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08 06:59:56| 人氣2,070|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啥是慢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慢食、慢城?第三世界未開發地區,到處都有慢食、慢活,還有慢死(拜現代醫療之賜,人想快死還不易)!何必提倡呢?

你不懂10倍度高科技時代人的心態與需求啦!如同有機不能用古早糞肥,慢食、慢活、慢城,當然也不能!

原來「慢(樂)活」是有錢有閒的「高貴野蠻人」才享受的了的生活方式!

新城市哲學 「慢城」正興起【聯合報07.10.03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繼多年在義大利發起的慢食文化(slow food)後,慢城運動(citta slow)也逐漸興起。

慢城運動是慢食主義的發揚光大,發源地仍然在義大利,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幾個城市加入,甚至在遠東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德國境內則有六個慢城。歐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人口只有幾萬人之譜。

要成為慢城並不容易,首先城內不能停車,沒有交通,只有行人徒步區,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再者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營業。

這一切都是為了回歸歐洲中古世紀的生活速度,同時卻保留現代文明的特色。反汙染、反噪音、反量化之餘,支持都市綠化,支持風力發電,支持小型農作有機經營,及保留地方特色,譬如在義大利長期以來漫長的午睡傳統,又譬如支持以山城傳統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在慢城的學校午餐供應的都是當地有機食物。

說穿了,這套慢慢來或慢慢吃的哲學其實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延伸。但並非所有全球化或現代用品或策略都該被揚棄,著名慢城奧維亞托(Orvieto)市長齊米奇 便說,慢城不反對使用網路,也不反對以網路做為行銷通路,齊米奇說,慢城主義者將改造現在的觀光產業和農業甚至一般商店經營方式。

齊米奇是慢食主義發起人之一,他一本慢的哲理,排斥速食和連鎖店,在奧維亞托,店鋪開始賣傳統地方特色的東西,如有機香腸、手工巧克力,甚至一些獨立少量製的起司,令商家驚訝的是,生意愈來愈好,觀光客購買量大增。

起初,齊米奇市長主張車子不淮開入城裡時,許多店鋪都很緊張,因為一般認定,交通流量意味著購買力,沒想到整個城市成為行人徒步區後,觀光客不降反增。

布拉(Bra)也是一個慢城,該城副市長布娜西碧兒對慢城主義充滿信心,她認為,「這是歐洲傳統文化的傳承」,畢竟慢城慢的有理,發源地在羅馬帝國中心的 義大利也有原因,除了適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紀的小城,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也容易吸引觀光客。而慢字在英文中充滿負面意義,義大利文卻積極得多。慢城和一般定義下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的境界就十分接近。

這也是為什麼齊米奇市長不但在撰寫一本叫慢的手冊,他還準備在他的慢城學校準備一套教材,教材內容是:品味。齊米奇強調,現在的學童連雞胸肉從哪來的?桃子樹長成什麼樣子?都沒有概念,他認為,品味是可以教導和訓練的,而慢城主義其實是一種品味主義。沒有品味便沒有生活質感。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訴求。

在慢城的哲學裡,只有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慢條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味,甚至活出品味。齊米奇等人為了慢城運動,每年在托斯坎尼山區召開慢城大會。他說,「我們的思維在亞洲很容易被接受。」可不是,不祗日本人,中文讀者常說的客套話「請慢用」,其實便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

齊米奇說,慢城運動的logo是蝸牛,「這點在日本沒人有意見,在韓國則有人反對。」在台灣恐怕也會有人反對,可能會被誤認為前幾年新興族群無殼蝸牛族,這兩者的訴求和屬性畢竟相去太遠了。

台長: 阿楨
人氣(2,070)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高科技高耗能
此分類上一篇:直銷族

