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7 09:58:19| 人氣5,406|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林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以真實總統爲第一主角的電影比如《林肯傳》《少年林肯》《林肯在伊利諾斯州》《威爾遜傳》《尼克松》和《羅斯福傳》,其中林肯(人雖醜但)算常上鏡的。

可惜格裏菲斯第一部有聲片《林肯》(Abraham Lincoln,1930年),不只少了1915年《一個國家的誕生》的藝術成就,拍攝手法平鋪直敘(不過片中多次強調宣戰是為統一聯邦,這倒不媚「為廢奴而戰」之俗見,而合史實),演技也不凸出,觀衆反應冷淡。詳參【圖博館】:格里菲斯:名導演15

片 名:林肯傳 Abraham Lincoln (1930)

導 演: ( D.W. Griffith )
主 演: (沃爾特?休斯頓 Walter Huston) ( Una Merkel) ( William L. Thorne) ( Lucille La Verne) ( Helen Freeman) ( Otto Hoffman)
劇情介紹:
本片描述美國總統林肯踏入政壇以至當上總統以後的過程。是美國默片時期的名導演D.W.格裏菲思晚期拍攝的傳統電影,手法平鋪直敘,但相當忠于史實,沃爾特.休斯頓扮演林肯示有精彩的演出。尤娜.默克爾的表演也不俗。

片 名:少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1939)
導 演:( 約翰?福特 John Ford )
主 演: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 ( Alice Brady) ( Marjorie Weaver) ( Arleen Whelan) (埃迪.科林斯 Eddie Collins) ( Pauline Moore)
劇情介紹:
美國林肯總統以解放黑奴的功業留名青史,但約翰.福特導演的這部林肯傳記片卻將劇情焦點放在律師時代的年輕林肯身上。他剛在伊利諾州進入社會工作時,對自己的前途並無定見,曾經在女友的墳前默默祈禱,渴望獲得指引。後來決定進入法律界,接手了一些辯護的案子,但沒有受到重視。直至他卷入了朋友的兩個兒子被控謀殺的案子中,林肯辦案的聰明和勇敢才受到矚目,從此平步青雲。本片采用嚴謹的片廠制作方式來突顯其舞臺化劇力,嶄露頭角的小生亨利.方達將主人翁的精神和氣慨刻劃得入木三分,是與《亂世佳人》同年面世的一批好萊塢佳作之一。

片 名:伊利諾斯州的林肯 Abe Lincoln in Illinois (1940)
導 演: ( John Cromwell )
主 演: (雷蒙德?馬西 Raymond Massey) (吉恩?洛克哈特 Gene Lockhart) (露絲?格登 Ruth Gordon) ( Mary Howard) ( Minor Watson) ( Harvey Stephens)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羅伯特.施伍德的百老彙名劇改編而成,由約翰.克倫威爾執導。描述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部分生平事迹,包括了他的從政以及愛情生活,重點是林肯與初戀情人安魯特萊基無望的愛,以及他後來與瑪麗托德的幸福婚姻。內容誠摯動人,雷蒙德.馬西扮演林肯無懈可擊,魯芙.高登演瑪麗托德也有出色的表現。

《國家寶藏2:秘密之書》的故事主要圍繞著林肯刺殺事件展開。尼古拉斯?凱奇這次要尋找的是刺殺林肯的凶手約翰?沃克斯?布斯的結局。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遇刺。凶手據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演員———約翰?沃克斯?布斯。據稱,在被擊斃後,布斯的身旁有一本日記、一把獵刀、兩支手槍、一只指南針以及一張關于加拿大的草圖。影片就是根據這堆東西展開推理,聽上去有點像福爾摩斯在利用推理探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862995.html?si=3

戴維•沃克•格裏菲斯(D.W.Griffith,1875-1948) 

 戴維•沃克•格裏菲斯1875年1月22日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拉格蘭格一個南北戰爭中破産的南方家庭。他在1907年到愛迪生攝影場謀職時,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演員與並不成功的作家。
當進入傳記公司擔任電影劇本作家後,在1908年執導第一部電影《桃麗曆險記》。在後來五年中,他爲傳記公司拍了五百部左右短片,建立起美國一流導演的名聲,換救了傳記公司的失敗命運,並探討和拓展了電影的領域。
1915年的《一個國家的誕生》是一部默片時代的經典。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兩個家庭的命運,南方莊園主卡梅倫一家原本過著安逸的生活,南北開戰後,卡梅倫的兒子走上前線,與北方的昔日好友斯通曼兄弟成了敵手。戰後,黑人燒殺搶掠,卡梅倫的長子組織三K黨,對黑人報複。影片充滿了強烈的種族主義色彩。1915年2月8日首映後,美國許多州禁止上映。但在電影藝術史上,是一部劃時代的傑作。影片敘事條理分明,節奏張馳有致,人物形象生動,並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蒙太奇,場面壯觀,表演細膩。不僅爲蒙太奇學派初步奠定了基礎,而且標志著電影從膚淺的娛樂成爲真正的藝術。
之後的《黨同伐異》是格裏菲思最具創作野心的作品。由于受到《一個國家的誕生》驚人賣座的影響,格裏菲思遂再接再勵拍攝一部場面更大,內容更有深度的影片。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動用了二百萬美元的制作費,拍攝成片長220分的巨片(原版長480分)。可惜本片在1916年9月于紐約公映時,並沒有受到預期的歡迎。本片所以賣座失敗,原因很多,最主要是格裏菲思在本片所采用的故事結構太複雜,導演手法已超越當時觀衆的接受能力。加上主題過于嚴肅,其中提倡的寬容和反對暴力的論調跟當時美國的高昂參戰情緒引起沖突,因此未能受到普遍歡迎。不過,人們卻不能否認這是一部電影藝術上的不朽傑作。《黨同伐異》由四段不同時代發生的故事組成:巴比倫的沒落、耶穌基督的受難、法國的聖巴托羅米宗教大屠殺,以及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勞資沖突。格裏菲思描述他自己的構想:“四個大循環故事好像四條河流,最初是分散而平靜地流動著,最後卻彙合成一條強大洶湧的急流”。
本片一開始,是一個母親推搖籃的鏡頭,插入惠特曼的詩句:“如今如同昨日,世間的人情變化循環無窮。搖籃搖動著,爲人類帶來同樣的激情,同樣的憂樂悲歡。”這字幕之後,展開第一個作爲全片基調的現代篇故事。隨著劇情的進展,導演經常切入另外三段故事,成爲四段平行發展。最後,畫面仍回到母親和搖籃,呈現出“人類從不容異已到寬容的進化”的主題。作爲故事核心的現代篇“母與法”,內容描述四個失業的男女工人從小鎮來到都市中找工作,有人誤入歧途,有人渴望過正常的家庭生活。正派的男主角被誣陷爲殺人凶手,被捕後判處死刑。行刑之日,真凶良心發現,在最危險的一刻將男主角救了出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的一般社會狀況:農村不安定,都市陰暗而複雜、勞工生活困苦、法律問題重重等。
格裏菲思在本片中進一步表演他在“平行剪接”方面的傑出才能。他利用四段故事中的類似情景作比較剪接,使分散的情節顯得統一有力,並因類似鏡頭的多次重複而使劇情産生出熱情奔放的情緒高潮。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部內容複雜的大制作竟然由始至終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而只是靠格裏菲斯的臨場即興創作而成。此外,本片也沒有任何布景的設計圖,但他卻能夠命人搭蓋出宏偉得嚇人的巴比倫布景。在拍攝巴比倫攻耶路撒冷的場面時,更在一天之內同時動用一萬五千名臨時演員和二百五十輛戰車。
1919年的《凋謝的花朵》是格裏菲思導演的最後一部重要作品,在歐洲尤其受推崇。改編自湯馬斯?伯克的小說《中國人與孩子》,故事背景是倫敦近郊的雷姆豪斯碼頭。默片時代著名女星露西,時常被酗酒的父親巴羅茲拳打腳踢。她每天到碼頭上撿拾行人扔掉的錫紙勉強維生。在同一條街上有一個中國青年陳漢,因爲被露西可憐的神情打動,情不自禁尾隨她身後,結果兩人相識成了朋友。後來,露西實在受不了父親的虐待,從家裏逃了出來,餓倒在街上。陳漢路過,把露西背回家中,從來不知道幸福是什麽的露西被陳漢的熱情感動,兩人産生愛情。但巴羅茲得知女兒離家出走的消息後,暴跳如雷,到處打聽露西下落,終于把她從陳漢家裏強行拖回。當陳漢從外面回來得知此事,立刻不顧一切去尋找露西。此時,露西已被凶殘的父親用皮鞭打得斷氣身亡。陳漢怒不可遏,一槍擊斃巴羅茲,然後將露西的屍體抱回家安葬。最後,他也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本片就像狄更斯筆下小說的生動呈現,很多暴行的場面用自然主義的寫實風格表現,令人看得不寒而栗。格裏菲思處理全片的氣氛沈郁而痛切,對劇中人投注了深刻的感情。在技巧上,本片開場不久出現直接的倒敘鏡頭交待往事,在當年是相當大膽的創舉。同時,在影片放映時,又在某些特別片段投射一些彩色的光線用以增強情緒效果,亦令人感到十分新奇。 

