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2 06:34:09| 人氣1,675|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25攻擊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苏-25座舱

苏-25“蛙足”攻击机 Russia Su-25 Striker

下图为S80 80mm火箭和两种B-8吊舱,尖头吊舱由战斗机、攻击机等高速飞机携带,平头者为直升机携带。

下两图为S80火箭系列中最新出现的末制导型号,由俄罗斯开发。该火箭采用原有的发动机和弹身,加上一个接近目标时分离的末制导半主动激光制导战斗部。战斗部通过尾翼控制,目标目标。

苏-25“蛙足”攻击机 Russia Su-25 Striker 苏-25“蛙足”攻击机 Russia Su-25 Striker

 
蘇-25攻擊機(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蘇聯陸軍爲了增加大規模摩托化常規地面戰爭的勝算,推出了蘇-25攻擊機,北約代號“蛙足”。蘇聯自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伊爾-2(IL-2)攻擊機裝備部隊之後,就一直沒有研制專用的近距支援攻擊機,直到蘇-25出現。蘇-25在原型競爭中擊敗了伊爾-102,獲得了蘇軍訂貨。
越戰中美軍的深刻教訓和美國A-10攻擊機的出現,使得蘇聯加緊研制裝備了這種專用攻擊機。其主要特點爲結構簡單,裝甲厚重堅固,易于操作維護,適合在前線戰場惡劣的環境中,進行對己方陸軍的直接低空近距支援作戰。因此,蘇-25相應的放棄了速度上的要求。
蘇-25由蘇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研制。該機于1968年開始研制原型機1975年2月22日首飛,1978年投入批生産,80年蘇-25A投入阿富汗戰場試用。1984年,正式定型的蘇-25B裝備部隊,形成全面作戰能力。蘇-25在阿富汗戰場上大展拳腳。該機出口到了多個國家,但並未有明顯的戰果。蘇聯解體後,在資金投入無法保證等原因的限制下,該機的改進發展工作停滯不前,其先進改進型號(如蘇-39)至今未脫離試驗階段。蘇-25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飛,並能與米-24武裝直升機協同,在戰場上配合地面部隊作戰,攻擊坦克、裝甲車和重要火力點等。1982年前蘇軍曾在阿富汗大量使用過該機,效果相當不錯。這次實戰經驗也使得蘇-25從A型演化爲B型,B型主要的改進都基于實戰中出現的問題,首先是要改善機載設備。爲此,蘇聯科研人員從A型的教練型下手,去掉了後座,空余出來的空間用于加裝電子設備和油箱;然後又去掉了內置的30mm雙管機炮,另外在機頭下加裝了一個機炮艙,安裝了一門改進後的30mm雙管炮;針對夜間和惡劣條件下A型觀測能力不足的問題,B型上在光學和激光觀瞄裝置的基礎上,加裝了紅外觀瞄裝置。
定型後的蘇-25B爲兩側進氣正常布局,大展弦比梯直機翼,三梁式結構,具有良好的亞音速性能和低空機動性能。機翼前緣有20°後掠角,有下反角。翼後緣分三段,外段是液壓驅動的副翼,手動操縱功能作爲備份。內兩段是雙縫襟翼,有多重補償片。機翼前緣有分成兩段的全翼展前緣縫翼,機翼外段前緣突出,在機翼中段形成鋸齒形。翼尖處有小艙,內裝電子對抗設備,小艙下部有可收放的著陸燈。小艙的後部形成減速板。
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短粗,全焊接座艙底部及四周裝有24毫米的鈦合金防彈裝甲,操縱面由傳動杆驅動而不是鋼索,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可以抗一般的地面炮火的攻擊。主要承力件爲耐損結構。發動機艙由不鏽鋼板制造,油箱間充有阻燃泡沫。爲強調生存力而增加的重量占正常起飛重量的7.5%。可用四個吊艙裝載維護工具轉場飛行。發動機可使用前線機場中的各種燃油。容量高達3600升的機體油箱使用了自密封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生存力。另外還可以在機翼下挂載四個PTB-1500副油箱,以增加航程。機頭左側是空速管,右側是爲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傳感器。彈射座椅爲K-36L型。
此外還有多種改型,如蘇-25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5UT不帶武器系統的蘇-25UB教練型,蘇-25UTG雙座艦載教練型,蘇-25T/TK反 坦克型、蘇-25K出口型等。該機共生産600多架,1992年交付完畢。蘇-25除裝備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外,阿富汗,安哥拉,阿塞拜疆,保加利亞,捷 克,格魯吉亞,伊朗,伊拉克,哈薩克斯坦,朝鮮,秘魯,斯洛伐克,土庫曼斯坦和烏克蘭等國家也都裝備有該機的不同型別。
電子系統包括有“警笛”3雷達告警系統,SR0-2敵我識別器,ASO-2V箔條/幹擾條投放裝置,激光測距儀和目標指標器,機頭鼻部裝有APS-17和BTS-8光學火力控制系統,其中包括用于拍攝對地攻擊效果的AKS-750S錄象設備等,還有一部激光測距制導裝置。電子戰裝置包括SPO-15 Sirena-3電子告警裝置和一部電子幹擾機,以及ASO-2V紅外幹擾裝置。導航裝置有RSBN “塔康”戰術導航系統、MRP-59P地標照射接收器、RV-1S雷達高度表等。通信系統包括SRO-2敵我識別裝置、SP-69空中交通管制系統、 VHF/UHF無線電臺和一部空地通信電臺。
後機身下方兩側裝有2臺圖曼斯基設計局的R-195無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爲44.18千牛。兩臺發動機間裝有5毫米厚的裝甲。發動機噴管尾部有吸入冷空氣的裝置,從而降低了噴出的燃氣的溫度,減小了被紅外觀瞄裝置發現的危險性。
前機身左側下方裝1門30毫米雙管AO-17A機炮(又稱Gsh-30-2,左圖),備彈250發,無鏈輸送帶式供彈,射速3000發/分,下圖中可見到炮口。全機共有11個挂架,機翼下8個大型挂架可 以攜帶4400千克對地攻擊武器,包括SPPU-22機炮吊艙、UB-32A 57mm火箭吊艙、B-8M1 80mm火箭吊艙,240毫米S-24和330毫米S-25制導火箭,KH-23、KH-25和KH-29空對面導彈,各種集束炸彈,R-3S或R-60 炸彈等。
蘇-25SM更新了全部機載設備和數種武器使用系統。新型瞄准導彈系統”雪豹”使用新一代快速計算機,可將武器使用精確度提高1~2倍,導航精度提高9倍。在 飛機上還安裝了”色粉畫”無線電技術偵察站和SUO-39型火控系統,使蘇-25SM成爲可使用高精確制導武器和激光制導系統的先進航空系統。目前,在 16個國家共裝備有大約500架蘇-25型機,因此俄還制訂了爲外國改進該型機的計劃。
蘇-25不足的是電子設備較爲簡陋,爲此蘇聯研制了電子設備大換裝的蘇-25TM,又稱蘇-39。但有一個弱點一直沒改動,就是座艙視野過于狹窄,敵人從後面來了,也許都不知道了 …… 嗚嗚 ……