有機綠房?
10招樂活我的家

‧康健 2007/10/05 一點小改變,居家變身綠建築,舒適、無毒、省錢、節能、親密好關係,享受老天爺賜給我們的生活智慧。【文/林貞岑;攝影/呂恩賜】

建築物對環境和人的影響甚鉅,強調節能、低污染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建築和綠建築,早已成為趨勢。
1996年美國將永續設計納入建築師的職業範圍中,台灣也在2005年全面實施綠建築標章。
2005年日本愛知博覽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傳達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概念。
其中提到具降溫、減碳功效的植生綠化牆(讓綠色植物爬滿外牆)運用漸成流行,從居家到辦公大樓,大量的綠色植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份。
如今這種自然生活美學,更成為一種新的居家生活方式,愈來愈多人在身體力行。
綠色居家,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在北歐,用廢輪胎、杯子和回收瓶罐做成創意燈罩、碗盤和各種生活用品,永續設計的概念已然在居家生活中成形。
投注英、美生態建築設計領域二十多年,建築師大衛‧皮爾森在《設計自然屋》書中提到,自然居家應涵蓋生態(你的住家是永續的嗎?)、健康(你的住家健康、安全嗎?)和心靈(你的住家有和諧、友善的感覺嗎?)三個層面。
他觀察到,不少建築師挽起袖子和業主一同嘗試與自然融合、節能省電的房子,他們不斷實驗,如利用太陽能、風力和水電、當地木材、用最少的裝潢和材料資源,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然居家。
譬如位在美國墨西哥乾燥沙漠地帶的Earthship營房民宿,從太陽和風轉化電力,水源來自雨雪,營房全由天然和回收材料做成,隔間牆用鋁、鐵罐和玻璃 罐堆砌而成。雖然外觀看來奇特,但住起來舒適溫暖,可煮餐、洗熱水澡,還可仰望滿天星斗,不少人居住過後都興起蓋棟類似Earthship營房、擁抱樂活 的念頭。
歐美各國為鼓勵民眾將綠建築觀念落實生活中,紛紛提出優惠補助方案。譬如美國有相關的購屋減稅優惠方案,最近紐約州政府更提出,民眾在興建或整修住屋,如符合綠建築標準,可獲得上限1萬美元的補助,另外協助補貼不用一般建材,而改採綠建材時,兩者之間約5%的價差。
紐約州政府也積極鼓勵民眾設置空中花園。空中花園和綠屋頂可以降低城市溫度,達到減碳功效,「至少從空中鳥瞰時整片都市都是綠色的,」熟稔美國綠建築法規、中華綠建築暨景觀環境學會學術副主委陳重仁說,這種新的都市綠化方案,是希望建築利用多少面積,也相對還給大自然同樣面積。
反觀台灣,通過綠建築的案例不少,但因沒有補助個人住戶,且綠建材價格偏高、不易購買,對於有毒建材或塗料也沒有罰責,加上相關專業人員不多,綠建築觀念始終無法普及到一般民眾。
根據文化大學2007年「居家生活觀大調查」發現,92%以上的家庭不知道有綠建材,也沒有使用綠建材,反而不時誤用有毒或不環保的建材,威脅健康跟環境。
儘管政府不斷宣導節能、用冷氣機應設定在26~28℃,但實際上卻有執行難度。
「我們的住家實在是太熱了,」參與過不少住屋節能改善規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案計劃主持人林學淵坦承表示,鋼筋水泥房子正中午會吸熱(楨:木造有機綠房子的林、風、雨、虫等之害呢?),而且到傍晚五、六點熱才會慢慢傳到室內,因此下班回到家還是很熱。
林學淵認為,應先解決環境的物理問題,譬如先做好隔熱和通風,人住得舒適,才可能達到節能效益。
建築標章,不如環保的生活態度
而且,台灣許多人缺乏對家的概念和想像,也是問題。
「我們的住家就像一個夢,一個不切實際的夢,」負責綠建築,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蔡仁惠忍不住感嘆,居住者對家毫無概念,把家當成炫耀而非生活的地方;選用昂貴不適用的家具建材、過度的裝潢、強調房間數愈多愈好……。
他無奈舉例說,有位建築師幫業主做了個兩萬多元的典雅法式浴缸,結果硬是被拆掉,換成40多萬元的鍍金浴缸,原因是為了跟人炫燿:「我家有40多萬的浴缸!」
居住者不知自己需要什麼,不只製造垃圾,也傷害健康。例如不當建材內的室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高級石材內的氡氣,還有更多被忽視的居家角落,隱藏危機。
我家也有平價綠建築
打造樂活居家,不僅為了地球,也為了自己及所愛的人的健康。
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說:「所謂住宅,並非只是一個將人的肉體放進去,在裡面過日常生活的容器,它必須也是個能夠讓人的心,安穩地、豐富地、融洽地持續住下去的地方。」
在台灣,有一些人開始用心打造舒適、平價的綠建築,追求一個安穩身心的窩。他們省電節能,但不是拒吹冷氣的清貧生活,而是人人都可實踐,舒適愉快的綠生活。
「綠不僅只是視覺,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建築師龔書章也發現到,愈來愈多30多歲的案主,不願把陽台往外推,寧願犧牲更多室內空間,去換取一塊可坐下來喝茶看雲的小花園。
綠適居協會發起人,也是今年台達電「節能住宅改造王計劃」(教人如何在居家省下三成的電費)主持人邱繼哲認為,健康舒適是居住的基本要求,他個人對溫度差異非常敏感,因此不得不每天開冷氣。儘管如此,他仍能利用住家DIY隔熱牆和通風設備,把電費省下三分之一。
孟磊和慧儀則是靠綠腦袋做改變調整,讓月付數千元電費的「耗能屋」變成樂活居,這個讓人坐下來就捨不得走的舒適環境,兩個月只要花500多元電費。
不需要花大錢重新裝修,只要掌握以下方法,你可以讓居家更健康樂活。
10個樂活居家的好點子
1 隔熱、通風最重要
空調耗電約佔居家耗電量四成,如能從建築物本身結構做好隔熱設計,就能降低住宅耗電量。避免在西曬的向南面或西面開窗;也可加裝室外遮陽百葉或雙層玻璃窗。(見70頁「6招cool涼西曬屋」)
2 用天然環保的清潔用品
少用對環境有害的清潔用品,改用最簡單的肥皂,也可讓廚房浴室光潔如新。如要達到殺菌功效,可選擇純精油類的尤加利和迷迭香,比一般化學成份三氯沙的抗菌清潔用品好,《安全購物守則》作者史丁曼說。
3 居家「輕」美學--裝潢愈簡單愈好
裝潢愈簡單愈好,減少材料使用,可避免自己暴露在有害物質中。尤其在家現場訂做家具、木作施工,需要使用大量黏著劑,甲醛含量驚人。
減少隔間和固定式裝潢,買現成家具,或是請廠商先在室外組裝好再送來,都可以降低室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累積,生活工程環境規劃顧問林惠民表示。
他個人的做法是,不大量使用單一建材,而是交替使用各種材質,一方面降低風險,另外也可讓居家更有變化。
4 選擇多功能或二手家具
選可組裝或多功能的家具,省空間又實用。「人會有調整的慾望,」北科大副教授蔡仁惠認為,可移動的家具、可回收或二手舊家具,都是比較環保的選擇。
留著小鬍子,頗有藝術家氣息的蔡仁惠,喜歡撿拾各種舊物,但他很會點石成金,破桌破椅破咖啡杯,經過巧手整理,宛如古董藝術品。
他把檜木實驗桌、舊椅重新裁切整理,做成長方形的砧板,木頭深刻的紋理非常美,蔡仁惠常用它來切生魚片,然後直接當餐盤,享受另一種飲食樂趣。
5 降功率、省時間
省電節能沒有想像中困難。省電達人邱繼哲的省電秘訣,就是降功率、省時間,選擇小功率的電器,例如有節能標章的電器用品;或者使用電器時間縮短,兩者都能達到省電效果。
此外,他建議可在客廳裝電錶。英國研究發現,住家在客廳裡裝電錶,光是每天看電錶,每月就可省下四分之一的電費。
6 整合彈性的空間規劃
很多空間最初以為理所當然,但最後卻不用。蔡仁惠建議,不如把空間合在一起多重運用,不但空間變寬廣,使用率增加,也減少隔間造成不通風或建材等健康負擔。
身兼畫家和室內設計師的詹朝根建議,公共空間儘量採開放和彈性規劃,各種活動的可能性才會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
7 培養正確用電習慣
電器不用時關掉總開關。尤其待機狀態的電器特別耗電(通常可用遙控器的都是),如同能源吸血鬼,最好使用省電插座,不用時關掉開關。
淘汰10年以上的耗電的老舊家電,改用變頻冷氣、冰箱、洗衣機,以及節能除濕機。想要立刻看到省電效果?邱繼哲說,變頻冷氣產生的省能效果最大,約可省能15~20%,每晚可省下4度電,如果做好居家隔熱,還可多省1度電,一個月可省下300元。
8 換省電燈泡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來拯救地球,換省電燈泡是最容易的選擇。省電燈泡一年可省下500磅的二氧化碳,且比傳統燈泡省電3倍,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蕭弘清指出。
9 善用節能小道具
居家節能改造經驗豐富,節能達人林學淵提到,善用以下道具,讓你可以輕鬆達到省能功效。
功率計:可測量電器耗電量,讓你知道哪些電器是能源吸血鬼。
溫濕度計:每天測量室內外溫度,如要開冷氣,建議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如果濕度高、溫度低可開冷氣去除濕氣;濕度低溫度高,電風扇吹吹就很舒服。
有開關電源的多孔延長線(省電插座)是省電必備道具。電器不用時只需按下開關切斷電源就好,可省下不少待機電力。建議買15安培以上,可以負荷較多電流較安全。
10 迎接綠意進我家
多留空地給綠色植物,可隔熱、淨化空氣,節能達人林學淵在家裡的每個窗台都種滿植物,不但讓室內空氣清新涼快,視覺上也獲得舒緩。在建設公司負責園藝景觀 工作的張精文,推薦一般公寓陽台、屋頂花園、門口可種植以下五種會開花的喬木類植物(高度為180~300公分),好整理好照顧,病蟲害少,只要半日照以 上的環境,一天澆次水就好。
◎緬梔(雞蛋花):葉片大,具有遮陰效果
◎楓香
◎黃金串錢柳:金黃色的葉子很討喜,適合種在大門口
◎馬茶花:開小白花,會有淡淡清香,且葉子不多,適合小範圍區域
◎醉嬌花:枝幹很多,具有遮風避雨功效。
「家有它自己的靈魂,能帶來歡樂和幸運,也能給人安全感,讓人和大自然保持和諧,」生態建築設計師皮爾森曾經說。
只要一點小改變,你也可以體驗一個完全不同的自然居家。
電器用完不要拔插頭,而是關總開關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蕭弘清提到,電器長時間不用時,可將插頭拔掉。像冷氣、開飲機、電熱水器等,如果一、兩天以上不用時,最好拔掉插頭。
經常使用的電器則不需要拔插頭,運用延長線(省電插座),將不需使用的電器開關關掉即可。
因為台灣插頭沒有蓋板設計,經常拔插頭會引起電線頭碳化,容易造成電線走火。
隨手關燈不一定對
隨手關掉短時間能夠點亮的燈可省電,如鎢絲燈、廁所燈或省電燈泡等。
但辦公室或學校的長管日光燈,要花費10~15分鐘才能點亮,如果你離開時間不超過10分鐘,隨手關燈效力差,而且不停開開關關容易讓零件燒壞,減少燈具壽命,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蕭弘清提醒。他並希望各級學校師生與企業,都能得到相關常識。