戴維•沃克•格裏菲斯作品年表:

1908:《桃麗曆險記》The Adventures Dollie 
1911:《隆臺爾的話務員》
1912:《豬巷火槍手》
1914:《落花,甜蜜的家》Home, Sweet Home
1915:《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6:《黨同伐異》Intolerance
1918:《世界的核心》Hearts of the World
1918:《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1919:《凋謝的花朵》Broken Blossoms
1919:《幸福谷的故事》
1919:《癡情的蘇茜》True Heart Susie
1920:《走向東方》(另譯:《賴婚》、《往事如煙》)Way Down East 
1920:《被崇拜的舞女》
1920:《愛情之花》
1921:《夢幻街》Dream Street
1921:《奧凡斯風暴》Orphans of the Storm
1923:《恐怖之夜》
1923:《白玫瑰》
1924:《美國》America
1925:《美妙的生活》
1925:《馬戲團女郎》Sally of the Sawdust
1926:《撒旦的悲哀》
1928:《愛情的勝利》
1929:《兩性的鬥爭》街頭女郎
1929:《街頭女郎》
1930:《林肯傳》Abraham Lincoln 
1930:《鬥爭》
http://tieba.baidu.com/f?kz=41287115

美國南北戰爭對兩岸關系的啓示>鄭德青  

    摘  要:  發生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真的是爲了廢除奴隸制而戰嗎?其實,南北戰爭的起因不是爲了廢除奴隸制。南北戰爭反映了美國的統一與分裂之爭。問題的核心是:南方各州有沒有獨立的權利。它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它揭示了“一國兩制”政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這對現在處于僵局的臺海局勢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性意義。而在新的形勢下,處理臺灣問題必須有新思維。文章就簡單地回顧美國南北戰爭的曆史以及它對兩岸關系的啓示談談自己一點粗淺的看法。  
    1999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訪美期間,用美國南北戰爭爲例,說明中國有權像美國南北戰爭一樣,用武力對付臺獨勢力。這席話在臺灣立即引起了爭論。臺灣方面代表性意見認爲,朱鎔基引例不當,因爲美國南北戰爭是由奴隸制引起的,所以不能與目前兩岸關系相比。那麽南北戰爭同兩岸關系相比是否有相似和相比之處?

    一、曆史上的美國南北戰爭

    1、“一國兩制”在美國的實踐

    美國曆史上曾經實行過“一國兩制”,只是沒有明確地提過這種說法。美國的奴隸制度存在于南方。在殖民地時期,美國南方從非洲進口了大批黑人奴隸,建立了奴隸制基礎上的種植園經濟。在南方,廣大的黑人被視爲奴隸主的財産,沒有獨立人格,沒有人身自由,過著悲慘的生活。這種狀況在美國建國後仍然得到繼續。美國的建國者們盡管提出了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但是並沒有將之應用于美國南方的黑人。爲了獲得南方奴隸主階級的支持,美國的開國者在建國時采取了默認奴隸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實。這樣就造成了美國在立國後60年的時間裏存在的“自由人”與“奴隸制”這兩制並存的“一國兩制”的現象。

    2、南北戰爭的起因

    美國“一國兩制”的狀況維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間爲奴隸制的爭執開始白熱化。但是,爭論的焦點不是美國南方是不是應該廢除奴隸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裏是不是允許奴隸制,這關系到自由州同奴隸州在聯邦政府內的權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的協議暫時維持了聯邦內自由州與奴隸州數目上的平衡,從而繼續了“一國兩制”的局面。
  然而,這一局面很快就受到沖擊。1850年後,美國共和黨在北方崛起。共和黨希望美國遼闊的西部新邊疆能夠避免奴隸制,實行自由勞工制度,因此堅決反對奴隸制向西部各州擴張。因此,南北矛盾尖銳化。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
  林肯的當選沈重地打擊了美國南方人士。他們失去了對聯邦的信心,覺得南方的利益已經不可能得到聯邦的保護。于是,脫離聯邦,自立政府的主張獲得響應。
  爲了平息南方人的憤怒和擔心,林肯總統在演講中多次向南方遞出橄欖枝。他聲明,他希望南方人士要認識到限制奴隸制的區別。他的目的不是要廢除南方的奴隸制。他要求南方各州不要脫離聯邦,而是在聯邦內解決問題。既然林肯總統已經保證不會廢除南方的奴隸制,那就意 味著“一國兩制”的政策將會繼續。那麽,南方就不應該再有獨立的理由。
    然而,南方各州因此不再願意受“一國兩制”的限制,斷然決然地宣布自組南方邦聯政府。南方人堅信自己有脫離聯邦,尋求獨立的權利。而在這一點上,正是南北方的最大分歧所在。
    南方人士認爲,美國聯邦是當初各州自由加入而組成的。現在各州仍然有權利自由退出。而北方人士則認爲,各州既然已經加入聯邦,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加入時需要全體聯邦成員的同意,退出時也必須經過同樣的程序。對這一統一與分裂權利的認知不同,就成了分別南方人士與北方人士的分界線而不是對奴隸制的認識。所以,美國南北戰爭不是爲了消滅奴隸制,而是分裂與統一兩股勢力之爭。

    3、南北戰爭的結果

    由于北方的實力超過南方,所以南方最後遭到失敗的命運。南方不接受“一國兩制”,戰爭的結果是一國兩制不再實行。成了一國一制。最終吃虧的還是南方。奴隸制被廢除。奴隸主階層在許多年內受到壓制。北方發動的保衛國家統一的戰爭受到人民的擁護,維護國家的統一,從而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美國內戰的損失是巨大的。60多萬青壯年死亡。南方首府裏士滿市被夷爲平地。但是,長遠來看,美國內戰的結果是奴隸制的廢除,聯邦政府的強化,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爲美國成爲下一世紀的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統一則強,分裂則弱。

