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7 00:02:00| 人氣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激情後的省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憂鬱、不滿、憤怒的情緒從320開票當晚延燒至今,從凱達格蘭的怒吼、327大遊行、野百合重現中正紀念堂、410警民流血衝突,被撕裂的台灣,除了藍綠,還有沒有其他的色彩? 在327遊行的現場,歌手羅大佑那句最經典的話:「不分藍綠、只要黑白。」似乎說明了此刻的台灣,最需要的顏色與價值觀。
族群對立、街頭抗爭,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街頭運動,從理性靜坐到流血衝突,有人說,泛藍群眾被逼急了,選擇了他們所不熟悉的街頭運動,是不智之舉,撇開手段方法之外,而又有哪些訴求,得到了執政者的正面回應?重新驗票,在國親提選舉無效以及當選無效的訴訟之後,甚至拖延至選後一個月,才開始展開冗長的驗票流程。
重新驗票、選舉無效的官司還在訴訟階段,而令人起疑竇的槍擊案,不論真假,也已經讓原本單純的總統選舉,彷彿霧裡看花,怎麼也猜不透﹔阿蓮在319那天晚上,堆著滿面的笑容,嘴角幾乎貼近耳朵的神情說:「本來總統和副總統,就是要為全國百姓擋風擋雨。」事實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吧。
時機的巧合、重重的疑點,模糊了槍擊案的真相些微的票數差距,讓藍綠陣營的支持群眾劍拔弩張,壁壘分明之外,政治人物之間的是相看兩不厭,還是見面分外眼紅,討論已久的誠信問題,似乎再度搬上檯面。投票日當天,阿扁挺著前一天下午才中彈的鮪魚肚,中氣十足的說,「大家放心,天佑台灣,我沒有問題!我在選後,會找一天拜訪連主席和王院長,感謝他們在昨天槍擊案之夜,那麼晚,還到玉山官邸來看我。」結果呢,至今,雙方的會面,在兩黨秘書長會前會之後就夭折,演變成至今雙方陣營互相叫陣的場面。或許,誰也沒有想到,選舉結果會演變成群眾集會抗議的尷尬,眼見情勢以及民意浪潮如滾滾洪流一波接一波而來,兩黨主席會面,恐怕是遙遙無期。
於是,現任元首會說,「請你們先解散群眾,我們再來談會面的事情。」群眾聚集與黨主席會面,似乎兩碼事,不可同日而語,也無法相提並論,政治語言,可以說了就忘,或者是,過了今天,卻忘了昨天的種種。
或許,在不同時間點,在不同場合,政治人物可以八面玲瓏,但是這樣的形象,若一但成為刻版印象,想改變,恐怕還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兩顆子彈疑雲尚未解除,槍擊案真假也還沒確定,同一時間,反諷、求真相的分貝也愈來愈高,有人說,中華民國的射擊項目奧運金牌有望了,槍手神準無比,這是反諷,也是最殘酷的政治現實﹔2004年的總統,究竟是誰當選了,當選的人,恐怕還包括那位神槍手。
有人說,2004的總統大選,是一場不公平也是氣氛詭譎的選戰,但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把現任執政者再度推進總統府? 國親聯盟在質疑真相的同時,或許也該徹底反省,四年的在野經驗,為什麼還無法凝聚民意共識,再嚐敗績﹔但如果汎藍群眾,都把責任歸在那兩個會轉彎的子彈,卻也在同一時間,讓自己失去了反省的機會,畢竟,四年的在野經驗,大家還不能記取教訓﹔說是輕敵也好,結果,在驗票結果尚未出爐之前,大家起碼都這麼認為,藍軍,輸了,不只是過去四年,還賠上了未來的四年。
410的流血衝突,彷彿在一夕之間,讓泛藍群眾以及國親支持者亂了陣腳,泛藍在面對不熟悉的街頭運動時,如果想要以群眾力量改變以街頭運動出身的現任執政者思維以及作為,恐怕是難上加難,但另一方面,人民的聲音,執政者,真的聽到了嗎?上街頭的群眾,或許不是為連宋,而是為了他們自己,也可能只是要求一個公平與真相的浮現,如此而已。如果說,國民黨在過去四年的在野角色扮演得不好,不可能動員如此龐大的人力走上街頭,也正因為如此,更凸顯了現任的執政者,是一個不懂得反省的政府。這是台灣人的宿命,還是歷史的輪迴,或是政客謀權的手段?