五大耗電電器排行榜‧冷氣機:1320(度)‧電熱水器:1055‧電冰箱:864‧個人電腦:648‧開飲機:575
以上家電平均耗電最兇,不用時記得關掉開關。或選購節能標章的家電,可省下15%電費。(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2007-10-08 10:30:35
版主回應
(另詳參本館:有機迷思 排毒教父 健身迷思 維他命迷思 )

歐諾黑(Carl Honore)著 慢活(大塊文化,2005)

內容簡介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應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沉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沉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裡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報導了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
作者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簡介
  知名記者,目前居住於倫敦。他曾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家》(Observer)、《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與《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等各大報撰稿。「慢活」的理念風靡歐洲與日本,《慢活》一書被翻成十二種語言,全球熱賣,並在四個國家擠入暢銷書排行榜。歐諾黑在義大利為本書蒐集資料時,曾被開了一張超速罰單。他也因為本書的熱烈迴響而感慨「悠閒代言人的角色佔據了我全部的生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4701

(楨:慢活/樂活與地中海浪漫/浪費/懶惰的歐豬四國關係呢?另詳參本館: 《歐洲新霸權》 《歐洲共同市場》 歐盟振興方案 全球股災)

(楨:慢活與地中海浪漫/浪費/懶惰的歐豬四國關係呢?另詳參本館: 啥是慢城 啥是居遊 )

為什麼"懶鬼希臘"會拖垮整個歐洲和全球股市!? 年代關鍵十點2010-05-06

資深媒體人 黃光芹
資深媒體人 馬西屏
財經作家 陳凝觀
世界文化旅遊探險作家 (目圭)澔平
財經作家 / 股市分析師 賴憲政
※ 神秘威力巨大的“希臘火“ 毀滅歐盟“懶散軸線“揭祕!?
※ 希臘示威3人葬火窟歐股跌 火燒台股重挫117點!?
※ 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希臘火 6百年拯救了歐洲文明!
※ 拯救了歐洲文明的"希臘火" 竟重返人間反噬全球!?
※ 連問候語都有"秩序"的日耳曼人 被希臘的"皮"嚇傻!?
※ "噓!不要講歐洲四豬" 暗藏歐洲血淋淋的大傷疤!?
※ 臉不紅氣不喘的"大分乞丐" "希臘破產是註定的"!?
※ "第5頭豬在哪" 二戰神秘遊戲預言歐盟自相毀滅!?
※ 德國諷"懶散的騙子" 希臘反擊"還希特勒搶的黃金"!?
※ "褻瀆女神維納斯" 希臘要讓德國知道"我們不好惹"!?
※ "世紀前我們為世界貢獻的太多" 希臘人只想好好休息!?
※ 犯"午休3小時不打電話"大忌 希臘人會跟你翻臉!?
※ 歐盟最頭痛的懶散軸線 (目圭)澔平歐豬四國奇聞錄!
※ "沒問題.明天馬上辦" 西班牙公務員永遠的口頭禪!?
※ 希臘藍天碧海下的陰謀 放空歐元索羅斯的密宴之謎!?
※ 西班牙.希臘情報局布線 密查禿鷹集團狙擊歐元區!?
※ 求援德.法.英.美得"口惠" 希臘秘密求援虎視耽耽中國!?
http://blog.nownews.com/astridkuo/textview.php?file=748869
2010-05-08 12:51:38
塵俠
很多事情
還真的快不得
無奈的是...
更多事情不是你想慢 便快不了
----------------------------------
譬如愛情 
經由慢慢的交往而相戀 
才有可能細水長流
上一代不是常說---
來得快 去得也快~

別講那些老掉牙的的道理了
現代男女愛情觀多是速食主義---
譬如吃速食麵
食用方便 迅速解決需求
吃完免洗碗 用了就丟~
2007-10-09 16:25:57
版主回應
連麥當勞速食都要變身為「舒食」店了
2007-10-10 06:56:21
台施效顰
跟老外學樂活

‧康健 2007/11/15 跟英國人學健走、跟法國人學慢活、跟土耳其人學無油煙烹調……,旅行,讓7位旅遊達人生活更豐富,身心更健康。 而居住在台灣的3位外國人,也在台灣學到了台灣人特有的健康習慣。 請來看最新一種讓世界更平坦更靠近的魔法故事,它的名字叫做樂活健康。【文/林貞岑;攝影/陳德信】

