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3 13:02:50| 人氣2,103| 回應2 | 上一篇

【阿智胡言亂語】無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世界一日比一日美好
不知還有多少美景可期
開不盡的花,
最遠最深的山谷也開花了
我的心哪,且拋開煩惱
一切的一切都要改變。
德國浪漫主義詩人---Ludwig Uhlang


每天出入諮商室,最能感受的就是生命的無常。
很多人因不同程度的失落與創傷而走進諮商室,跟這些人日日為伍,讓我不會天真的以為真有什麼神奇的良方可以馬上療傷止痛;反倒認為,走到生命的谷底,被無常所挑戰,反而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可以讓生命更深刻。
很多心理工作者都深諳這個道理。

第一個浮現腦中的影像是「意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維克多‧法藍克,在納粹集中營殘弱的身影。這位坐擁成功事業與貌美妻子的猶太人,因為一場歷史政治的變故頓時從天堂滑落地獄。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學說,而是他在非人的待遇中,依舊可以擁有美感與幽默的能耐,讓我對人在面對無常衝擊挑戰時,心靈深處所擁有豐富的內在資源驚嘆不已。
法蘭克常常在沉疴的勞役隊伍中,疏離肉體的痛苦,想像自己重回故里,順著那條親愛的街道巷弄走回家,燃亮書房的小燈,單單這樣的想像都會讓他滿心溫暖,暗自垂淚。又或者,天寒地凍被納粹無情鞭打時,心中只消呼喊著愛妻的名字,愛妻的音容笑貌便足以讓他提振精神。某次無情的鞭打又惡狠狠地落下時,法蘭克又如法泡製,可能觸動了天地生靈,一隻美麗的飛鳥降落下來,恰好停在他萎弱的鋤頭上,飛鳥用墨黑的眼眸溫柔地地盯著他瞧,像是妻子的化身,那一刻,這宛若來自上天的恩典,深深地安慰了他。
在閱讀他的【從集中営到存在主義心理學】時,順著他儉樸文字的描述,我看到了集中営工地升起美麗的晚霞,映照著巴伐利戈的宏偉森林,變化著坨紫嫣紅,讓人呆然。也聽到了夜間秘密的爵士聚會,那些流亡音樂家絕色的演奏。法蘭克的文字總讓我感受到無常對人性擊打所迸發而出的琉璃之光,且為這光彩而感動莫名。

另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身影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晚年與下顎癌纏鬥十數年(也為此整整動過三十一次手術),還歷經納粹佔領維也納,必須離鄉背井的倉惶與無奈,健康、事業與家業如風中漂萍。然而,他還是悉心維持穩當生活節奏,看診、研究與寫作,死前幾天也還照舊講學;在面對癌症侵蝕肉體時為了保持神志清醒,且拒絕服用像嗎啡這麼強烈的止痛劑,以免思考受阻。面對生命的無常,他日復一日的姿態不愧是個勇者。
其對生命的描繪令我印象深刻,譬如在談到心理治療他說:
「心理治療是把神經症的不快樂,轉化為一般性的不快樂。」

又或者當人問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說:「生命的意義是愛與工作」。

我想佛洛伊德生前對生命的註解並不完整,除了愛與工作,生命更要以有創意的方式橫渡無常。佛氏的一生總是不斷地面對內外交攻的黑暗狂潮,卻能一種有創意的方式保持平衡,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就是個明証。

佛洛依德在其言簡意晐的論文【論無常】裡談到與詩人(有人揣測是里爾克)對無常的不同觀感:一種是感到深沉的痛苦,想要阻止無常的發生(然而這種人類想要不朽的幻想只是徒然);另一種則是欣然地接受它,嘗如所言:
「無常的可貴就在於時間的稀有,正因為快樂是有限的,才會讓快樂彌足珍貴。」
佛氏繼續論述:當無常挑戰著我們,我們失去所愛的對象,我們的欲力(愛的能量)只能無奈地自對象抽離,因而產生了痛苦,這就是哀悼。要終止這種痛苦,就是要重新找到新的對象可以投注,或者把愛的能量回收,轉到自己身上。

類似的觀點後繼者羅洛梅也曾提出過,這位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在三十出頭的大好年華感染了肺結核,這個疾病在當時沒有解藥,只能搬進療養院休養,並以X光片追蹤病情。整整三年,死亡的陰影攏罩著羅洛梅,而且有好幾次真的險些死去;這段歲月對他是抑鬱且恐怖的,然而,這段經歷卻讓他對人的存在思考更多。
在探討愛與死亡的關係,他寫到:對死亡的覺知激發了我們想要愛的渇望,讓我們更能把愛投向自己或別人。然而恐懼死亡的焦慮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我們向生命開放自己是很脆弱的。這種脆弱的感受與我們在愛中開放自己是很類似的(常常我們在面對所愛的戒慎恐懼,那種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忐忑心情就是如此),這一切的一切,更突顯出我們自我的虛幻與岌岌可危。
死亡是終極的無常,可以摧毀我們所愛所欲的一切,瞬間化為烏有。但更確切的說法是:死亡存在於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片段,甚至可以說,每一個愛與生的片段中都包含著死亡,生命一開始啟動,便註定了死亡的歸向。