隨著時間推移,蘇-25已經落後于時代,因此蘇-39應運而生。蘇霍伊設計局頗爲擅長改進改型此道。例如蘇-7是在50年代末研制出來的,70年代將其發展成爲蘇-17變後略翼戰鬥轟炸機,最後發展成爲蘇-17M-4/22M-4。蘇-24也有好幾種機型,比如戰鬥轟炸機、偵察機和電子對抗機。蘇-27更是如此。
如今,蘇-39又要出籠。該機綽號“白臉熊”。蘇-39的設計集中在改進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上,對機身只做了少許修改。蘇-39的産生是T-8M方案的最終結果(T-8是原蘇-25計劃的代號),開始于80年代初。即使在蘇-25生産之前,已有數據表明:僅僅能夠在白天實施近距離空中支援的飛機,由于它使用的空對地制導武器的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完全滿足現代戰場作戰的需要。
1998年4月,俄羅斯武裝力量從烏蘭烏德廠訂購2架蘇-25TM多用途戰鬥機,擬裝備新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俄羅斯設有6個軍區,每個軍區都建有一個快速反應大隊,每個大隊裝備4架蘇-25TM和12架標准型蘇-25,此外,還有攻擊直升機和救援直升機。在1990~1991年間,在第比利斯廠生産了20架蘇-25T,由于蘇聯解體,至今只向俄羅斯交付了8架。另外12架仍存放在該廠的機場,預期將很快交付給俄方。烏蘭烏德廠將在年底前將這20架蘇-25T全部改進成蘇-25TM,這將大大增強俄空軍的快速部署能力。
首架T-8M原型機(計劃代號爲蘇-25T)于1984年8月首次飛行。從外觀上看,它很像蘇-25UB“蛙足B”雙座教練機。後來,T-8M計劃的進展,因研制“風雪”光電瞄准與制導系統以及新型“龍卷風”機載導彈的拖延而推遲。90年代初,從蘇-25T的基礎上,加強了武器和電子設備,進一步改型成蘇-25TM。蘇霍伊現在把蘇-25TM稱爲蘇-39,1997年完成研制,隨後在阿克杜賽斯克試驗中心試飛。
蘇- 39的氣動外形是基于蘇-25UB教練機而設計的。與蘇-25U相比較,蘇-39的前機身更寬而長,以便容納光電瞄准和制導系統。此外,蘇-39的後座艙空間容納了增加的油箱和電子設備。在前機身,安裝了改進的航空電子設備,爲此機身右下部的雙管炮的安裝位置做了調整,順帶令前起落架向左移動。中間機身段 與蘇-25UB一樣。蘇-39後機身裝有新增的第4個機身油箱和新設備。
蘇-39的紅外幹擾機和箔條投放器整流罩改在了垂直尾翼的根部。蘇-39的飛行控制系統中,除了副翼的液壓傳動系統外(這是蘇-25UB的特點),升降舵也是液壓傳動的。一個重要的革新是采用了SAU-8型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該系統能與武器投放、導航系統聯合操作。SUV-39系統是蘇-39的武器投放和導航計算的任務計算機,可提供綜合的導航、顯示和瞄准功能。SUV-39也聯結到SAU-8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可執行低空自動或引導飛行、進場高度50米的自動或引導著陸、自動拉出俯沖、回避強陣風、限制駕駛杆動作等操作。
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系統、多普勒導航系統、近距與遠距無線電導航系統、A-735衛星導航接收機和無線電高度表。座艙顯示裝置包括有光柵能力的平視顯示器和位于座艙右邊的蘇-17M-4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後者作爲雷達和光電系統顯示器。目標感受電子設備有“風雪”光電瞄准與激光制導系統,裝在機頭內。“風雪”系統結合“系纜” 測距儀/指示器和白晝電視系統它提供27度×36度寬視場電視圖像,或23倍放大率的窄視場電視圖像。在窄視場方式下,可作自動目標跟蹤和某種形式的目標 自動識別。系統的所有光學設備都裝在穩定平臺上,有方位正負35度、俯仰向上15度和向下80度的萬向接頭。“風雪”系統機頭窗口裝有酒精除冰系統。“風雪”系統的目標識別距離對坦克爲8至10千米,對直升機爲6千米,對摩托艇爲12千米,對橋梁爲24千米。來自此系統的信息顯示在儀表板右側的陰極射線管 顯示器上。夜視光學/電視系統吊艙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時使用。它能識別6至8千米遠的橋梁和小船,識別8至12千米遠的駁船。
在蘇-25T/TM飛機上,已試驗了兩種夜視吊艙。其中一種叫“梅爾庫裏姆”,該吊艙內裝有非穩定式雙視場光學設備,有18度×14度寬視場和5.5度×7 度窄視場兩種。寬視場圖像投射在平視顯示器上,窄視場圖像顯示在儀表板右邊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有人說“梅爾庫裏姆”吊艙配置的是一種微光電視,也有人 說它是熱成像系統。在蘇-25T/TM飛機上試驗的另一種吊艙叫“霍德”吊艙,內裝熱像儀和激光指示器。該吊艙可能只是一種技術演示吊艙。據報道新的熱像 儀/激光指示器系統正在研制。
1995年莫斯科航空展中,蘇-39挂裝了新式的RLPK-25雷達吊艙。該吊艙內裝有“科皮奧”-25多功能脈沖多普勒雷達。該雷達對坦克群的探測距離是25千米,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爲57千米,對驅逐艦的探測距離爲200千米。“科皮奧”具有現代戰鬥機雷達的許多功能,包括邊搜索邊跟蹤、多普勒波束銳化和對地面活動目標指示/跟蹤等工作方式。通信設備和敵我識別設備包括甚高頻無線電、高頻無線電、敵我識別設備和空中交通管制應答機,沒有與SUV-39系統進行綜合聯結。導航設備也沒有綜合到SUV-39系統中,它包括自動測向儀和信標接收機。自衛系 統采用了“伊爾杜西”綜合式自衛系統,此系統包括雷達自動告警接收機。機上安裝了箔條投放器,機尾根部裝有無線和紅外幹擾機。此外,機翼下還可以挂電子對 抗吊艙。蘇-39還裝有綜合的機內檢測和記錄設備。
動力裝置爲兩臺R-195發動機,它是蘇-25的R-95發動機的改進型。主要改進增大了推力(428千牛),減弱了紅外信號特征。發動機排出的熱氣在噴口中心錐體混入吸入的冷空氣,加以冷卻。冷卻發動機艙的空氣則由噴口外表面和發動機短艙之間的環行槽排出。電源由2臺直流發電機和一對30千伏安(115伏/400赫茲)交流發電 機提供,由液壓恒速驅動。蘇-39的機內載油量達3840公斤,機翼下還可挂4個副油箱。
蘇-39沿用了蘇-25的K-36L彈射座椅。座艙新增了增壓系統,改善了高空飛行條件,因此蘇-39可飛到10000米的高度,從而增大了航程。對比之下統,蘇-25的最大飛行高度只有7000米。
蘇-25飛機攜帶的是非制導武器及KH-25ML和KH-29L半主動激光制導導彈。相比之下,蘇-39的機載武器品種繁多,主要有:GSH-30-2式30毫米航炮和NPPU航炮系統,都位于機身下方。機翼下共有10個挂點,可以挂空對地武器,包括100到500公斤的航彈;KMGU集束子母彈;S-24和 S-25大彈徑火箭;B-8和B-13火箭發射吊艙,以及制導炸彈和導彈;精確制導空地武器包括AT-16“龍卷風”激光制導導彈,激光與電視制導的 KAB-500航彈,及KH-29T、S-25L、KH-58、KH-31P/A、KH-35導彈等。據稱,蘇-25TM飛機已試射了一種采用紅外成像制導方式的新型空對地導彈。在空對空導彈方面主要攜帶R-60和R-73近程空對空導彈,R-27和RVV-AE中距空對空導彈。中距雷達制導導彈的制導由雷達吊艙負責。
盡管有相當高的技術含量,蘇-39尚存在一些問題:座艙按照當前飛機座艙的基本設計方案,座艙內除了廣角平視顯示器外,還應該有2個或3個多功能顯示器的儀表板、設計合理的操控臺和帶有數據輸入鍵盤及平視顯示器的控制面板。而蘇-39的座艙內除了有平視顯示器和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外,與其先驅蘇-25的座艙完全相同。盡管蘇霍伊設計局稱其座艙設計得很好,但一名飛行員不可能充分利用飛機的所有功能,只不過其座艙的布局可以爲提高航空電子設備的綜合程度打下基礎。電子設備西方飛機通過利用1553B數據總線使電子設備綜合程度大爲提高。相比之下,蘇-39 的電子設備的綜合程度和靈活性要低得多。
雖然“風雪”系統具有自動識別目標和接近目標的功能,但一名飛行員在高密度防空火力環境中,特別是在從座艙向外看的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用激光制導導彈來攻擊坦克的想法似乎還不夠成熟。“風雪”系統與西方的激光目標指示系統如“夜間低空導航與紅外瞄准系統”相比視場有限。
另外,把雷達設置在機身下方,使其應用受到較大的限制,特別是影響它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而且雷達天線接近機身腹部的金屬,也會對雷達的性能産生不良影響。機載武器機載武器的綜合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由于受到傳感器性能的限制,使得一些武器的效能不能充分地發揮。在蘇-39的機載武器中,除了反坦克導彈的效能比較好以外,其它武器的戰術攻擊能力均比不上北約的現代飛機。裝甲防護爲了保護飛行員的安全,蘇-39采用了很好的裝甲防護措施,但在高密度的防空火力之下,飛機的生存能力不能只依靠裝甲的保護,往往還與許多其它的因素密切相關。
從總體看,蘇-39還不能符合未來高技術戰場環境的需要,其作戰價值值得懷疑。對于人機接口程度有限,座艙能見度較差,以及其它固有條件受限制的單座亞音速飛機來說,要完成近距空中支援,超過戰區前沿縱深達到450千米作戰的使命,似乎有些鞭長莫及。

