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12 10:46:38| 人氣1,8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蘇聯電影 】那頁旅程….(中)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蘇聯電影 】那頁旅程….()

 

70年代以來蘇聯電影工作者還創作出一些其他題材和樣式的作品,如史詩片《西伯利亞頌》(1978,導演米哈爾科夫-康查洛夫斯基)、喜劇片《辦公室的故事》(1977,導演梁贊諾夫)和《秋天馬拉松》(1979,導演達涅裏亞)、兒童片《童年過後的一百天》(1975,導演C.索洛維約夫)和《無權轉交的鑰匙》(1976,導演.阿薩諾娃)、科幻片《索良利斯》(1973,導演塔爾可夫斯基)和《潛行者》( 1979,導演.塔爾可夫斯基)、古典文學改編作品《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1976,導演米哈爾科夫)和《奧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幾天》(1979,導演米哈爾科夫)以及表現革命前格魯吉亞人民生活的詩電影《願望樹》(1978,導演.阿布拉捷)。

 

70年代以來蘇聯紀錄電影也有不少成績。如20集大型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19651978,總導演卡爾曼) 反映了蘇聯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全貌。《礦工們》、《秋明王國》、《路旁的家》等片反映了國內的建設。此外,還有一些為蘇聯對外政策服務的紀錄片。在科普片、美術片方面,蘇聯電影工作者也都做出了一定成績。

 

當代電影狀況

80年代以來,蘇聯電影積極向主題的深化,新題材的開拓以及樣式多樣化方面發展。從19811985,蘇聯共拍攝了750部故事片。在戰爭題材方面,除了繼續創作史詩性作品如莫斯科保衛戰(1985,導演奧澤洛夫)、《勝利》(1985,導演.馬特維耶夫)以外,電影藝術家主要致力於表現蘇聯人民在戰爭中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源泉》(1982,導演.西連科);研究法西斯產生的根源,如《自己去看》(1985,導演克利莫夫);從今天的角度思考戰爭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如《岸》(1983,導演阿洛夫和納烏莫夫)

 

有的作品通過對蘇聯軍人形像的塑造力圖把人道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如《小亞歷山大》(1982,導演.弗金)。在道德題材方面,電影創作把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在複雜的生活矛盾中,人的處世態度以及因此給個人及社會帶來的影響,如《願望的年代》(1983,導演萊茲曼)、《沒有證人》(1983,導演米哈爾科夫)、《後記》(1983,導演胡齊耶夫)。有些作品在展示人的內心世界,表現關心人、尊重人的思想時努力深化人道主義的主題,如《生活、眼淚和愛情》(1984,導演古賓科)、《稻草人》(1984,導演P.貝可夫)、《冬天的櫻桃》(1985,導演.馬斯連尼柯夫)。

 

在生產題材方面,電影創作更多地注意改革的主題,注意表現經濟改革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如《第二梯隊開始行動》(1984,導演.雅桑)、《從工資到工資》(1985,導演A.瑪納薩羅娃)。在革命歷史題材方面,1981年拍攝的《列寧在巴黎》(導演尤特凱維奇)通過新穎的藝術手法把過去和現在聯繫在一起,突出了列寧思想的價值。1982年拍攝的《紅鐘》(導演邦達爾丘克)1985年拍攝的《霧中的岸》(導演.卡拉西克)都再現了20世紀革命歷史的發展。

 

80年代蘇聯還拍攝了一些優秀的傳記片,如《列夫?托爾斯泰》(1984,導演.格拉西莫夫)、文學改編作品如《瓦薩》(1983,導演潘菲洛夫)、《殘酷的羅曼史》(1984,導演梁贊諾夫)、驚險片《密探》(1981,導演.弗金)及《為胡狼準備的陷阱》(1985,導演.馬赫穆多夫)、諷刺喜劇片《青山,或不可思議的故事》(1984,導演.申蓋拉雅)及《騙術》(1984,導演.特列古勃維奇)。

 