執政者缺乏反省,在野黨努力不夠,或許,這是作為2004總統大選的最好註解;勝負已成定論,不論接受與否,在中選會公告了選舉結果之後,國家的未來還是要繼續運作,但是,台灣還有多少的能量,作為未來四年消耗的本錢?表面上過了一段時間,一切又回歸平靜,但實際在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又會隨著下一次的選舉而爆發,眼見年底的立委選戰又要來臨,是割喉戰即將開打,還是另一波的權勢謀略又開始運作,不得而知。
或許權力使人傲慢,也會讓人在其中迷失,於是,面見學生代表可以笑容可掬,親切的與學生話家常﹔總統說,他摸不到學生的頭,因為現在的學生發育都很好,長得太高,他摸不到﹔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無聊的政治冷笑話…。但面對群眾的質疑,劍拔弩張的氣勢,彷彿又成了選戰的打壓格局,在327當天,50萬群眾走上街頭之後,阿扁說,如果連宋可以請到像打中他的神槍手,錢他來負責﹔這就是中華民國元首的格局,易怒、昨是今非、這是汎藍的群眾,無法接受的總統人格特質。
人民怎麼監督?對執政者的高度懷疑,就是民主社會的動力,掌權者,本著誠信尊重包容,去尊重不同的聲音,這或許才是真民主。反對的聲音,對執政者而言或許很刺耳,但不可否認的,這卻是來自基層最真實的吶喊,當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執政團隊還要拿出什麼樣的積極作為,才能撫平從320以來,台灣人民所走過的傷痛?
曾經,在民進黨還是在野黨的時候,他們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現在,時空轉換,政治局勢大不同,過去的執政者成了在野黨﹔曾經的在野勢力躍上了政治檯面,掌權的緊握權勢不放﹔失去政治舞台的,還不習慣屈居下風,在翻盤結果還未出爐之前,內鬨不斷,卻成了他們的致命傷。
有學者認為,這個時候,阿扁應該兌現他的選舉支票,才不會成為一半的總統﹔現階段,他要求取另一半選民的信任,誠信問題備受考驗的同時,他更要提出更有力的論調,去說服那些質疑他的群眾。
強而有力的在野黨,形成民主國家制衡的強大力量,國民黨在2000年選舉痛失了江山,民進黨靠多年黨外運動的努力為自己拿下了執政權,或許未來四年,也都還有各自努力的空間﹔國民黨執政的五十多年,做得不夠,並沒有盡到族群弭平的工作﹔這樣的弱點,卻也給了黨外勢力一個崛起的契機,二二八成為台灣與外省對立的引爆點﹔我們可以說,誰主導了解釋歷史的優勢,誰,就擁有更多執政的籌碼,現在看來,的確是如此。
其實藍軍做自己就好,想要以街頭運動、或是群眾勢力,對抗以黨外運動起家的綠色團隊,硬拼絕對是不智之舉。論動員、民進黨有更多的野戰經驗﹔談火力,綠軍擁有絕對的優勢。獨立選民,要求真相尋求真理,從選舉前的313匯集人氣,一路走來歷經320、327、410,或許群眾路線的挫敗,打擊了藍軍士氣;或許民進黨內的割喉策略,有些脅迫權勢的意味存在,但是,民主政治,畢竟還是要繼續,兩黨政治、民主制衡、反獨裁,也都是台灣始終不能迴避的執政路線。
根據民進黨的建國時程,2006制定新憲法之後,很多政治觀察家都認為,現任執政者絕對有這樣的野心去為自己更長遠的政治生命鋪路,延長總統任期或是連任標準,彷彿在意料之中﹔但是,一個政治人物,最終定論他的,除了過往的群眾之外,不要忘了,還有歷史,最終,歷史會還原事件的真相,沒有人,能屏除這樣的檢測與放大考驗。
在追求真理的過程當中,槍擊事件的真相或許短時間之內很難有答案;在驗票以及選舉無效的漫長訴訟中,也會讓民眾逐漸淡忘當初尋求真理的目標;長期街頭運動或許導致師老兵疲,甚至削弱政黨本身的實力以及能量;在如此情況下,台灣,又要怎麼走出自己的格局呢?台獨可行嗎?制定新憲法是為了執政者的一己私利還是全民福祉?在誠信問題還沒解決、民眾訴求尚未得到回應之前,或許,很多的說法和作為,都還會在選民的心中,繼續畫上無止境的問號吧。

台長: 小藍妹妹
人氣(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