2002年年底,首架改進型蘇-39型強擊機開始進行國家試驗。之前已經完成飛行結構試驗,共進行了41次試驗飛行,而下一階段爲聯合國家試驗。據稱聯合國家試驗將進行一年時間,共將進行數百次試驗飛行。2003年將改裝出4架蘇-39,其中一架由蘇-25UB型機改進成蘇-25UBM。在改進型飛機上,機載設備和武器控制系統均已更換。
蘇-25在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中分部較廣,因此改進升級有一定市場前景。以色列Elbit集團就和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航空制造公司合作,研制蘇-25K改進型,命名爲“蠍子”計劃,目前已初步成功。2001年4月18日在第比利斯機場,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得納澤參觀了樣機的首次公開試飛。“蠍子”將安裝全新的電子作戰系統,其中包括玻璃座艙、武器及導航系統。改進的核心在于加裝 MIL-1553B數據總線和Modular多用途任務計算機。座艙重新設計,有兩塊6×8英寸的多功能彩顯、新型平視顯示器、新的告警裝置和彈射座椅。 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GPS、Elbit集團的電子地圖顯示器,以及武器控制系統等等。通訊頻道采用了加密技術。目前已有格魯吉亞陸軍和一些外國客戶表示了訂購數十架蘇-25K的需求。
2006年12月27日,6架改進型蘇-25SM強擊機在莫斯科郊區俄羅斯空軍121航空修理廠舉行交接儀式,編入俄羅斯空軍。俄羅斯空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出席了飛機交接儀式。這是首批由俄羅斯國防部飛機修理廠進行全面現代化改造的強擊機。
2007年4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宣布,第一架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5CM強擊機配備給了利佩茨克航空中心。新飛機是表現良好的蘇- 25強擊機改造升級的成果。蘇-25CM在改造過程中安裝了新型數字瞄准和導航系統。這將使蘇-25CM的作戰效率提升若幹倍,並能夠保障其全天候使用。 利佩茨克航空中心主任亞曆山大.哈爾切夫斯基少將指出,利佩茨克航空中心的任務將是調研新型強擊機的作戰效能,制定新型強擊機的使用建議,及培訓俄羅斯空 軍作戰部隊的飛行人員和工程人員。
2007年6月,”蘇霍伊強擊機”公司總經理烏拉季米爾-巴巴克宣布,第一架改進型雙座蘇-25UBM強擊機的制造已接近尾聲。巴巴克說:”我們計劃該改進型的蘇-25UBM于今年6月份首飛。”據他講,改進型強擊機的飛行試驗將持續一年半時 間。根據非官方消息,在試驗中計劃進行200~220次飛行。巴巴克解釋說:”蘇-25UBM屬于雙座軍用教練機蘇-25UB的改進項目,項目的完成期限 取決于訂貨人的財政能力。”改進型強擊機蘇-25UBM計劃安裝與單座強擊機蘇-25SM相似的新型機載設備。
2007年6月,"蘇霍伊強擊機"公司總經理烏拉季米爾-巴巴克宣布,第一架改進型雙座蘇-25UBM強擊機的制造已接近尾聲。巴巴克說:"我們計劃該改進型的蘇-25UBM于今年6月份首飛。"據他講,改進型強擊機的飛行試驗將持續一年半時間。根據非官方消息,在試驗中計劃進行200~220次飛行。巴巴克解釋說:"蘇-25UBM屬于雙座軍用教練機蘇-25UB的改進項目,項目的完成期限取決于訂貨人的財政能力。"改進型強擊機蘇-25UBM計劃安裝與單座強擊機蘇-25SM相似的新型機載設備。
2007年11月,“蘇霍伊強擊機”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巴巴克宣布,經現代化改進並在烏蘭烏德航空廠制造的雙座蘇-25UBM強擊機准備在2007年12月進行首飛。據“蘇霍伊強擊機”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巴巴克介紹,蘇-25УБМ爲新型飛機。飛機執行戰鬥訓練任務以及純用于作戰任務的能力均有所擴展。蘇-25UBM飛行結構試驗和國家試驗將持續一年以上時間。
2008年10月,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長丹尼斯?曼圖羅夫表示,俄國防部目前正考慮采購大批蘇-25UBM和蘇-25TM攻擊機。除此之外,一些國外客戶也對這兩種戰機表示出了濃厚興趣。曼圖羅夫近日參觀了位于烏蘭烏德的飛機制造廠,與廠方討論了重新啓動蘇-25UBM和蘇-25TM量産工作的可能性。目前,這兩種戰機産量極少,且全部用于進行測試活動。至于俄軍方何時會做出開始批量生産的決定,這需要俄國防部首先確定采購的數量和供貨的日期。在此之前,各方將完成各項必要的准備工作。分析人士指出,俄空軍攻擊機部隊在不久前發生的俄格沖突中暴露出大量問題,其中主要是對地攻擊精度不高,而且在執行夜間作戰任務時效能會大幅度降低。尤其是蘇-25在戰爭中暴露出嚴重弱點,共有三架被格軍防空炮火擊落。
http://www.airforceworld.com/attacker/su251.htm

蘇-25 VS A-10A

攻擊機是一種使用炸彈、火箭彈和導彈以及航炮從低空和超低空對地面(海上)戰術目標(小型移動目標)實施突擊的作戰飛機。二戰期間,蘇聯空軍裝備了35000架伊爾-2攻擊機,在蘇德戰場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被德軍稱爲“死神”。當時,德國空軍也裝備了He129攻擊機,但由于沒有可靠的裝甲防護,未被廣泛使用。
二戰結束後,一些航空大國曾試圖將戰鬥轟炸機作爲攻擊機使用,如英國的“鷂”式,英法聯合研制的“美洲虎”,美國的A-7 和法國的“幻影”FI 。這些戰鬥轟炸機優點是,可以裝載大量的機載武器在低空遂行作戰任務。同時,它們還可以壓制敵強大的防空武器系統和對敵集結兵力實施攻擊。但是,它們都存在一個共同的致命弱點,就是難以對付戰場上小型移動戰術目標。究其原因,戰鬥轟炸機飛行速度過快影響了飛行員辨別地面移動目標,即使辨別清楚了也來不及對其實施攻擊。爲此,飛行員只好拉杆複飛,但戰鬥轟炸機往往轉彎半徑過大,又失去了與地面移動目標接觸的機會。總之,飛行速度過快、轉彎半徑過大和因缺少裝甲防護而造成的生存概率下降等問題,最終使戰鬥轟炸機無法扮演對戰場戰術目標進行攻擊和對地面部隊實施支援的角色。
爲了遂行對戰場戰術目標實施打擊的任務,許多國家提出了用教練機來代替攻擊機的設想。例如,南非空軍裝備了意大利的MB-326K教練機,意大利和日本共同研制了MB-339C教練機,德國空軍裝備了“阿爾發”MB-326K教練機。同時,美國和阿根廷還分別研制出了“塞斯納”A-37和OV-10、IA -58小型特種作戰飛機,以便用于局部戰爭和遊擊戰爭。這些機型具有亞音速、載彈量小、飛行性能優和防護性能好的特點。但實踐證明,它們只能適用于敵防空武器系統薄弱的遊擊戰中,無法與防空武器系統強大的對手對抗。
在借鑒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蘇聯研制出了蘇-25 “白嘴鴨”(北約給其起了一個難聽的綽號“蛙足”)和伊爾-102攻擊機,而美國研制出了A-10A “雷電”(其實與蘇-25 相比,它也好看不到哪去)和A-9攻擊機。這些攻擊機主要是對戰場部隊實施直接支援對地面(海上)戰術目標實施突擊。同時,它們還具備了作戰性能好、生存概率高和造價低廉的特點。
目前,蘇-25是俄羅斯空軍攻擊機部隊的主力,而A-10A 是美國空軍最具代表性的攻擊機。那麽,蘇-25與 A-10A 爲什麽能戰勝本國競爭對手脫穎而出,它們在作戰性能和生存概括概率等方面究竟誰更優秀?從下面的技術分析和對比便可以找到一個基本的答案。

