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0 16:00:27| 人氣1,3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rip to Portugal & Spain─Part Two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天早上我們出發暫離市區,來到位於里斯本的最西端,也是歐洲大陸最西端的羅卡角﹝Cabo da Roca﹞。羅卡角位於北緯38度47分,西經9度30分,高度是140米,在這可以感受何謂「陸地盡頭、海洋之始」。然而,當天我們的巴士沿著山路慢慢爬升到那裡的時候,只見雲霧裊繞,來到了岬邊的十字架柱,眼前所見只有白茫茫一片,大西洋只問其聲,不見其貌,只有藉崖底那不時拍打沙灘的白浪來確認我們的確是站在陸地邊緣,想像眼前大西洋的輪廓。十字架柱上有塊紀念碑,碑上刻著葡萄牙語〝Aqui, 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ça〞,也就是「陸止於此,海始於此」。我不禁苦笑,對羅卡角的輪廓印象也的確止於此了。但我還是沿著欄杆旁的小徑走了一段路,雖然眼前什麼也看不見,但是感覺廣大海洋就從這裡開始,遙想當年航海家們懷抱著夢想從這裡出發,也別有一種浪漫情懷。遠處還有一座燈塔,但是礙於時間關係,我並沒有走到那裡去。之後我們離開了這裡,領隊發給我們每人一張證書,證明我們來到了歐洲大陸最西點。證書上有羅卡角位於大西洋的圖像,上面還標示著羅卡角的方位,下方有我們的姓名拼音與發證日期,左下方還有發證單位的火漆印章,一張紀念品這樣設計一下,還真像那麼一回事呢!

      接著我們就驅車前往另一個景點:辛特拉皇宮﹝SintraPalace﹞。辛特拉宮是中世紀王族宮殿,建於摩爾人統治時期,之後經過不同王朝,建築風格也融合了不同樣式,例如以尖型拱門為特色的哥德式或是幾何圖案為磁磚樣式的摩爾式。來到了辛特拉宮,第一印象就是它白色的外觀,以及兩根巨大的圓錐形煙囪。接著我們入內參觀,裡面禁止拍照,一位當地導遊跟著我們入內,負責以英文解說每間廳室的功能。如同以前參觀過的其他皇宮一樣,我們經過了接待廳、大廳、國王寢室、書房、禮拜堂等等,感覺這座皇宮跟我印象中的其他皇宮比較起來樸實許多,沒有雕欄玉砌,也沒有金碧輝煌,但壁上雕以玉米或葡萄形狀的磁磚讓人覺得特殊,因為牆壁的花紋述說著當時的王朝進口了玉米或盛產葡萄,如同埃及的壁畫紀錄了當時的生活。我們最後來到了廚房。廚房偌大的面積讓人訝然,爐上牆上仍舊擺掛著各種器具,旁邊牆上還有個大型壁架。導遊說這個皇宮因為國家要增加收入,已經租借給私人,用以宴會使用,所以廚房也仍是「現役中」。旁邊的壁架供擺放剛煮好的熱食,等到食物稍冷再端上桌宴客。在廚房內往天井望去就是那兩個大煙囪。大煙囪的高度是33公尺,正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年紀;建造兩個煙囪的原因是因為兩個煙囪的孔連在一起就是一個無限大的符號,象徵著永恆及永生,這樣的巧思讓負責人們三餐的地方因此變得神聖。這是我聽導遊整場解說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只可惜領隊沒能把這段翻譯出來,這時又再次體會學英文的重要性,能夠幫助自己學習到更多知識。

