄無法攻擊異信徒,這就是人生!以後下地獄的快樂會更深刻,這是罪,我很快墜入虛無,由於人的律法。」

-------藍波


從飢餓到暴食

我們真得感謝真誠無掩的藝術家,為我們探照心靈陰暗之處、使我們面對了自身的邪惡,譬如:西班牙的阿莫多瓦、又如被譽為其接班人的佛杭蘇瓦‧歐容(法國)。【挑逗性謀殺】這部電影宛如格林童話【韓森與葛娜德】的翻版:一對謀殺同學的「小情侶」在棄屍的過程中迷失森林,被目擊獵人囚禁,受虐受苦。歐容以現代童話的格局引領我們進入心靈黑暗的領地,對慾望朝聖,通向個體化(individualation)。
在【巫婆一定得死】(張老師)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自古流傳的童話故事,說明了巫婆在童話中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協助兒童去面對自身的邪惡。其中一個章節談到「貪吃」,並以【韓森與葛娜德】為例,說明了「吃」的象徵在心靈的意義。以嬰兒與母親的乳房來比擬,食物與進食常常是生命最初傳達關愛的管道,透過餵食,嬰兒滿足了生存的匱乏與焦慮,並依此奠定了自我的基礎。因此,沒有適當餵食的小孩會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以及心理創傷,甚至小孩會認為自己很壞,完全不值得人愛。我們分析「貪食症」的案例,也會發現:貪吃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彌補心靈的空虛,以及自身的罪疚感,簡言之,也就是無法面對自邪惡,但更糟的是,貪食症患者不可扼抑地吃下一堆垃圾的同時,只會倍增自己的「壞」,如此惡性循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貪食症患者常會有催吐的行為,這其實是一種對罪惡的掩飾,並經由催吐來滌清心靈。
饑餓的小孩需要餵食是正當的過程,如同慾望當然也需要誠實面對,尋求適切的滿足。只可惜片中的主角不僅無法面對自己的慾望(如路克與愛麗絲其實都慾望著薩伊,卻怯於承認),更甚如愛麗絲,貪婪無饜足、並操弄慾望。所以,愛麗絲透過「醜化」薩伊,來逃避對自己欲望的醜化,而兩人謀殺薩伊的舉動其實就是要掩蔽對自己欲望的誠實。所以與其掩耳盜鈴的逃避慾望,不如真誠面對自身的慾望。


犧牲:野兔的象徵

依此來看片中一再出現的野兔象徵便饒富興味。故事有一幕描述兩人張惶開車不慎撞到野兔,愛麗絲為此傷心欲絕歇斯底里。許多觀眾也許會覺得諷刺(也就是草菅人命的愛麗絲盡然如此在乎野兔生死),但其實導演在此有更多企圖。野兔顯然是一個犧牲的象徵,而犧牲的意義除了有罪必罰的意涵之外(在這個層面上,片中的獵人很像舊約聖經的上帝),透過身心折磨的過程,也讓這兩位輕忽生命與感情的小孩更能貼近受害者的苦痛。犧牲的另一個意涵則跟死亡與重生有關,在心靈的個體化的過程中,除了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之外,揚棄舊我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透過犧牲,舊我滅亡了,新我也才有滋長的空間,如同路克在這一段心靈之旅,逐漸螁去膽怯男孩的身影,找回其同志情欲以及男性認同。

台長: 阿智
人氣(1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