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6 02:55:13| 人氣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9-1霧峰學,美哉舊正.村之朝陽(週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 一 週  : 認識舊正社區

組週誌撰寫同學: 古能銜

繳交日期:12/1

 

學習內容:從尋找到舊正社區到逐漸熟悉舊正社區,認識舊正社區(社區發展協會、創立緣故、周邊設施等),實地大略的勘察舊正社區(水利局、社區生態園、還有林理事長好吃的芭樂園),欣賞對阿罩霧圳而言非常重要的大型水車。

 

 

心得&感想:在第一次上戶外課時,小組的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舊正社區在哪裡,小組長加上幾位同學,只好先去探勘地形,才好帶大家到達目的地,還好社區並不難找,不一會即找到社區的大地標籃球場,集合後,也很順利的把大家帶往社區上課!

 

到達後找到了林理事長,原來在我們旁邊的就是社區發展協會啊!隨即並把我們帶往類似像社區交誼廳的地方,林理事長一一的跟我們從源頭開始敘述社區發展的由來,有同學可能覺得聽這些很枯燥乏味,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對一些事物的歷史緣故有些興趣。

 

聽著聽著,知道社區辦了許多給老人或是中年媽媽、爸爸等的課程,比如說:很實用的電腦班、訓練唱功的歌唱班、大家交流手藝的家政班等,也知道了一個社區的發展大概是怎麼樣去運作,能把一個社區從無變到有,還要把許多的東西推廣出去,真的是不簡單!

 

 

接下來林老師,就帶我們出去實際觀察社區啦!大夥便牽上機車隨著林老師環繞社區,一路上看到許許多多的建築物,不過因為時間有限都匆匆忙忙地帶過,實在是有些可惜,如果改天有時間可以一一的參觀那就好了,一下子的時間就抵達了社區的生態園,嗯比想像中的小了一些,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有許多的蔬菜,有些是剛才要成長茁壯,有些則是剛被人們碰觸過,所以整體看起來不是那麼的一致啊!不過能自己親手種菜,自己親手採收,自己親手烹煮,我想那感覺會非常的不一樣!

 

旁邊就是林老師自家的芭樂園,老師也很大方的請我們吃自己種植的芭樂,沒吃不知道,原來一吃下去是那麼的甘甜啊!一點都不誇張,好久好久都沒吃到那麼好吃的芭樂了!大家都一致的肯定老師的芭樂,相信這銷量一定非常地不錯!

 

 

最後,林老師又帶我們去對阿罩霧圳而言,非常非常重要的灌溉指標-水車,雖然之前一日的戶外教學已經有看過,不過一再看到還是覺得非常的壯觀啊!一個鄉鎮的重要源頭,沒想到就是由這邊開始,那種感覺實在是難以形容,就好像萬物總有個起頭,有好的起頭,才會造就出許許多多美麗的事物。

 

學習反思:上面有提到,在實地勘查社區時,許多地點都只能匆匆經過,希望能找機會停下來慢慢的欣賞、參觀,在老師帶大家出去實際介紹社區周邊時,大家車隊一長串,老師有時會突然停下來介紹,這樣稍微有些不安全,如果我們這屆舊正社區組,也能自己下去彩繪,那就太棒了!

 

            

第 二 週:蒐集舊正社區資料

組週誌撰寫同學:古能銜

繳交日期:12/1

學習內容:本週不上課,到小地方新聞網尋找並蒐集舊正社區以往的資料

 

http://www.dfun.com.tw/?p=28383

http://www.dfun.com.tw/?p=28420

 

心得&感想:在小地方新聞網搜尋了好久之後,終於找到以前學長姐們在舊正社區所寫下的點點滴滴,主要有兩篇:彩繪舊正‧舊甘心及社區服務-彩繪舊正社區內容,大多主要是在描述彩繪舊正社區的過程,看著學長姐以前奮鬥艱辛,一一為舊正寫下歷史的過程,看來實在非常感動,也得知到原來我們所見到的美麗彩繪,製作的過程多麼的繁複、耗時。

 

 

果然俗話說得好真的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們平常看到的不管是甚麼人、事、物都是經由幕後的人員,費盡苦心才能呈現在大眾面前,還有,許多的社區居民,都非常的熱心的幫助學長姐們,難怪人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到這就想起了家裡可愛的奶奶呢!