      參觀完皇宮出來,就是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又開始一個人的探險,首先就是隨著一些人潮往某條路走去,經過了一座小教堂,發現這條路還頗長,而且前面已有許多遊客,多半是中年男女,走了十分鐘左右,終於抵達了大家都要去的地方─另一座景點: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我只看見它的部分外觀,照了張相留念,接著就朝原路走回辛特拉宮,又去附近的巷道穿梭,這裡的地形也是起起伏伏的山坡地,所以巷道也是要爬坡上去,經過幾間商家,又到集合時間,我就又走到集合地點,與眾人會合,接著離開這個「宮殿區」,準備去吃午餐。午餐是海菜湯、海鮮燉飯與一片哈密瓜。海鮮燉飯有淡菜、蝦仁與花枝塊,湯汁不少,吃起來口感很不錯,受眾人稱讚。午餐過後,我們便前往下一個景點:山城奧比多斯﹝Óbidos﹞。

      奧比多斯建於羅馬人統治葡萄牙時期,作為防禦使用,後來歷經摩爾人統治時期、最後再回歸葡萄牙的王朝,裡頭的建築因此夾雜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據說葡萄牙國王迪尼什﹝Diniz I﹞的皇后1228年到此造訪,愛上了小鎮風光,因此國王就將這座城鎮送給愛妻,這段逸話也讓這座小鎮增添一絲浪漫色彩。來到這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白牆紅磚瓦的房子,沿著街道向前,進入一個城門,城牆上可看見一面由漂亮的藍白磚砌成的壁畫,接著就來到奧比多斯主要街道。道路是緩斜坡,沿街都是商家、包括水果攤、紀念品店與酒館,也有藝廊與教堂。街道邊有賣藝表演,有靜止不動的「真人塑像」,偶爾發現一隻被養得肥肥胖胖的大貓咪慵懶地躺在露天平台。整個街道熱鬧不已,但是也看得出已極度商業化。街道盡頭有兩個入口,一個入口可付費進入參觀城牆以及裡頭舉辦的嘉年華會表演,另一個入口連接另一個斜坡,上去後是一條長長的石頭路,沿著走去就會回到入口的停車場。之前聽領隊說可以在這裡找到路爬上去沿著一部分城牆走,俯瞰奧比多斯城鎮風光,但是我走了一段路,都快要走回入口了,仍舊沒看見路。所幸路上遇見已經找到路並爬上上去過的同團團員,經由帶路指點,我才看見一條細窄的石頭坡路,踩著一塊塊石頭上去才來到城牆上,但那處城牆旁的平台狹窄,站在上頭俯瞰遠處櫛比鱗次的房屋景象縱然美不勝收,但一旁就是剛爬上來的石頭堆,這一段爬上來頗有高度,一不小心摔下去鐵定重傷。於是我趕緊拍張照留念就再沿著石頭坡下去,結束這短暫的冒險。下來之後,我又沿著來時路回去,再度走回主要大街,經過一個小的石造禮拜堂,依例進去觀禮一番。我很喜歡教堂安靜的氛圍,況且在炎熱的天氣下,進去也能稍感涼意。出來之後,再沿著街道旁一條坡道走上去,來到了一般的民宅巷道。才隔著一排房屋,這裡馬上變得安靜無聲,與剛才的喧囂街道對比,彷若兩個不同的時空。這就類似我們台灣的鄉村房屋間的小道,只是住宅景色換成是白色牆壁的石頭屋。放眼望去無一人走動,身處當中霎時有走入一座空城的錯覺,但再從一處斜坡走回主要大街後,又是人群雜沓的景象。一座城鎮兩種面相,穿過一條斜坡就能清楚看見。