淘汰賽:伊爾-102和A-9A出局

伊爾-102攻擊機和A-9A攻擊機曾經是蘇-25和A-10A的競爭對手。由于種種原因,伊爾-102暫時停止了試飛,而A-9A在投標時輸給了A-10A。
目前,很難對伊爾-102和經過實戰檢驗的蘇-25的作戰性能好壞做出評估,只能根據它們的技術參數加以比較。就飛行試驗結果來看,伊爾-102在機動性 等方面不如蘇-25,例如伊爾-102的最小盤旋半徑不超過400米。但是,伊爾-102的起飛重量比蘇-25大,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22000千克。由于采用了I-88大功率經濟型發動機,發動機的推重比超過了蘇-25,達到了0.49。出于設計簡單和廉價批量生産的考慮,伊爾-102的外形顯得有些粗糙。但是,雙梁機翼構成的厚翼型給伊爾-102機身提供了攜帶大量機載武器的空間,從而減小了飛行阻力。
伊爾-102攻擊機有16個挂彈點,最大載彈量達到7200千克,與A-10A相差無幾。同時,伊爾-102的作戰半徑也與蘇-25相似。由于最大機動過載僅爲5g,小于蘇—25 ,因此伊爾-102機動性要略遜一籌。
十分有趣的是,伊爾-102保留了二戰期間伊爾-2攻擊機的尾炮設計,並增加了後座炮手,以便對付後半球敵機的攻擊。由于安裝尾炮,伊爾-102的重量增加了700~800 千克。但是,伊爾-102 最大的敗筆是其特殊的雙座布局。這種布局飛行員和炮手相距很遠,又背向而座,無法像並列或串列雙座飛機那樣可以進行良好的溝通。後座炮手方向向後,又無法進行武器投放工作,只能操控尾炮,而機炮對空中目標的命中率又有多少呢?對地面射擊也不行,因爲有機尾遮擋,炮手無法看到地面。這種無法適應現代攻擊機要 求的布局,除了伊爾-102,再無類似設計的機型。此外,伊爾-102沒有像蘇-25一樣安裝大量的內埋式電子設備,這也是它出局的原因之一。
再說A-10和A-9A。盡管A-10A在競標中獲勝,但A-9A的研制者——諾斯羅普公司對此耿耿于懷。他們認爲,A-10A獲勝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A-9A與A-10A具有同樣的生存概率、外形尺寸和載彈量。盡管起飛重量小于A-10A , 但它的起飛重量比蘇-25高出1000千克,而掠地飛行速度不如蘇-25,爲837千米/小時。A-9A的推重比與A-10A相同,機翼載荷略小一些,爲222千克/平方米。同時,A-9A發動機的耗油率比A-10A要多一些,爲 41.83千克燃油/千牛?小時。A-9A的設計布局與蘇-25 相同,專家認爲,假如A-9A裝備美國空軍的話,在經過不斷改進後,它完全可以超過A-10A 。盡管如此,對比飛行結束後, A-9 給人的印象是較容易操控。但A-10更結實,地面操控能力也更好,機翼較大,能夠挂裝更多的武器且維護簡單。盡管A-9的空中操縱品質較好,但所有飛過A-9 和A-10的飛行員最後都投票給了A-10。
總決賽:蘇-25 vs A-10A

攻擊機的作戰性能主要體現在飛機的綜合機動性能參數、武器效能和機載電子設備,即發現和攻擊地面戰術目標方面。
綜合機動性:平分秋色 
蘇-25與A-10A發動機的推力相差無幾,分別爲2×40.18千牛和2×40.30千牛。但是,由于飛機重量不同,兩種飛機産生了不同的推重比,蘇-25爲0.47,而A-10A爲0.37。在同時安裝了空中加油系統後,A-10A的作戰半徑爲460-1000千米,而蘇-25 的作戰半徑僅爲 250~300千米。其要原因是,A-10A發動機的耗油率爲37.75千克/千牛小時,而蘇-25發動機的耗油率爲130.61 千克/千牛小時同時,蘇-25的機翼載荷要大于A-10 A,兩者分別爲455千克/平方米和316千克/平方米,從而對飛行作戰性能産生了消極影響。此外,在完成各種飛行動作時,蘇-25的機動過載要小于A-10A ,兩者分別是6.5g和7.33g。
由于具有較大的推重比,蘇-25占有爬升速度快和加速時間短的優勢。曾經駕駛過A-10A的俄羅斯空軍“藍天驃騎兵”特技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說:“當轉彎 坡度超過45度時,A-10A便開始失速,而在這時候,蘇-25卻在做高難度的翻滾特技動作。”
武器方面:A-10A 載彈量大 
從載彈量角度講,A-10A占有優勢,爲7250千克,而蘇-25爲4400千克。但對載彈量也有不同的看法,俄羅斯專家認爲,在現代局部戰爭中,攻擊機對地攻擊一般只能連續進行兩次。假如進行第三次攻擊的話,很有可能被地面防空武器擊落。兩次進攻一定能把所有的機載武器消耗掉。因爲在一次進攻中,往往一枚炸彈或空地導彈就可以將目標摧毀。對地面戰術目標的突擊往往不取決于攻擊機載彈量的多少,而取決于突擊的質量。主要擔負遊獵任務的攻擊機在對地攻擊時,只能適當地消耗攜帶的武器,不可能一次攻擊就把武器全部消耗掉。何況在對地攻擊時,攻擊機往往要遭到敵地面防空武器的頑強抵抗。
由于結構設計合理,蘇-25 安裝了完善的機載火控系統,其中包括“颮”式光電瞄准系統和“矛”式合成孔徑雷達,從而可以早期發現地面戰術目標並對其實施精確的突擊。由于在機頭部位安裝了GAU-8航炮,A-10A通常采用目視對地面戰術目標實施攻擊,或使用吊艙瞄准系統對“小牛”空地導彈實施制導。因此,就突擊地面戰術目標的精確度而言,蘇-25似乎略強于A-10A。不過,A-10A的GAU-8航炮經受了實戰檢驗,威力強大,這種7管速射炮在發射貧鈾彈時,對地面裝甲目標極具威脅。
從上述比較和分析來看,蘇-25和A-10A 都有各自的特點,究竟誰的作戰性能更高很難做出判斷。但是,從這兩種機型在近年來局部戰爭中的表現來看,如果蘇-25的任務完成率爲85%左右的話,那麽 A-10A也不會高于這個數字,因此它們的作戰性能基本是平分秋色。
生存概率:A-10A略占優勢
無論是在作戰用途,還是在機型類別方面,蘇-25與A-10A就像一對雙胞胎。既然都屬于攻擊機,那麽它們另外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生存概率。
近年的幾次局部戰爭證明,當貼近地面飛行和面對敵地面戰術目標進行攻擊時,攻擊機最易遭受地面防空武器攻擊的部位是駕駛座艙、發動機系統和控制系統。爲此,蘇-25和A-10A都安裝了鈦合金裝甲,分別占標准起飛重量的  7.5%和8.5%。 A-10A 在安裝鈦合金裝甲時,采用鉚接方式進行加固,但是一旦被地面炮火擊中,鉚釘有可能瞬間變成子彈,直接危及飛行員的生命。蘇-25則采用焊接加固技術,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蘇-25和A-10A的液壓系統均安裝了裝甲防護板,而液壓控制系統采用了助力器和余度系統。A-10A采用鋼拉索作爲液壓控制系統的傳動機構。蘇-25 則采用鈦合金拉索作爲液壓控制系統的傳動機構,加之機身尾部采用厚度爲40毫米的耐熱鋼材料,可以抵禦大口徑子彈的攻擊。A-10A 的鋼拉索傳動機構在抵禦槍彈的攻擊時就顯得脆弱一些。但 A-10A對駕駛員的防護更周全,全機的裝甲也更厚重。
爲提高飛機的生存概率,蘇-25和A-10A均安裝了兩臺發動機,以確保在一臺發動機受傷時可以返回機場。蘇一25在機身兩側安裝了兩臺R-95sh發動機,並遮蓋住了機身油箱。R-95sh 發動機是渦噴發動機,阿富汗戰爭經驗證明,該發動機在各種飛行狀態下,包括在高空和各種溫度下,工作都十分可靠。A-10A的TF34-GE-100F發動機是渦扇發動機,高空性能略遜一籌(當然,攻擊機的主要活動範圍不在高空),但渦扇發動初肯定比渦噴發動機省油,而且美制發動機的可靠性比俄制發動機高。然而,R-95sh 發動機不僅可以使用煤油,還可以使用柴油,具有較好的通用性,TF34-GE-100F卻做不到這一點。
由于發動機短艙位于機身兩側,蘇-25無法安裝大功率發動機,而A-10A 生發動機短艙安裝在機身上部,可以裝大功率發動機。蘇-25和A-10A 都裝備了機載滅火系統,在機身油箱和燃油管路等地方采用了裝甲材料,許多系統采用了余度技術。A-10A采用雙垂尾,即使其中一個垂尾受傷,還可以繼續飛行。蘇-25采用單垂尾,尾翼重量較 A-10A輕,只要傷的不重,也可以繼續飛行。但就飛行總體可靠性而言,蘇-25不如A-10A 。
由于A-10A主要圍繞如何安裝一門30毫米7管航炮而設計,因此其外形尺寸較大(機長16.26米、高4.47米、翼展17.53 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20千克。蘇-25的設計方案與其完全相反,主要強調如何靈敏和小巧,因此外形尺寸較小(機長15.35米、高5.20米、翼展14.52米),最大起飛重量僅爲17530千克。因此,A-10A在戰場上被地面防空武器擊中的理論概率要比蘇-25大一些。
通過上述比較和分析,從生存概率的某些方面來看,蘇-25比不上A-10A。但是,從生存概率的總體方面來看,蘇-25還是不差的。總之,東西方兩種攻擊機在設計理念上有所不同,但A-10A 從總的方面來說略勝于蘇-25。
http://www.airforceworld.com/attacker/su25_3.htm
另參本館:AT-3與A-3  強-5攻擊機  蘇-25攻擊機  AC-130炮艇機  A-10攻擊機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675)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美系T型教練機
此分類上一篇:AC-130炮艇機