飛機緩緩降落在澳洲南部阿德雷得機場,來自台灣的年輕情侶,拎著大包小包行李,焦急地在來往人群中張望,希望來接機的校方人員可以趕快現身。
過了兩小時,機場的人潮漸漸散去,情侶又餓又累,卻始終沒有等到接機的人。
「需要幫忙嗎?」一對看起來像當地人的老夫婦,好心走上前來詢問。
老夫婦已經坐在這裡好一會,也觀察到小情侶似乎等不到人,「讓你們等不到人,很不好意思,我們澳洲人沒有盡到地主之誼,」老先生鞠躬道歉說,願意載他們一程。
情侶不敢擅自答應,老夫婦就陪他們等到校方人員來後才離開。
開學後,老夫婦透過校方主動聯繫他們,成為好朋友。
看到情侶家裡空無一物,夫婦倆二話不說就把該備齊的家具,從自家搬來給他們用;平日開車帶他們上教堂,體驗當地活動;後來他們寄宿在老夫婦家,老太太會把衣服洗好漿好送到房裡,待他們像自己的兒女。
這對情侶後來在當地舉辦婚禮,老先生還特地穿上二、三十年前的西裝,驕傲地擔任主婚人及雙方家長。
這是花漾芳療學苑創辦人、台北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卓芷聿到澳洲唸書的美好經歷。老夫婦對陌生人的善意體貼,在她心中鑿了一口井,讓愛源源不絕湧現。
現在儘管她教學與工作繁忙,仍定期到安寧病房做志工,用精油按摩為臨終病人舒緩情緒。且不管再忙再累,她都是活力充沛、笑容滿面:「因為我愛夠多!」她自信地說。
卓芷聿坦言,小時候的她完全不是這樣,身體不好、長相普通,奶奶常說她「醜到連火車都不載」,大家的焦點和寵愛,都擺在漂亮的姐姐身上,她總是被忽略、不受重視,心裡有點不大平衡。
她學會了愛和付出,也從此有了堅定的信仰做依靠,不再感覺孤單。
出國旅行、遊學或居住,有些人帶回來紀念品,卻也有人帶回當地的價值觀、信念或生活方式,內化成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生活習慣。
經常為工作出國旅遊的美國作家瑞秋‧溫戈登說:「當我回國時,我總是將各國傳統文化中最好的一部份,變成我的日常生活習慣。」
即便她一年只有一天過著完全不同的異國生活,也會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隨著台灣大量高知識人口出國體驗,開始有愈來愈多人把健康生活方式移回台灣,例如慢活、慢食、多走路或簡單生活概念。
這些異國學來的生活方式,深深影響我們的身心靈健康,甚至成為一種鼓舞及支持的內在力量。
飲食,是一種文化的具體呈現。你怎麼吃,就會變成怎麼樣的人
慢食的生活美學
從速食到慢食,法國讓從不下廚的曹嘉玲,開始享受買菜做飯的樂趣。
在台灣從事快節奏的行銷工作,曹嘉玲坦言,生活很累、吃飯很趕,通常是隨便外帶食物打發了事,「五分鐘可以解決最好,」她無奈說。
但講究生活美學的法國先生,卻教會了她很多事。
在法國,上餐廳吃飯很貴,大部份人還是習慣自己做菜、煮飯,而只要食材夠好,簡單做就可以有很好的味道。
法國先生對食材品質很挑剔,他堅持買價格貴兩倍的放山雞而不是飼料雞,理由是「那些雞(飼料雞)以前沒有得到很好的對待。(指活動空間不足)」
且即使環境條件不佳,法國先生仍能「把巴黎生活那套搬過來」。
她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先生(當時是男友)到台灣來,曹嘉玲一邊啃著便利店的麵包,邊打電話問他早餐吃什麼?
他說找到原本是用來堆雜物的小桌,擦乾淨桌子,舖上桌巾和花,自己烤麵包、煮杯咖啡,享受了一頓很愉快的早餐。
「食物就應該好好被放在盤子上,呈現它應該有的最美的樣子,」兩年多前遠嫁巴黎的曹嘉玲笑說,先生完全不能忍受用完即丟「很醜」的免洗碗筷,現在她也慢慢被同化,即使一個人吃飯,都會張羅得好像在餐廳吃飯。
等待傍晚7點剛出爐的法國麵包,然後到超市買醃漬番茄乾、法國特製香料乳酪,加上義大利黑胡椒臘腸切片,回家用漂亮的餐盤盛裝,外加一瓶充滿果香味的生啤酒。
儘管先生加班不在家,她還是把餐桌布置得美美的,放一段葡萄牙民謠,一個人悠哉地吃起飯來。
她說,在巴黎一餐飯吃一個小時是很常見的事,即使是簡單的麵包、奶油配礦泉水,好好享受一餐,撫慰自己的疲憊,這就是法式的生活情調。
迷人的地中海料理
「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我找到更簡單卻更豐盛的生活方式,」作家陳念萱每次旅行,最愛闖進人家廚房看人做菜,也因此學到不少道地的「媽媽料理」。
只要用「一雙筷、一只鍋」就能搞定一桌菜的陳念萱認為,香料是點石成金的魔法,可以讓單薄食物變得豐富有滋味,而且充滿異國風情。
她比較喜歡土耳其的做法,清爽而且層次分明,相較印度人用香料「下手太重」。
有次她在土耳其喝到一碗湯,一層香料、一層湯,喝到口中時是立體的、有層次的,充滿香氣,也激發她香料罐的靈感。
陳念萱把世界各地買回來的不知名香料,一層一層堆疊在罐子裡,成為她的私房香料罐。
做菜時湯匙往裡頭一挖,每一次香料的比例都不同,每一回煮菜的味道、顏色也不一樣。
「用鼻子去聞去感覺,」她說沒有食譜、沒有標準,只有靠自己體會感覺。
無油煙的地中海料理
地中海料理是另一種體驗土耳其的好方法。
「我一回到台灣就掛急診,」土耳其達人周錦瑟有嚴重的哮喘及過敏,土耳其是她的「再生天堂」,在那裡她不會拚命打噴嚏,身心最健康。位在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四季分明、物產豐富,尤其橄欖油品質好,甚至外銷義大利。
沒有污染的工廠、現擠的牛奶、新鮮便宜的蔬果、無農藥的雞蛋、大量的橄欖油、優格和起司,讓她的過敏和失眠不藥而癒。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飲食中豐富的蔬果、魚類和橄欖油及適量攝取肉類,可有效防止癌症和心臟病。
2006年發表在「腦神經年會」的報告也說,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地中海飲食不僅健康,還能讓廚房保持乾淨。在土耳其,每個家庭的廚房瓷磚發亮,乾淨到可以舖地毯,這讓一年有半年時間待在土耳其,笑稱土耳其是她第二故鄉的周錦瑟,下定決心學習「土式無油煙烹調法」。
周錦瑟位於天母的家,廚房爐具是西式附烤箱,雖然經常開伙,但牆壁瓷磚上卻沒有油漬,維持得很乾淨。
她曾經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影響,懶得打掃家裡,但想到土耳其人的乾淨居家,就打起精神,把家裡清乾淨。
她特別跟我們分享她的做法。
做菜加鍋蓋燜煮不用油炒,譬如蔬菜加點水燜煮,煮好再加橄欖油拌勻;雞皮朝下用文火乾煎,逼出雞肉本身油脂等。
看她四爐全開,一鍋豆子湯、一鍋雞、一鍋蔬菜、一鍋飯,外加一碗番茄、小黃瓜沙拉,一盤起司、一盤法國麵包,一頓土式大餐輕鬆搞定。