      離開了奧比多斯,我們驅車回到里斯本市中心。由於下午時間充裕,領隊讓我們自由活動,進行市區觀光。我們在昨天搭電車的地方附近下車解散後,我便開始往一條熱鬧的大街走去,這條街就是奧古斯塔大街﹝Rua Augusta﹞。這條就是購物大街,充斥服飾店、餐飲店、紀念品店,還有滿滿的人潮。街道中央有許多表演者,也會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我快速走過,一方面是對這些事物不感興趣,二方面也是對於人潮我一向帶有警覺性,尤其身處陌生環境,又是治安不甚良好的地方,對於擁擠的地方能夠避開就盡量避開。大街旁的某條巷道可看見里斯本另一個景點:聖胡斯塔升降機﹝the Santa Justa Lift﹞。根據維基百科介紹,這個升降梯建於1900年,花了兩年時間竣工,連接里斯本下城區與另一個廣場,遊客可以搭乘此電梯到頂樓俯瞰里斯本風光再走天橋到廣場。當時我從遠處觀望,升降梯入口處的確排了許多遊客,可見許多人對這座升降梯很有興趣。繼續往前走到大街盡頭,就會看見里斯本的凱旋門﹝葡萄牙語:Arco da Rua Augusta﹞。中文雖翻成凱旋門,但是它的葡萄牙名僅有「拱門」的意思,而且實際上這門的確也只是美觀用,並無像法國凱旋門那樣有實質的歷史意義。拱門正中央是葡萄牙的國徽,兩邊皆有六根石柱。過了這座「凱旋門」,就來到了商業廣場﹝Commerce Square﹞。商業廣場非常寬大,一邊毗鄰太加斯河。廣場上有一座銅像,當時我只是拍下照片,回家查資料才知道雕像是葡萄牙國王若澤一世﹝Joseph I﹞,他在位時的首相就是龐巴爾侯爵,那位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後完成城市重建的功臣,國王本身也是一位開明的改革者。我走到河邊,看見不少遊客棲坐樓梯上,享受日光浴。時間已是下午六點多,但是陽光卻跟台灣下午一兩點的陽光一樣非常炎熱。有位女孩領著她的邊境牧羊犬走到河邊,正巧一陣浪拍打上來,潑得狗狗措手不及,嚇得往上跑。幾次下來,所有在河邊的人都被這狗狗的反應吸引,一直注意著牠接下來的動作。主人要牠繼續玩水,卻發現狗狗已經成為眾人注目焦點,索性又帶著狗狗離開。廣場旁邊這天搭了一個舞台,舞台人員正在以麥克風試音,聲音非常大聲,證明音響效果是沒問題的,看這舞台應該是晚一點會有活動在這舉行。接著我走回拱門,往左手邊走去,見騎樓下有許多賣小玩意的攤販,想起家鄉就如同這般景象,不禁有種親切感。再往前走,人就漸漸稀少,讓我走到一半就有些卻步,選擇往回走。單身徒步觀光就是這種矛盾的心情:人多的地方想逃離,人少的地方又覺得不安。我走回奧古斯塔大街,往一些巷道走去,遠處看到一座外觀類似教堂的建築,就想走過去拍張照。眼前是個十字路口,剛好傳統電車經過,停在前頭,跟建築物相輝映,形成一幅完整的市區風景。接著我逛著幾家紀念品店,想要買明信片作紀念。根據領隊之前介紹,葡萄牙有名的物品有三樣:軟木塞、磁磚、以及公雞造型的飾品。葡萄酒瓶上的軟木塞的出口大宗就是葡萄牙,在商店也常可見軟木製品,還有外觀壓製成軟木色澤及紋路的皮包。以磁磚鋪成壁畫或商店招牌也是葡萄牙的特色。公雞的緣由與當地民間傳說的冤案有關,被起訴的嫌疑犯跑到正在用餐的法官面前說如果桌上盤裡擺的一隻雞復活就證明他是無罪,結果雞果真活了,於是嫌疑犯也成了清白的象徵。以上這三樣「特產」對我並無特殊吸引力,但是看見軟木製成的明信片我卻覺得特別,於是便比了幾家紀念品店,發現都賣二歐元,我便買了兩張,一張是一隻公雞的圖案配上文字說明公雞的象徵,一張是里斯本的市景特色:電梯、電車、拱門以及皇宮。