爆炸
俄蘇剴25海參威空中爆炸 飛行員喪生>中廣08-03-20 郭希誠

俄羅斯空軍一架蘇剴25型戰機今天在海參威附近上空爆炸,一名飛行員喪生。
俄國空軍說,這架單座戰機例行訓練的時候,在距離海參威一百四十公里的空中爆炸。
空軍已經下令,所有同型戰機停飛。
蘇剴25是單座雙引擎戰機,主要的功用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2008-03-22 08:12:56
對比A10
揭秘雷電蛙足攻擊機:蘇聯對比美A10研制蘇25

2007年8月9日至17日,“和平使命一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圓滿結束。在這次堪稱上海合作組織參加國最多、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聯合軍演中,最引人注目的飛機是首次走出國門的“飛豹”殲擊/轟炸機和成熟、老練的蘇一25攻擊機。
  在世界攻擊機的隊伍中,能與俄羅斯的蘇一25“蛙足”比肩的,當屬美國的A一10“雷電”。關于它們的成敗優劣,誰也沒有分析比較過。在這裏,我們嘗試著把它們放在一起,品頭論足,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一番比拼,成敗優劣自然也就分明了……

  設計思想大同小異

  美國的A一10“雷電”是由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等現代局部戰爭催生的。尤其是越戰中的經驗教訓,導致了美軍作戰飛機設計思想的蛻變。
  美國空軍在越南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是,複雜的噴氣式戰鬥機的速度太快了,因此,在對地攻擊時,散射面很寬,常常給友軍和無辜的平民造成傷亡。其症結在于,噴氣式飛機因速度太快而導致機動性變差。後來,美軍將老式的螺旋槳飛機A一1“空中襲擊者”投入使用,結果證明,這種1945年設計的低速、高機動性攻擊機非常奏效,其摧毀地面目標的概率要比噴氣戰機高出3倍,而它們出擊一次所消耗的費用僅爲噴氣式戰鬥轟炸機的1/5,成本效率高達15倍。
  戰爭的實踐,使美軍意識到:在進行低空戰術攻擊時,高速與其說是優點,不如說是缺點。用超聲速戰鬥轟炸機執行快速近距空中支援、對地面點狀目標和活動目標實施精確攻擊等任務,並不太合適。其作戰效果不佳,損失卻很大。于是,美國空軍決定開發一種專用的、低空性能好的噴氣式攻擊機,這就是A一10“雷電”飛機的由來。
  五角大樓當時對新型攻擊機的基本要求是:不追求高速度(巡航速度480千米/時、最大速度700多米/小時即可),但要具備精確的火力打擊能力,特別強調機動。性、可靠性、生存性、短距起降能力和低成本等指標。
  A一10(包括A一9)是第二次 世界大戰後,美國空軍研制和裝備使用的第一種噴氣式攻擊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美國空軍對發展專門的、用途單一的攻擊機並不熱衷,他們更重視多用途的超聲速戰鬥轟炸機的研制和使用。這一思想也間接地影響了當時的蘇聯空軍高層和政府的決策。
  前蘇聯是研制和使用攻擊機(或稱強擊機)比較早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伊柳申設計局研制的伊爾一2型和蘇霍伊設計局研制的蘇一2型攻擊機,都曾在蘇德戰場上大展拳腳,給來勢洶洶的德軍坦克集群以沈重的打擊,功彪史冊。
  戰後。蘇聯空軍與美國空軍一樣,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飛行速度高、機動性好,主要用于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身上,而攻擊機則備受冷落。蘇聯人在差不多20年的時間裏幾乎就沒有認真地研究過攻擊機。
  與前蘇聯的核戰略思想不同,其空軍和防空軍的航空裝備發展戰略相對而言比較保守,政府和軍方領導層一向采取跟蹤戰略(而不是對策戰略),即美國人搞什麽,他們就對等的搞什麽。一般不別出心栽地設計前景不明的作戰飛機。
  20世紀60年代末,美軍根據越戰的教訓,提出了發展新型的亞聲速單座近距支援攻擊機計劃,隨後不久就研制出了A一9和A一10攻擊機的原型機。上世紀70年代中期,A一10“雷電”開始裝備部隊使用。
  與此同時密切關注著美國航空技術發展動向的蘇霍伊設計局的總設計師奧西波維奇.蘇霍伊,經過認真研究後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設計一種既能在防空火力較強的地域執行作戰任務,又可對己方地面部隊難以摧毀的目標實施突擊的新型攻擊機。
  由于有了美國空軍的A一10這一“靶標”,該建議很快就被莫斯科的最高決策者們批准了。
  1968年,蘇霍伊設計局開始著手設計一種與美國的A一10相對應的雙發、單座、亞聲速、近距支援攻擊機。首架原型機的編號爲T8—1,其動力裝置爲兩臺非加力型的RD一9渦噴發動機。T8—1于1975年2月22日首飛成功。從第二架原型機開始,換裝了推力更大的P一13發動機。後來,該型機被定名爲蘇一25,西方國家取綽號爲“蛙足”。
  可以說,“蛙足”的出現是“跟著走”的結果。沒有美國空軍的A一9和A-10,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蘇一25。