80年代蘇聯電影創作的特點之一是致力於題材和樣式的融合不少影片打破了傳統的分類界限,使影片產生更大的藝術感染力。1984年製作的《戰地浪漫曲》(導演.托多羅夫斯基),既從道德探索的角度探討戰爭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又通過戰爭事件展示人物之間的複雜的心理變化。《德黑蘭1943年》(1983,導演阿洛夫和納烏莫夫)把政治樣式和驚險樣式結合起來,突出國際政治鬥爭的內在緊張性。喜劇片《兩個人的車站》(1984,導演梁贊諾夫)中糅合著悲劇的因素。《機組人員》(1981,導演.米塔)把情節作了嘗試。《宇宙檢閱》(1985,導演.阿布德拉什托夫和.敏達傑)通過半童話半寓言的樣式對人生價值進行哲理性思考。

 



當代電影事業

蘇聯電影的領導機關是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成立於1963,各加盟共和國均有自己的國家電影委員會。全蘇共有39個電影製片廠,其中直屬中央的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高爾基中央兒童與少年電影製片廠、蘇聯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和中央紀錄電影製片廠。各加盟共和國均有電影製片廠。全蘇能拍攝故事片的共有19個廠。年產故事片近270部(其中約有120部為電視臺定製片),紀錄片、科技片及教學片近2000部。

 

機構介紹

蘇聯電影家協會成立於1965年(籌委會成立於1957年),各加盟共和國(除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外)均有自己的協會。

 

培養幹部的最高學府為全蘇國立電影學院(成立於1919年,初為電影學校,幾經演變,1934年起用此名)與列寧格勒電影工程學院(成立於1919年,初為照相與照相技術高級學校,1930年起用此名),前者培養藝術創作人員,後者培養技術人員。基輔戲劇學院自1968年起設有電影系,此外,國家電影委員會還和影協聯合主辦一個電影編導二年制高級培訓班(自1964年起),專門培訓各加盟共和國和製片廠選送來的進修人員。

 

研究機構有全蘇電影藝術研究所(1973年成立)、全蘇電影與照相科技研究所(1929年成立)、全蘇藝術理論研究所(1944年成立,屬文化部建制,所內設有電影研究部門)。新聞電影的正負片由中央國家電影與照相資料檔案館保存,其餘片種正負片均由蘇聯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負責影片進出口業務的是蘇聯影片輸出輸入公司。主要電影刊物有《電影藝術》(1931年創辦,月刊)、《蘇聯銀幕》(1925年創辦,雙週刊),以上兩刊均由國家電影委員會與影協合辦;《電影放映員》(1937年創辦、月刊)、《蘇聯電影》及《電影與電視技術》等。

 

電影節

蘇聯舉辦的電影節有:全蘇電影節,始於1958,初不定期,後為二年一次,自1964年起每年舉行,為國產片電影節;塔什干國際電影節,始於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與全蘇影協和烏茲別克共和國電影委員會與影協聯合主辦,是亞非拉國際電影展覽,屬非競賽性,群眾團體可向不同影片授獎;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始於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舉辦一次,是國際上大型競賽性電影節,由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和影協主辦。

 

蘇聯國內設有電影評獎制度,最高榮譽是列寧獎金。1959年以來,先後獲得過列寧獎金的電影工作者有杜甫仁科等26人。此外,還有蘇聯國家獎金、俄羅斯國家獎金、列寧主義共青團獎金電影部分等。

 

經典電影

戰爭與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裏的黎明靜悄悄,秋天的馬拉松,機組乘務員,一個人的遭遇,士兵的父親,第四十一,士兵之歌,晴朗的一天,普通一兵,青年近衛軍,狂歡之夜,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命運的作弄,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被遺忘的長笛曲,驃騎兵之歌,殘酷的羅曼史,合法婚姻,戰地浪漫曲,濱河街的春天,我的童年,女政委,願望的時代,理想的丈夫,白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果這是愛情,別特羅與瓦謝金歷險記,醜八怪,給初生者以和平,受傷的小鳥,白比姆黑耳朵,小提琴與壓路機,海濱假日,童年過後一百天,哥哥的問題在於,吉祥符,伊凡的童年,一年中的九天,未寄出的信,雁南飛,戰爭第四年,莫斯科在廣播,熱雪,他們為祖國而戰,靜靜的頓河,解放,莫斯科保衛戰,德黑蘭43年,岸,智擒眼鏡蛇,欽差大臣,脖子上的安娜,帶小狗的女人,安娜·卡列尼娜,列寧在1918,帶槍的人,臨風而立,白俄羅斯車站,幼稚園,紅帆,個人問題採訪記,記者,湖畔,體育彩票,馴虎女郎,運虎記……

