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4 22:12:03|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岸統一 大陸須先開放自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土意識已在台灣社會生根,誰也否認不了,但台灣本土意識發展至接近台獨的意識形態,只是近十多年的事,並非不可逆轉。

在八十年代,台灣不少反對運動參與者,都對大陸充滿憧憬。統派的左翼刊物如《夏潮論壇》和《人間》,在年輕人中有不少影響力。對台灣鄉土的情感和對大陸的鄉愁,更往往在陳映真的小說和侯孝賢的電影裡並行不悖。當時的中國大陸,雖然比現在窮得多,但畢竟是一個有勇氣在政治、文化領域不斷探索的開放國度。 (按:....???)

八九民運以悲劇告終和隨後的政治、思想嚴控,令對岸的統派知識份子失去公信力。九四年的『千島湖事件』(40多名台灣觀光客在浙江千島湖遭流劫並活活燒死,大陸官方卻嘗試掩蓋真相),更令普羅民眾對大陸產生恐懼和不信任。在這背景下,台獨力量才有機可乘,把島內本土意識引向極端。

其實本土意識與民族意識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矛盾。問題是北京要求的,到底是哪一種民族主義?倫敦亞非研究學院的Frank Dikotter曾在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發表論文,指出19世紀出現的民族主義,本意便是要為一個地域範圍內擁有不同文化、方言的紛雜社群建立集體認同。

但他也發現,中國知識精英自19世紀末建構出的民族主義,某程度上乃傳統宗法思想的伸延。在這種民族主義之下,所有中國人被想像成『同祖同宗』,中國成為由虛構『血緣紐帶』維繫起來的大宗族。『炎黃子孫』、『血濃於水』成了民族認同的關鍵詞。這與民主國家視民族為自由人通過法律而組成,並以理性、權利與義務維持內部團結的『公民民族主義』,大相逕庭。這種帶有強烈集體性,容易與專制政治趨同的類宗族民族主義觀,在民國時期曾盛極一時,在89後『穩定壓倒一切』的威權政治下,則再度受到當權者吹捧。

台海未來的局勢,難以預料,但肯定的是,中國的統一事業能否成功,並不單繫於北京的對台策略。若大陸最終能回到80年代政治、文化開放與經濟開放同步的軌跡,台灣民眾的向心力,自必大為增強。台灣問題,也就不會再像現在般棘手。


文:孔誥烽
原載於明報論壇版,2004 / 5 /22

台長: 小魚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