    二、南北戰爭對現實兩岸關系的啓示

    1、過去在臺灣問題上的有一定的戰略和策略性的錯誤

    我們必須承認北京過去在臺灣問題上的有一定的戰略和策略性的錯誤:一、不承認兩岸分治和各爲獨立政治實體的客觀現實,一味堅持中央和地方的談判模式,其後迫于形勢才不得不步步退讓,但錯失了和平談判的最佳時機;二、全面封殺臺灣的國際空間,殊不知其時正是臺灣本土化民意從量變到質變的微妙時期,對臺灣人民追求民主,民主進程及民主成就的忽視、輕視與蔑視;三、臺獨初起之時,爲了“迅速將危機消滅于萌芽狀態”,采取持續的“文攻武嚇”策略,結果導致臺灣本土化民意更爲迅速的逆轉,“理”跟“禮”則被忽略;四、“美國牌”的分寸掌握,力度拿捏,難度甚高,風險亦大。上述錯誤,從表層上看乃缺乏對臺灣本土民意的了解,以及缺乏政策前瞻性;從深層看,實源于北京爲內戰延續思維和本身政治文化所礙,無法建構更大的戰略格局。只有正視這些錯誤把握機會,解放思想,才能在新時期下處理好兩岸關系。

    2、南北戰爭對兩岸關系現實意義的啓示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有利于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利于兩岸同胞感情的融洽,有利于統一後臺灣的繁榮穩定,也有利于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提出的偉大科學構想。他本來是針對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後因港澳問題迫近而首先用之于港澳。該兩地區的實踐,極大地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內涵,“一國兩制”在美國的實踐等事實證明“一國兩制”的方針是正確的,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臺灣和港澳的確有許多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照套。然它們畢竟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實行與中國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同樣適用于臺灣。祖國大陸人民既然能與港澳同胞一起創造出適用于該兩地區的“一國兩制”的模式,即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也一定可以與臺灣同胞一起創造出適合于臺灣的“一國兩制”的新模式。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中國應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實事求是,和平崛起”爲基礎提高綜合國力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北方由于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南方,所以北方的實力超過南方,則南方最後遭到失敗的命運是必然的。
    加強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進程,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以此爲杠杆促進中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中國和平統一的國家利益的實現。要想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一個強大的中國屹立在世界舞臺,必將大大打擊各種臺獨勢力的影響,大大吸引臺灣人民認同祖國。爲此,中國應該把臺灣問題放在中國崛起的框架之內,繼續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發展經濟;繼續堅持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理念,進行符合中國實際的,是廣大人民確實感覺得到的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全面發展的理念,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有發展後勁的良好統一,全方位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幸福指數,這既是中國崛起的應有之意,也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強大保障和武器。隨著中國的持續全方位的發展,臺灣人民必將越來越心向大陸,心向祖國,也必將大大提升臺灣人民深爲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從而大大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大業的實現。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同時也要做好加強軍事建設的准備。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北方由于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南方,所以北方的軍事實力超過南方,這是北方能夠維護國家統一,防止國家分裂的重要原因。
    加強軍事建設,這既是中國作爲一個大國崛起的內在要求,也是遏制臺灣獨立,遏制美國和日本幹涉中國統一大業,侵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根本保障。“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爲了有效地防止臺灣獨立、制止美國和日本以臺灣問題爲借口,侵犯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侵犯中國在世界各地不斷增長的合法利益,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
    中國的軍事力量現代化,這既是一個世界大國的尊嚴的需要,也是中國崛起的必要條件。只有建立的可以和潛在的敵人相抗衡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夠在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的同時,實現和平。使中國的軍事實力與中國的國防任務和中國的國家地位相對應,有效地遏制戰爭的發生,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和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成功貫徹。

    (4)“血濃于水”,加強兩岸的互動、溝通。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它的解決主要依靠兩岸人民之間的互動,兩岸人民要從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出發,一切要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和大中華文化圈的的偉大複興。
    第一,促進兩岸教育交流,鼓勵兩岸青年學生到對岸求學。第二,針對兩岸經貿整合(包括三通)後,臺灣部分産業外移大陸而導致的失業問題,應主動研究提出有效對策,以協助臺灣失業民衆。第三,鼓勵兩岸各民間團體的交流互動,增強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第四,努力爭取兩岸官方的交流與相互信任,盡管這一點現在看起來要做到很難。
    爭取臺灣民心最核心,就是要讓臺灣人民找回“做中國人”的感覺。特別是當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的時候,關鍵是要讓臺灣人民能夠參與,從而能産生“與有榮焉”的感受。2008中國辦奧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選手身上,奧運工程本身就是中國崛起的過程與象征,臺、港、澳,海外都有人才,讓這些人都參與進來。

    (5)要正確利用好國際的力量,特別是要正確打好“美國牌”。

    雖然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它的解決主要依靠兩岸人民之間的互動,但是,要想在現有的條件下順利實現臺灣問題的解決,中國政府必須努力創建一個良好的解決此問題的國際環境,減少國際上的阻力,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解和支持力度。
    2004年對中國的外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主動參與國際事務,國家體領導人的頻繁外交活動。使中國的外交策略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爲”的轉變。逐漸成爲世界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所以中國要正確處理好國際力量,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解和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要正確打好“美國牌”,“中美關系”最核心的問題是“臺灣問題”。在當今世界上,對中國統一大業一直抱有敵意,並且極有可能幹涉中國統一的是美國。如果沒有美國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中國的統一大業決不會成爲目前的樣子。爲此,中國應該在國際舞臺上大力支持世界的多極化進程,支持歐盟、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力,支持他們的發展壯大。從而發展與他們的良好關系,集中精力發展自己,集中力量防止美國的幹涉。
    總之,南北戰爭反映了美國的統一與分裂之爭。它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它揭示了“一國兩制”政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對兩岸關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兩岸關系必須放在一個新的戰略架構中思考,走出一百多年來被美、日主導的被動形勢,爲新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創造最好的條件。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依靠中國長期以來的發展具備的科學智慧和強大的國力,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政策,中國一定可以取得和平崛起和國家統一的雙勝利。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010.htm