另外,她也提供拿手好菜香料雞和優格冷湯的做法:
1. 雞肉剁塊,皮朝下放鍋內
2. 撒上奧勒岡(超市有賣乾料)、鹽、紅椒粉,蓋上鍋蓋用中火乾煎
3. 雞皮的脂肪融化成油,因此無需再加油,煎到皮帶點金黃酥脆,翻面再煎一會即可
香料雞的湯汁用來拌飯、炒菜都很可口。
優格冷湯的做法更簡單,將優格加水稀釋,加入一點切絲的小黃瓜,上桌前灑上乾燥的薄荷葉即可。
薄荷的清爽中和了優格的奶味,感覺味蕾在清新宜人的地中海島嶼跳舞。
把土耳其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22年前周錦瑟到土耳其旅遊時就愛上了它,陸續去了十多趟,包括學土耳其語,如今每年超過二分之一時間,她都待在土耳其。 「別人都以為我在土耳其有情人,」兒子已經上大學的她哈哈大笑辯解,她只是很享受當地生活,食物新鮮、物價便宜,當地人很和善,每天就是看書、泡溫泉或是 跳進海裡游泳,「我好怕,我好像在揮霍我的幸福,」周錦瑟回味無窮地說。
放下煩惱,好好享受生活品質
徹底實踐OFF學
寶源投顧總經理巫慧燕,在英國唸書時,學會了讓自己短暫放空的OFF學。
每當她覺得身心疲累時,就會請半天假去喝下午茶,「短暫的放空比放長假更能達到充電效果,」她說。
以發表英國文化觀察評論為主,知名的「德朵夫人」部落格板主李蕙蓁,則受惠於英國人的OFF學,重拾家庭生活。
「在英國,下午5點就下班,過時間不走,老闆還問你怎麼不回家,」李蕙蓁提到,以前先生在台灣做建築,無止境的加班,熬夜趕圖到早上,回家洗個澡再去公司做簡報,幾乎沒有家庭生活,現在情況完全改觀。
英國人很注重假期,先生剛去上班,一年就有30天休假,而且旅行是正當的請假理由,「因為英國人認為,旅行是對身心健康重要的事情,」她和先生也因此養成旅行的習慣。
在法國,則是公私分明,下班時間關起門來有自己的生活,除非有晚宴邀約,否則仍以家庭為重。
「工作是為了賺一份讓你生活更愉快的薪水,」曹嘉玲說,晚餐時間不被打擾是法國人心照不宣的共識,即使熟朋友也不會在吃飯時間打電話聊天,讓人有自己的空間做想做的事。
每天健走
「只要一小時之內的路程,都是走路的距離,」李蕙蓁在英國養成了健走習慣,上課、買菜、逛街,只要可以走路絕不以車代步。
健走是英國人週末最熱門的「全民運動」,每到假日,到處可以看到阿公阿嬤們一身勁裝,背包、登山鞋加柺杖,結伴去走路。
英國的環境綠地公園多,步道種類多樣,有文學、電影或景觀生態,還有長距離或短距離可供選擇,增添不少健走樂趣。
「喔,我要準備去散步了,」每天傍晚,李蕙蓁都要去住家附近的頂峰國家公園散步,這也是文學名著《傲慢與偏見》和《簡愛》的場景所在。
近十年來,很多台灣人到英國讀書或居住二、三年,一回台灣就讓很多親友認不出來,體重減輕很多,一問之下,共通點都是天天走路、吃得很清淡的關係。
減少拋棄的樂活式生活
英國人愛物惜物,也讓李蕙蓁印象深刻。
「英國人用的電腦產品,比我們10年前的還差,」住在英國5年多,李蕙蓁剛開始很不習慣英國人愛用舊東西,他們電腦速度慢、硬體差,可是工作成果完全不受影響,即使一個小社區的網頁,也做得很豐富,引人入勝。
怎樣用最簡單的東西達到效果,比追逐新科技更有挑戰。
英國街頭巷尾都有二手商店,義賣所得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假日還有二手跳蚤市集,不少英國人開著後車廂可打開的掀背車,載著家裡的東西去拍賣,這是英國的傳統的假日生活,也成為李蕙蓁和先生樂此不疲的挖寶活動。
珍愛我自己,寬容待別人
到法國學做女人
在外國人身上,不僅可以學到身心靈的健康,有時更可以學到對自己的看重。
「巴黎這城市教會我怎麼當女人,」結婚近三年,卻仍難掩新婚的甜蜜愉快,曹嘉玲笑說自己到巴黎最大的改變是「敢在大馬路上接吻」。
她說,在巴黎街頭常看到四、五十歲的夫婦手牽手逛街,過馬路時穿風衣的先生順手攬住妻子擁吻,親密表達愛意不分世代,讓她深受感動。
「當你對身體沒有畏懼時,接吻是一種表達,」她解釋說,歐洲男人受到文化裡騎士精神的影響,對女性相當尊重,無論幫忙開門、拿衣服等,都讓女生覺得有被仰慕、受寵的感覺,相對更看重自己、接納自己,也能夠坦然表達愛意。
難怪巴黎的女人總是那麼美,因為被愛,也因為懂得愛自己。
寬容與愛
不丹,在英國萊斯特大學的世界快樂地圖中排名第八的幸福國度,讓作家陳念萱學會了寬容。
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緊鄰西藏,人口僅有70萬人,幾乎全民都是藏傳佛教的信徒。
他們深信輪迴,不可做壞事,只要定期進入寺院,靈魂就不會墮落,「轉身就放下,很有彈性,」進去不丹13次的陳念萱觀察說,不丹人懂得約束自己,這也是他們快樂的主因。
她曾和一位7歲小男生暢談佛經故事,從中午12點談到半夜,小男生很喜歡她,分開時還很認真跟她說:「我太小了,不適合你。」成熟的模樣讓陳念萱不得不相信,確實有輪迴存在。
「在不丹,門永遠是開的,」陳念萱說,不丹人善良質樸,隨便推開一扇門,就會有人請你喝茶、端點心出來給你吃。
心胸開闊的不丹人把她當成自家人,「在這裡到處有人要把我帶回家住,」陳念萱略帶淘氣地說,在不丹喊她姑姑姨媽祖母的人很多,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熱鬧,一待兩個月,完全不用擔心吃、住。
這對父母離異,從小在育幼院長大,不知擁抱滋味的陳念萱來說,是很大的安慰。
陳念萱說自己個性怕生、不愛跟人親近、說話,甚至是朋友眼中任性、挑剔和難纏的人。
但出入不丹十多次,不丹人的溫暖和接納,讓陳念萱學會原諒自己,對環境、對人都有更多的包容。
「只要你說,我就相信,我很願意相信你所相信的,」她緩緩地說,接受,是旅行多年學會的最大禮物。
她也開始學會去欣賞硬梆梆的泰國米、多年不敢碰的酥油茶也敢喝了,結果緩解了她高山症的不適。
心眼開了以後,隨遇而安,即使旅遊中碰到大雨或意外也不覺得懊惱,「撐傘走在雨中不也挺美?」她氣定神閑說。
心靈平靜的力量
Discovery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謝宜芬,則在印度找到了靜心的力量。
有一次她到印度參加瑜伽營,整整一個半月,每天練10小時瑜伽,只吃水果、蔬菜,或是摘來的果實烘烤成麵餅,但她覺得那是自己身心狀況最好的一段時間。
「從此我改掉了吃肉的習慣,」Janet說,從小生長在以肉食為主的美國德州,吃素對她來說是個大轉變。
現在,她隨身攜帶一個瑜伽梵文字型的銅製燭臺,是「OM」(發音是歐姆),瑜伽的聖音及符號,也是瑜伽的代表。
每一次她覺得心煩氣燥,就坐下來看著燭臺,嘴裡緩緩念著om,讓鼻腔共鳴的聖音洗滌心靈,心情逐漸沉澱,「然後,一切不愉快都過了,」Janet帶著燦爛的笑容說。
2007-11-16 07:36:24
慢活
 