 

史達林貢獻

史達林對蘇聯電影的貢獻,被稱電影總製片人。關於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人們熟悉的演算法是從1959年算起,當時莫斯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國際電影節,從那時起莫斯科電影節開始定期舉行。不過電影工作者們一致認為,1935年的首屆莫斯科影展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頁,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電影票房取代伏特加─列寧曾經說,電影是已經獲勝的布爾什維克最重要的藝術,因為它能寓教於樂,便於在文盲眾多的國度進行大眾普及宣傳。史達林更是喜歡電影,不僅大量看電影,還做過很多重要批示,不遺餘力地推動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1930年,在聯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史達林向蘇聯電影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重大而崇高的任務:國庫不能再依賴酒類產品的銷售利潤,而要用最重要的藝術門類之一的電影來創收。為了加速電影業的發展,蘇聯隨即在當年成立了電影工業總局,由能征善戰的老布爾什維克舒米亞茨基出任局長。

 

在蘇聯影業的負責人看來,用銀幕收入取代伏特加利潤的確可行,只需擴大電影發行量即可,建立電影規模化生產是必然選擇。上世紀30年代初,蘇聯人發揚大幹快上的精神,發展出了影業巨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和大型的“基輔電影製片廠”。

 

蘇聯的螢幕上也相繼湧現出一些優秀的國產影片,如埃卡拍攝的第一部蘇聯有聲電影《生活的通行證》、尤特克維奇的社會主義競賽讚美詩《撲面而來》等。1934年至1935年,蘇聯電影迎來了一個藝術上的小高峰,拍出了如《恰帕耶夫》、《快樂小夥兒》和《青年高爾基》這樣的好片子。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愛上國產電影,蘇聯國產電影發行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漸漸不再依賴外國影片票房這根拐棍,最後外國影片幾乎完全被擠出了蘇聯銀幕。這是蘇聯影人的重大勝利,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們對此大為讚賞。1935年,當蘇聯電影人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時,史達林向電影有功人員頒發了高規格的政府獎勵和獎金。電影局長舒米亞茨基則榮獲了列寧勳章。

 

蘇聯影展

史達林倡議創辦蘇聯影展─從上世紀30年代初起,史達林不僅親自主抓電影的審查,而且還是實際上的最高藝術總監,更是蘇聯電影的總製片人:是他批准的主題拍攝計畫,是他親點主要演職人員,是他為影片拍攝從國庫撥付資金。隨著克里姆林宮小電影院裏讚譽聲的增多,發展電影的國家預算撥款也在增長,作為頭號影迷的史達林與電影的密切程度也在增加。

 

1932年,義大利在世界上率先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34年,在同一個地方又舉辦了第二屆電影節,蘇聯電影也在義大利獲得了意外成功,《快樂小夥兒》、《關於列寧的三首歌》和《郊外》獲得了大獎。國外獲獎讓史達林對蘇聯電影信心倍增,隨即產生了在本國搞一個國際影展的念頭。

 

1935111,史達林在《祝賀蘇聯電影工作者迎來光榮的第十五個歲月》一文中寫道:“電影掌握在蘇維埃政權手中,它就能發揮出難以估量的巨大的力量。”123,蘇聯電影工業總局決定舉辦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並向全世界電影界發出遴選參展影片的通知。2月上旬,莫斯科影展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各路記者紛紛出動,發回了與影展有關的報導,並播發了波蘭、法國、中國等代表團抵達莫斯科的消息。221,首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如期開幕,來自25個國家的電影人彙聚到“突擊手”電影院,在《國際歌》的音樂聲中拉開了同台競技的序幕。