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 ),美國第 16 任總統。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小時候,他幫助家裏搬柴、提水、做農活等。 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後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爲生。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西南部,開荒種地爲生。9歲的時候,林肯的母親去世了。
  一年後,父親與一位寡婦結婚。繼母慈祥勤勞,對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愛後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貧窮,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爲了維持家計,少年時的林肯當過俄亥俄河上的擺渡工、種植園的工人、店員和木工。18歲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爲一個船主所雇傭,與人同乘一條平底駁船順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裏到達奧爾良。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一個有4萬人口的城市。旅途中,林肯親眼看到了黑人奴隸遭受的非人待遇。他對夥伴說:“等到我有機會來打擊奴隸制度的時候,我一定要徹底粉碎它!”1830 年,林肯一家遷居伊利諾斯州定居。在這裏,林肯開始獨立生活,並于1832年應征入伍。林肯當兵的時間很短,退伍後,當地居民推選熱心公務活動的林肯爲州議員候選人,但是他的初次競選沒有成功。
  在25歲以前,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後,他成爲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在艱苦的勞作之余,林肯始終是一個熱愛讀書的青年,他夜讀的燈火總要閃爍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時代,林肯通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讀了《美國曆史》,還讀了許多曆史和文學書籍。他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爲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在一場政治集會上他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于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衆事業的建議,林肯在公衆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1834 年他被選爲州議員。
  兩年後,林肯通過自學成爲一名律師,不久又成爲州議會輝格黨領袖。1834年8月,25歲的林肯當選爲州議員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時管理鄉間郵政所,也從事土地測量,並在友人的幫助下鑽研法律。幾年後,他成爲一名律師。1839年,林肯認識了一位議員的女兒瑪麗?托德。她當時21歲,受過良好的教育,美麗而活潑,他們于1842年11月結婚,以後生育了4個兒子。積累了州議員的經驗之後,1846 年,他當選爲美國衆議員。1847年,林肯作爲輝格黨的代表,參加了國會議員的競選,獲得了成功,第一次來到首都華盛頓。在此前後,關于奴隸制度的爭論,成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這場爭論中,林肯逐漸成爲反對蓄奴主義者。他認爲奴隸制度最終應歸于消滅,首先應該在首都華盛頓取消奴隸制。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利益的蓄奴主義者則瘋狂地反對林肯。1850年,美國的奴隸主勢力大增,林肯退出國會,繼續當律師。
  1854年,南部奴隸主派人進入新並入美國的堪薩斯,用武力強制推行奴隸制,引起了堪薩斯內戰。這一年,共和黨成立,林肯加入,並在1856年參加了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競選,沒有成功。1858年6月16日,在同道格拉斯競選時發表了題爲《家庭糾紛》的著名演說。他說:“‘分裂之家不能持久’。(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編者注)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狀況。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潰,但我的確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將全部變成一種東西,或者全部變成另一種東西。”在此期間,他與道格拉斯進行了一場關于奴隸制問題的大辯論。林肯認爲,奴隸制應該廢除,但必須通過和平的方式來廢除。他的這次競選雖然沒有成功,但大大擴大了政治影響。
  1860年,林肯成爲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11月,選舉揭曉,以200萬票當選爲美國第16任總統,但在奴隸主控制的南部10個州,他沒有得到1張選票。林肯當選總統的消息傳出,美國南北矛盾迅速擴大,堅持蓄奴主義的南方把林肯的當選看作一場災難,南卡羅來納州在林肯宣誓就職之前退出聯邦。爲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戰爭一觸即發。由于美國的普選制深入人心,隨著新總統的當選,國家權力的順利交接漸成美國的傳統。這當中僅有一次略爲例外,就出現在1861年3月林肯就任總統之時。在3月4日就職典禮的當天早晨,同情南方的人們聚集在街頭巷尾散布流言蜚語,甚至傳聞有刺客蓄意行凶。陸軍司令特意采取了預防措施,派出士兵在賓夕法尼亞大街兩側警戒,還在國會大廈附近派駐了一個炮兵連。實際上,那天是平靜的。林肯宣誓就職後,由騎兵護送前往白宮,開始履行總統職務。但是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林肯就職一個月以後的4月12日,南部聯邦的軍隊攻擊了政府的一個要塞,南北戰爭爆發了。戰爭開始時,北方軍隊打得並不順利,爲了迅速扭轉不利的局面,1862年9月22日,林肯頒發了《初步解放宣言》。當年年底,林肯簽署了經過修改的《最後解放宣言》。他在簽署了這個文件後莊嚴宣布:“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比此刻簽署這個文件時更加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根據這個宣言,美國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
  1863年7月1日,南北雙方軍隊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葛底斯堡進行了關鍵性戰役。北軍獲勝,戰局從此向有利北方的方向發展。1864年11月,林肯第二次當選總統。當選後,林肯以極大的努力要求參衆兩院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宣布蓄奴非法。這項曆史性的憲法修正案于當年終于獲得通過。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遇刺身亡。5月4日,林肯葬于橡樹嶺公墓。林肯領導美國人民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促進了美國曆史的發展,一百多年來,受到美國人民的尊敬。馬克思曾經這樣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爲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是美國偉大的民主主義政治家。他出生于社會低層,具有勤勞、儉樸、謙虛和誠懇的品格。他進白宮後,在奴隸制等問題上,政界發生傾軋,國家出現分裂,遇到了很多困難。在日常工作中他不顧個人安全,每天擠出大量時間接見群衆,聽取申訴,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
在他任職期間,由于各種反動勢力的影響,政策上有過躊躇和動搖,但在人民群衆的支持和推動下,能夠順應曆史潮流,最終簽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解決了當時美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四年國內戰爭中,他親自指揮作戰。領導聯邦政府同南部農場奴隸主進行了堅決鬥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社會的發展。林肯于1 8 6 5 年4 月1 5 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國曆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人們稱贊他爲“新時代國家統治者的楷模”。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 16 任總統,是世界曆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鬥爭。人們懷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堅強的個性,他一直是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總統之一。盡管他僅在邊疆受過一點兒初級教育,擔任公職的經驗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意識,使他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總統任期

  1860年,林肯當選爲美國總統。林肯的當選,對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他們當然不願意一個主張廢除奴隸制的人當總統。爲了重新奪回他們長期控制的國家領導權,他們在林肯就職之前就發動了叛亂。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羅來納州首先宣布脫離聯邦而獨立,接著密西西比、佛羅裏達等蓄奴州也相繼脫離聯邦。1861年2月,他們宣布成立一個“美利堅邦聯”,推舉大種植園主傑弗遜?戴維斯爲總統,還制定了“憲法”,宣布黑人奴隸制是南方聯盟的立國基礎:“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隸勞動是自然的、正常的狀態。”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聯盟不宣而戰,迅速攻占了聯邦政府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對南方作戰。林肯本人並不主張用過激的方式廢除奴隸制,他認爲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隸制,然後逐步加以廢除,而關鍵是維護聯邦的統一。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沒有進行戰爭的准備,只是倉促應戰,而南方則是蓄謀已久,有優良的裝備和訓練有素的軍隊,所以,盡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優勢,還是被南方打得節節敗退,連首都華盛頓也險些被叛軍攻破。
  北方在戰場上的失利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許多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這時林肯才意識到,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必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廢除奴隸制、解放黑奴。
  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規定每個美國公只交納10美元登記費,便能在西部得160英畝土地,連續耕種5年之後就成爲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1862年9月,林肯又親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解放的黑奴可以應召參加聯邦軍隊。宣布黑奴獲得自由,從根本上瓦解了叛軍的戰鬥力,也使北軍得到雄厚的兵源。內戰期間,直接參戰的黑人達到18.6萬人,他們作戰非常勇敢,平均每三個黑人中就有一人爲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1863年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綱領性口號,從而使戰爭成爲群衆性的革命鬥爭。
  這兩個法令的頒布是南北戰爭(the Civil War)的轉折點,戰場上的形勢變得對北方越來越有利了。
  1863年7月1日到3日,雙方在華盛頓以北的葛底斯堡展開了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雙方激戰了三天三夜,北軍重創南軍,使南軍損失了3.6萬人,從此北軍開始進入反攻,而南軍只有防守了。
  這年的7月4日,北軍又在維克斯堡大獲全勝。維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是一個高出水面200英尺的懸崖,據守懸崖的叛軍居高臨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脅河上來往的船只。如果從下面攻打這個要塞非常困難。早在1862年末,格蘭特就率軍在海軍的協助下幾次攻打這個要塞,但都沒成功。1863年4月,格蘭特實行了新的進攻計劃,先摧毀了要塞周圍的各個據點,然後包圍了維克斯堡。海軍也來助戰,從陸地和水上同時進攻,猛烈炮擊要塞,震耳欲聾的炮聲一直響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叛軍彈盡糧絕,被迫投降,北軍這一次俘虜叛軍2.9萬人。
  緊接著,北方軍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猛追擊叛軍,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軍首都裏士滿。4月9日,叛軍總司令羅伯特?李率殘部2.8萬人在阿波馬托克斯小村向格蘭特投降。曆時四年的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
  南北戰爭被稱爲繼獨立戰爭之後的美國第二次資産階級革命。林肯成爲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隸主卻對他萬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Ford's Theatre)裏看戲時,被南方奴隸主收買的一個暴徒刺殺。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震動,美國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萬人停立在道路兩旁向出殯的行列致哀,有150萬人瞻仰了林肯的遺容。林肯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爲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

