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7 04:20:36 | 人氣2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代宗師《葉問》本尊事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葉問(1893年-1972),又名葉繼問,祖籍廣東南海羅村譚頭,世居佛山。1950年代,葉問在香港發揚詠春拳,著名傳人有黃淳樑、李小龍及梁挺等,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地,故葉問逝世後,被譽為「一代宗師」。

 

簡介

葉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莊內有芸草書塾,葉問在此啟蒙開學。葉家莊左邊大祠堂,租與陳華順,所以在11歲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習武並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指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可惜陳華順兩年後中風,返回鄉間休養。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設館,葉問追隨學習。

葉問有姐嫁與香港商人,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其父將16(1909)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讀書,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其師伯),盡得其傳。

廿餘歲(1917?),曾到日本欲求深造未果,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返回佛山。

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葉問當時已經名聞佛山。

中日戰爭開始,參加了國家(國民黨)所舉辦的情報訓練班,曾於1940年到貴州省中部的息烽軍官訓練學校受訓,畢業後,回到已經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職銜是佛山偵緝大隊書記,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對日抗戰初期,葉留在佛山做抗敵工作。1938年,日本軍隊佔領佛山,奪取了桑園葉家莊作為司令部。因為不滿與偽敵政權的關係,葉家生活十分艱難,葉於19411943年間在晚間借得佛山富商周雨耕與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的“聯倡”花紗店,傳授友人和下屬詠春拳。其間,在對面糖面店工作的郭富經過大半年的要求,葉問也終於接受他來學習。傳授了兩年多時間。其徒還有周雨耕的孫子周光裕、人稱六仔、外甥倫佳,以及郭富等第一批徒兒。葉問是年輕人,在傳授朋友及下屬詠春拳的時候,不喜歡人們叫他師父,所以徒弟們都稱他為“問叔”。抗戰後期,隨著“聯倡”的結業,葉便遷到郭富鄉間居住。

當時在佛山所授的詠春拳,從小念頭開始,黐手,散式,及樁拳,即陳華順式詠春拳(吳仲素所傳)。

戰後國民黨時期返回佛山任警察局刑警隊隊長,升督察長、代理局長,最後於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不談出身,恐家眷受害

1949年共產黨執掌政權後,因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兒女,乘夜隻身逃往香港,是年五十六歲。

其生前從來不說戰前的事業,甚至連兒女都不知道。1976年,改革開放之後,其好友李民在報紙上才提及了他的出身。

 

香港-梁贊詠春拳

來港之初,得在報館工作的好友李民(天培)介紹,先安頓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不料自此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早期先後在海壇街和油麻地利達街授徒。這時所傳的詠春拳是有系統的,合符科學解釋的所謂梁贊式(梁壁所傳)。梁壁兩兄弟自小被迫學父親拳術,本身對拳術發展並無興趣,未有學習其他拳術,純粹是父親由易至繁所授的系統,集合順序編排成現有系統。葉問亦未有習其他派別功夫,亦聲明不會改變傳統拳套。

後在港娶得一名來自上海的女子為妾,生了一名兒子葉少華。兩名正室兒子於1962年到港,晚間居於父親教拳處,日間出外工作。當時相處並不和睦。葉問長子葉準,生於1924年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一九七二年,父親逝後,始教功夫。

 

詠春體育會

葉問宗師晚年,最大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聯會,發揚『詠春拳』。六十年代末,於彌敦道成立詠春體育會(現為詠春梁挺拳術館),後遷往自置會址旺角水管道;1974年正式註冊成立。

葉問先生晚年最後所收之弟子(徒孫)梁挺於七八十年代間,將其發展至歐美各國,成為世界知名拳術。

 

參考資料

19722月號『新武俠』武術雜誌,葉問宗師訪問記,記者力士,由梁挺安排。

1976124,星島體育第十版,湘文。

李民文章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台長: 小綠草
人氣(2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欣賞 |
此分類下一篇:變形金剛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葉問》好看度:★★★★★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