然而這些都是存在中基本且重要的體驗,死亡與愛以這種特別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有些人因為無法面對這種焦慮感,會躲避到肉欲(或者各種享樂主義的上癮中),但如此只會把人帶離存在的真實(珍貴),讓人走向虛無。
羅洛梅建議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迎接這種挑戰,無懼於感受這種存在的焦慮,這種生命的悖論反而可以使得我們落實於生命,讓存在的每一片刻發揮它閃耀的光采。他還建議我們可以在愛中建立一種自我肯定的意向性(也就是後來他所說的意志)以保護自己承受無常的衝擊。羅洛梅所謂的意志是一種「毋道一以貫之」的自覺與自決,生命的方向經過領略統整,可以從過去連綿到現在與未來,人的自我也才在這一以貫之的脈絡中得以安放。這種安放對照著無常對人生的腐蝕,更顯現出其灼灼幽光,燭照我們生之憂患。
對人的愛就是一種對客體的意志投注,如果我們因為天災人禍生老病死不幸喪失了所愛,在哀悼之後,只要我們對愛或者對生命有這種一以貫之的統整感,我們生命的能量便可以在重新出發時找到投注的方向,讓我們生命可以橫渡無常。
在這裡,佛洛伊德與羅洛梅有了新的交會。

寫到這裡,我想到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一位為了成就藝術之美,終其一生不願下船的隱士鋼琴師。
他在船上出生、修練、乃至發跡,卻能看透世間名利的擾攘。
自知之明讓他知道自己下船之後終究不能應付上帝創造無以數計的琴鍵,因此寧願忍受孤獨盡看人世滄桑,成就其藝術,即使是到船毀人亡也在所不惜。
這位藝術家對藝術一以貫之的意志實踐讓人感動,他也留下了許多美麗的樂章,讓人在憶起他時得以面露微笑,心嚮往之。
這部電影以象徵性的手法濃縮了人類對抗無常的永恆追尋。
相對於心理學家的理性論述,感性的另一端便是是藝術的追尋。畢竟藝術可以讓所有的愛欲衝動幻化成真,卻不用承受現實的限制與考驗。我們在藝術裡可以輕易地乘坐無常的翅膀,無盡翱翔。
藝術是對抗無常最好的利器。
而我對抗無常的利器,是我在諮商室營造的永恆氛圍,藉此協助我的案主以及我自己,橫渡滄桑。
我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背影已經逐漸變成鋼琴師的。

台長: 阿智
人氣(2,10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雞媽媽小青蛙
大智:讀取了少許留言板,享用豐盛文情餐,好生一份感動,心裡也默默一笑。這位八堂課可愛年輕老師,慢慢的了解:&quot想知道、渴望知道(對孩子的愛)&quot,那表情真的真的好純樸。純、真、懇,東部小孩特有特質。{我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背影已經逐漸變成鋼琴師的。}讓人很玩味,單身諮商師的你?你跑台-花線,我走台-冬山線。你對新莊OK,我住泰山明志路上。謝謝你對我們的關愛。我的觀察若沒錯,你的感冒已經快二個月吧!好好照顧自己。
2007-11-26 19:22:17
伴侶盟
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

網羅台灣多元成家樣貌
本書除了展現同志無「法」成家,各尋出路自成一家的生命故事,也有想以同居對抗婚姻體制的異性戀伴侶,還有在大眾論述中極少看見的S/M家庭,以及跨越性傾向,只想以愛為名的家等等,每一個成家故事都跨越、衝破、遠離了異性戀婚姻體制的固著想像,藉由實踐來定義自己的家。

拿回「家」的定義權
本書命名為《我的違章家庭》,象徵了不受法律保障的非婚家庭,就像某種違章建築,因應著一個個真實的生命情境與生活需要而存在,但時時可能被拆除……透過這本書,希望能讓眾多被忽視的非婚家庭,拿回『家』的定義權,書寫自己的歷史。

歡迎性別相關課程訂購,訂購方式
本書訂價230元,個人、團體機構訂書,請將欲訂購之書單及數量email至books@fembooks.com.tw,或上女書店網站:http://fembooks.com.tw/
2012-01-06 16:05: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