底斯堡演說詞

  (這是林肯1861年2月11日在葛底斯堡陣亡將士公墓落成儀式上發表的演說,是公認的英語演講的最高典範。)
  八十七年前,我們的先輩在這個大路上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國家。這個國家以自由爲理想,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國內戰爭。我們的國家或任何一個有著同樣理想與目標的國家能否長久存在,這次戰爭就是一場考驗。現在我們在這場戰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聚會在一起。我們來到這裏,將這戰場上的一小塊土地奉獻給那些爲國家生存而英勇捐軀的人們,作爲他們最後安息之地。我們這樣做是完全適當的,應該的。
  然而,從深一層的意義上說來,我們沒有能力奉獻這塊土地,沒有能力使這塊土地變得更爲神聖。因爲在這裏進行過鬥爭的,活著的和已經死去的勇士們,已經使這塊土地變得這樣聖潔,我們的微力已不足以對他有所揚抑了。我們今天在這裏說的話,世人不會注意,也不會記住,但是這些英雄的業績,人們將永志不忘。
  我們後來這應該做的,是獻身于英雄們曾在此爲之奮鬥、努力推進、但尚未完成的工作。我們應該做的是獻身于他們遺留給我們的偉大任務。我們的先烈已將自己的全部精誠賦予我們的事業,我們應從他們的榜樣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決心使他們的鮮血不止白流。在上帝的護佑下,我們的國家將獲得自由的新生;我們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存于世上。
  人物簡評
  美國第16任總統,在美國曆史上起過決定性作用的資産階級革命家,著名演說家.南北戰爭期間,他果斷地廢除奴隸制,扭轉戰局,維護了美國的統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6968.html?tp=0_11

林肯(維基版,只貼南北戰爭與廢奴)

………………
1847年林肯當選爲聯邦衆議員。對于蓄奴問題,當時美國存在兩種制度--南方以棉花、煙草種植業爲經濟支柱的各州可以合法蓄奴,而北方各州則禁止。那麽,對于欲加入聯邦的新領土,奴隸制度的法律地位如何,亦存在兩種觀點。1854年聯邦參議院中的重量級議員、伊利諾州民主黨人斯蒂芬?道格拉斯推出《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即:民主制度下的人民有權對奴隸制度的合法性進行自決。但是林肯的主張是,新的領土必須是自由之邦。爲此,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說:
“ 分裂的家庭必不能持久,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政府絕不能持久。我不希望聯盟解體,正如我不希望家庭垮掉,所以我的確希望不再分裂。國家將采取一個制度,非此即彼。 ”
林肯反對奴役,但是他還不完全是廢奴主義者。1861年爆發的內戰徹底改變了他對奴隸制度的看法。

1860年總統競選

1854年北方各州主張廢除和限制奴隸制的人士成立了共和黨。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得到北方各州的鼎力支持,但是他的名字根本就未曾出現在南方九個蓄奴州的選票上。1860年11月6日,林肯擊敗民主黨候選人斯蒂芬?道格拉斯,當選爲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的勝利成爲壓垮南方的最後一根稻草。道格拉斯落選後,奔走于各州,呼籲人民支持林肯,維護聯邦的統一。

南北戰爭

在1860年的總統大選過程中,隨著林肯當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南部的分離主義者開始謀求脫離聯邦。1860年冬,南部七個産棉州南卡羅來納、佐治亞、阿拉巴馬、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和德克薩斯宣布成立美利堅聯盟國(或稱“邦聯”),但是詹姆斯?布坎南總統和當選總統林肯均拒絕承認邦聯。當林肯宣誓就職時,邦聯已是既成事實,分離州拒絕以任何條件返回聯邦。
1861年4月,南卡羅來納軍隊進攻聯邦軍隊在本州駐紮的桑特要塞,打響了南北戰爭的第一槍。林肯立即召集了州長會議,派遣75,000人的部隊收複要塞。隨後,原保持中立的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倒向邦聯。
1862年7月,國會通過釋放所有奴隸的《第二充公法案》,但並未從憲法上廢除奴隸制度。該法案的目的是打擊奴隸主控制的叛亂州。林肯反對奴隸制度,認爲它在道德上是邪惡的,與《獨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的原則相矛盾。在南方邦聯州脫離之前,林肯只是反對將奴隸制度擴展到新納入聯邦的疆域,這是在聯邦立法機構權力範圍之內的事宜。但國會並沒有憲法的授權去廢除在南方各州業已存在的奴隸制度。因此,在1861到1862年間,林肯聲稱北方是爲維護聯邦而戰。廢奴主義者對他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1862年9月22日,林肯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在廢除奴隸制度的道路上邁了一大步,直接催生了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這一宣言把戰爭的目標明確地定義在廢除奴隸制度。他後來說:“在一生中,我確信,我未做過比簽署此宣言更加正確的決定。”
在聯邦軍隊經曆過數次挫敗後,林肯任命尤裏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爲總司令,扭轉了戰局。1864年,林肯授權格蘭特采用焦土戰術,以打擊南方的士氣和維持戰爭的經濟能力。聯邦將領威廉?特庫賽?謝爾曼將軍的部隊從亞特蘭大向南卡羅來納海岸進軍的沿途,縱火焚燒了許多農場和城鎮,給南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財産損失和久久難以撫平的精神創傷。
………………
身心缺陷

林肯的長相常被政敵攻擊,連名文學家霍桑也稱其為其貌不揚,科學家曾針對兩個林肯臉部塑造的石膏面模進行雷射掃瞄,發現林肯有半邊小臉症的病狀。當林肯的左眼往上瞟移的時候,右眼竟然會絲毫不動,即斜視的毛病。林肯左眼眶比右眼眶小,導致控制眼部垂直運動的肌肉移位。亞特蘭大總統山雕塑者格曾?博格勒姆認為林肯左臉不夠成熟,未發育完全。除此之外在當時的醫生以及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林肯患有天花、心臟病和憂鬱症。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4%BC%AF%E6%8B%89%E7%BD%95%C2%B7%E6%9E%97%E8%82%AF

 

台長: 阿楨
人氣(5,406)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國家的誕生》
此分類上一篇:《華盛頓》