 

個人認為社區服務-彩繪舊正社區這篇的內容相當不錯,怎麼會說相當不錯呢?因為作者的文筆實在是不錯,都能利用國文的修辭達到一種給人想像的意境,整篇文章篇幅雖然不長,可是一目了然,在短短的段落中都能把重點提及出來。

 

 

彩繪舊正‧舊甘心,這篇文章雖然文章篇幅很長,看起來好像內容非常的豐富,不過文章中敘述的煩瑣細小事物太多,可能會讓人看起來稍微乏味一些,兩篇文章相較起來,社區服務看起來會較讓人有感觸,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都是以前學長姐辛苦的奮鬥過程,我們這些學弟妹還是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肯定,就像是現在流行的FaceBook一樣,給它按個〝讚〞!!!

 

學習反思:我想組內的同學大家都想說:我們也要彩繪社區啊!!!雖然可能輪到我們這屆的工作,是比較偏向統整資料等,做起來會較輕鬆,不過年輕的大學生並不怕累不怕辛苦,有機會的話希望,也可以多少彩繪到一些呀!最後有些小小的感想:當初選擇霧峰學真的是對了!

 

 

 

3   (舊正社區調查表設計)

班級:資工3B  姓名:茅嘉益  繳交日期:2010/12/02


學習內容:設計一份與舊正社區的伯伯,婆婆們互動的社區調查表,藉由調查表一方面宣傳社區班隊活動,一方面了解社區居民對於霧峰學學生們,對社區的貢獻有何看法,或者是對於學生們的造訪,有無造成社區居民的困擾,在訪談過程中,試著找出一些舊正社區人煙稀少,或是居民願意讓學生們綠化、發揮創意的地方。

 

分享:今天的主題是設計一份調查表,很意外的小助教,也有一起來參與討論幫了我們不少忙XD,琇汝老師一開始先為我們解說,此次調查表製作方法,還有預期達到的目標,在設計的方向,因為考慮到居民們,對於太制式的調查會有戒心,所以設計成以問答方式為主的調查表,之後老師給了大家20分鐘,開始設計10道題目,20分鐘後大家一起討論,再整合成一份完整的調查表。

 

 

陸陸續續完成了各自的調查表之後,大家開始一一報告,題目,例如有當居民經過學生的彩繪牆,會多留意幾眼嗎?由這題可以了解到,彩繪牆是不是大家都知道在哪裡了?彩繪牆是不是成為居民間的話題,已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還有像居民平常都在哪裡喝茶聊天?我們能藉由這題,發現到大居民在舊正社區活動的據點,相反的那在社區又有哪些地方,是居民少去的,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去多加點巧思,美化這些地方,還有有關社區班隊的活動,是否居民們都知道?是不是都有參加?

 

 

一方面能在多加宣傳參加班隊的好處,也能收集大家對班隊的意見,還有對於學生們的彩繪牆壁、綠化社區、口袋公園等的活動,居民們會想一起參與嗎?社區是不是有從古流傳至今的鬼故事呢。

 

 

在討論題目,大家與老師一來一往之間,學習到了更多,對舊正社區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於社區活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希望藉由此份調查表,能讓我們對舊正社區有徹底的了解,也希望能整理出下一梯霧峰學的學子們,能發揮創意的小地方,還有居民們對於社區活動班隊的意見改善。

 

 

 

4   (舊政社區與社區居民進行訪談)

組週誌撰寫同學: 劉芳茹

繳交日期:2010/12/02


學習內容:與上週設計一份與社區居民互動的調查表,今日實際到地方與當地居民進行訪談。訪談進行前與會講閩南語的同學兩人一組,一來可以拉近居民的距離,這樣更能融入當地社區居民。訪談進行中盡量不拿出調查表出來,同學須做事前的功課,這樣與居民談話過程中才能順利進行。

 

訪談結束後,是否能從舊正社區民眾口中得知,願意學生們多著手幫助社區哪些方面的事情,或是有需改進或加強的地方。

 

 

分享:今天就是要拿著我們所設計的調查表,實地到舊正社區有老人聚集的地方進行訪查,訪查分成兩週進行,本週到舊正社區的土地公廟,當地的土地公廟會有許多老人聚集,有的下棋泡茶或者許多居民聚在一起閒話家常,剛好當天又是農曆初二、十六有許多婦人會拿個水果來土地公廟拜拜。

 