捨「快活」度日 寧慢活品味人生>中時08.03.10楊明暐

     設計師娜塔莉.嬋寧(Natalie Chanin)只要談到手工針織,就會興奮地說個沒完,朋友笑稱那是她的脫口秀時間。不過對嬋寧來說,手工針織的精髓,正是「慢活設計」(Slow Design)所要強調的。
     嬋寧經營的「阿拉巴馬嬋寧」公司專門出售各類手工製品,包括用舊T恤縫製的精緻衣物,以及用回收物料改製成的家用品。這些產品皆為嬋寧及其合夥人安東尼所設計,再由嬋寧家鄉阿拉巴馬州佛羅倫斯的工匠負責製造。
     重回手工年代 慢工出細活
     嬋寧的產品堪稱「慢活設計」的典範。慢活設計仿效自「慢食運動」,這種設計仍處在襁褓階段,但有越來越多設計師加入這一行列。
     加拿大建築師約翰.布朗透過其「慢活屋」網站(theslowhome.com),呼籲消費者摒棄「速食建築」;挪威演說家,「世界慢活學會」創辦人柏特森於本月成立「慢活星球」(slowplanet.com)網站,推廣慢遊、慢購、慢活設計等各種與「慢」有關的概念。
     嬋寧的新書《阿拉巴馬縫紉手冊》,教導人們如何慢工出細活,並宣揚其慢活信念,包括盡可能回收利用廢棄物來製作新用品。
     對某些設計師來說,慢活意味必須離開固有的工作室。荷蘭設計師曼德姿瑪要親眼目睹威爾斯綿羊的羊毛被剪下來,紡成毛線,再當場編織成毯子,整個過程慢到不行。
     時鐘、特製籃 逼你慢慢來
     還有些產品是設計來放慢人們生活步調。冰島設計師阿納多提爾設計出一款時鐘,將一串珠子掛在一個有凹槽的金屬圓盤上,這串珠子每5鐘才會掉下一顆,以這種方式計算時間彷彿讓時間慢了下來。
     英國設計師法德路克則設計出一種藤製籃子,東西放入速度過快,籃子會翻倒,為了維持籃子的平衡,使用者不得不慢慢來。
     另一位冰島設計師艾托斯多提爾用緊黏在細繩上的葡萄糖球製作成一盞會攫取自然光的「吊燈」,其目的是要製造一件短暫、能經由生物分解的物品。
     5個月後吊燈果然碎裂解體,這盞吊燈似乎崩解得太快了,但一件有使用期限的居家用品傳達的卻是慢活的概念。「慢活實驗室」創辦人卡洛琳.史特勞斯說:「您不會在買下這盞吊燈後外出度假兩星期,它短暫而珍貴的特性會令您珍惜。」
     用正確速度過活 非牛步化
     《慢活》(In Praise of Slow)一書的作者卡爾.歐諾黑指出,慢活有時只是一種心境,一種態度。他在書中收羅了各種慢活行動,從緩慢的性行為到慢食,書裡特別提到奧地利的「時辰減速協會」,該協會曾要求奧運主辦單位頒發金牌給速度最慢的運動選手。
     慢活當然也是一種概念。歐諾黑說,幾年前網路上找不到有關慢活的資料,現在上Google隨便查就有一堆。
     現代人總希望用更少時間做更多事,因而被迫不斷加快腳步。歐諾黑所鼓勵和提倡的「慢活」並非將每件事情牛步化,而是強調人們應活在一個快慢平衡的美好世界裡,能用正確的速度過日子。
     挪威的柏特森認為,將慢活革命予以正式化,此其時矣。他呼籲歐洲工人在工作時要講求精明,而不是一味求快。柏特森慢條斯理地說道,他相信快速能夠以小博大,但快速終將被慢速擊敗。

新鮮在地多元…慢食 找回吃的樂趣>鍾玉玨

     現代人生活忙碌,就連吃飯也是速戰速決,速食、快餐躍居飲食文化主角。不過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慢食」(Slow Food)的意義,字面上而言,慢食是對速食的反動,但廣義而言,係用心對待生產者與環境、細心品味食物並尊重多元的飲食文化。
     「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始於1986年,當時美國「麥當勞」在羅馬名勝「西班牙廣場」開了第一家義大利分店,遭當地人強烈反彈。義大利作家兼廚師佩屈尼(Carlo Petrini)集合反速食力量,示威遊行之外也舉行教育座談,宣揚慢食理念,結果得到很多義大利人支持,並迅速擴散其他歐洲國家。1989年「國際慢食會」(Slow Food International)在巴黎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分會超過700個(台灣也是其一),會員人數更是遠超過8萬人。
     慢食運動反對工業化快速製造,拒絕大同小異而趨標準化的口味,以免扼殺食物與口味的多元性。
     慢食主張放慢腳步與家人朋友在餐桌上共享一頓用心烹調的食物,若能再佐以美酒與氣氛助興,當然更好。不同於速食文化只在乎吃飽,慢食講究品味與餐桌樂趣的精神獲得不少廚師與美食家青睞,紛紛加入慢食分會。
     而今慢食的真義慢慢擴及到關切生態的永續性,主張食用當地原產且富營養的食物。美國亞歷桑納州慢食分會成員貝佐克說:「慢食不只是放慢吃的腳步,也在乎吃的食材,強調新鮮與有機,但不一定非有機或素食不可。」
     慢食與有機經常被劃上等號,不過慢食運動不會刻意標榜「有機才優」的觀念,而是從安全、乾淨、產地、公平交易出發的全方位考量。以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慢食分會為例,強調的是魚肉與野味,而非蔬果。
     慢食族視自己為農夫的合夥人,不但積極了解食物生產過程,也會全力協助農民生產,因此不純然是食物的消費者而已。他們深信不該一味強調食物的美味,也應該顧及食物生產過程是否危及環境、動物福利或人體健康。
     慢食運動還強調社會正義,認為應該給食物生產商合理的報酬與公平交易的機會,讓在地小農得以在全球化風潮席捲下繼續立足。以亞歷桑納州土桑分會為例,當地食材包括霸王梨、柑橘、桃子、葡萄酒等,並鼓勵會員多到慢食餐廳捧場。
     慢食也對生物多樣性多所貢獻,因此一些慢食成員自詡為「拯救食物口味的方舟」。因為匆忙,而將食物生產導向標準化、同質化,導致蔬果或肉類品種的選擇性與多樣性急遽萎縮,進而破壞生態的平衡。為了恢復生物多樣性,慢食運動鼓吹食用瀕臨絕種的柿子、玉米、海鮮等。
     要想成為慢食的一分子,首要是改變自身行為。諸如避免選用添加一長串陌生成份的食品,選用當地農家生產的肉類與蔬果,多動手烹飪,全家在餐桌共享沒有電視干擾的一餐,了解食物的生產地與生產過程,親自參觀農場了解雞蛋與乳酪的生產過程等。
     慢食運動在全球迅速崛起,帶動新鮮、在地、永續、悠閒的飲食觀,這一切都是麥當勞等速食業者辦不到的。狼吞虎嚥讓環境與生態蒙受浩劫,回歸細嚼慢嚥的飲食文化,不僅讓人重新品味飲食的樂趣,同時也兼顧環境,讓枯竭土地得以再現綠意
2008-03-10 09:58:25
版主回應
(楨:怎沒人想到慢活與地中海浪漫/浪費/懶惰的歐豬四國關係呢?之前一場無薪假也使得台灣樂活迷醒了過來!另參本館:歐豬四國《歐洲共同市場》 全球股災 啥是慢城 啥是居遊 無薪假 )