阿楨
塗翔文╱林肯:政治需要高明手段

丹尼爾戴路易斯(前)主演的「林肯」被看好能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導演獎。圖╱福斯提供與其歌功頌德講述偉人一生,不如集中單一事件、以小窺大反映角色內在。「林肯」將主軸設定於林肯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前,努力推動國會通過廢除黑奴法案的艱辛過程。影片除了從領袖思維,大量描寫他在政治上的斡旋,同時也著眼於他面對家庭所必須的犧牲。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選用工整的古典戲劇風格,倚賴精湛的劇本與演員,穩健地講述上一世紀的政治角力,借古喻今。
林肯將「人人生而平等」的憲法精神付諸實現,讓他成為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領袖。選擇這樣的人物做主角,既是優勢,亦是包袱。而編劇東尼庫許納寫出了一個去蕪存菁的好劇本,已先為「林肯」立下不敗之功。
影片聚焦於林肯戮力推動法案的執著,夾在外有戰火頻仍、內有國會劣勢、家有妻兒煩惱的腹背壓力之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透過大量細節的描寫,林肯看似慢郎中、愛講小故事大道理的性格特質,不僅懂得柔軟身段的妥協,又擅長立場堅定的論理,讓整個扳倒頹勢的過程,既合乎戲劇化原則,又散發出迷人的角色魅力。
編導並同時將林肯高明的政治手段,毫不矯飾直接呈現。在遊說過程中,他時而威脅利誘、時而曉以大義,絲毫沒有被詮釋成一個道德潔癖的完美偉人。從這個角度出發,即使我們很難像美國人一樣,將「林肯」當成切身相關的歷史記憶看待,它仍是一部十分精采的政治電影。林肯的作為風範,論格局、講手腕,絕對都足以當成所有台灣政治人物的借鏡典範。
拍慣大片的史匹柏,這回反將「林肯」導成一部室內劇,影像上大多呈現由中景緩緩推進特寫的拍法,不玩花俏的場面調度,因此更仰仗演員的能量。入圍奧斯卡的丹尼爾戴路易斯、湯米李瓊斯與莎莉菲爾德爐火純青;即使其他不見得叫得出名字的配角們,也全都精準到位。尤其飾演林肯的丹尼爾戴路易斯霸氣十足,不僅超齡演出,從口音到神態都宛如「林肯上身」,小金人篤定在握。
至於史匹柏自己,比起同樣改編自真人實事的「慕尼黑」或「辛德勒的名單」,「林肯」就複雜度與挑戰性而言,都相形保守了些。在即將登場、缺少班艾佛列克與凱薩琳畢格羅的奧斯卡最佳導演之戰,我認為李安之於「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所做出的突破,其實略勝一籌。
回響
好萊塢洗腦,別再給他們得逞了,已在美洲洗出了一堆沒大腦的年輕人了
史匹伯的電影都是如此煽情。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1225
2013-02-26 12:50:19
版主回應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 Abraham Lincoln : Vampire Hunter 2012

劇情簡介
《黑影家族》提姆波頓監製,《刺客聯盟》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3D新作,大膽顛覆歷史傳奇。美國總統林肯化身惡夜英雄,逢夜殺出,剷奸除魔!
時間總會給歷史人物最公正的評價,身為美國人民心目中最景仰的英雄,林肯總統,竟也有為人所不知的一面。
白天,他鎮日忙於解放黑奴,拯救美國聯邦的分裂危機;到了晚上,他變身成為手執斧頭、專門獵殺到處肆虐並善於化身隱藏的吸血鬼,讓這些在夜間橫行的吸血鬼聞風喪膽,最後也引發吸血鬼的世紀對決...
  開眼BBS
拍的蠻精彩,故事也創新,可惜了票房....
美國人才會看的電影!
吸血鬼是在諷刺英國人嗎?英國人看了會不會生氣?
  影片短評
鬼扯也要有個限度, 如果南北戰爭, 對抗的是白天也能出來的吸血鬼, 北軍一點勝算也沒。
很好看啦!吸血鬼片裡十部找不到三部好看,這部能到達這樣~讚啦!
爛片 主角一字臉 特效加分
一開始吸血鬼就直接咬下去就結束啦...
  影評
真‧林肯無雙 不營養大雞排
總統辛苦了 喬小夫
精采帥氣吸血鬼動作電影 帥哥:KJ
林肯揮大斧,吸血鬼一律爆頭處理 Easy
血濺革命 Joey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一部林肯立志傳 文:普蘭可

小時後林肯名列在「偉人傳記」之中,不過任何事總要經歷「建構──解構──再建構」的過程,林肯也一樣,打了勝仗勝者為王就是偉人?後來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見,譬如說南北戰爭死了那麼多人,只為了他的一句嘴砲,或是南北戰爭後南方黑人狀況並沒有變好,反而更糟,這也是事實,這些質疑算是「解構」的過程。
  《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可說是正是對林肯做了一個「再建構」的動作,說起來,它可說是一部「林肯立志傳」,從他幼年喪母開始──史實上他的確9歲喪母,不過當然不是因為吸血鬼咬,而是因為當時移民不知牲畜吃了俄亥俄河畔繁茂的蛇根草會分泌有毒的奶,林肯的母親喝了毒奶而死──到成為一個雖然認真正直卻渾沌搞笑的毛頭小子,最後領悟而從政的過程,其間不斷闡述林肯的信念,與信念形成的過程,以及面臨的矛盾,讓林肯「落入凡間」,變得有血有肉起來,然後讓人理解到這樣一個凡人,卻能達成歷史偉業,而體認到他的渺小與偉大,不只是因為他剛好打贏而已。
  雖然如此,但畢竟這是部電影,為了戲劇效果改編了很多史實,譬如林肯的黑人隨從威廉在史實上並非他的幼年好友,他是在春田市才初次認識林肯的。在蓋茲堡會戰後他的確陪同林肯發表演說,如電影所演,有趣的是,在火車上他當然沒有與林肯一起砍吸血鬼,但是他倒是在車上照顧當時得天花的林肯結果反而自己染上天花,可說的確兩人在火車上一起對抗病魔,稍後威爾因此去世。
  而在劇中最後被「賜死」的史畢,史實上還活了很久,還幫林肯辦追悼會。史實上林肯的確住在他家,而且還是兩個人一起住同一間──這個史實後來被很多野史寫成他們兩人過從甚密,不過其實也的確很可疑,因為林肯為了史畢想搬走竟然延後結婚一年XD──不過林肯認識他時就已經在選州議員了,不是先當他的店夥計之後才被發掘從政。
  說起林肯的婚姻,其實夫妻倆生了四個小孩,長子羅勃一直活到成年,次子愛德華在南北戰爭10年前就早夭了,死於戰爭期間的是三子威廉,而戰爭時他們還有四子湯瑪斯,他到戰爭後的1871年才英年早逝,劇中大概為了省事,改成林肯夫妻只有一個小孩,在戰爭中死去。
  不過瑪莉陶德倒真的本來跟別人訂婚,也就是劇中的道格拉斯,後來林肯橫刀奪愛不說,還跟他在政壇上打對台,雙方針對奴隸問題進行過一系列大辯論,這次辯論的格式還流傳至今,成為美國高中與大學的辯論會格式哩。
  而林肯也不是獨子,他上頭還有個姐姐,在林肯母親去世後,都是姐姐在照顧他,直到他父親再娶為止,後來他姐姐結婚後懷第一胎時因難產而死。有趣的是,林肯倒真的擅長使斧頭,年輕時他以此技能做鐵路圍籬工以補貼家用。
  就這部分來說,本片應該叫「絕地武士林肯」或「林肯無雙」才對,那一群群的吸血鬼身手不凡,會瞬間移動還會隱形,但是一撞到林肯手上,一個接一個被斧頭大卸八塊,黑血四濺,林肯打鬥毫不拖泥帶水,不像以前的動作片打了幾千招都沒啥結果,雙方一交手就是有吸血鬼斷手斷腳斷頭。
  本片的動作戲運鏡真的值得讚賞,雖然斧頭揮舞飛快,但一招一式都能看得很清楚──不像很多爛導演會亂晃鏡頭或快速移動鏡頭搞得什麼都看不到──在緊要的關頭,都會不著痕跡的放慢動作,但又不影響流暢性,不愧是「刺客聯盟」的導演。
  不過劇情上在「林肯立志傳」以外的部分就稍嫌薄弱,譬如說吸血鬼普遍智商低落,..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54/33548070/
2013-08-23 11:53:58
阿楨
馬英九與林肯 2013-03-01 旺報短評