性能水平各有千秋

  A一10“雷電”攻擊機的模樣非常奇特。乍一看,不像是一架擁有強大殺傷力的作戰飛機,倒與普通的民用飛機和二戰時的活塞式戰鬥機有許多相似之處。
  它采用了雙垂尾正常式氣動布局,其外形設計頗具“古典”風範,線條簡練,棱角分明,方正規矩。可以說,它的幾何外形既複古又誇張。這種對地攻擊機采用低空亞聲速特性較好的平直式下單翼,其機翼的內翼段和整個水平尾翼的翼弦均爲等弦長,呈標准的矩形翼形狀,而大部分機身也是等截面的。 費爾柴爾德公司的設計人員將A一10的兩臺渦輪風扇發動機拉開一段距離,用水平挂架將發動機艙支撐在後機身的兩側。此類分置式的雙發布局方案,雖然迎風阻力偏大,但每臺發動機都進氣順暢,推力損失較小。而且,它們與外界冷空氣的接觸面積較大,動力系統和尾噴口的散熱條件好,降溫速度快。
  雙垂尾的平面形狀也爲梯形,分別置于水平尾翼的外端,垂尾與平尾構成H形。這種略顯老舊的尾翼布局,卻有著全新的含意:不但生産工藝簡單,負傷時的安全裕度較大,還相當于給動力裝置加上了一個屏蔽罩,可從側方和下方等角度遮擋住 發動機的噴口和尾焰,使飛機的紅外信息特征大幅度減弱。
  “雷電”的主起落架采用寬胎面低壓輪胎,以保證該機能夠在前線簡易機場起降。飛機升空後,主起落架直接向前收入翼下的短艙內,應急時,可依靠重力自由落下,並利用前方來流的吹襲作用,將起落架鎖死。由于機輪的直徑較大,主起落架收上後,仍有半個輪胎暴露在短艙外。這樣做,雖然會使阻力略增,但有利于提高飛機迫降時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與一般的戰鬥機和攻擊機相比,A一10的翼展相當寬,達17.25米,機長約爲16.26米,機高4 47米,翼面積47平方米。其動力裝置爲兩臺F34一GE一100高流量比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的耗油率較低,但推力不算太大,單臺推力僅4175千克,這在現代作戰飛機中是比較小的。不過,A一10的起飛重量和外挂能力可不低,該機的空重只有9770千克,而最大起飛重量卻達23150千克,最大外挂重量超過7000千克。許多全機推重比和發動機推力比它大得多的戰鬥機都達不到這一水平。這主要得益于A一10獨特的外形設計、大面積的機翼、簡單結實的結構和良好的起降性能。
  不追求高速度。但強調較遠的航程、較大的外挂、較強的火力和較好的防護能力,是A一10的主要特點。其全部裝甲的總重量爲550千克,駕駛艙的風擋采用防彈玻璃制造,座艙周圍呈浴盆狀,由3.8厘米厚的防彈裝甲構成。機身腹部等要害部位的裝甲厚達5厘米,足可承受23毫米炮彈的攻擊。該機的作戰半徑約爲1000千米,轉場航程4860千米,實用升限9100~11000米,起飛滑跑距離610~1370米,著陸滑跑距離325~760米。它的巡航速度和作戰飛行速度不算高,每小時不過六七百千米。
  上述這些技術方案和基本措施,處處體現了A一10飛機的設計宗旨:在保證飛機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的前提下,簡化生産工藝、降低制造成本、方便部件更換、提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增強生存能力和抗毀傷能力。應該說,美國人的這一設計思想也影響了蘇一25的研制工作。
  蘇一25的設計時間比A一10晚,研制進度也明顯比美國人慢,因此,有充裕的時間進行修改和完善。有人認爲,蘇一25的設計參考了美國落選的A一9飛機的方案,因爲二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實,蘇一25並沒有完全效仿A一9,而是根據蘇聯的國情,並參考A一10的方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經過多年的精心設計,1975年,蘇一25攻擊機開始試飛。該型機于1 978年投入批生産,1980年,第一批裝備部隊的蘇一25隨蘇軍開赴阿富汗,進行實戰測試。直到1984年,這種攻擊機才形成全面作戰能力。在時間上,大約比美國的A一10“雷電”攻擊機晚了五年。
  與A一1O相比,專爲前線航空兵量身打造的蘇一25,外形顯得更常規一些,風格冷俊、粗獷它采用懸臂式上單翼、後尾式布局;機翼的平面形狀爲梯形,前緣帶有20度左右的後掠角。兩臺發動機安裝在機翼下方的機身兩側。該機的翼展爲14 36米,機長15.53米,機高4.8米,翼面積33 7平方米。動力裝置爲兩臺P一195或P一13—300的無加力型(P一95III)渦噴發動機,單臺推力大約爲4500千克。這種發動機是由米格一21的動力裝置改進而來的,對各種狀態的飛行適應性較好。造價也較低,但耗油率偏高。其最大推力超過A一10配裝的TF34一G E一100渦輪風扇發動機,但總體技術水平要比TF34差一代。
  蘇一25將兩臺渦噴發動機並列安裝在後機身內,且發動機的直徑相對較小,因此,它的零升阻力要比外形“不利索”的A一10低一些,再加上渦噴發動機單位面積推力大, 它在海平面的最大平飛速度可超過970千米/小時,在低空時也可達880千米/小時左右,使用時的限制速度爲M0.82。這些都是“蛙足”比“雷電”強的地方。但是,由于該機的機內空間較小、載油系數低、發動機油耗高,因此其最大航程、作戰半徑和最大載彈量均比A一10差許多。“蛙足”的空重爲9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19500千克,最大載彈量4400千克。該機帶副油箱的轉場航程只有2500千米,遠不如“雷電”。它在滿載武器並外加兩個副油箱時的航程更短,僅爲750~1250千米。
  蘇一25的其它性能指標亦不算突出,例如,該機的起飛滑跑距離在600~1200米之間,著陸滑跑距離在600米左右:其作戰機動時的限制過載爲5.2~6 5g;無外挂狀態的實用升限7000米,滿載武器的升限降至5000米;改進後的蘇一25TM,實用升限雖有所提高,但也就剛剛達到10000米。
  不過。在主要對地攻擊能力方面,它絕對不比A一10遜色,在某些方面還要強于A一10攻擊機。
  影響作戰飛機綜合性能的要素是:氣動外形、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武器系統等。A一10與蘇一25相比,在基本的戰術技術指標的確定和方案設計上各有特點,性能也各有千秋。以動力系統的選擇爲例,可以看出這兩者不同的考慮,並導致性能上的差異。在飛機方案設計之初,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采用什麽樣的發動機,選擇“渦噴”還是“渦扇”、單發還是雙發、大推力還是小推力、新動力還是老動力?
  無論是A一1O還是蘇一25,這兩款攻擊機都有一個成本控制的問題,而發動機對飛機的性能影響很大,在飛機購置費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較高,自然不可掉以輕心。從二者的發動機選型上.可以看出它們之間不同的研制思路。 費爾柴爾德公司采取的對策是,簡化機體的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將省下來的錢,投到發動機上。而且,爲了提高飛機的生存率,采用雙發分置方案。因此,他們爲A一10配備了先進的高涵道比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當然。光是發動機好還不足以達到載彈量大、航程遠、起降滑跑距離短等指標要求,“雷電”的解決辦法是,增加機翼的翼展和翼面積。當然,這樣做也有代價:影響高速性能。好在攻擊機不像戰鬥機,它們更強調的是低空、低速的機動性能和良好的操穩控制能力。A一10將設計重點放在性能包線的左下角。自有其道理。
  前蘇聯在開發先進渦扇發動機技術方面,要比西方國家落後一段時間。設計蘇一25時,還沒有搞出像美國的TF34、英國的RB一199那樣的中等推力的渦扇發動機。“蛙足”的動力系統是建立在米格一21的基礎上的,P一95 III等型渦噴發動機雖然較老,但生産量很大,價格非常便宜,維修保障也容易,從而可大大降低全機的價位。選裝P一95 III發動機雖然會損失某些性能(如作戰半徑、留空時間等),但在主要的空對地作戰能力方面,采用渦噴發動機並不差,許多方面(如最大速度等)甚至更強一些。

機載設備相差無幾

  相對而言,A一10“雷電”的機載設備比較簡單,沒有配雷達等複雜的電子設備,僅設置了一些必備的機載系統,如平視顯示儀、導航計算機、雷達告警接收機、武器控制系統、儀表著陸系統、通信系統、慣導系統以及兩套有裝甲保護的多余度主飛行操縱系統。簡單固然廉價,但也影響全天候使用。這就決定了它只能是一種白天型飛機,若晚上出動,或惡劣氣象條件下使用,其作戰效能將大打折扣。針對此問題,設計人員采取的解決辦法是:將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放在機外。需要時,可爲其增挂激光搜索與跟蹤吊艙、電子對抗吊艙等輔助設備。好在A一10的載重能力強、挂點多,攜帶一兩個吊艙,還負擔得起。
  “雷電”的機內設備雖然簡單,但它配備的武器系統卻是一流的。在該機的機身和機翼下方共有11個外挂點,最大外挂重量達7250千克。執行不同任務時,可分別使用燃燒彈、多功能炸彈、集束炸彈、 火箭彈、激光制導炸彈、光電制導炸彈、照明彈、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子母彈箱等等。其中,對裝甲車輛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是“幼畜”空對地導彈。采用紅外線制導的“幼畜”特別善于追蹤發動機的熱源。坦克、裝甲車的發動機在工作時,會發出很強的紅外信號,正好成爲“幼畜”導彈的目標。在該機的機頭下方還安裝了一門主要用于攻擊坦克、裝甲車輛等“硬目標”的30毫米GAU一8/A“複仇者”7管速射機炮,其射速每分鍾可達2100~4200發。GAU一8/A使用的炮彈爲高密度貧鈾彈,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據稱,在海灣戰爭中,僅用GAU一8/A機炮就擊毀了伊軍的1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
  從1990年起,美國人對A一10攻擊機的武器系統和機載設備作了進一步的現代化改裝,爲之配備了集成式飛行/火力控制計算機、機載彩色錄像機、GPS導航定位系統、增強型電子戰系統、導彈告警系統,以及升級版的數據鏈、數據總線等先進的電子裝置。使其對地攻擊能力,尤其是夜間作戰能力有所改進。
  蘇一25的機載設備與A一10相差不大。機上配有激光測距器、目標標識器、敵我識別系統、雷達告警系統等較先進的設備。而且,其機載電子系統一直都在不斷地完善。
  該機的最大載彈量爲4000千克左右。在其前機身左側下方配裝了一門30毫米的AO一17A雙管機炮,備彈250發(後改爲一門同口徑的N N PU一8M雙管機炮,備彈200發)。在左右機翼下,共有10個挂點,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可分別攜帶航空炸彈、燃燒彈、火箭彈、電視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反輻射導彈、反坦克導彈、近距格鬥導彈和中距空對空導彈等武器。對坦克、裝甲車輛來說,其最具威脅力的武器是8聯裝的、代號爲“旋風”的管發射式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
  戰場表現難分高下
  A一1 0雖然有個響亮的綽號“雷電”,但它的模樣可不好看,外觀顯得有些笨拙,因此,該機還得到了另外一個不太雅的諢名——“疣豬”。不過,別看它其貌不揚,卻有著雷電般的快捷迅猛身手和很好的防護能力,其配備的各種武器威力強大,身披的“鎧甲”能承受23毫米穿甲彈和高爆彈的攻擊。可以說,A一10是個“凶狠毒辣、皮糙肉厚”的“空中打手”。
  在超聲速時代出現的這種低速攻擊機,曾遭到來自軍方的不少質疑,指揮多國部隊與伊拉克作戰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就是其中之一。但經曆了“沙漠風暴”軍事行動,改變了他對帶有裝甲的火力支援飛機的看法,他認爲“A一10攻擊機是不可替代的,沒有A一10,就更難以取得戰爭的勝利。”
  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在沙特阿拉伯部署了136架A一10和12架OA一10飛機(OA一10是由A一10改裝的空中觀察機)。這些飛機總共出動了8077架次,主要用于壓制敵方的防空火力、攻擊地面裝甲目標、尋殲“飛毛腿”導彈,並擔負戰鬥搜索與營救、護航、空中巡邏等。在執行近距空中支援等作戰任務時,一般是由OA一10飛機進行指揮,當該機發現、識別目標後,便引導A一10攻擊機對敵方目標實施猛烈打擊。
  美軍對A一10H海灣戰爭中的表現相當滿意。該機的設備和維修比較簡單,操縱也很容易,因此,其可遂行任務率相當高,達到了87.7%。海灣戰爭期間,有140多架A一10和0A一10X開殺戒,成爲美軍打坦克和攻擊伊軍地面目標的利器,它們先後發射了4800多枚“幼畜”導彈(發射可靠率達到94%),共擊中了伊位克的987輛坦克和裝甲車、926門火炮、1355輛各種軍車以及其它目標。曾有兩架A一10飛機,在一天之內摧毀了23輛伊軍坦克。在空中戰場,“雷電”攻擊機亦有出人意料的表現,兩架A一10逮著機會,用機炮各幹掉了一架伊軍的直升機。