      買完了紀念品後,我又走向車站,沿途還記過一家甜點店,櫥窗展示著許多甜點,包括先前嚐過的蛋塔,一整面都是甜食,光站在那裡看著就有一種開心的心情,原來光憑視覺也可以幫助腦分泌多巴胺吧?走到車站,便好奇地往裡頭走去,想看看當地人的大眾運輸站是什麼模樣。順著手扶梯往上攀升,這高度讓我馬上聯想到台北捷運的忠孝復興站要轉搭文湖線時得搭的那段手扶梯高度。搭手扶梯的人也會自動靠右,看來這種習慣到處可見,並非只有台北有。到了上頭,眼前是售票機,右手是車站大廳,入口與月台就在附近;左邊出乎意料是個超大空地,在這兒可以遠眺高地上的建築,包括碉堡與民房,景色宜人,下方傳來街頭歌手,站在一角自彈自唱。想不到在車站能覓得一塊怡然自得的空間,不會曬到太陽,可以靜靜地享受首都的街景,要不是時間不夠,還真的想在原地多待一會兒呢!接近集合時間,我快速地離開車站,到達集合地點,與眾人「團聚」。這時才聽到同團的一對阿公阿嬤在自由活動期間遇到扒手,差點被扒,幸好旁邊一位黑人看見用聲音提醒他們,讓他們免於受害。出門在外真的要小心一點,在自己家鄉都不見得能放一百二十個心,來到陌生的城市,更加要提高警覺才是。

      接著我們就準備要去用晚餐並且欣賞葡萄牙音樂─法朵﹝Fado﹞。晚餐吃的是海菜湯、雞腿配薯條以及香草巧克力冰淇淋,一邊用餐的同時就有歌手與吉他手登場了。首先是一位女歌手,站在兩位吉他手中間開始演唱,聲音渾厚嘹亮,中氣十足,雖然聽不懂歌詞意義,但是從歌手的嚴肅及激昂的聲音與演奏的快拍節奏,聽來頗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感覺。演唱兩首後,女歌手就下場休息了,接著換一名男歌手,一樣是嘹亮的嗓音,一樣是中氣十足的表演,唱了三首後也下台休息,這時我才發現舞台上放置著一盞街燈當道具,其中一位吉他手就坐在街燈下演奏。這種樂手與歌手的小團體組合,會讓人直接聯想台灣的「那卡西」,只是他們的演唱有藝術氣息,不與觀眾互動。最後登場的是三男三女的舞者,女生穿著傳統服飾,有些類似阿爾卑斯山少女們穿的衣服;女生都很年輕,看來只有十幾歲,男性有兩位是年輕的,另一位看來年紀頗大,可能是指導老師。底下亦有一位年紀較大的女性在一旁觀看指導,可能也是老師。這一組舞者就站在一個窄小的舞台上連續跳著舞,時而蹦蹦跳跳、牽著彼此快速轉圈、時而交錯舞伴、變換舞步,舞曲一首接一首,他們基本上沒什麼休息,整場跳下來每個人汗流浹背,我們在旁邊看都幫忙喘了,他們卻還是很賣力地跳,最後終於可以離場了,我們也替他們高興。表演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些年輕的舞者認真地揮灑自己的汗水,也令我感動。看完表演後回到飯店已經十點多了,之後還跟同寢的團員與她的友人出去外頭找飯店附近的小雜貨店,看看裡頭賣些什麼。結果走了一段路找到了,發現它真的很小,裡頭賣的就是一些紀念品跟零食飲料。老闆看來像個印度人,在週六晚上四周無什麼人走動的情況下還開店到那麼晚,這也令人佩服啊!之後回到飯店,梳洗完畢之後,我就很快地入眠了。旅行就是要盡量消耗體力,才能克服時差啊!

(霧茫茫的羅卡角)

(辛特拉宮外觀)

(辛特拉宮內部一隅)

(從辛特拉宮內部向外眺望的景象)

(雷加萊拉莊園)

(奧比多斯城牆上俯瞰景)

(奧古斯塔大街)

(聖胡斯塔升降機)

(街道一隅)

(里斯本車站)

(法朵表演者)

台長: 蔚藍海岸
人氣(1,3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Trip to Portugal and Spain |
此分類下一篇:Trip to Portugal & Spain─Part Three
此分類上一篇:Trip to Portugal & Spain─Part On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