獲得本屆奧斯卡兩項大獎的好萊塢新片《林肯》,正在台北上映,林肯的事蹟在網路引起許多討論。林肯在美國歷史地位極高,他堅持解放黑奴,不惜與南方諸州內戰,戰爭打到第4年,南軍有意謀和,但林肯為了讓解放黑奴的宣示入憲而斷然拒絕。他不惜以官位與金錢收買反黑人的民主黨籍議員,並與堅持黑人完整公民權的同黨激進派議員激辯,最後贏得激進派與部分民主黨議員支持,終於順利通過第13條修正案,解放黑人入憲。但修憲造成嚴重社會分裂,他亦以身殉。
陳水扁不值得討論,李登輝和馬英九兩人政治風格不同,李登輝較接近林肯,他為了實現本土化理念,不惜引進黑金孤立黨內反對勢力,並賄賂民進黨以完成修憲。馬英九則力行不沾鍋主義,卻不能推動理念實現,難以成為偉大政治家(楨:以官位與金錢收買叫偉大政治家? 詳參【圖博館】:大小騙子 台灣人要騎那種馬?《總統的親戚》《黑金》《林肯》)。
但李登輝不能和林肯相提並論,其差別在歷史正確與否。
林肯解放黑奴站對了歷史方向,李登輝推動台灣本土化並遠離中國,在1989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與柏林圍牆倒塌、全球共產主義瓦解之際,看似站對歷史,但2007年華爾街引發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又顯得他錯了,但也許再過20年他又對了。
歷史地位要由歷史發展決定,但政治家必須有政治信念並勇於實現,這是馬英九的不足,也是習近平的考驗。
  回應
  偏見,馬英九連年向228家屬道歉、致意,即便每遇抗爭仍不改其志,這還叫不沾鍋?
  評論者不要帶著私心評論人,只要達不到你要求的,就一致否定,也不管那是不是當事人的原本立場或者是理念就妄下定論!
  林肯之所以偉大,因其不惜以武力統一美國,阻擋了國家的分裂。
  這篇文章真夠扯的
2013-03-01 12:35:56
圖博館
喬治·華盛頓奴隸名單手稿曝光約於1799年左右手寫

2016-05-19,美國弗吉尼亞佛瑞德·史密斯之喬治·華盛頓研究國家圖書館,華盛頓於1799年左右手寫的弗農山莊奴隸名單曝光
  華盛頓11歲那年便從父親的遺產中繼承了10名奴隸。此後,他繼續購買奴隸——其中有直接從奴隸市場購買的,也有在旁系親屬死亡後收購過來的。1759年,在富有的寡婦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嫁給華盛頓之後,他們豢養奴役的人數達到了頂峰。華盛頓的新妻子為弗農山莊帶來了80多名奴隸。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夕,有將近150個靈魂被算作華盛頓夫婦的私有財產。
  177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打響兩天之後,喬治·華盛頓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城鎮登出一則廣告,懸賞捉拿10個逃亡奴隸。其中兩個是“尼格羅奴隸”,即黑人奴隸;另外8個是白人奴隸,其中包括來自蘇格蘭的中年製磚匠威廉·韋伯斯特和20歲的托馬斯·皮爾斯(一位來自布里斯托爾的木工)。
  1789年,華盛頓成為美國首任總統,這名成為總統的種植園主不但准許黑奴制度的存在,自己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隸。為了維持自己的財富、生活方式和名聲,華盛頓需要奴隸們為他勞動。
  華盛頓是美國的國父,是獨立、民主、自由的象徵,他同時又是奴隸主。這兩面都是真實的,甚至可以說密不可分。然而我們在社交平台更多看到的是對華盛頓一邊倒的讚美(有些甚至硬傷頗多),而對其蓄奴的事實不聞不問,這似乎也算是中國的輿論場中有趣的現象之一。
  2014年11月,某位大V“盛讚”華盛頓歸隱田園的故事,不少網友一一指出微博中存在的常識性錯誤,比如華盛頓領導的是美國對外的獨立戰爭而非內戰,而且打完沒幾年,華盛頓就當選總統後又連任等等
  華盛頓死於1799年12月14日。在他去世時,弗農山莊的318名奴隸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列在總統名下。華盛頓曾立下遺囑,要求在他妻子去世後解放在他個人名下的奴隸。他終於在死的時候完成了生前一直不願做的事情。華盛頓之所以立下這樣的遺囑,恐怕也是因為他沒有親生子女繼承自己的遺產,使這個艱難的決定變得容易了許多。
  瑪莎·華盛頓活到了1802年,她死時將自己所有的“人員財產”留給了自己的繼承人。她沒有解放任何一名奴隸。
  回應
 華盛頓壓根不是欣然放棄連任回家的,而是在政治鬥爭中處於下風所致,最簡單的,查查他離任前後的報紙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居然有白人奴隸!我還以為美國祇有黑人奴隸,白人至少是公民
 債務奴隸
2016-05-27 11:12:57
圖博館
落櫻神斧,黑奴捕手,印第安屠夫,美國自由之父。華盛頓外號可真多,這些外號還充分體現了對立統一的哲學原理。
  華盛頓下台之後,美國很多的報刊、媒體、各種輿論發表了很多文章來攻擊華盛頓,在當時的美國輿論中間,華盛頓被塑造成了貪婪、狡詐、兇殘的形象,包括他用黑人的皮做皮靴,強姦黑人女奴,他家裡有多少地,在當時的美國人筆下,華盛頓是很荒淫無度的,是沒有道德底線的。如果在我們中國找一個詞,來對應美國人筆下的華盛頓的話,這個詞就是人渣。但是後來,美國人很快就清醒了,他們覺得美國人好不容易有一個比較優秀的總統,如果把華盛頓徹底搞掉了,那美國精神的基礎在哪裡?美國價值的根基在哪裡?於是,美國人就掀起了一場運動,就是“美化華盛頓”運動。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華盛頓的故事,包括他小時候用小斧頭砍樹等,很少有人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是我告訴大家,我們今天看到關於華盛頓的各種故事,99%是假的。在“美化華盛頓”運動中,美國人找了很多專家,找了很多人編了很多關於華盛頓的正面故事。然後通過媒體、書籍、跨國公司等各種渠道把這些故事廣泛傳播,經過持久的宣傳,現在美國人提起華盛頓是充滿敬意的,再也不說他是人渣了,而且不僅美國人提到華盛頓充滿敬意,就連我們中國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提到華盛頓,還會知道他幹過的見不得人的事嗎?不會了。華盛頓被美化、塑造成一個全世界都敬仰的領袖形象。
 早應該從根上揭開“民主,人權,自由”謊言,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防衛戰
 我主要的目的是我們國家的統一。如果因為統一而不釋放黑奴,我就這麼幹;
如果釋放黑奴可以完成統一,我也這麼幹;或者為了統一需要放一部分黑奴,一部分不放,我也願意幹。——1862年8月《給格利雷的信》林肯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6_05_26_361878.shtml
2016-05-27 11:14:23
阿楨
特朗普:將成立“1776委員會”普及美國“正史” 2020-09-18 觀察者網

