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8 22:14:51| 人氣7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九):雜談之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Roland Barthes在一篇談紀德(André Gide)的文章(〈論紀德和他的日記〉)中說:「由於不情願把紀德納入一個絕不會令我滿意的體系中,我也曾徒勞地企圖在這些筆記之間找到某種聯繫。後來決定,最好把這些筆記照原樣刊出,不再想掩飾它們之間欠缺的連續性了。對我來說,不連貫似乎總比歪曲的秩序要好一些。」

 

「不連貫似乎總比歪曲的秩序要好一些」,既然有了大師的背書,那我也就不連貫地談談對Milan Kundera作品的一些想法。

 

首先,誰讀MilanKundera的作品呢?他說他全部的小說都是在探討有關人的存在、人的處境、人的真實以及人與個體的同一性基礎何在的問題,而且小說內容涵跨的領域非常廣,有文學(當然,特別是小說)、哲學、語言、歷史、音樂等等等,顯然地,他的作品是給「知識」份子讀的,這個打上引號的知識,指的就是不限制在傳統定義上以知識維生的菁英階級,而是指任何對於這些主題、這些學科有興趣或有相關知識的讀者。

 

那麼,這些之外的人就成為不了Milan Kundera的讀者嗎?當然不是,他全部的小說都是對於愛情的思考,即使跳過那些理論、論說、歷史說明、音樂理論的部分,讀者仍然能夠得到與讀其他愛情小說的效果。

 

當然,還有那些被封面「色情的」、「享樂主義的」文案所吸引而拿錯書的讀者,至於他們是否享受到預期的閱讀「快感」,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幾個主題與主題語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受到質疑,從一個處境移到另一個處境,從一個人物移到另一個人物,直到它們的內容與意義層變得既紛繁不同又緊緊相連。任何對它們的內容進行簡單而單義性的陳述都變得不可能,而且它們就像一首詩中的各個意象一樣,成為構成一種新語言的元素。這種新語言純粹是屬於小說的,也就是說是多義性的,絕對無法傳譯的。」這是弗朗索瓦‧里卡爾(Francois Ricard) 在《身份》一書的解說中的一段話,我覺得很可以代表理解Milan Kundera所有作品的基本思路。

 

Milan Kundera的小說的特色之一,就在於他在小說中明白地表現出生命、歷史等各個面向的真實面貌,那就是──悖論。因此,當習慣於所謂的公平、正義、善惡、輕重等等這些二元對立觀點的讀者,剛開始讀他的小說時會感到困惑,因為在某處當他告訴你正義的善之後,在別處又會發現他提出了正義如何為惡。讀Milan Kundera的小說,若不能抓住Ricard的這段話的意旨,嚴格說來,那對Milan Kundera的小說來說,都是一種「誤讀」。這也就是我每次看到當人們討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的輕與重時,總覺得大部分的人的理解似乎都未能掌握到Milan Kundera真正想說的意思的原因。

台長: Kouji
人氣(79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三則想法來自於讀井上 靖《孔子》之時
此分類上一篇: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八):為什麼是塔美娜之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