當然,在打擊對手的同時,自己也難免會挨打。

“沙漠風暴”行動中,飛行速度小,且在戰場上空長時間巡邏的“疣豬”,是最易受到敵方火力攻擊的目標之一。據統計,海灣戰爭期間,共有6架A一10和OA一10飛機被擊落,占多國部隊固定翼飛機損失總數(38架)的15.8%。 雖然戰損率較大,但該機的另一長處卻不能不提,即它們的修複成功率很高。這一優點在激烈的戰爭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美軍報告稱,有15架在執行空中任務時受傷的A一10攻擊機安全返回機場落地。除一架外。其余14架飛機經過搶修,重返藍天參加戰鬥。而且,有10架負傷的A一10是在一天之內被修好的,這是一個相當不易的紀錄。 2003年3月,“疣豬”們再次充當了美軍入侵伊拉克的打手。在世界各國播放的電視畫面中,除了AH一1、AH一64D和UH一60直升機上鏡最多的固定翼作戰飛機就屬A一10了。這種火力猛、防護能力強、反應靈活的攻擊機,給伊拉克軍隊和共和國衛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到了戰爭後期,它們甚至肆無忌憚地盤旋在巴格達上空,在滾滾濃煙中掠過一座座建築物,尋找要打擊的目標。這些鏡頭,都給電視觀衆留下了很深印象。
  2003年4月8日晨,美軍第64裝甲團攻入巴格達城。伊軍向其發起反擊,他們從三輛卡車和兩輛公共汽車上沖出,用沖鋒槍和 火箭彈向美軍開火,企圖阻斷開往底格裏斯河一座橋梁的敵方坦克分隊。美國大兵當即用炮火將其驅散。半個小時後,20多輛載有更多伊軍士兵的汽車越過底格裏斯河,與先前被打散,後又重新集結的伊軍共同作戰。遭到頑強抵抗的美軍被迫退卻,並呼叫空中支援。不久,兩架A一10“雷電”攻擊機奉命趕到。在戰場上空,它們用多管機炮向屋頂和大街瘋狂掃射。激戰1小時後,美軍坦克和步兵才得以重新前進,並奪取了兩座橋梁。
  就在這一天,美第3步兵師指揮官比福?布朗特在薩達姆國際機場(後改爲巴格達國際機場)向記者承認:一架A一10“雷電”攻擊機,當天在巴格達上空被擊落。
  與美國的A一10齊名的蘇一25,在兩伊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曾被大量使用。
  侵阿蘇軍在阿富汗部署過兩個團的蘇一25。面對複雜的山區地形和詭異多變的阿富汗遊擊隊,蘇軍地面部隊一籌莫展,而蘇一25卻如魚得水,獲得了一個可以充分展示其“才華”的舞臺。阿富汗戰爭中,蘇一25是出勤率最高的機種之一。它們的低空機動性能和維護性均不錯,因而其攻擊精度高、再次出動准備時間短。
  在載彈4000千克的情況下,蘇一25能對目標實施6~8次突擊。完成一次攻擊行動返回基地後,只需20多分鍾,就可以加滿油,挂好彈,做好再次出動的准備。據說,在執行高強度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務時,該機曾創造過單機一天出動10次以上的紀錄。其效率之高,是相當驚人的。
  蘇一25在作戰使用時,往往與大型武裝直升機米一24協同,配合地面部隊行動。它們的表現,受到了軍方的好評。不過,當阿富汗遊擊隊獲得了美國提供的“毒刺”式地對空導彈,並采取了新的戰術後,蘇一25和米一24也遭到了不小的損失。共有23架蘇一25攻擊機以及數十架米一24武裝直升機被阿富汗遊擊隊所擊落(據米裏設計局的資料透露,其中有8架米一24是被中國的“紅纓”肩射式導彈打下來的)。不過,“毒刺”等便攜式導彈,雖然制導精度高,操作也很方便,但最大的缺點是威力不足,加之蘇一25在一些關鍵部位布設有防彈裝甲,因此被命中後,往往傷不致死,仍能安全返回基地,否則的話,其損失還要大。
  當然,在一個小型戰場上,面對的又是裝備簡陋的遊擊隊,競被對手擊落了20多架先進的攻擊機,也是夠尷尬的。痛定思痛,前蘇聯軍隊自然要分析戰術運用上的原因,而蘇霍伊設計局也對損傷的飛機進行了研究,以尋找對策。除了需要進一步完善電子幹擾和紅外幹擾系統外,他們發現必須加強兩個發動機艙之間的隔板,否則,一臺發動機受傷後,很容易波及另一臺(就這一點而言,美國A一10攻擊機采取的將兩臺發動機分置的布局設計是非常聰明的)。新型的蘇一25對尾噴管作了紅外屏蔽處理,並用合金鋼板加強和改進了發動機艙的結構。據設計部門的人士稱,改進後的蘇一25在後來的作戰行動中,再也沒有被擊落過。
  實戰結果表明,蘇一25是一種價格低廉、性能良好、用途廣泛的攻擊機。其改進型不但增強了夜間對地攻擊能力,甚至還具備了一定的空戰能力。因此,頗受一些中小國家的歡迎。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空軍在國力日衰,不得不精簡壓縮的情況下,仍將它與米格一29、蘇一27等先進戰機一起,作爲主力機型給予保留,就足以證明俄軍對該型攻擊機的信賴。 總之,由于作戰的對象、條件等諸多因素的不同,“雷電”和“蛙足”的戰場表現和生存能力都很突出,難分高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2-10/0803475745.html
2008-04-05 08:21:54
版主回應
俄羅斯空軍將訂購Su-25的替代機

英國《飛行國際(Flight International)》2012年5月21日報導,俄羅斯空軍將尋求一種新型類似蘇霍伊公司Su-25的對地攻擊飛機,目前放棄尋求Yak-130教練機的武裝型的計畫。
這種新型對地攻擊機已進入國家軍隊的採購計畫,國防部部長的副手亞歷山大‧澤林(Alexander Zelin)上將表示,也許空軍的訂單要到5月,將在2020年服役。這種新型飛機裝備先進的雷達、具有部分匿蹤(隱身)技術、能短場起降。它將替代現代化的Su-25SM。
莫斯科當局計畫使80架Su-25達到改進標準,目前超過30架達到標準。俄軍拋棄以Yak-130發展輕型攻擊機的計畫,澤林認為,Yak-130原型機沒有論證對飛行員有足夠的防護水準。但澤林認為空軍將在2013年接受第一批PAK-FA/T-50原型機,並進行性能測試。
第5代戰機的工作按時間表進行,第3架已進入測試階段,第4架正在建造中。T-50的首機於2010年1月建造,澤林先前表示,2015年將有14架飛機進入測試。
在另外一個獨立的發展計畫中,空軍接受第一批改進的3架An-124-100M運輸機。該專案計畫修正10架以上飛機的結構,額外購買10架新飛機,其酬載可達150ton。

俄軍新式強擊機不再舊瓶裝新酒 2012年05月26日

蘇-25強擊機投彈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5月21日報道,俄羅斯空軍將裝備一種與蘇-25類似的新式強擊機。
  俄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上將表示,“新式強擊機已被納入國家武器採購項目,將在2020年前陸續服役。”報道稱,俄羅斯空軍的新式強擊機將裝備先進的雷達,並採用一定的隱身技術,可在較短的跑道上起降,未來將逐步替代蘇-25SM強擊機。據稱,俄羅斯空軍已放棄以雅克-130教練機為基礎研發新式強擊機,因為澤林上將認為,雅克-130的武裝型號無法為飛行員提供有效的防護。
  目前,俄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仍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的蘇-25強擊機。俄空軍計劃在2020年之前升級80架蘇-25,其中已有30多架完成並交付部隊。蘇-25強擊機裝有1門雙聯裝30毫米口徑機關炮,可使用炸彈、火箭彈和激光制導炸彈等武器。不過,蘇-25畢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整體性能和配套武器裝備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戰場的需要,因此俄空軍才不願“舊瓶裝新酒”,改造雅克-130,而決心研發新式強擊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2-05/26/c_123194909.htm