  美國“官方”的建國年份為1776年,《獨立宣言》的簽署,標誌著美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卻于去年提出了“1619項目”(1619 Project),認為奴隸制開端才是美國“元年”:這一年首只運奴船載著20多個黑奴抵達北美,隨後開始了一段血腥殘暴的奴隸制歷史。
  “1619項目”引發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不滿,在宣佈教授相關內容的學校得不到經費後,他又表示,將簽署行政令成立“1776委員會”(1776 Commission),以在美國學校中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
  在黑人喬治•佛洛德遭到白人員警“跪殺”後,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雖然民眾的抗議活動批評種族主義政策並呼籲解決方案,但特朗普還是將重點放在了抗議者“不守規矩”的地方,例如一些示威者推翻了邦聯領袖以及其他具有爭議性人物的雕像,包括哥倫布和前總統傑克遜。
  7月4日,特朗普在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俗稱總統山)上發表講話,發誓捍衛美國的“遺產”,抵禦他所說的“憤怒的暴民”,並指責公立學校教孩子們“討厭自己的國家”。
  本月早些時候,白宮獲得華盛頓特區地方政府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呼籲對華盛頓紀念碑、傑弗遜紀念堂和哥倫布雕像等進行重新命名、拆除或搬遷,引發爭議。
  回應
正確的歷史本來就是記錄了美國生於不義啊!欺騙、偷竊、撒謊、屠殺印第安人、搞種族滅絕、一次次撕毀合約背信棄義、侵略成性,現在還背叛人類,隱瞞疫情,助攻病毒,喪盡天良!這個政權的性質比肩納粹!
2020-09-21 08:11:20
阿楨
美國南北戰爭的目的是解放黑奴?可謂顛倒因果!混淆是非!2020-12-18 中國歷史研究院

美國獨立後,版圖不斷由東海岸向西部擴展,但是北方與南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北方是工業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2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南方依然盛行黑人奴隸種植園制度,它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提供原料,換取工業品,雖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特徵,但不等同於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它以黑奴勞動為基礎,種植場主對黑奴實行超經濟的強迫勞動,視奴隸為財產,可以任意加以處置與買賣。
  南北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矛盾隨著美國領土不斷擴張而逐漸複雜尖銳,矛盾逐步集中在南北雙方爭奪聯邦控制權的政治領域,演變成維護聯邦統一還是分裂國家的“政治危機”。終於,這一危機在南方奴隸主製造的陰謀分裂活動中爆發:1861年4月12日上午4點30分,叛軍打響轟擊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的第一炮,公然挑起國內戰爭。
  林肯並不是廢奴主義者
林肯雖然不贊成奴隸制,但他並不是一個廢奴主義者。林肯的《首次就職演說》裡提到“我無意直接或間接干擾蓄奴州的奴隸制度”,其核心思想是為了避免國家分裂,維護聯邦統一。
美國內戰的事實表明:南方奴隸主為維護奴隸制度而挑起內戰;林肯政府卻為實現維護聯邦統一、保衛主權完整的最高目標,而解放黑人奴隸、解決土地問題。可以說,解放黑奴並非是內戰最初的目的,而只是為了實現勝利,維護聯邦統一的一種手段。
  南北戰爭後的美國黑人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2020-12-20 09:28:52
阿楨
敢對雍正斷章取義?!綠媒竟然說:搞“台獨”第一人是雍正皇帝!2020-12-16環球網

島內綠媒“三立新聞網”15日曝“大料”,聲稱有證據顯示,搞“台獨”的第一個人是清朝的皇帝雍正。對此,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舉出六大例證打臉,不僅痛批“綠媒和綠線民,又蠢又無知”,更嗆“綠媒和綠線民的蠢,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稱,“台獨”分子為了給“台獨”找理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雍正說出這句“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之後,後面一句是“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結合上下文來看,雍正想要說的是“臺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於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臺灣納入版圖”。
2020-12-20 09:33:43
阿楨
真理的史詩:美國全史(三冊套書)
These Truths: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吉兒.萊波爾 Jill Lepore
出版社:馬可孛羅 2020/10/05
  目錄
第一部 概念1492-1799
第二部 人民1800-1865
第三部 國家1866-1945
第四部 機器1946-2016
第十六章 美國,已被破壞
  政大教授嚴震生導讀
  中譯本發行的時間,剛好碰到美國極為動盪的二○二○年。
  許多美國獨立建國的英雄及制憲先賢,因為曾經蓄奴或是沒有反對這個制度,過去認定美國的偉大歷史經驗乃是由白種盎格魯撒克遜基督徒所創建的共識,如今受到修正主義的挑戰。
  新冠病毒、族群衝突、歷史修正主義已經讓美國兩個政黨的激化程度大幅提升。
  本書相當精采的一部分是敘述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三十六歲時拿下一八九六年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布萊恩代表美國十九世紀末期工業革命後、農民生活相對困頓下南部和西部大草原州的利益,他自認是小市民及被剝削勞工的代言人,因此在競選過程中,搭乘火車到二十七個州進行了約六百場的演講,企圖靠著反對建制派來獲得選民認同,但仍然敗給東部代表工商業利益的麥金利。
  一百二十年後,同樣是以民粹方式崛起的川普,卻成功地當選美國總統,在布萊恩獲得勝利的二十二個州中,有十八個是在一百多年後支持川普的南部和西部大草原各州。
  作者在不強調修正史觀的情況下,閱讀少數族群及女性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經歷後,我們不難發現為何種族及性別歧視仍然根深柢固地存在美國社會中,而獨立宣言中所謂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剝奪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這些真理」不僅尚未完全實現,不時還會出現倒退的現象,這或許是對美國民主實踐最大的諷刺。
2021-01-28 09:23:33
阿楨
不爽安倍沒有理由 槍手供詞驚曝「下一位某宗教團體」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2-07-08現身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為自民黨候選人的參議院選舉造勢,遭41歲槍手山上徹也開了2槍身亡。警方隨即將他壓制上銬,以殺人未遂罪逮捕,據悉嫌犯供稱自己對安倍相當不滿,「早就想殺了他」,此外點名下一個目標為某個宗教團體。
槍手2002年服役於日本海上自衛隊,3年任期滿後退職,之後就一直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網購零件製手槍。
  相關新聞
安倍晉三中兩槍身亡 拜登反華左右臂膀斷
  回應
 今天所謂民主制度,在日本前首相中槍身亡,和大英首相暗然下臺,下一個是誰?這個聯盟喪鐘已敲響,他們不去面對人類共同危機,必須付出代價!
 開槍者有民主自由人權表達訴求!呼籲將這位義士的牌位供奉到靖國神廁!
  相關新聞
 安倍三箭救經濟,學者:影響力最大的日相,專家:戰後日本政治最大事件。
 因病下台安倍經濟學失敗收場 2020-08-29 工商時報 (回應:日中對比:日2000年GDP爲4.89萬億美元,2020年5.05萬億(零成長) 。中2000年GDP爲1.21萬億,2020年14.72萬億(12倍)。安倍執政9年,三支箭就是騙人的把戲,他一心一意要修憲讓自衛隊出國作戰。)
 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澤一郎稱:對自民黨選舉有利,日本修憲有望不當發言挨轟。
 安倍之死,日本政壇或重新進入震盪期,牽動東亞地緣政治風險。
 暗殺伊藤博文兇手行刺安倍: 8年前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曾《安重根向安倍開槍》時空穿越小說預言成真。安倍一門三首相,外公岸信介曾躲過刺殺。
 日駐台代表泉裕泰悼安倍:盼您與李登輝總統在天上守候日台(回應:拜託...李燈灰在十八層地獄好嘛...)
 史上最友台日首相倍晉三去世,台日關係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柱,綠營齊哀悼。
 最友台日相安倍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回應:安倍有把釣魚台還給台灣嗎?李登輝曾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李登輝2020-07-30逝世,日人關注:繼承者的指教...日本國家迷惘中的感情投射(回應:李是安倍老師! 李是日本魂的台灣人,鄙視中國人、也看不起台灣人,他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優越的日本皇民。所以日本人崇拜強者的性格也同樣投射在李登輝身上 希望能從李的身上找到日本再起的典範。李善變,有反骨。他參加了共產黨,又退出;參加了國民黨,又背叛;組織台聯黨,又疏遠;搞兩國論,又否認;他,不是民進黨,又像民進黨的國父。)
2022-07-09 06:27: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