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5 20:31:00|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四】「一個中國」與「三個如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去中共針對兩岸關係曾提出了白皮書,香港的知名資深新聞人李怡先生就曾有過精闢分析。但身為被談論對象的台灣人,對於裡頭提到的「三個如果」,與中共一貫堅持的「一個中國」,卻有許多不解。

台灣人不瞭解,如果「一個中國」是善意的,那為何三個「如果」中的「如果出現外國侵佔台灣」,決定的卻是武力犯台,而不是入侵的『外國』?

如果說過去鄧小平訪問日本談釣魚台主權,可以對『外國』的日本人說「留給下一代去解決」;三個「如果」卻說「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話,「不排除武力解決」稱為同胞的台灣?

如果中共說是不放棄「和平統一」,但又說「如果出現台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就要武力犯台。什麼才不是「任何名義」?「一個中國」?什麼內涵的「一個中國」?「中華民國」算不算「任何名義」?還是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一個中國」?

這個矛盾的問題,說來說去從未說清楚。中共老是堅持「一個中國」、「一國兩制」,致使台灣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不是用含糊的字眼表述,就是乾脆套用對方的字句來主張兩岸關係。為了台灣的前途,我們有必要瞭解為何中共會堅持「一個中國」?「三個如果」的意圖又在何處?

這種解讀還不能用台灣的觀點,因為不但不夠透徹,還怕有所偏誤;所以要用中共的觀點才真確,才能理解中共的談判策略何在。正巧香港《明鏡出版社》於1998年10月出版的「許家屯回憶與隨想錄」,是1983-90年中共駐港新華社社長,也就是參與制訂收回香港主權、一國兩制政策的許家屯先生所寫的一本書,個中情節能讓我們一探究竟。

書中「答英國廣播公司」一篇,談到中英談判香港回收時,中共的策略是不談主權,要談的只是香港收回以後怎麼辦。在當然談不攏,卻還是要談的形勢下,逼得英國只好提出以主權換治權,希望保留對香港的治理權。最後再提出白皮書,要以代議制改變香港政治制度。但這些提議在中共完全不予理會的狀況下,英國最後也只好認了。這段歷史,書中引用《信報》林行止先生總結香港人心態的兩句話來形容:「中國不可信,英國不可靠」。

看完這一段描述,清楚中共堅持「一個中國」策略的理由了嗎?中共談判的基礎,就是先設立一個底線 - 不能議價的底線,然後在往後談的時候,再逐次把籌碼加上。

因此,當台灣承認「一個中國」之後,這「一個中國」當然指的是全世界多數國家承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到那個地步,也就等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寫在裡頭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中共在憲法的序言中明載:『.....,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中共難道不瞭解台灣經過解嚴之後,已經不想再有一黨專政的社會了嗎?台灣人不喜歡做中國人的理由,並不是他們不喜歡中國,而是不喜歡中共一黨專政下,老是用兇狠字眼威脅台灣的中國。過去台灣有「白色恐怖」,現在還要大家接受這種「紅色恐怖」嗎?

中共不瞭解台灣,我們很遺憾,但能夠理解。然而沒有瞭解,就沒有互信,人與人的結合是絕對不能用逼的,過去國共打那麼久的戰爭,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同樣要說:「寄望於大陸人民,也寄望於大陸當局。」

至於我們自己不能沒有危機感,而任由別人主宰命運。瞭解中共的「一個中國」與「三個如果」,只是要在台灣媒體幾乎不想挖深這種議題,更在沒有幾個人真正認識中共真相的狀況下,避免大家以無知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原寫於2000年四月)

台長: Tie for win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