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9 23:08:00| 人氣4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設國家公園前請先畫張部落地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設國家公園前請先畫張部落地圖
台邦.撒沙勒

設立「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的議題,最近因為各種勢力的介入而趨複雜化。雖然行政院正式公告國家公園範圍的作法,幾乎已經宣告這個由政府與原住民共管的另類國家公園指日可待;然而,地方住民對國家公園的疑慮及動物權團體反對原住民狩獵的堅決態度若無有效化解,則未來共管機制的成效堪憂。
落實政府歸還原住民自然主權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的、開放式的民主討論和決策過程。試想,共管機制在台灣的保育經驗和行政歷史裡,完全沒有任何的案例,如果缺乏讓居民甚至官方學習適應的時程,其結果可想而知。個人以為,在政府與民間對共管機制的層級、組成、模式尚未形成共識之前,何不趁此機會讓棲蘭山周邊的原住民部落進行部落地圖繪製的工作?一方面,讓他們透過部落地圖的繪製整合環境資源,了解未來經營管理的對象和範疇;另外,也讓他們從部落地圖的製成,逐步恢復過去的Gaga制度,來強化和提升未來經營管理森林、土地及自然資源的能力和效率。
在加拿大,設立於渥太華的國際發展研究中心,從一九七五年起已經在國外的原住民社區進行部落地圖繪製計畫,目前已有六十三項計畫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中。亞洲地區在印尼有六項繪圖方案、菲律賓有五項、泰國有三項;其他如尼泊爾、新幾內亞等原住民地區也正在進行。這個正在國際進行的計畫,就是「原住民族土地與生物多樣性繪圖方案」。基本上,就是原住民族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GIS(地理資訊系統)、GPS(全球定位儀)等設備,配合部落傳統利用土地與自然資源的方式,將部落涵蓋的獵場、河流、山脈、森林、神聖空間及其他動植物生態資料紀錄下來,以繪圖和資料整合的方式來重標、紀錄並保存各種土地、自然、生態、人文等方面的資料。此計畫的成果之一,是讓原住民學習並認清管理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並提供在地發展的契機。已完成部落地圖繪製的原住民社區體認到地圖就是力量,他們藉著部落地圖的資料,曾經要求回歸地方命名權、土地使用權、傳統部落人文活動範籌,及傳統的文化財產權等。部落繪圖最有名的案例是加拿大原住民族議會曾經進行的「老鷹計畫」,此計畫的目的是搜尋流入河川、小溪與湖泊中那些有毒工業廢水的路徑,以便了解白人工業發展對原住民部落環境、經濟與健康的影響。這個計畫連結了分佈於美加五大湖區約六十個部落單位,從環境污染調查開始延伸到對地方文化的反省和重建。
部落地圖和現代地圖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具有草根性和生命力。它以部落耆老的生活經驗和生態智慧為基礎,告誡下一代如何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它可以協助原住民族取得更多土地和環境資源管理的權利,讓部落傳統資源權獲得更多保障。甚至和政府部門協商土地權時,可運用這些文件作為談判的基礎。此外,更重要的是原住民部落的土地資源圖,一旦完成後,就可以應用於自然生態的保護和未來的社區發展計畫。例如,除了傳統的狩獵之外,當地居民可以嘗試生態旅遊、賞鳥、賞神木及高山嚮導事業的可行性,另外,傳統食用及藥用植物的採集可以推動成為取代森林開採的新興產業;而地區的國中小學可以增加環境教育的課程,教導小朋友認識周圍的環境及自然資源,建立社區居民對周圍環境的好感等。此外,利用泰雅族群的Gaga制度做為管理馬告國家公園的基本架構應有助於資源保育的落實,這種結合傳統和現代的管理模式在非洲、南美和澳洲都有成功的案例。
過去,國家公園把人從中抽離,將人和自然對立化,於是人為了圖存,反而肆意地破壞大自然。部落地圖的繪製是讓地方社區重新認識自己周邊環境的起點,從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建立和森林命運共同體的關係。我們相信以在地知識為基礎的部落地圖將有助於未來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效果。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生,魯凱族人) 本文原載2001.01.23 中國時報

台長: total
人氣(4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