外媒稱中國航母應配專用艦載攻擊機 可改L15 2012-5-24 環球網軍事

摘要: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5月21日發表文章,認為未來中國航母應裝備類似俄制蘇-25亞音速專用型艦載攻擊機,借以提升兩棲打擊能力。文章認為,即使中國裝備航母,其使命也會有別于美國航母,將以兩棲作戰為主要使命。此時,類似蘇-25的專用型亞音速艦載攻擊機將較之傳統艦載機更有優勢。而對于目前的中國而言,對已經研發成功的L-15型高級教練機進行係統升級,將可獲得一款性能優秀的專用型亞音速艦載攻擊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2-05/24/c_123186013.htm

白俄羅斯軍機墜毀飛行員為避開村莊放棄逃生 2012-06-13 新華網

資料圖:演習中的白俄羅斯蘇-25攻擊機。
  新華網明斯克6月12日電 (記者 耿銳斌) 白俄羅斯國防部12日發布消息說,一架軍用飛機當天下午在白俄羅斯西部的格羅德諾州境內墜毀,事故造成一名飛行員喪生。
  據悉,失事飛機為蘇-25型強擊機,隸屬于白俄羅斯第115強擊機基地。在進行例行訓練時,這架飛機在距地面200米的空中發生機械故障。在飛機墜地前,飛行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駕機成功避開了附近的村莊,從而避免了地面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目前,白俄羅斯國防部已成立專門委員會,並開始了對這次事故的調查工作。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2-06/13/c_123275126.htm
2012-06-16 12:33:57
圖博館
俄不吸取教訓還研強擊機被擊落才知跟中國搞無人機

  俄羅斯衛星網2018.2.3報導,又一架俄羅斯蘇-25“蛙足”強擊機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被擊落,這架蘇-25可能是安裝了導彈干擾防禦系統的新型蘇-25SM-3。
  蘇-25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為前線航空兵研製的近距離支援用戰機,蘇-25價格便宜,皮實肉厚,是號稱可以與美國A-10媲美。
  蘇-25的問題主要是航程不足、電子設備不先進、導彈預警和反制的能力不足等。
  為此,研製了蘇-39,不過,俄羅濟不允許,而只能藉鑑蘇-39的一些技術,這就蘇-25SM-3。
  不過,為什麼說俄羅斯點錯科技樹了呢?
  俄設想中的未來戰場強擊機發揮重大作用看來是不可能實現了。隨著近程防空導彈的擴散,就算是對付極端組織目標也需要俯衝到地空進行火箭彈、炸彈等無制導武器打擊的蘇-25,其緩慢的飛行速度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逃脫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打擊。
  而此次,世界各國以中美為首已經開始了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研製熱潮。中國彩虹-4B在伊拉克的作戰無一損失,再次證明了治安戰中,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優勢要遠遠優於強擊機。
  而俄斯也研製了自己的牽牛星無人機,但僅能進行偵察,打擊模塊還未設計好。
  蘇-25這種已經老掉牙的強擊機還是趕緊退役了吧!俄實在不行向中國購買彩虹無人機以應對敘利亞局面,也是一條好計策。(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送幾架彩虹5給敘利亞政府軍,又是支援,又打廣告,還實戰檢驗。
 憑什麼送給他們,廣告伊拉克埃及卡塔爾阿聯酋巴基斯坦早就已經打完了,全世界現在誰不知道中國無人機牛比.
 隨著無人機發展,強擊機退場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無人機目前還替代不了攻擊機,首先是載彈量無法和攻擊機相比蘇25可以帶4.5噸的彈藥,A10可以帶近7噸的彈藥。其次,攻擊機主要裝的炸彈,無人機裝的是導彈和製導炸彈。兩者的作戰方式是不同的。
 現在低空太危險了強擊機作為一種低空對地攻擊的戰機已經不太適合現代戰爭了
 各有各的優點長處用場。俄軍介入敘利亞戰爭三年以來,蘇-24、蘇-25、蘇-34等型號的強擊機已經飛行了幾萬個架次,投彈、射彈幾萬枚,打死打傷敘利亞反政府軍幾萬人,摧毀各種目標據點一千多處。自己只損失了3架。這充分說明了強擊機的有效性。
 在對付低烈度的“治安戰”和游擊戰上,用中高空察打一體無人機對地攻擊或是進行地面火力支援,無疑是一個效費比更好的方式。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05/doc-ifyreyvz9093144.shtml
2018-02-06 11:18:08
阿楨
飛豹A2與隱身彈藥(似美AGM-158)亮相珠海,還能再戰幾十年,讓俄羨慕又給美上一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JMlOT5eS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8CHi3AbF0
  回應
JH7作戰半徑航程載蛋量是不錯,但有一個致命弱點,有多次墜機事件。

殲轟-7--維基百科

長度22.32米 翼展12.80米 高度6.22米 翼面積42.20平方米
空重14,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公斤
WS-9×2發動機 單台最大推力(12,250磅)最大後燃推力(20,515磅)
最大速度 1,808公里/小時(1.75馬赫)
實用升限 16,000米(51,180英尺)
最大航程 3,700公里(1,970海里)
JL-10A 神鷹多普勒脈衝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ECM莢艙
9個武器掛點
霹靂-9短程空空導彈
鷹擊81/91;雷電-10反艦/反幅射導彈
CM802A/ KD-88空地導彈
雷霆/飛騰精確制導炸彈
殲轟-7(JH-7),又名飛豹、FBC-1,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1973年研發,1988年首飛,2004年改良型殲轟-7A。
事故與空難記錄
1991-07-08,閻良試飛的殲轟七原型機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測試飛行員盧軍在燃油剩不到30公升的狀態下安全降落。
1994-04-04,082號原型機在當天試飛時墜毀,試飛員殉職。
1996年,上海大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墜毀。
1996-08-12,遼寧興城,085號原型機在機場降落失敗,兩名試飛員犧牲。
2009-07-18,一殲轟-7A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習對地攻擊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2010-04-15,浙江寧海,一架JH7墜毀,飛行員犧牲。
2011-10-14,陝西蒲城,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後艙飛行員彈射成功。
2011-11-07,浙江麗水,一架飛豹戰機墜毀,兩名飛行員罹難
2014-06-05,東海艦隊一架飛豹戰機,夜訓時墜毀,兩位飛行員犧牲
2014-12-22,裝備秦嶺發動機的飛豹戰機在進行交付部隊前的試飛時墜毀於渭南沙王大橋。
2016-10-22,一架殲轟7A在廣西柳州墜毀。
2019-03-12,一架殲轟7A於海南樂東縣失事墜毀,2名飛行員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時跳傘。
2019-05-18,一架殲轟-7A在山東威海高村鎮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22-11-17 08:41:47
阿楨
F-22猛禽戰機為何是「短命的空中王者」? 2022/12/22 中時

1997年,首架F-22A試飛,被譽為「絕對的空優王者」,25年過去了,它的時代卻也即將結束,即使規畫了F-22中期升級,卻10年內退役,下一代制空權 (NGAD)計劃,正在推動當中。
蘇聯解體了,美國贏得了冷戰,到2009年,原本750架削至186架。又過幾年,F-35排擠到F-22大部分生產線。F-22的隱身性比F-35還要好;最大運動可達9G,而F-35只能到7G。但F-35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它的融合感測器和資料鏈管理能力,是F-22問世時所不具備,這使得F-22雖然「決鬥無敵」,但F-35可倚靠「團隊合作」。
F-22中期升級耗資110億美元,包括隱蔽型的外掛油箱,新的超視距空對空武器(如AIM-260),紅外搜索和跟踪 (IRST)筴艙,與新的電子作戰設備。F-22的雷達吸收塗層,屬於上一代的配方,主要的成份是白銀,極易受到高速飛行造成的損壞。維修起來也非常昂貴且耗時。

現役10種最受歡迎戰鬥機 2022/12/18 中時

戰機要考量速度和機動性,以及維護成本和多功能性。全球航空(FlightGlobal)使用大數據分析,列舉了10種現役最受歡迎的戰鬥機。第10名:F-5。第9:殲7。第8:Su-25。第7:歐洲颱風。第6:F-35。第5:MiG-29。第4:F/A-18。第3:F-15。第2: Su-27/30/34/35。第1: F-16。
2022-12-23 07:20: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