為什麼"懶鬼希臘"會拖垮整個歐洲和全球股市!? 年代關鍵十點2010-05-06

資深媒體人 黃光芹
資深媒體人 馬西屏
財經作家 陳凝觀
世界文化旅遊探險作家 (目圭)澔平
財經作家 / 股市分析師 賴憲政
※ 神秘威力巨大的“希臘火“ 毀滅歐盟“懶散軸線“揭祕!?
※ 希臘示威3人葬火窟歐股跌 火燒台股重挫117點!?
※ 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希臘火 6百年拯救了歐洲文明!
※ 拯救了歐洲文明的"希臘火" 竟重返人間反噬全球!?
※ 連問候語都有"秩序"的日耳曼人 被希臘的"皮"嚇傻!?
※ "噓!不要講歐洲四豬" 暗藏歐洲血淋淋的大傷疤!?
※ 臉不紅氣不喘的"大分乞丐" "希臘破產是註定的"!?
※ "第5頭豬在哪" 二戰神秘遊戲預言歐盟自相毀滅!?
※ 德國諷"懶散的騙子" 希臘反擊"還希特勒搶的黃金"!?
※ "褻瀆女神維納斯" 希臘要讓德國知道"我們不好惹"!?
※ "世紀前我們為世界貢獻的太多" 希臘人只想好好休息!?
※ 犯"午休3小時不打電話"大忌 希臘人會跟你翻臉!?
※ 歐盟最頭痛的懶散軸線 (目圭)澔平歐豬四國奇聞錄!
※ "沒問題.明天馬上辦" 西班牙公務員永遠的口頭禪!?
※ 希臘藍天碧海下的陰謀 放空歐元索羅斯的密宴之謎!?
※ 西班牙.希臘情報局布線 密查禿鷹集團狙擊歐元區!?
※ 求援德.法.英.美得"口惠" 希臘秘密求援虎視耽耽中國!?
http://blog.nownews.com/astridkuo/textview.php?file=748869

聯合報民意:北基最不開心 離島人最樂活2010.05.19(楨:歐豬四國最樂活,結果呢?另詳參本館: 啥是慢城 啥是居遊 中國幸福城市排名 幸福城市排名? 市長排名的迷思 您滿意縣市長嗎 也別再搞排名了)

聯合報針對全國廿五縣市成年民眾的快樂感受調查發現,每三位成年民眾中就有一人說「我不快樂」;其中以基隆市和台北縣、市民眾的生活最不開心,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花蓮縣、宜蘭縣則是全國最快樂的縣市。
和本報四年前的調查相比,以花蓮縣民眾的快樂感受增加最多,覺得身為花蓮縣民生活快樂的比率由四年前的六成六上升到這次調查的七成九;宜蘭縣民眾的快樂感受也增加不少,較四年前多了七個百分點。
相對來看,台北縣市民眾的快樂感受減少較多,覺得生活快樂的比率各較四年前少了五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全國成年民眾中,有六成八的人覺得自己目前生活快樂,三成二坦言生活並不如意;平均來說,每三位成年民眾中就有一人覺得自己目前生活不開心。民眾快樂感受和本報四年前調查差不多,比率沒變動。
其中,女性的快樂感受較男性略勝一籌,有七成女性覺得目前的生活快樂,男性有此感受者占六成七。
年齡差異方面,基本上不分男女,廿至廿九歲年輕人的生活最開心,隨著年齡層增長,民眾的快樂感受逐漸降低;進一步就兩性間區分,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的生活最苦悶,六十歲以上年長女性的生活最不開心。
各縣市中,金門、連江及澎湖縣三個離島縣市民眾最滿意自己目前的生活,覺得快樂的比率都超過八成;相對而言,基隆市及台北市民的快樂感受最低,比率僅占六成。

歐諾黑(Carl Honore)著 慢活 (大塊文化,2005)

內容簡介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應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沉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沉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裡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報導了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4701
2010-05-29 13:16:59
圖博館
房租高漲終南山“隱士”被逼“重返紅塵”?官方回應 2018-12-29 觀察者網

近日,一篇名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的文章將頗具神秘感的終南山“隱士”引入了公眾的視野。文章稱,目前不少終南山“隱士”因為房租和生活成本高漲,紛紛選擇下山。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隱士”們的下山,租金或許並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針對近期當地政府對於終南山上的違章建築進行清理,導致很多住在違建中的“隱士”們“重返紅塵”。
  文中提到,由於終南山有“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的美名,相傳薑子牙、張良、孫思邈、陶淵明、王維等歷史名人都曾隱居於此。近幾年,更是吸引了眾多山外的民眾慕名前來隱居於此。
不過,山中住所有限,所以最近出現了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的現象。一位早年隱居終南山讀書、攝影、種菜的姑娘小楠,因為租借的小院年租金從400元漲到2萬,不堪重負,不得不回城找工作。早年終南山的房租行情大多為一年數百至數千元不等,偶有上萬。現在很多土坯房一般為年付,需1.5萬至2萬元,甚至出現有屋主要求租客一次付清5年10萬租金。不僅房租,吃穿用度也比以前貴了很多。據統計,在山上居住一年連帶房租年花費至少需要3至4萬。
  然而,對於公眾號文章中所說的房租高漲逼退“隱士”的情況,西安長安區政協委員、長安區道教協會秘書長梁興揚在微博上表示,導致“隱士”們紛紛下山的並不是因為租金高漲,而是因為“秦嶺近期一直在進行違章建築整治和環境保護”。終南山一般是指西安南面40公里處的終南山山峰和與之相鄰的東西上百公里內的秦嶺北部,不少“隱士”都選擇居住在西安長安區境內的天子峪和大峪等山間村落裡。“住在哪兒的都有,有住山上小廟裡的,有租住村民老房子的,也有自己搭窩棚和木屋的,甚至有直接找個山洞就住進去的。”“不少‘隱士’在終南山裡租住的是沒有合法手續的違章建築,一方面影響環境,另一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所以當地政府近期組織了一系列的違章建築和環境保護的治理行動,不少‘隱士’沒了住的地方,自然就下山了。”
2018-12-30 10:09:49
圖博館
不少人下山都去了南方
今年8月初,“隱士”圈小有名氣的“終南草堂”因為部分建築屬於違章建築遭到了拆除。草堂工作人員劉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2008年創始人張劍峰上山租住大峪村民的房子,之後又逐漸搭建起來五六間木屋,接待一些有上山居住意願的人,草堂拆除後大家都下了山。
“大峪這邊之前是‘隱士’比較集中的區域,開始治理以後,這邊不少不合規的房子都被拆掉了,人是少了很多。” “現在的終南山溫度動輒零下好幾度,除了山頂上還住了些沒拆到的人,其他不少‘隱士’都下山去南方了。11月就開始下雪了,要在山上過冬只能儲藏過冬的食物,喝水得化雪水,還不容易燒開。”
另一位來自廣東的90後“隱士”木原(化名)今年8月中旬也因為自己搭建的棚屋被拆下了山。“現在已經回到廣東工作了,我在山上待了兩年左右,主要就是想過一下清淨的日子。”對於自己山上隱居的原因和目前的生活狀況,木原並不願意多說,回想起隱居的日子,木原表示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挑水、種地、曬太陽、喝茶和閱讀。“山上的日子比山下是慢很多,但是也並不是那麼舒服,尤其是冬天,半夜經常被凍醒。”
  “隱士”們“怡然自得”的山居生活,在梁興揚和秦嶺辦的工作人員看來處處都是安全隱患。很多“隱士”自己搭建的窩棚一方面從建築的安全性來說就不合規,“深山裡生存條件相對惡劣,不少‘隱士’都是獨居,一旦出現意外求救都很困難。”另一方面在山中沒有水電,不少“隱士”只能自己生火。“生炭火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生火的話還可能造成火災,山裡秋冬很乾燥,過去幾乎每年都有火災發生。”但他同時無奈地表示,違章建築的清理必然會是一個長期的行動。“因為很多違建是我們這一次清理了,過幾天他們又回來建。”
2018-12-30 10:11:55
圖博館
亂象 終南山“隱士”圈魚龍混雜
“現在終南山很冷,不要去,更重要的是終南山的‘山民’裡存在一些壞人。”今年年初已經下山的太清(化名)告誡向他諮詢上山事宜的記者。太清還在山上時是“隱士”圈中較為活躍的一員,經常在各大終南山隱居貼吧裡回應尋找山居住所的帖子。在“隱士”圈,大家往往並不以“隱士”自居,“山民”是更加公認的說法。
  梁興民對“隱士”圈的看法與太清有著相似之處,在微博中,梁興民拋出了“終南山‘隱士’成分複雜,有假僧假道,有無業遊民,更有犯罪分子隱匿其中”的言論。梁興民對北青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這些“隱士”中有一部分是真的有所追求的,還有一部分是逃避生活和追求新奇體驗的,另外還有一些打著隱居旗號塑造自己“高僧”“大師”身份行騙的不法分子。“隱居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違法違規行為肯定是不允許的”。
  據當地媒體報導,2017年,西安市民錢女士來到秦嶺山內想尋找一位“大師”給她破解近來的諸多不順,在山上她碰到了一位範道長,範道長給錢女士把脈診察,還用易經八卦找病方。范道長先是帶著錢女士遠赴新疆購買雪蓮“調理身體”,又讓錢女士陸續轉帳40余萬元破解“財劫”。直到拿到錢的範道長突然失聯,錢女士才發現被騙。錢女士報警後不久範某被警方抓獲,據範某表示,自己略懂些中醫常識,又讀了些國學書籍,便在山上給人“算卦”,見錢女士比較相信他,便打起騙錢的主意。近日,范某被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依法批准逮捕。
  回應
隱士紮堆的地方還能有隱士嗎?
隱居是指那些逃避名利躲清靜的人.你一無名二無錢,走王府井大街沒人認識,待家裡沒人上門,你日常生活都夠隱形了,還跑山裡隱,你隱什麼隱?!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那裡都能隱,只要心靜即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
2018-12-30 10:14:07
阿楨
為什麼很多人不爽李子柒的“農村古風”? 2019-09-12 觀察者網

