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6 14:28:15| 人氣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城市學:城市的音樂文化

      城市學:城市的音樂文化

時間:2011/8/5 () 20:00-21:30

    地點:南村落(台北市師大路8010號)

主講人:張鐵志(知名音樂評論家、作家

主持人:韓良露(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70

參加人數:43

活動紀錄:

   在城市唱歌,唱自己的歌,音樂和社會、歷史從來都是緊密分不開的,如何透過社會的角度看音樂?如何用音樂管道改造社會?音樂是構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不同的環境讓音樂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在城市中,音樂隨著當地的文化、政治、經濟而改變,能反映出其所屬的時代背景,而音樂往往也是年輕人面對威權體制下最好的申訴管道,沒有人可以停止它的變化,也無法扼殺音樂多變反叛的本質。

 

    今天的城市音樂文化講座,請到自稱是左手搞政治研究、社會批判,右手書寫音樂文字、文化觀察的評論家張鐵志先生,替我們揭開城市音樂文化的面紗。21世紀初期,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證明了用音樂改造社會的可能性,音樂和文學一樣,和時代密不可分,並帶有某個時代氣味,音樂和歷史是相互影響的,常被當作憤青代表、或是被認為是裝模作樣的搖滾樂,更是反抗社會、挑戰主流的次文化先鋒。搖滾樂不僅關心其他領域,發出時代的聲音,更願意挑戰主流,關心社會議題,張鐵志的書《聲音與憤怒》,就是將搖滾樂用文學的手法寫入社會事件;而第二本書《時代的噪音》則是用近百年的音樂發展與社會時代做結合,討論十位重要的創作者,談他們和時代的關係,還有他們怎麼影響時代。

 

    介紹完張老師的兩本書後,老師不捨的放下他最偏愛的反叛音樂,而是藉由他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經驗,和大家討論城市特質如何影響城市音樂?曾在紐約讀書的老師,坦承紐約對它的影響甚大,他的城市音樂之旅,也從紐約起飛,然後過境中國、香港,抵達台灣,最後回到台北。紐約的音樂性很強,並且表現在不同的區域,50年代,紐約開始提倡民謠文藝復興,將傳唱已久卻不知作者與來源的民歌集結成冊,在此時,也出現了一位重要人物,此人便是懷著音樂夢到格林威治村的Bob DylanBob Dylan是當時知名的反戰、民權歌手,他用歌曲影響整個西方世界,六O年代以後,是音樂最多變詭譎的時代,Joan Baez的身影在後冷戰時代的戰火地穿梭;Coldplay在反全球化抗爭中,標舉反血汗工廠與追求公平貿易的呼籲;U2Bono與各國政要坐下來談「勾銷第三世界國家外債」,音樂以不同的面貌表達訴求,並成為對抗體制最溫和卻最有利的武器。

 

    西方世界如此,那麼東方世界呢?回到華人世界,從前,提到香港印象,fashion、善於打扮、經濟繁華,商業發達…。然而反映在音樂上,則是以前衛音樂為主流,香港的音樂仍深受英國文化影響,主要是電子音樂,更發展出特殊的達利派,他們具有強烈社會意識,歌曲走向政治化。再來是中國,北京不僅是中國的政經中心,也是中國搖滾樂中心,但是北京的搖滾樂多走唱腔走調,歌詞詭異難懂,因其脫離社會民心,新的民謠運動,提倡民謠應該是要反映各地特色,老師也推薦一首由鄭智化演唱的民謠歌曲「中國的孩子」,這首歌因為貼近人心,獲得廣大共鳴使得鄭被譽為中國的良心抗議歌手。提到中國以前的搖滾樂,當然是以崔健為代表,以犀利的搖滾樂為代表,當時礙於資訊有限多土法煉鋼,但80後崛起的搖滾樂則是太過相像,就連搖滾音樂節,多到氾濫。

 

  最後,回到台灣,老師談到現在知名的live house,像是一開始的海邊的卡夫卡、女巫店、THE WALL到去年新設的Legency等等,各家的音樂風格不同,場地大小也不同,但都給了獨立樂團或是非主流樂團很多發展空間,而聽眾現在的接受度也增高,使得這些獨立或是非主流的音樂可以蓬勃發展。在這樣多元的世代,就應該要有多元的聲音和多元的管道來改造社會。跟著時代演進的音樂,更是不能在這場戲中缺席。

 

活動剪影:





台長: 文化護照小天使
人氣(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城市學 |
此分類上一篇:城市學: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消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