 

法國電影獲頭獎

瓦西裏耶夫兩兄弟聯合執導的《恰帕耶夫》(夏伯陽)受到一致好評,在影展上榮獲主要獎項“銀盃獎”。埃姆勒的影片《農民》,科津采夫和特勞伯格的《青年高爾基》也都獲得了這一獎項。作為場外觀摩展映影片,展會上還放映了蘇聯首部彩色電影《夜鶯曲》的精彩片斷。

 

在電影節期間,蘇聯觀眾大飽了眼福,不僅看到了蘇聯優秀影片,而且還一覽許多世界經典電影的風采。來自西方的影片也在電影節上獲了獎,榮獲頭等獎的是法國導演雷內-克雷爾的《最後的億萬富翁》,美國人沃爾特·迪士尼帶來的《三隻小豬》則意外地榮獲了三等獎。

 

31,第一屆莫斯科電影節圓滿閉幕。電影節閉幕後不久,《消息報》登載了阿謝耶夫、阿菲諾格諾夫等35位蘇聯藝術家聯合簽名的公開信。信中抱怨說由於一票難求,他們沒能看到西方《最後的億萬富翁》和《自由萬歲!》等電影大作,電影總局的頭兒舒米亞茨基只請他們看了場捷克電影。

 

由於後來蘇聯國內開始了大清洗,政治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第一屆影展後莫斯科電影節就停辦了。

 

 

俄羅斯形式主義是19151930在俄國盛行的一股文學批評思潮,其組織形式有以雅克布森為首的“莫斯科語言學學會”和以什克洛夫斯基為首的“彼得堡詩歌語言研究會”其成員大多為莫斯科大學和彼得堡大學的學生。形式主義(Formalism)指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門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

 

俄羅斯形式主義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敍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認為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在於它的文學性,而文學性存在於形式之中。這裏的形式主要指語言形式。

 

對藝術語言的影響─俄羅斯形式主義的主張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而俄羅斯悠遠而又豐厚的藝術傳統,未來主義,象徵主義各種思潮相互交匯的歷史圖景,促成了俄國形式主義對藝術語言的歷史性邁進。

 

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的影響─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

 

俄國形式主義於1930年代中期,遭史達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它是西方文學史上重要的文藝思潮之一,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乃至英美新批評派的形成,都有著很大影響。

 

理論主張:

其一俄國形式主義認為,文學研究的主題是文學性。

其二俄國形式主義認為,藝術內容不能脫離藝術形式而獨立存在,這是他們對文學“形式”進行的新界定。

第三俄國形式主義認為:

 

1、陌生化是藝術加工和處理的基本原則。“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義文論中最富有價值而且至今仍有啟迪意義的思想。所謂陌生化就是將對象從其正常的感覺領域移出,通過施展創造性手段,重新構造對對象的感覺,從而擴大認知的難度和廣度,不斷給讀者以新鮮感的創作方式。

 

文學的價值就在於讓人們通過閱讀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在這一感覺的過程中產生審美快感。如果審美感覺的過程越長,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就越強,陌生化手段的實質就是要設法增加對藝術形式感受的難度,拉長審美欣賞的時間,從而達到延長審美過程的目的。

 

2.陌生化理論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什克洛夫斯基還將陌生化理論運用於小說領域,並作了多方面的研究。首先,他從視角變異的角度談陌生化效果。其次,他從語言變形和移位元的角度研究陌生化。第三,他根據敍事文本中事序結構與敍述結構的關係探討對常規的背離。第四,他用陌生化的理論對文學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新的解釋。

 

俄國形式主義在文學批評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對文學批評的原則、功能等問題的看法帶有強烈的反傳統色彩。俄國形式主義雖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影響是深遠的。他們不僅對法國結構主義文學批評的影響顯而易見,而且在新批評乃至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中也可以看到俄國形式主義的先驅意義。()

 

台長: somergg
人氣(1,850)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