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9 04:20:33| 人氣2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牧野之戰的誓言-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
〈泰誓〉上--續

讓我們同心協力,用道德做為標準;讓我們同心同德,用公義做為磐石,如此就必能得勝。商王受雖然有億萬臣民,但是他們分崩離析,因此有億萬條心;我們雖然只有三千臣民,卻同心同德,所以只有一條心。

商紂的罪惡滿盈,上帝已經從天上降下命令要我們去誅滅他。我若不順從天命,罪行就會跟商紂一樣。

我這卑微的小子,日日夜夜以恭敬謹慎的心,繼承先父文王所蒙受的天命,特別在此為我們這次軍事行動向上帝禱告,也告祭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隨後我就要率領你們眾人,執行上帝的命令揮軍討伐惡王商紂。

上天憐憫世上萬民,因此只要我們百姓渴望達到的事,上帝一定會恩賜給我們。

希望你們一心一意輔佐我剷除滿身污穢的紂王,使四海之內永遠和平安祥,不要錯過這個大好的時機!


=====================
原文和註解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註-17】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註-18】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註-19】

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註-20】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註-21】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註-22】


【註-17】

度,度量之以為標準。「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的大意是「力鈞則有德者勝,德鈞則秉義者強。揆度優劣,勝負可見。」正義解釋說:「德者,得也,自得於心。義者,宜也,動合自宜。但德在於身,故言有德義施於行,故言秉執武王志在養民,動為除害,有君人之明,德執利民之大義,與紂無者為敵,雖未交兵,揆勉力而戰也。红度優劣勝負可見,示以必勝之道令士。」

由上面古典的解釋可見,道德公義乃是強壯的磐石根基、得勝的力量。既然道德公義是強壯的磐石根基、得勝的力量,那麼把「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翻譯成「讓我們同心協力,用道德做為標準;讓我們同心同德,用公義做為磐石,如此就必能得勝」更能表達作者的原意。

【註-18】

商王受雖然有億萬臣民,但是人執異心,不和諧。我們雖然只有三千臣民,卻同心同德只有一條心。

【註-19】

紂之為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今不誅紂,則為逆天,與紂同罪。正義解釋說:「紂之為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物極則反,天下欲畢其命,故上天命我誅之。今我不誅紂,則是逆天之命,無恤民之心,是我與紂同罪矣!」

【註-20】

夙夜,早晚;祗,恭敬;厎,致。

關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尚書》的註解說:「致天罰於紂,類師红祭社曰宜;冢土,社也;言我畏天之威,告文王廟,以事類告天、祭社。」

所謂「類」,就是「類祭」的意思。什麼叫「類祭」呢?《尚書》的註解說:「類,謂攝位事類,既知攝當天心,遂以攝位事類告天帝也。天子將出,類乎上帝,所言類者,皆是祭天之事,言以事類而祭也。」

這在說明,華夏先王們在遇到大事的時候,會按慣例採用聚會的方式向上帝禱告,同時告祭祖靈,祈望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帶領他們、祝福他們。比如

堯舜禪讓王位時,在「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見《尚書》和《史記》的記載。

天子出征時也一樣要如此,所以〈禮記.王制〉說:「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禡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

《毛詩正義》和《爾雅注疏》解釋說:「王制云:『天子將出,類乎上帝,禡於所征之地。』言類乎上帝,則類祭,祭天也,祭天而謂之類者。」

由此可見,「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跟孔子所描述的「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的古禮很類似。指武王和諸侯聯軍在討伐商紂的前夕,一方面舉行「郊社之禮」敬拜上帝,一方面舉行「宗廟之禮」告祭祖先在天之靈,祈望上帝和祖靈帶領祝福他們。

【註-21】

矜,憐憫。「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指上天憐憫世上萬民,因此只要民眾希望達到的事,上帝必定會應許把一切恩賜給他們。

【註-22】

弼,輔佐。「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的大意是「穢惡除,則四海長清。今我伐紂正是天人合同之時,不可違失。」指武王伐紂、出師剪除污穢的政治,是上帝的命令,現在聯軍已經在孟津會合,此時正是天人合一共同摧毀敵人的時候,眾人不可膽怯退縮,不可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台長: 中生
人氣(2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