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30 03:05:08|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商族與夏族的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商族與夏族的關係

早在商朝成立以前 商族的士大夫已經參與夏朝的政務
在參與的過程中 多多少少的 也會將商族的文化傳播到夏族中間
更何況 從一剛開始 契是負責教化的 那影響更是深遠
根據史記” 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
從這短短的幾句中 卻包含了很多資訊
首先 在夏末時 夏族已經有了商族敬天崇祖的概念
也有了家廟(社)的設置
其次 湯本來要遷移夏王族 但在大臣或其他諸侯的的阻止下
就未實施(不可, 作夏社)
這行為是與歷史上戰勝者動不動就遷移別族群的情況大不相同

這種不遷人家廟的行為 也是由商族”家”的概念而來
既然自己對祭祀祖先那麼重視 視家廟祖墳為神聖不可輕褻之處
那就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也不能輕動別人的家廟
於商朝六百多年間 商族也未強加自己的文化於夏族身上
至商末 夏族仍然保留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而且 如果四川的三星堆文化真是夏族黃帝的一支
那根據三星堆第三期文化的年代跟文物來推論
商族與夏族至少維持了良好的貿易關係

雖然史記並未提供商朝時 商族與夏族的互動關係
但我根據後世遊牧與農耕族群的互動模式來猜測
夏族應該是在商朝的武力組織中 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
班固於漢書中提到
(引文 漢書)
贊曰:秦漢已來, 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將軍白起,郿人;
王翦,頻陽人.漢興,郁郅王圍﹑甘延壽 ,義渠公孫賀﹑傅介子,
成紀李廣﹑李蔡 ,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官桀﹑趙充國,襄武廉蘇,
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
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餘不可勝數.
何則?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
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
故秦詩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皆行.」
其風聲氣俗自古?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引文結束)
(註: 古之山東 指的是大約以洛陽起往東的黃河淮河流域)

這種”山東出相 山西出將”的互利模式 屢見於歷史之中
當遊牧族群當皇帝時(周 北朝 遼 金 元 滿)
雖是馬上得天下 卻是不能馬上治天下
還是需要用農耕族群裡
願聽命於王室的士大夫來管理政事
治理同為農耕族群的平民 (以漢制漢)
而當農耕族群當皇帝時(漢 唐 以及南遷以前的晉)
畢竟征戰非農耕族群所長
負責國防的長期武力
還是得倚重能受王室節制的遊牧族群
來防範或壓制不受節制的族群(以夷制夷)

雖然是互利 彼此也輪著當皇帝 (對升斗小民 有甚麼大差異嗎?)
但畢竟筆是掌握在農耕族群的手上 以至於歷史記述中
充滿了對遊牧族群的忽視跟偏見 (五胡亂華一詞即為一例)

台長: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讀史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商族溯源的設計
此分類上一篇:逐水草而居的士大夫階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