前幾次上霧峰學.學霧峰的學長姐們到舊正社區服務的時候,他們有的彩繪牆壁、綠化環境或是服務其他相關事務,這次我們這組來到舊正社區是要把先前學長姐們所做過的事物做一次的統整,以及先前把彩繪牆壁以及綠化環境,對於當地的民眾有甚麼樣的感同身受,將以前的所遺留在舊正的回憶收集一下資料,統整完畢呈現給大家看。

 

在訪談的過程前,林绣汝老師希望我們我們在訪談的時候,不要讓民眾覺得我們在做身家調查,所以手中一概不能出現那一張調查表,要像平常的聊天的過程中,取得我們要的相關資料。

 

 

我們這組為了更能融入當地居民當中,我們選擇用閩南語的方式,與居民閒話家常,過程中一度很害怕,會不會遭受民眾的反彈,後來發現一切都是多慮了。只要我們能問甚麼問題,他們都很願意為我們解答,唯一比較不順利的是過程中,我們都用著很破的閩南語,與當地居民對話,有時候我們問的問題他們都聽不太懂,期待下週我們有更好的表現。

 

發現當地的居民真的都是有問必答,不會像都市人那樣的難以親近,所以我們訪談才如此的順利,甚至我們聊天聊到最後,都沒有問到調查表上面的問題,這樣對我們來說是好的,這樣才能取得更多舊正社區民眾他們不一樣的想法。

 

 

5   (舊正社區與社區居民進行訪談)

組週誌撰寫同學:汪家豪


學習內容:針對居民對與社區的感覺與看法去做調查。訪談間需以閩南話與長者對談,以體驗與長者間溝通以及對話的臨場反應。訪談進行中盡量不拿出調查表出來,同學須做事前的功課,這樣與居民談話過程中才能順利進行。訪談結束後,是否能從舊正社區民眾口中得知,願意學生們多著手幫助社區哪些方面的事情,或是有需改進或加強的地方。

 

分享: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到舊正社區,其實內心難免不捨。回想我們第一週,前理事長帶領我們參觀的土地公廟、芭樂園、水利署、堤防、大水車等。感受到了濃郁的鄉間風情,著實令人難以忘懷。這週我們執行最後一項超級任務,便是和社區內的居民作一份調查,內容大致上是對於社區的想法與社區內的二三事。

 

但看這項似簡單的任務,對我們來說,卻是一項頗具困難的挑戰;因為社區內的長者們說的都是閩南話,但對於我們這些在都市土生土長,皆以國語溝通的年輕人來說,與他們溝通實屬不易。所幸我們小組之中,有部分組員住在南部,勉強能以閩南語與社區長者問答。

 

 

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現況幾乎清一色深表滿意,對於社區的各項活動,例如唱歌般、打擊、太極.等,甚至對於社區內的治安以及環境,幾乎都給予社區正面評價。值得令人一提的是,訪談中我們訪問到了一位阿嬤,對於土地公廟以及廟內兩顆大樹的由來,作了一番陳述。原來這顆大樹在阿嬤當年嫁過來舊正時,仍只是一顆兩隻手掌也能圍起來的小樹。

 

眼前這顆大樹與眼前這位阿嬤,其實令我有點感觸;我雖非當事人,但也讓我感嘆歲月如梭,當阿嬤娓娓道出當年情況,便如昨日發生過;而今已頭髮花白,對我們這些小輩傳承這些訊息。

 

而根據這位阿嬤的描述,當年土地公廟來的時候已有土地婆,而旁邊這兩顆大樹,後來本打算移走,但神奇的是每當要動工時,工程車就出現故障問題。究竟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實在不得而知,頗耐人尋味。

 

在與社區的長者們別過後,我們返回社區辦公室,陸續訪問了理面的工作人員,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裡面有位本身是任教的女仕,與我們談到了現在教育的問題,也與我們暢談了目前,鄉間兒女以及都市孩童間的不同。

 

在結束最後這段訪談,我們便隨即返校,較為可惜的是無法參觀舊正社區,更多的農業措施以及周邊環境。相信未來若干日子裡,能有幸再回到舊正這裡,感受在都市化社會中,依舊保有著田園風采的這片淨土。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9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99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9-1霧峰學,媽祖文化─人文行腳&遶境十八庄
此分類上一篇:99-1霧峰學,美哉舊正.村之朝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