李子柒的作品題材來源於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到後期,她的視頻古風意味慢慢減弱。唯一不變的是,她總是試圖身體力行去詮釋一樣東西從何而來。她曾溯源到西漢,用麻皮和樹皮手工造紙。做洗漱台時,她還想過切割鵝卵石、挖坑做面盆。提到她,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沒有李子柒不會做的。”
  不過,圍繞著她的除了讚譽,還有許多爭議。
最近,因為一些“大V”的質疑,李子柒又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裡,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有人抨擊她是“擺拍”,將田園生活描繪得過於精緻美好,誤導大眾。
還有人認為她都是團隊在運作,她不過是又一個“立人設再行銷變現”的網紅罷了。
  其實在她火了之後,她自己就承認過現在有團隊運作。想想也是,要種糧食、做美食、製作家用,還要開淘寶、拍視頻,各平臺運作,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大多數觀眾其實都是默認並支持她有團隊這件事的,這其實算不上一個“黑點”。
重點在於“是否擺拍”以及“美化甚至過分虛假化了農村生活”,這是李子柒應該被指責的地方嗎?
  其實也不必那麼嚴苛。
支持她的人認為,李子柒是以“視頻博主”的身份紅起來的,她在自己的視頻裡的確為大家展現了很美好的田園生活,多數人只是為了“看一個感覺”。
再者,她做農活時動作都非常標準,並不會“誤導”不諳農事的城裡人。
農村生活的確不如她描繪的那樣美好,但誰規定農村婦女就不能“擺拍”?
將美好有趣的一面挑出來給觀眾看,有什麼不對呢?
關於李子柒再說最後一條。那些罵李子柒把農村生活拍得做作的,建議去看下美國那些90年代的Midwest bakery shows. 那裡面把中西部大農村的田園生活拍得要多lofty有多lofty,怎麼不去罵做作?
2019-09-16 08:27:41
阿楨
退一萬步說,就算視頻裡那不是中國目前真實的農村,但李子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活在農村,農村生活該什麼樣還不比你我這些城市精緻人更有話語權?人家努力靠自己組建起了團隊,賺得起高檔裝修的錢,把自己生活過起來了,重新定義了一種新的農村生活方式。
  更諷刺的是,天天想著與國際接軌的城市人,怎麼也沒想到,人家李子柒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活躍於當今國際互聯網的中國第一代表。前段時間,我中午去YouTube總部吃飯,他們餐廳每天都會精選一些全球最火YouTube up主的視頻輪播,當天放的是李子柒。李子柒現在YouTube資料標準的國際一線視頻博主,數個視頻都在30 million播放量以上,這是很多知名華人明星的MV也很難達到的資料。我國為數不多的、實打實的文化輸出。
  李子柒在油管有623萬訂閱,兩年時間發佈了92個視頻,視頻播放量最高的3400萬次,有22個視頻上了1000萬播放量。
在下面的評論裡你都很難翻到中文,評論區被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瘋狂的示愛所佔領,李子柒在他們心中就是仙女,仿佛天使一般,有愛上她的,有被她激勵的,有被中國文化感染的,有因此要學習中文的,你可以從各個方面深刻感受到這些外國人有多麼的喜愛她。
有外國網友說,“她讓我有了改變生活的衝勁,讓我變成最好的自己。”
有人甚至說,這是油管裡正面評論最多的頻道。
從這一點來說,不論是在文化傳播還是在正能量傳播上,李子柒都做得很不錯。
目前,這場爭論還在持續中,不過據觀察,支持李子柒的人還是占多數的。
說點個人看法吧。
  回應
 對我來說李子柒有沒有團隊、是不是擺拍其實都無足輕重。我喜歡的是她整個視頻裡流露出來的那種接地氣卻又很詩意的感覺,而且所有的事情她的確都做了: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飯,醃鹹鴨蛋,春耕秋收……
 我們從小就學習田園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誰能說自己從來沒有嚮往過想像中愜意、閒適、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呢? 我覺得,她的視頻中傳達中華傳統文化中詩意田園的這個部分,簡直太成功了。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也幫忙幹過農活,但是完全比不了李子柒幹活那個麻利勁,人家確實很能幹,尤其那個做沙發的視頻,看完我真心瑞思拜,多看幾個視頻,你會發現她真的什麼都會,就沖這點我就黑不起來
2019-09-16 08:28:56
阿楨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2024-06-03 02:28: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